3.4.21

臨時醫院停伙食 醫護叫苦 外賣衛生差 檸茶有烏蠅 嘆淪「棄卒」 陳柔雅 許芳文

臨時醫院停伙食   醫護叫苦 

外賣衛生差     檸茶有烏蠅   嘆淪「棄卒」

陳柔雅 / 許芳文 (明報記者)   03/04/2021



    位於赤鱲角的臨時醫院自2月底啟用,陸續接收亞博社區治療設施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醫管局當時為臨時醫院的醫護及病人提供免費膳食。至3月中亞博設施停用後,當局取消臨時醫院醫護的膳食安排,而提供予醫護訂購的茶餐廳外賣卻衛生差,曾見檸檬茶內有蒼蠅。有醫護投訴局方厚此薄彼,例如加錢為健身群組患者提供高蛋白餐,甚至有人自資為發脾氣的病人買薄餅,另一方面卻把「拍膊頭」上陣的醫護當作「棄卒」,促當局恢復提供免費膳食。九龍西醫院聯網回應稱,會繼續與其他食肆聯絡,為醫護提供更多選擇。


    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俗稱「臨時醫院」)啟用初期,位於亞博的社區治療設施仍接收新冠患者,當時醫管局向亞博餐廳訂購食物,為臨時醫院的醫護及病人提供免費膳食。有臨時醫院醫護向本報投訴,該治療設施關閉後,醫管局突然取消包伙食,醫護須自備食物,「唔少人都嘈」。


    該醫護說,臨時醫院附近是地盤,沒有食肆,餐廳未必肯送外賣 ,而不少醫護因為工作而住酒店避免影響家人,難自備飯盒,結果不少醫護自備杯麵、麵包,亦有人翻熱急凍飯盒。她舉例,有人返早更,前一日已要準備早午餐,「每日都要諗買咩畀聽日食」。


    她續說,醫管局稱醫護可向亞博館訂餐,一個飯盒及飲品收80多元,折扣後60多元,價錢相對貴;當局後來再找到東涌一間茶餐廳願意送外賣,但首日外賣中,有檸檬茶內有蒼蠅,令醫護擔憂衛生問題,「好多人都唔想叫(外賣)」。


健身群組享高蛋白餐   有病人獲私家薄餅

醫護轟醫局厚此薄彼


    她批評醫管局厚此薄彼,例如早前URSUS Fitness群組的確診者要求高蛋白餐,當局會加錢購買10元一隻的烚蛋;另曾因不夠清真餐派發給外國人,該病人當場發脾氣,有醫護的上司自資訂購薄餅外賣予病人。相反,醫護要自備食物,部分人更自行聯絡航空公司餐廳洽談膳食安排。


    「當初個個『拍膊頭』到臨時醫院『打仗』,仗就打完喇,現在好似棄卒。」該醫護憶述:「早前醫管局大會成員探望我們時,曾說會全力支持我們打仗,現時『無咗回事』。」她促請醫管局恢復提供免費膳食,讓醫護毋須再擔憂。


九西聯網:可訂亞博餐飲   4食肆有外賣


    九龍西醫院聯網發言人表示,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非常重視員工意見,就員工關注的用膳及食物衛生情况,中心有為員工訂購亞博的餐飲,亦聯絡了附近4間食肆提供外賣,員工可自行選擇及訂購。中心會繼續與其他食肆聯絡,提供更多選擇。


    病人膳食方面,發言人指中心會因應病人特別要求及可行情况,為有特殊飲食需求的病人提供特別餐;醫護人員十分關懷病人,個別同事曾自發購買食物安撫病人,「中心感激同事的無私付出」。

2.4.21

BBC駐華記者遷台 華春瑩斥心虛 明報專訊

BBC駐華記者遷台     華春瑩斥心虛

明報專訊   02/04/2021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華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近期從中國大陸遷到台灣工作後,表示續留在大陸「太冒險」。沙磊曾多次報道新疆「再教育營」和紀念六四、新冠疫情等敏感議題,上月23日離開北京去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在例行記者會上,以大量篇幅駁斥涉及沙磊非正常離境的相關言論。她說,這個問題上,一些人糾集演了一齣鬧劇,堪稱黑白顛倒、以偏概全、倒打一耙的經典案例。華春瑩前日又展示短片稱,BBC花錢資助德國學者鄭國恩編造新疆假新聞對中國進行抹黑。


    中新社報道,華春瑩昨回應沙磊離境事件表示,沙磊在沒有通知中方主管人員和沒有履行任何常駐記者離任手續的情况下,不辭而別。華春瑩說,如果說他擔心被新疆民眾起訴,如果他真的堅信自己確實沒有任何造假造謠行為,他應該坦然面對、應訴,中國依法治國,不會冤枉好人。「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但是,他跑什麼?為什麼如此倉促離境?他擔心什麼?害怕什麼?只有一個合理解釋:心虛。」華又說,「你可以不喜歡中國,但是不允許對中國肆無忌憚地造謠抹黑和攻擊。」


播片指控鄭國恩收BBC佣金編造新聞


    華春瑩表示,在BBC涉華假新聞問題上,中方才是受害者。在前日記者會上,華春瑩播放了一段短片。短片顯示,居中國的YouTuber、前英國媒體人巴里(Barrie)在社交媒體上揭露西方媒體炮製涉疆假新聞信息來源。巴里表示,德國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接受BBC佣金編造假新聞。 當日她還針對美國務院3月30日發布《2020年國別人權報告》稱中國政府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駁斥稱,美方不斷援引炒作的所謂調查報告是反華極端分子鄭國恩之流炮製編造的虛假信息,幾個所謂的『證人』只不過是被他們利用培訓出來的『演員』。


    另據新華社,中國棉花協會昨日表示,中國棉花協會堅決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對新疆紡織服裝供應鏈及其相關產品實施任何限制,強烈敦促其停止錯誤做法。協會支持邀請國外行業協會、品牌商及第三方機構赴新疆調查研究。

看真看穿「新」港台 梁慧思

沙發薯:看真看穿「新」港台

梁慧思   02/04/2021



    或許連林鄭月娥也沒有想過,原來要搞死香港電台這麼容易。


    這兩星期,「節目調動」成為港台的新常態:《議事論事》和《鏗鏘集》先後在播出前突然被抽起,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原定下周播出,探討傳媒生存空間的另一集《鏗鏘集》亦被「整頓」,能否如期播映存在巨大變數,內部更要求另一組「文教及康體組」製作一集節目作後備。更有傳若製作人員「抗旨」,拒絕更改內容或繼續製作不合要求的節目,或會被調查甚至追討高昂的製作費。既然粗暴停播節目也可發生,早前《香港故事:疫行者》先被改名後被腰斬、《鏗鏘說》傳要換上建制派主持,又或是高層禁止電台電視作品參與新聞獎項遴選等,就只算小菜幾碟了。


金漆招牌   粉碎成灰


    空降就任廣播處長的李百全毫無傳媒經驗,卻以「加強編輯管理,以回應《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的建議」為藉口,曲解《香港電台約章》作尚方寶劍,干預港台多年來行之有效的編採方針,難怪上任不夠一個月,就被林鄭月娥稱讚「做到嘢」。可以預計李氏肯定食髓知味,繼續實行「總編輯自主」,連同幾個助紂為虐的高層,蹂躪港台上下一直珍惜和捍衛的編輯自主和新聞自由,香港電台這個逾90年的金漆招牌終將從內部擊破,粉碎成灰。



    筆者早在拙欄預言,為要政治正確,港台往後只會製作「人畜無害」的節目,包括動物紀錄片、健康資訊、兒童科普、中國藝術欣賞,或是為每個政府部門建構親切父母官形象的資訊或戲劇節目。這還不止,根據港台顧問委員會的新聞稿,港台更會在未來一年製作介紹大灣區生活、嶺南文化、國家風光等的節目,「加強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及對國家文化的認識」。這些節目,港台曾做過,亦做得很好,例如《中國故事》和《文化長河》等,不過當製作節目成為國家任務,一切都會變質——我曾在電視節目表上,瞥過33台(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有個名為《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的節目,誰知道將來節目會否被安排在港台播出,甚至是港台緊跟CCTV的步伐製作類似節目,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和諧社會、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一分力?


    港台被凌遲,暫難破局,但早前有線新聞部的經驗或可借鏡——曾被行內行外公認最出色的新聞部,突然空降外人「四人幫」領軍,左手炒人右手干預新聞運作(如果硬要比較的話,他們或許比李百全好一點點,至少做過記者,也未至於像李百全一樣大膽霸王硬上弓)。最終引發新聞部大地震,幾十個不同組別的記者編輯辭職,中國組甚至總辭明志,「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後來全組在「眾新聞」開闢新天新地,繼續未完的志業,得到不少觀眾的精神和課金支持。亦有資深港聞記者善用社交平台,繼續為市民拆解時局。這些出色的記者縱然換了跑道,但仍努力跑新聞,成績有目共睹。


    港台變成香港中央廣播電台已是寫在牆上的結局,與其親歷「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之痛,撇脫離場恥與為伍,亦不失為宣告「港台已死」的方法,走出困籠或許更有作為。當然,有些員工仍希望寸土必爭,努力在夾縫中求存,觀眾應尊重他們的堅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時候換個角度看待這個已變質的港台——根據《約章》,其公共目的和使命包括「開放平台」、「讓公眾暢所欲言」、「促進公民社會發展」、「編輯自主」、「不受政治影響」等,當它有違承諾,就無異於官方喉舌。借用《視點31》的口號,觀眾務必把「新」港台看真看穿,戒之慎之。

「流水集會」 7泛民組織集結罪成 官裁屬遊行非「疏散」 無發言指示亦可視組織者 明報專訊

「流水集會」   7泛民組織集結罪成 

官裁屬遊行非「疏散」    無發言指示亦可視組織者

明報專訊   02/04/2021



    前年8月18日維園流水式集會案,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立法會法律界前議員吳靄儀等7人,昨在區域法院被裁定各一項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獲准繼續保釋至4月16日求情及判刑。法官胡雅文表示,各被告為泛民陣營具影響力者,有前議員,甚至3名資歷深厚、對《公安條例》非常熟悉的律師,獲邀時已知遊行未經批准,若沒他們帶領,「此遊行不太可能成形」,即使不是每人都有就遊行給予指示或發言,亦可視為組織者,形容他們「行動如一、行動同一、罪責如一」。


    案中9名被告為黎智英、李卓人、吳靄儀、梁國雄、何秀蘭、何俊仁、梁耀忠、李柱銘、區諾軒(見表),其中梁耀忠、區諾軒早前認罪,7人則不認罪。除梁國雄曾有案底,各人都無刑事案底。黎智英、梁國雄及區諾軒因涉違《港區國安法》還押,其餘6人獲准繼續保釋。除梁耀忠外,各人須交出旅行證件,包括BNO。



何秀蘭失望   李卓人:倘入獄是一生榮耀


    何秀蘭表示對裁決失望,李卓人則表示如被判入獄是「我一生的榮耀,是我驕傲」,因與香港人同行。昨日多國總領事館派員到場旁聽,包括瑞典、德國、新西蘭、歐盟等,其中瑞典駐港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雷博恩表示仍需研究判辭。歐盟發聲明,對多名香港政治人物被起訴表示關注,並會繼續監察事態發展。


多國領館派員旁聽   歐盟:續監察事態發展


    區院法官胡雅文在裁決中除了駁回辯方質疑《公安條例》合憲性問題,並按證供分析,民陣只獲警方批准舉行前年8月18日在維園的集會,但由維園至中環遮打道的遊行不獲警方批准;由於當日遊行人數超過30,遊行者在隊頭持有寫上「煞停警黑亂港 落實五大訴求」橫額,可見他們有共同目的,所以此遊行屬未經批准集結。惟本案的爭議點是,各被告是否組織並明知而參與一個未經批准集結,還是只是協助民陣安全有序地為集會的人潮作「流水式疏導」。


    胡官分析證據時表示,當日下午各被告帶領群眾起行前,沒證據顯示因人流過多而有即時危險,或人流不能透過附近出口或港鐵站疏導;而且遊行隊伍的人所喊口號無一與疏散有關,沿途持着橫額,並到中環遮打道時放在地上,示意結束,反映聚集只為了遊行,與安全疏導的目標相違背。


官:拉橫額證共同目的   沒證據需疏導

路線與原本警方反對「近乎一樣」


    另外,民陣與李卓人、梁國雄及區諾軒在事前的記者會中,呼籲巿民出席集會,其中梁國雄更提及「be water(如水)」,稱會與各人「手牽手行到最後」,胡官認為他們關於「流水式」的言論看似是「集會號召(rallying cry)」,多於解釋疏散計劃。


    法官表示,各被告帶領遊行路線,與原本警方反對的遊行近乎一樣,顯然並非巧合;加上各被告為泛民陣營具影響力者,有立法會前議員,甚至有3人為資歷深厚、對《公安條例》非常熟悉的律師,民陣顯然因象徵意義,邀請各被告協助帶領違抗警方決定,而且民陣申請遊行被拒的消息獲傳媒廣泛報道,認為各被告必然明知而參與此未經批准遊行。



指辯方未證被告當天出現原因


    對於黎智英一方稱沒參與規劃路線,只是受邀出席並跟隨前行,吳靄儀亦只是途中加入隊頭,兩人難被視作組織者。法官反駁,辯方亦無直接證據證明各被告當天出現的原因,即使各人沒給予指示或發言,或沒完全參與整個遊行,亦可視為組織者。


    法官認為,若當天的未經批准遊行「沒有各被告手持橫額組成隊頭,遊行不太可能成形」,最終裁定控方已舉證至毫無合理疑點,7名被告兩罪罪成。


【案件編號:DCCC536/20】



李柱銘聞判平靜:官司不是贏就是輸 

步出庭外民眾聲援   吳靄儀微笑頷首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法律界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昨與其他5名被告同被裁定兩罪罪成,案件除了是李柱銘及吳靄儀首次被起訴、定罪,亦意味分別年過八旬、七旬的兩人或將身陷囹圄。兩人昨聞判後表現平靜,甫步出庭即獲旁聽市民鼓掌支持。被問被定罪心情,李柱銘只稱「官司不是贏就是輸」,會研究是否上訴。


兩人首被定罪   李為港最資深大律師


    昨日開庭前,李柱銘走到公眾席與友人閒聊,包括社民連秘書長吳文遠等,其間有人問他「有無信心?」李柱銘笑而不語。裁決後,李步出庭外,多名旁聽市民鼓掌,李柱銘微笑點頭回應,並向市民揮手。吳靄儀昨離開法庭時,市民掌聲不斷,她微笑頷首,並與民陣召集人陳皓桓相擁。


    李柱銘及吳靄儀均是馳騁政界、法律界多年的「元老」。82歲的李柱銘,現於執業大律師名冊名列第一位,是本港資歷最深的資深大律師,1985年起擔任立法局議員,至2008年宣布不角逐立法會議席。推動民主運動多年的他,早前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72歲的吳靄儀則為執業大律師,於香港大學先後獲取文學士及哲學碩士,多年來處理不少人權案件,1995首次當選立法局法律界議員,回歸後連任多屆。


會否除牌   大律師會:取決罪行性質


    2000年12月,時任議員的李柱銘、吳靄儀及本案其他被告,包括何俊仁、李卓人、何秀蘭、梁耀忠有份於立法會辯論審議《公安條例》,如今卻因此條例被定罪。至於罪成會否令擔任執業大律師多年的李柱銘及吳靄儀除牌,大律師公會回覆本報查詢表示,大律師的刑事定罪會否構成專業失當,取決於罪行性質及嚴重性,執行委員會可決定是否交至「大律師紀律審裁組」處理。


    另一被告何俊仁亦是執業律師,香港律師會表示,是否除牌取決於個案的個別事實和違規的嚴重程度。有律師認為,牽涉不誠實或令行業蒙羞的罪行,例如風化案,才有可能被除牌,強調當事人亦可能被警告或停牌,而李柱銘、吳靄儀及何俊仁的判刑選項均可能是短刑期的監禁,或緩刑處理。



梁耀忠區諾軒求情:遊行和平   圍警總案不可比


    於開審前認罪的梁耀忠及區諾軒,昨日再到法院求情;代表兩人的資深大律師均強調,相比黃之鋒和周庭於前年6月21日包圍警總案,本案遊行和平,並無造成公眾秩序混亂。區諾軒代表律師強調,區遠在日本仍選擇回港面對案件,顯示他勇於承擔;梁耀忠代表律師表示,梁擁有良好品格,更曾於前年7月1日嘗試阻止衝擊立法會的示威者,強調他深信法治。


律師:梁7.1阻衝擊立會   證深信法治


    法官胡雅文聽畢求情後,將案件押後至4月16日,與同案7名被告一同判刑,並批准兩人以原有條件保釋,梁另新增不准離港的條件,但區諾軒因違反《港區國安法》案件被繼續還押。


    梁耀忠早前承認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另面對的一項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罪不予起訴,存檔法庭。區諾軒則承認兩罪。


    代表梁耀忠的資深大律師夏博義求情表示,控方引用黃之鋒及周庭於前年6月21日包圍警總的案例,惟該案案情嚴重性遠超本案,而本案中的遊行無可否認是和平進行。夏博義表示,當日多個港鐵站出口關閉,而涉案的遊行路線多年以來均是合法,希望法庭一併考慮有關情况。夏又指出,梁耀忠品格良好,服務公眾多年,一直關注勞工及長者權益。


    代表區諾軒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表示,區諾軒及早認罪,本於日本修讀博士,仍選擇回港面對,可見他有誠信。彭耀鴻強調,當日遊行和平,並無造成公眾秩序混亂,案情較黃之鋒及周庭一案輕微,加上在和平的集會,集會自由應受《基本法》保障,望法庭判處非監禁式刑罰或一個相對短的監禁刑期。


(反修例風暴)




1.4.21

港收緊查冊 知情權保障不及內地 李曉佳

財經澡堂 :

港收緊查冊  知情權保障不及內地

李曉佳   01/04/2021



    港府在「零諮詢」之下即時收緊公司查冊,首階段是公司可不提供董事通常住址及完整身分證號碼;明年10月實行的第二階段,則允許自生效日起,公司再登記的文件如載有上述的受保護資料,便可不予公眾查閱;到2023年12月的第三階段,這些受保護資料涉及的人士也可要求不予公眾查閱。


住址身分證毋須公開   董事身分難核實


    單單不讓公眾查閱公司董事住址及身分證,已掀起多種專業,尤其傳媒的質疑,其中備受批評的,是沒有身分證號碼會令公眾甚難核實董事身分,特別是姓名普通,撞名嚴重者更甚。有行家便以阿里巴巴(9988)主席張勇為例,以其中文名查冊,得出221項同名同姓紀錄,再加上英文全名,還是有198個紀錄,要知道此張勇非彼張勇,記者便要拿這198項紀錄逐一校對。


    同樣情況下內地查冊又怎樣?現時除了可透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閱企業基本信息如法人、註冊資本等之外,亦可利用已獲政府徵信牌照的民企如「天眼查」及「企查查」,用網頁或手機程式即時免費查閱企業法人、股權、公司架構、關連企業資料,部分人還有照片顯示,且提供企業或個人以往註冊紀錄,甚至連信用風險、法庭訴訟等均一應俱全,比香港查冊所得更詳細。如果付費,可查閱的資料更豐富。


內地企業查冊   按企業數據分類


    當然,內地的企業查冊亦不會顯示董事住址與身分證號碼,但天眼查及企查查對企業數據分類處理,並採取類似搜尋器的功能對資料進行配對。再以張勇為例,企查查找到同名同姓者超過5000人,但系統已自動將有關連資料的「張勇」歸納分組;如果輸入更多關鍵詞,例如「阿里巴巴張勇」,匹配結果立即從逾5000個收窄至只有兩個。


    事實上,內地亦理解在公眾利益、社會責任的大義面前,私隱絕不是位高權重或違法不當者掩飾真相的藉口,因此一方面同樣保護董事私隱,另一方面也保證企業信息要公開真實陽光化,除了提供更便民高效的查冊服務,於2014年經公開徵求意見後,國務院亦公布《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不單列明企業必須提供什麼可公開信息,條例第九條也寫明有什麼資料是企業可選擇不公開披露,在保障企業與保障知情權之間給予清晰指引。


監察新選舉制度下政客   難上加難


    反觀香港,收窄可公開內容,卻不為公眾提升查冊功能,取態正與內地的逐步陽光化背馳。港府一反常態,不作諮詢即時收緊查冊,正好讓一眾準備在新選舉制度下投身政圈的人士減輕「被查冊」之憂,但傳媒日後想監察這班新貴,將會難上加難。

港台禁節目參賽   已報亦要退  管理層:正檢討機制   員工:擔憂獲獎? 明報專訊 

港台禁節目參賽   已報亦要退 

管理層:正檢討機制   員工:擔憂獲獎?

明報專訊   01/04/2021



    香港電台節目過去屢獲本地及國際獎項 (見表),據了解,港台昨日通知員工即日起不可參加本地及海外一切賽事,即使已參賽,亦要退賽。港台回覆稱正檢討各方面運作,故過渡期間不參賽及退賽。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質疑,檢討參賽機制亦不一定要停止參賽或退賽。香港記者協會對港台此舉表示極度遺憾,認為「不合常理」。有兩個比賽主辦單位表示不接受港台退賽。


    據了解,港台管理層昨向員工稱因要「檢視機制」,員工即日起不可交作品參加任何比賽,即使已參賽,亦要去信主辦單位要求退賽。助理廣播處長區麗雅為今年紐約節廣播大獎的評審之一。


助理處長任大賽評審


    港台回覆稱,因應《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指出港台在不同範疇包括機構管治均有可改善之處,港台正檢討各方面運作,包括提名電視及電台節目參與遴選本地、內地及國際獎項的機制,在過渡期間港台不參與任何獎項遴選,亦會退出已參選的獎項提名。至於過渡期為期多久,港台稱無補充。


兩主辦團體拒港台退賽要求


    「人權新聞獎」facebook專頁表示,廣播處長李百全曾聯絡要求抽起港台參賽作品,惟因已進入評審階段,參賽作品只可由參賽者申請退賽,故不接受港台退賽要求;本報向主辦單位查詢,獲回覆稱評分已完成,且已有賽果,下周陸續通知得獎者,現不接受退賽。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回覆稱收到李百全代表要求港台所有作品退賽,但作品正在評審,現不可能退賽。


    記協發聲明,對港台管理層的做法表示極度遺憾。記協主席楊健興質疑港台是否有權代員工退賽,而港台多年來參賽,獎項是對記者及機構的肯定,機構理應鼓勵員工參賽以獲社會認同,今次做法「不合常理」及抹殺員工努力,對編採人員不公平,連同港台近期多次抽起節目,無疑打擊員工士氣。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質疑,檢討參賽機制不一定要停止參賽,甚至退賽,有員工打趣說「是否擔心港台獲獎?」有提交參賽作品的員工說,港台過去屬不少頒獎禮的「大贏家」,現不准員工參賽打擊員工士氣和侮辱員工,「感覺管理層想你唔好有獎,唔好有高質素節目,最好無人睇,摺埋佢」,今次做法與以往多年來公司文化背道而馳,「管理層如果為港台好,點會唔想公司節目獲表揚?」

大狀羅達雄代表李宇軒 拒談受誰委託 胞妹:不知是否官派律師 明報記者

大狀羅達雄代表李宇軒 

拒談受誰委託   胞妹:不知是否官派律師

明報記者   01/04/2021


大律師羅達雄昨於庭外不肯回應有關李宇軒現時情况。根據大律師辦公室網頁顯示,他擅長商業糾紛、誹謗、人身傷害等案件。


    12港人之一、「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返港逾一周,羈押地點至今未明,家人稱未曾與他見面。李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案件昨 (3月31日) 再提堂時,則由家人從未知悉的大律師羅達雄代表。對於李宇軒現時被還押於何處,以及誰人委託他擔任代表律師等,羅大狀昨在庭外以不便透露詳請,拒絕回應。李宇軒的妹妹在本報查詢下稱,她只從新聞報道中得知事件,亦不清楚羅達雄是否官派律師。


    李宇軒返港後於上周三 (3月24日) 被落案起訴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串謀協助罪犯、以及無牌管有彈藥共3罪,但因未完成檢疫缺席聆訊,當時未有代表律師,當日據悉他已會見律師。


李續缺席聆訊   下周三再續


    案件昨日再到西九龍裁判法院的提訊,李宇軒因檢疫仍未完,繼續缺席聆訊,庭上由大律師羅達雄代表,控方則由律政司高級檢控官李庭偉代表。最後國安指定法官、總裁判法官蘇惠德下令將案件押後下周三 (4月7日) 再訊,其間李宇軒還押懲教看管。


    本報曾在庭外追問大律師羅達雄,李宇軒現時被還押於何處,以及誰人委託他擔任代表律師等,羅達雄回應稱不便透露詳請。及後再致電羅達雄查詢,電話接通後便馬上掛斷。懲教署亦以不會就個別個案評論,拒絕回應李宇軒現時還押在哪一間收押所。


    李宇軒妹妹在本報查詢下透露,家人未有機會與李宇軒見面,又透露「哥哥寫返嚟嘅信,有提及請屋企人,幫佢安排回港嘅律師」,惟家人為他安排的律師,早前於元朗警署時已被李宇軒拒絕,說「我唔相信佢喺無壓力嘅情况下會拒絕家人安排嘅律師,同時另外委託其他律師」。而目前她仍在消化事件,暫時未有下一步計劃。


羅違大律師守則   兩遭停牌


    翻查資料,羅達雄先後於2005年及2007年,因違反大律師《行為守則》分別遭停牌兩個月及4個月。大律師名冊顯示,羅達雄於1992年獲大律師執業資格。


    根據Olympia Chambers網頁,羅畢業於城市大學(法學士),取得香港大學法學專業證書,並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 (民商法學專業)及中國法與比較法法學碩士。


    另外,同期回港的12港人之5名被告張俊富、張銘裕、嚴文謙、黃偉然及郭子麟,昨分別於東區、粉嶺及屯門裁判法院提堂,5人的案件均押後至4月5日於沙田裁判法院再訊。


【案件編號:WKCC 1107/21】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