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2

反戰俄官媒女總編辭職 明報專訊 

反戰俄官媒女總編辭職


明報專訊   10/03/2022



     俄羅斯國營傳媒RT電視台女總編輯巴龍諾娃(Maria Baronova)上周譴責總統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行動後辭職。她接受美國霍士新聞訪問時表示,她認為目前世界局勢正陷入核戰邊緣。


    她說﹕「我相當了解這些人(政府)。他們從不發出威脅,只會直接殺人,所以我的周遭有一種怪異的沉默。我認為我們正處於核戰邊緣。我沒有誇大其詞。」巴龍諾娃稱,促使她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她的同事在俄軍侵烏愈演愈烈時,於Instagram所寫的支持戰爭信息:「若你現在為自己是俄羅斯人感羞恥,別擔心,你不是俄羅斯人。」


The problem is, I know these people very well,they never send threats, they just kill, so there is kind of [a] weird silence around me, but I really think we’re on the brink of a nuclear war right now. I’m not exaggerating.


If you are now ashamed of being Russian, don’t worry, you are not Russian.

9.3.22

網民曾聲援「鐵鏈女」 婦女節前夕再被捕 明報專訊

網民曾聲援「鐵鏈女」 婦女節前夕再被捕

明報專訊   09/03/2022



    婦女節當天,網民在社交平台貼圖文,呼籲勿忘今年1月初被揭發遭拐賣的「鐵鏈女」江蘇徐州八孩之母。早前曾到豐縣聲援一度被拘留的女網民「烏衣古城」,近日再被警方扣查。


    徐州八孩事件引發民間反思,及關注農村婦女地位低落的問題。昨日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民自發上載與「鐵鏈女」有關的圖文,例如用鐵鏈砌成數字「3」和「8」,亦人有人自拍在頸上掛鐵鏈等,表示希望對事件保持關注,有網民稱希望世界不再有「鐵鏈女」、「鐵籠女」。


自拍頸上鐵鏈   盼保持關注


    另外,豐縣鐵鏈女案曝光後,微博上兩名女網民曾到事發豐縣試圖探訪和調查八孩母事件,一度被當地警方拘留,其後被釋放。近日傳出其中一名女網民「烏衣古城」(又名「我能抱起120斤」)再次被拘,一名知情律師向本報證實事件,表示已收到她朋友的求助。網民亦在社交平台呼籲「#釋放烏衣」,發問「三八婦女節,小花梅(鐵鏈女)、烏衣回家了嗎?」


    昨日是國際婦女節,內地不少網民繼續關注此前引發輿論嘩然的徐州「鐵鏈女」事件。圖為婦女節前夕,有兩名天津人在當地一處廢棄樓外牆塗鴉,畫上鐵鏈女的畫像,配上她曾在影片說「這世界不要俺了」這句說話;鐵鏈女的畫像是以「自由」、「公正」等漢字組成。該幅塗鴉在網絡大量轉發,目前,該塗鴉已被身分不明的人塗上漆油覆蓋,兩名天津人遭約談,其社交平台亦被「禁言」。

遭最大主權基金踢走 李寧股價挫逾5%半年低 明報專訊

不能接受的人權侵犯風險

遭最大主權基金踢走   李寧股價挫逾5%半年低


明報專訊   09/03/2022



    新疆棉事件餘波未了,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達1.3萬億美元的挪威主權基金昨日宣布,由於內地體育用品股李寧(2331)助長侵犯人權問題,提高投資風險,故該基金已將集團剔出投資名單。


新疆棉事件反映「無法接受的風險」


    李寧昨日股價向下,全日收報67.85元,跌5.24%,見半年低位。挪威主權基金稱,基於道德委員會建議,李寧正助長中國新疆地區嚴重侵犯人權行為,存在「無法接受的風險」。報告又提及,外界已廣泛報道有關中國強制約100萬名維吾爾族及其他少數族裔參與「再教育營」,即外國所稱的「族種滅絕」行為,故有充分證據顯示,相關地區生產或購買的部分紡織品、棉花等產品,或與強迫勞動有關。


    委員會認為,相關強迫勞動將對李寧經營造成風險,包括紡織品製造,以至與當地公司合作;目前仍未有資料顯示集團有審視相關風險,而集團亦未有回覆有關查詢。


    截至去年底,該基金持有約1.68億或0.59%李寧股份;由於上述剔出投資組合的建議是在去年底之前提出,意味基金去年或已開始剝離相關持股。


    除了李寧,挪威主權基金同時以涉及道德問題,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印度阿達尼港口(Adani Ports)以及韓國現代集團旗下物流企業「現代Glovis」剔出投資組合,並列入觀察名單。




Robert Lewandowski終止華為贊助 傳因中俄關係拒回應 明報專訊

Robert Lewandowski終止華為贊助 

傳因中俄關係拒回應


明報專訊 09/03/2022



    拜仁慕尼黑球星羅拔利雲度夫斯基昨證實,已和中國電訊公司華為終止贊助合約。其經理人稱是由羅拔仔提出,但被問及是否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中俄關係有關,他拒絕回答。


    羅拔仔出任華為的波蘭及中歐等地代言人,但該公司近日公布與他終止合作。這名波蘭隊射手的經理人Tomasz Zawislak證實,是由羅拔仔提出此事,他說:「這是真的,我們決定與華為終止市場推廣合作,所有宣傳工作會暫停。」羅拔仔與華為自2015年起合作,其經理人拒絕回應解約是否與中俄關係有關。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羅拔仔曾公開要求體壇制裁俄羅斯,包括表明拒在世界盃外圍賽附加賽出戰俄羅斯隊。得知俄羅斯隊被逐出國際大賽後,他當時說:「這是正確的決定,自他們的軍隊進佔烏克蘭,我難以想像要與他們作賽。俄羅斯球員與球迷沒有責任,但我們不能當作沒事發生。」

官信違保釋條件   余慧明還押棄覆核 明報記者

官信違保釋條件   余慧明還押棄覆核


明報記者   09/03/2022



    47名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其中醫管局員工陣線前主席余慧明去年7月獲高院批准保釋。獲批保釋逾半年的余慧明涉違反法庭保釋條件,前日被警方國安處拘捕,昨日被押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應訊。《港區國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羅德泉聽畢雙方陳辭後,信納余慧明已違反保釋條件,不信納她不會作出危害國安的行為,撤銷其保釋,即時還押。


    控方指出,余慧明(34歲)在2月初作出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已違反或相當可能違反保釋條件,要求撤銷其保釋。代表余慧明的大狀隨即陳辭,羅官最終信納余慧明違反保釋條件,拒絕讓她繼續保釋,亦拒絕豁免傳媒報道保釋程序限制。


官拒豁免傳媒報道限制


    余放棄每8日保釋覆核權利,離庭前向旁聽席高呼「幫我睇住啲貓呀!」,有旁聽者回應「知道啦」、「頂住呀」。


余:幫我睇住啲貓呀!


    余慧明早前獲准以現金10萬元、人事擔保5萬元保釋,其間不得直接或間接以任何方式,作出、發放或轉載任何可能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可構成違反國安法或香港法例中維護國家安全罪行的言論、不得參加和組織任何級別的選舉、遵守宵禁令、交出旅遊證件及不准離港等。


【案件編號:WKCC 813/21】

8.3.22

麵包與玫瑰 黃念欣

世紀.夕拾朝花:麵包與玫瑰 


黃念欣     08/03/2022




    上周寫烏克蘭文學,有人說「看了半天,一句烏克蘭文學都沒看到呢」。是寫得有點匆忙,那麼本周補上吧。偏偏同期多事,因前輩電台女主持廣傳「前夫俄羅斯攻打前妻烏克蘭」論,滿城掀起「婦人論政」的譏誚之聲。先不論該帖文如何引喻失義,我很懷疑輕蔑者有多少人花數分鐘查正過所謂2000億債務與盧甘斯克、頓內次克的地方主權問題。帖文已刪,事實可查,此處毋須深究。此事倒讓人感嘆,對婦女的偏見,在天災人禍之際仍是無處不在︰一、婦人轉貼前夫論,但帖文原作者是女人嗎?這種抽水取譬的寫法在男人筆下還少嗎?二、退一萬步,烏克蘭既是「前妻」,她的交際哪要受前夫侵略教訓?


    到底應不應該扯上三八節呢 ? 丁玲在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三八節有感〉一文就問過 :「『婦女』這兩個字,將在什麼時代才不被重視,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昵 ?」婦女節全名國際婦女節或國際勞動婦女節,自20世紀初女工待遇問題與婦女社會角色轉變而起,要求合理工資、工時與選舉權,議題一點也不三入。1909年美國社會黨首次提出慶祝婦女節,後擴展至歐洲、蘇聯,1922年起定3月8日爲國際婦女節,1924年中國在廣州《民國日報》 發表社論〈慶祝國際婦女日〉,倡導與積極策者,就是中國婦女運動驅何香凝。 


    根據何香凝的回憶,她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紀念三八節的幾個口號 : 「男女平等」、「各機關開放容納婦女」、「婚姻由,不得歧視再婚婦女」。她更動員丈夫廖仲愷作「國際婦女節之性質」專題演講,廖氏謂「吾人求解決國家社會各問題,則對於婦女問題不能不同時兼顧」。可見婦女問題亦大矣。回想「鳥俄前妻前夫論」所 引起的問題,不在於婦人論政,或未有國際關係訓練者妄議時事 ; 而是我們今天仍未做到論政不限男女、在各個知識範疇容納婦女聲音,以及竟説一個罔視婚姻自由與歧視離婚婦女的譬喻「顯淺易明」。  




既要麺包,也要玫瑰


     《國際婦女節考》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 一 書指出,儘管今天國際婦女節具有社會主義色彩,「在中國,婦女節最初是國民黨和共産黨共同紀念的,其含義既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更不是共産主義性質的」。美國婦女節口號 「麵包與玫瑰」 ( Bread and Roses ) 來自詩人 James Oppenheim 同名詩作,意指經濟保障 (麵包) 與生活質量(玫瑰) 並重。我想婦女節的精神核心即在於此 : 不要説妳們已很溫飽,其他 (可嵮上任何東西 ) 就不重要。價值偏偏就是多元的。

 

    詩作很動人,尤其這一段 : 「As We go marching,marching, we battle too for men, / For they are women's children, and we mother them again. / Our lives shall not be sweated from birth until Iife closes ; / Hearts starve as well bodies ; give us bread, but give us roses.」(我們前進前進,也爲男人而戰 / 爲着他們是女人之子,我們又再爲人母 /人生不應只流血汗,從生到死 / 心與身俱餓羸,但給我們麵包,也要玫瑰。) 玫瑰不是什麼夢幻與奢求,是各種「活着」以外的尊重。 


    啊,不是要説烏克蘭文學嗎 ? 就説葉靈鳳譯〈烏克蘭民間故事選〉的一則吧。據説,有一個國家,收受賄赂的人要被砍去右臂,由審判官與警察執行。有一次受賂者被捕, 行刑日子到了,卻毫無動靜 ? 民聚走去質問,才發現,一屋子的審判官與警察,都是没有右臂的人,誰去執行呢 ?一一這就是烏克蘭式的幽默,有夠暗黑辛辣,跟隔壁尊子大哥的大作不遑多讓。三八佳節,願一切無知婦孺的論述煙消雲散,願每個攻擊别人爲無知婦孺的人,都不忘看看自 己的右臂。生而爲香港人,我很自豪,麵包與玫瑰,好男好女,我們永不放棄。

7.3.22

主席反戰演說遭審查 IPC質問央視 明報專訊

主席反戰演說遭審查     IPC質問央視


明報專訊     07/03/2022



    國際殘奧會(IPC)主席安德魯‧帕森斯(Andrew Parsons)上周五晚上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演講時,稱「21世紀是對話和外交的時代,而不是戰爭和仇恨的時代」等,但央視轉播時並未翻譯成中文。國際殘奧會稱這是審查,該會已要求央視作出解釋。


    在俄烏戰事仍在持續的背景下,帕森斯當日指出,「奧林匹克停戰協議由聯合國通過,須被尊重及不能違反。我們期望建立一個互相包容的世界,沒有歧視、仇恨、無知及衝突。」法新社報道,國際殘奧會認為央視對這段反戰演說進行了審查,除了未翻譯成中文外,轉播時也降低了音量。



Tonight, the Paralympic Movement calls on world authorities to come together, as athletes do, and promote peace, understanding and inclusion.


As the leader of an organisation with inclusion at its core, where diversity is celebrated and differences embraced, I am horrified at what is taking place in the world right now.


The 21st Century is a time for dialog and diplomacy, not war and hate.


At the IPC we aspire to a better and more inclusive world, free from discrimination, free from hate, free from ignorance and free from conflict.


The world must be a place for sharing, not for dividing.


Change starts with sport. Not only can it bring harmony, but it can be a catalyst to transforming the lives of people, cities and countries.

27.2.22

把侵略戰爭當作家庭糾紛? 馬嶽

把侵略戰爭當作家庭糾紛?

馬嶽    27/02/2022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令我想起在漫長無止境的居什麼都抗疫的日子裏,看過兩本有關烏克蘭和俄羅斯歷史關係的書,可以介紹給大家參考。


    第一本是Timothy Snyder(是的,就是寫On Tyranny的史拉達)寫的《往非自由之路》(The Road to Unfreedom),書中用不同角度縷述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以及和歐美的關係。史拉達書中早預言普京會入侵烏克蘭,因為普京近10年來一直採納沙俄末年哲學家伊言(Ivan Ilyin)有關大俄羅斯文化的論述,把俄羅斯文明描述為世界上獨特的偉大文明,而斯拉夫地區的不少「民族」都只是俄羅斯文明的支流而已,一直在國內努力用各種「假歷史」為人民洗腦,為侵略烏克蘭鋪路。


基輔歷史遠比莫斯科悠久


    俄羅斯國內人民近10年來在官方傳媒收到的政治宣傳,就是大家近日耳熟能詳的「烏克蘭自古以來是俄羅斯的領土」。官方論述用當年Rus王國在公元9世紀已統治基輔,來證明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本是兄弟,是一個民族的兩宗,以及烏克蘭屬於俄羅斯。史拉達指出這樣魚目混珠無疑相當離譜,因為當年的Rus王國和後來的Russia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一個發源於瑞典的維京人建立的王國,領土由現今波羅的海地帶南至基輔,與俄羅斯人沒有半點關係。


    西方歷史學家一般以12世紀中葉為莫斯科建城之始,而基輔則是早在5世紀建城,在1982年(蘇聯治下)曾經慶祝建城1500周年。基輔歷史遠比莫斯科悠久,在10世紀時已是數萬人居住的東歐的大城和歐亞貿易的中轉站之一,這就是大家最近在網上看到的那兩套圖片(即10世紀時基輔是大城,莫斯科還只是樹林)的思想來源了。到13世紀拔都西征將基輔燒成平地,現在屬烏克蘭的疆土大部分由立陶宛公國(Grand Duchy of Lithuania)統治(想像一下「烏克蘭自古以來是立陶宛的領土」),其後幾百年基輔都和莫斯科沒有什麼政治聯繫,直至17世紀俄國才統治基輔,不會「自古以來是俄羅斯的領土」。




怵目驚心的大饑荒


    第二本是Anne Applebaum寫的《紅色飢荒》(Red Famine),是關於烏克蘭上世紀30年代大饑荒。作為曾拿過普立茲獎的記者和歷史學家,她揭露的內容就算對蘇聯和東歐歷史有一定歷史認識的人來說,仍是怵目驚心的。


    Applebaum蒐集了極多資料證明30年代烏克蘭的饑荒,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烏克蘭一直是蘇聯的糧倉,之所以二次大戰時納粹德軍三路進攻蘇聯,南路直指烏克蘭,目的就是奪取糧倉,而蘇軍誓死抵抗令雙方均死傷慘重。但這糧倉當年竟然大饑荒,蘇聯其他地區的糧食短缺反而沒有那麼嚴重,是政策失誤也是政治決定。


     斯大林由1929年開始農業集體化,糧食從集體農莊強制上繳,目的是把糧食運到城市供應工人以支援快速工業化(這基本上是蘇聯經濟模式的重點策略之一),但不久便已發覺各地產糧遠不及指標(有不同因素:包括農民的工作誘因不足等),但中央仍然要地方交足糧食指標,地方官員於是盡量壓榨,用各種暴力手段(例如私藏糧食可被告以反黨等罪行而處死)、收買地方人士告密(這些告密者自己反而可能先佔甜頭吃得飽)等,逼令農民交出所有糧食,不少農民連口糧也要交出而出現大規模饑荒,由1931年起陸續有農民餓死,到後來農民連種子也要上繳(即「穀種都冇得食」),結果下一年沒有種子播種再耕種。


     Applebaum的研究顯示蘇共高層一直對烏克蘭糧荒有一定掌握,但沒有放寬政策和指標,也沒有從其他地區運糧以接濟,覺得這是烏克蘭人抵制反抗的結果。作者認為斯大林一直對烏克蘭民族主義心存疑忌,藉此打擊烏克蘭及減少其人口。(因此她的書的副題叫「斯大林對烏之戰」(Stalin's War on Ukraine)。作者估計在1931至33年間,烏克蘭饑荒共餓死500萬人,一代民族精英就此被消滅。


    烏克蘭的大饑荒,在蘇聯官方歷史是一片空白,甚至禁止人民談論,只能靠倖存者口耳相傳、流亡者的紀錄,和後來研究者的補充,至1980年代開始有不同的資料庫和紀錄片出現。西方當年反而因為西方傳媒報道而略知真相(英國記者Gareth Jones報道的經過,2019年被拍成電影Mr. Jones,港譯《新聞守護者》,鍾斯在1935年在中國東北被暗殺身亡)。


     2012年曾到烏克蘭,看過一些紀念當年饑荒死難者的公墓。烏克蘭不少人認為當年饑荒以及二戰期間的大量傷亡,都是蘇共因要打擊烏克蘭民族主義而刻意造成,是民族深刻的災難。到今天,俄羅斯政府的官方態度還是否認當年大饑荒有發生,認為是烏克蘭人的炒作。


    兩本書的寫作方法和觀感很不同,但加起來的總結是:說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是兄弟或一家人,實在是錯得不能再錯,把侵略戰爭當作是家庭糾紛兄弟不和,那真是毫不美麗的誤會。

令人泄氣的世界 亞然

開門讀書:令人泄氣的世界


亞然     27/02/2022



    落筆時,俄羅斯開始進攻烏克蘭,首都基輔也發生爆炸。到文章見報,烏克蘭作為一個國家是否仍然存在,又或剩下多少國土,都說不準。烏克蘭政府叫國民冷靜應對,留在家裏,但更多的民眾選擇開始逃難。不管是躲在地窖等待戰火終結,還是走在沒有終點的路途上,對烏克蘭人來說,此刻是最壞的時代,前路盡是黑暗,除了絕望,一無所有。


    雖在千里之外,但仍覺忐忑,彷彿世界就像那逐漸沉人深海的鐵達尼號一樣,裂成兩半 ; 世界正在分裂,世界正在沉淪。輾轉讀一些關於烏克蘭的文章,讀到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之後獨立的歷史。俄烏衝突固然可用地緣政治作爲分析,理解成爲冷戰後的延續,是俄羅斯和西方社會之間的角力。但更仔細地看,烏克蘭在獨立之後,經歷過幾次大型的社會運動,烏克蘭的民族身分認同慢慢成形,愈來愈多的烏克蘭人認爲自己是烏克蘭人,而不再視自己是蘇聯人、俄羅斯人。


    當本土意識開始扎根,民意隨即轉向,並通過民主制度改變政府的組成和政策的取向,意味着烏克蘭政府也如同很多的烏克蘭人一樣,跟俄羅斯愈走愈遠。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 分手極難,而分手之後的 「手尾 」 更是長到不得了,特别是對於關係本來就不對等、有强鄰在側的烏克蘭來説,這就像是不歸路。因着身分認同的轉變而引致無法收拾的結局,這悲劇在世界各地都在上演。今天在俄烏 ,不知他日又將在哪裏發生。今次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會否觸發世界上其他潛在的危機、爲蠢蠢欲動的人壯膽?烏克蘭人身分認同的確立,最終卻面臨如此的結果,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無理的掠奪?

  

    疫症和戰亂,衝擊着我們。教科書裏有世界歷史,而這一切的悲劇都曾經在以往發生過,只是教科書裏,始終没有教我們如何面對這些困境。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 一時之間就像失語,無從面對,一場戰爭頓時令人迷惘。最近,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已去世的清華大學教授何兆武的囗述歷史《上學記》和《上班記》 ,何兆武是上一代的知識分子,專研歷史和哲學,經歷過二戰,也受過文革的禍害。未及買到新書,但讀了執筆記錄此書的文靖所寫的前言,其中一段讀後深刻,文靖這樣寫道 :


    「但其實,所謂「意義」都是後添的。包括歷史上的大事件,幾乎所有的緣由都亂成一團。只不過那些有話語權的人,為了自詡,或者痛打落水狗,才事後扒拉朳拉,挑一個最耳順的理由說給你聽 一一 然後,你就信了,因為你希望歷吏是邏輯的,揚善懲惡、圓滿的,所以你就好糊弄。」


    現實世界,之所以如此荒謬如此悲涼,不就是有一些人,爲了一些人民百姓其實毫不在乎的原因而翻天覆地,然後什麼是好壞、什麼是對錯,再由那些人去作那些人的定義,新的世界就此形成。而這個世界,真的令人泄氣。

24.2.22

2011     Le Gamin au vélo

2011     Le Gamin au vélo



Don't be upset if it's not the way you dream it'll be.

假如結果不像你夢想那樣,別難過。 

18.1.22

聲援李田田 謝陽涉「煽動顛覆」被捕

聲援李田田   謝陽涉「煽動顛覆」被捕

18/01/2022



    湖南維權律師謝陽上周二被當地國保人員帶走後,其家人近日收到長沙市公安局1月11日發出的拘留通知書,顯示謝陽已於當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尋釁滋事罪被刑事拘留,現羈押在湖南長沙第一看守所。


    謝陽疑因早前聲援湖南湘西永順縣「被精神病」教師李田田而被警方拘捕。據知情人士表示,謝陽近期還為被羈押的貴州大學前教授楊紹政發聲,及前往廣西圍觀人權律師覃永沛被控煽顛案的庭審等,當局視謝陽為「麻煩製造者」。謝陽妻子、身處美國的陳桂秋表示,作為「709大抓捕」的律師,謝陽於2017年5月獲釋後,一直處於被監控之中。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