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20

全民檢測泄DNA私隱?   樣本不足驗全基因圖譜 姚潁彤

全民檢測泄DNA私隱?   樣本不足驗全基因圖譜

姚潁彤   31/08/2020


DNA是人體基因密碼,包含了不同生命信息。惟若第三方取得我們的基因私隱,會有什麼風險?


    政府將於明天展開全民自願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下稱「全民檢測」),盼找出沒病徵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截斷社區傳播鏈。


    外界擔心提交鼻腔及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會令基因私隱外泄。人們常說基因和DNA中掌握遺傳資訊,是十分重要的私隱財產,到底基因和DNA是什麼呢?參與全民檢測又會否泄漏私隱資料?


DNA排序決定生命信息


    基因組數據包含一個人過去、現在和未來最緊密的生物信息。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李天立指,人體細胞核內有46條染色體,各有一半遺傳自父母。染色體中不同的DNA排序會導致不同的生物特徵。而基因(gene)就是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由4個含氮鹼基(nitrogenous bases)A、T、C、G排序而成。不同含氮鹼基的排列,會決定每個人的生命信息,如性別、眼睛及頭髮顏色等。


    至於DNA,就是一本由「ATCG」組成的書。要身體讀懂這本「書」,其實要不斷將DNA轉錄(transcribe)成RNA或翻譯(translate)成蛋白,形成各種生物特徵。李天立形容,「DNA好像一個電腦程式,不按下『運行』鍵是不會運作,而轉錄和翻譯過程就等於按下『運行』鍵一樣,讓身體讀取DNA製造RNA和蛋白,維持細胞運作」。當身體將DNA轉錄成RNA後,DNA中會有部分資料被裁走,而RNA經轉錄後便會消失,不會永遠留在細胞,故即使再次轉錄RNA為DNA,亦只可追蹤部分DNA,難以檢視(review)整段DNA資訊。


複製基因圖譜    一般用血液樣本


    檢測基因有不同方法,唾液、血液等均可作DNA樣本,若要得出一整個基因圖譜,又需要多少DNA?李天立指,樣本數量、取樣方法、樣本類別均會影響基因鑑定;若要複製基因圖譜,則需要最少1微克DNA,即約4毫升的唾液。一個唾液樣本約1至2毫升唾液,雖然亦可複製基因圖譜,但文獻證實,以唾液樣本建立基因圖譜的成功率會較血液樣本低,加上唾液容易受外來因素影響,例如:食牛肉後唾液有可能留有牛基因,故做全基因圖譜測試,一般以血液作樣本。他續指,取樣與做的測試有很大關係,如做全基因圖譜,要了解60多億個DNA分子,需要的細胞相對多,所以會用細胞密度及純度高的血液為樣本。



樣本數量少    難以驗新冠+抽DNA


    政府推行全民檢測,有人擔心第三方藉此獲得整個基因圖譜,引來私隱憂慮。李天立指,新型冠狀病毒屬RNA病毒,而全民檢測的核酸測試是新型冠狀病毒RNA序列,取樣時會以取RNA為目的,亦只會有病毒RNA陽性或陰性結果;若要獲得基因數據,便要拿取樣本的DNA。他續指,樣本到達實驗室後會決定要分離DNA或RNA,一般來說,因樣本數量太少,只會做一個分離;縱要從樣本中取得DNA亦屬可行,但這不屬於全民檢測的程序。


    李天立再指,唾液樣本中可採集檢測者的DNA,理論上可以靠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放大DNA核酸樣本,以取得基因圖譜;惟一般PCR技術只會將DNA樣本放大至20個循環(cycles),而唾液樣本中的細胞不足,若要完成整個基因圖譜,則要將DNA樣本放大至40至60個循環,再加上PCR技術亦有錯誤率,最後得到的基因圖譜亦未必準確。「(原理)好像影印,再複印一兩次可以,影60次會唔會仲清楚呢?」


DNA重組面部細節   暫做不到


    另外,有指有技術可以DNA重組人的樣貌,用作面部識別。李天立指出,這項技術大概3年前於外國發表,以現時發展,用基因預測面部特徵仍停留在推算輪廓的階段,只能分辨出不同種族的人,如白人、黑人及亞洲人的輪廓。要以DNA重組整塊臉的細節,包括雙眼皮、下巴角度等,則暫時做不到。他解釋,以DNA重組樣貌的原理是找出與面部特徵有關的基因位置,例如:先要找到哪段DNA跟擁有雙眼皮有關,再收集不同基因資料,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形式擴大資料庫,資料愈多,準繩度愈高。惟現時仍未找到影響上述面部細節的DNA位置,故暫時此技術只能用於分辨已知生物特徵,包括面形、頭髮曲直等。


檢測注意——在外國,基因檢測受嚴格規管,檢測同意書亦列明如何收集、處理及儲存基因資料。


知多啲:留意如何收集、處理、儲存基因資料


    基因資料如此重要,若被他人取得自己的基因密碼,又有何風險?李天立指,若高危基因資料被第三方得到,僱主或保險公司可能會因遺傳病而提供不同待遇,造成遺傳歧視。美國就訂立了《遺傳信息非歧視法》(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保護人們免受遺傳歧視,同時禁止保險公司使用相關資料拒絕或限制投保資格。


    基因檢測不是新鮮事,在外國有嚴格規管。接受基因檢測前有什麼要留意?李天立指,檢測前應留意同意書上,檢測機構列明會如何收集、處理及儲存基因資料。首先,收集基因資料後,機構應將個人資料轉為匿名,避免他人可識別出檢測者身分。另外,檢測過程中,機構亦應知道負責檢測的員工身分,確保即使是同公司的員工,未經許可也不可獲得他人DNA資料。最後,檢測者亦要確保自己擁有生物特徵資料刪除權和轉移權,了解實驗室或者化驗所會如何使用,或與第三方共享生物特徵資料等。


    政府將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進行大型基因組測序計劃,惟現時香港對基因檢測仍未有詳細規管,李天立建議,政府可參考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確保基因檢測及數據庫安全。


牛奶

狂飲牛奶 美顏變爆瘡  


  1. 暗瘡是不少人自青春期便要面對的煩惱,過去認為牛奶可令皮膚白滑,但近年外國不少研究指出,暗瘡爆發可能與用作美顏護膚的牛奶有關。 
  2. 中醫怎樣看牛奶?什麼體質的人適合飲?中醫醫籍稱牛奶為牛乳,據隋唐名醫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記載,牛奶「味甘,微寒,無毒」,能補虛損,有益肺胃及生津潤腸。另外,牛奶性寒質滑,屬血肉有情之品,按中醫理論,牛奶既有補養之效,亦可滑腸,適合身形瘦削、營養不良、體質較燥且便秘人士飲用。
  3. 什麼體質的人不適合飲牛奶?「痰濕」和「陽虛」的人脾胃較虛寒,不適合飲牛奶。痰濕者身形比較肥胖、容易有痰,又易疲倦;而陽虛者臉色較白,容易怕冷,手腳經常不溫暖,大便亦較稀爛。雖然牛奶可補虛,但亦是滋膩食物,會阻礙脾胃運化,體內濕濁,則容易腸胃不適;而屬痰濕或陽虛的人本身脾胃較差,故應避免飲用屬性偏寒的牛奶,以免肚瀉、痰濕內生。
  4. 中醫認為暗瘡成因是濕熱,當中受先天父母遺傳、後天飲食習慣及作息影響。香港大部分人體質較濕,而寒熱虛實夾雜的情况常見,脾胃功能因濕氣重未能正常運作,會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令體質偏熱者的濕熱之邪加重,形成暗瘡。而飲用牛奶正正會阻礙脾胃運作。當脾失健運,水液停滯令身體之濕加重,使暗瘡問題惡化;以屬熱底的人為例,他們暗瘡偏紅,膿頭亦較明顯,當飲用牛奶後濕熱加重,暗瘡會變得更紅。  
  5. 豆奶或豆漿代替牛奶可行嗎?如選擇脫脂奶會否好一點?豆奶和豆漿均用黃豆製作,《中醫食療》中提到,黃豆性味甘、平,亦有大量蛋白質及脂肪,不少坊間說法指豆漿較牛奶適合亞洲人。惟豆奶、豆漿和牛奶同屬偏寒食物,能否代替牛奶要視乎個人體質而定。 另外,雖然脫脂奶經過人工處理,脂肪比例較少,但其含糖量較全脂奶高;在中醫看來,味甜食物亦屬滋膩,如進食太多高糖分的食物,亦容易令暗瘡出現。
  6. 中醫認為奶類製品傷脾胃,故應少吃;加上一般人都習慣飲凍牛奶,凍飲阻礙脾胃功能運化,導致暗瘡問題加重。仁濟醫院葵青區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古詠彤建議,有暗瘡的人可以多飲紅豆薏米水或淮山水,紅豆養顏,而薏苡仁利水滲濕、淮山健脾養胃,可排走身體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源解決濕熱引起的暗瘡問題。 
  7. 不過如要飲用牛奶,可以在牛奶中加入薑汁,因薑屬溫性食物,可中和牛奶寒性,令其變成比較平和的食物,減少對脾胃傷害。 
  8. 皮膚科醫生怎樣看牛奶?牛奶含豐富蛋白質,有脂肪、乳糖及鈣質,是提供身體營養的其中一個途徑。雖然牛奶對身體有益,但從皮膚醫學的角度來看,飲用牛奶不宜過多,有研究指出,攝取過多牛奶或其衍生產品會令油脂分泌增多,容易引發暗瘡。本身面油分泌多,或有暗瘡問題的人仍可飲用牛奶,但一般建議每日不要飲多於1杯(即約250毫升)牛奶。 
  9. 近年有研究指青少年飲牛奶會令暗瘡惡化,理據何在?牛奶及奶類製品本身含有天然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號」(IGF-1),加上牛奶含動物蛋白,進食後會促進IGF-1的分泌;IGF-1會令油脂分泌增加,加劇暗瘡問題。青少年油脂分泌本來已因荷爾蒙變化而變多,當他們飲用牛奶後,體內的IGF-1增多,分泌更多油脂,會更易有暗瘡。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成年人暗瘡病發率比青少年低,但有研究指約5%成年人受暗瘡困擾,故面油較多、常長暗瘡的成年人也應避免食用過多奶類產品。  
  10. 為避免暗瘡,是否要戒飲奶類?有暗瘡的人都不宜進食過多奶類及其製品如芝士、乳酪等。 另外,進食碳水化合物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消化碳水化合物,分泌胰島素的同時會產生IGF-1,增加油脂分泌,引發暗瘡,故建議暗瘡嚴重的人不應攝取太多碳水化合物,包括飯、麵、粥、意粉及糖。  
  11. 改飲豆奶、植物奶代替牛奶,可行嗎?豆奶蛋白質豐富,可代替牛奶,而無糖或低糖豆漿亦是不錯的選擇。惟要小心植物奶,如米奶、堅果奶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較豆奶高,故以植物奶代替牛奶應適可而止。 
 

◆留意標籤 揀低糖純牛奶  


    為解決暗瘡問題,不少人也會從飲食着手,戒食辛辣、煎炸等油膩食物,更不惜戒飲牛奶。惟牛奶的副產品繁多,為了擁有白滑肌膚,乳酪、芝士等奶類製品又應否少吃?如果有需要飲牛奶,又有何飲食貼士?


    飲用牛奶最重要適可而止,分量不可過多。其次,在選擇牛奶時,最好選擇純牛奶產品,而非牛奶飲品。市面有不少牛奶均加入水果味道吸引小朋友,但這類牛奶飲品的添加劑及香料會較多,家長應留意食物標籤,選擇糖分含量較低,較少添加劑的純牛奶。


◆薑汁撞奶 


材料: 

鮮奶 250毫升

薑 2片 


做法: 

1. 把鮮奶倒進小鍋中,用慢火煮熱 

2. 磨薑汁2茶匙,放於碗中 

3. 鮮奶加熱至80℃,立即倒進盛載薑汁的碗中 

4. 不用攪拌,鮮奶靜置5至10分鐘,即成 



30.8.20

吃一口治癒蕨餅 肥丁

家常便飯:吃一口治癒蕨餅

文、圖 : 肥丁   30/08/2020



    製造澱粉是綠色植物儲存能量的一種方式。澱粉可從種子、塊根或塊莖提取。不同地區的人以不同方法使用澱粉,做成各有特色的點心。從不同植物提取的澱粉,在黏性、色澤、吸水度、硬度、口感、營養、食療功效有不同的表現。糕點的口感因為澱粉種類和製作方法而有所差異,每一種食材都有其獨特之處,如果你對美食有追求,尋找對的食材便是首要的功課。


蕨粉 : 做蕨餅   滑膩富彈性


    蕨菜根生長在地下,有清熱解毒、消暑去熱之效。澱粉從植物提取,需要經過濕法研磨、水洗、篩分和乾燥。在沒有工業的古代,澱粉都是稀珍的食材。蕨餅是日本古代皇家的貴族點心,稍微冷藏吃起來特別冰涼,是夏季專屬的甜點。蕨粉做的蕨餅,口感滑膩而富有彈性,擁有其他澱粉所不具備的美味和營養。


    蕨粉是從蕨菜根提煉的澱粉,純正本蕨粉比較難買,巿售的蕨餅粉,多是混合甘薯粉或樹薯粉,價格比較便宜。


    蕨粉本身沒有味道,糖的味道決定蕨餅的口味,傳統用塊狀黑糖,焦糖味也足夠濃郁。我想比較3種澱粉的顏色,所以用顏色較淺的Demerara原蔗糖,較少精煉,保留甘蔗原來的香味。



蓮藕粉:獨特清香   營養豐富


    蓮藕粉、蕨粉、葛粉這3種澱粉,在加熱糊化後,都能做出清爽彈牙口感,效果比較接近。


    蓮藕粉,慈禧太后的宮廷御膳食材之一。蓮藕糊煮化後,比較Q軟,韌性和黏性比蕨粉強,更彈牙有韌勁,冷卻後還可以拉起薄膜。即使糊化後表現相似,口感還是有微小的差異。蓮藕粉具有獨特清香的氣味及營養價值,是其他澱粉沒有的。我用的不是黑糖,其琥珀色來自蓮藕粉的鐵質,蓮藕生津健脾,止血化瘀,女生生理期要避開。


    蓮藕粉跟桂花絕配,我用自製糖桂花加入楓糖漿,調成淋醬,撒下烘烤過的花生碎,不能接受或吃膩了蓮藕粉調冲的蓮藕羹,可以試試做成嫰Q的軟餅。


葛粉:黏彈較差


    葛粉,從葛屬植物根部提煉的澱粉,葛粉加入熱水後,不能形成典型的稠糊。熟化後,其彈性和黏性,較蕨粉和蓮藕粉差,軟糯有點粉粉的口感。放進冰箱冷藏2小時後,透明度和彈性減低,拉扯會裂開,表面結成較硬的膜,吃起來,口感比較粉糯,很容易斷裂,韌勁不大。所以,葛粉更適合利用隔水加熱的做法,製作葛粉條「葛切」,比直接加熱糊化做成Q餅,口感更好。



【原味蕨餅】


材料 :


•特選蕨餅粉……100克

•冷水……160毫升

•Demerara原蔗糖……35克

•熱水……230毫升


小貼士:


原蔗糖可換成黑糖,黑糖甜度比原蔗糖低,想要相若的甜味,分量要增加。


【淋醬˙材料】


•自製黃豆粉……10克

•黑糖蜜……隨意


【做法】


1. 自製黃豆粉過篩,薄薄的撒滿在淺盤上,待蕨餅煮熟後,便不會手忙腳亂。

2. 蕨粉加入冷水,攪拌成粉漿,備用。所有澱粉都是不溶於冷水,靜置。澱粉便開始沉澱,澱粉與水分離,下鍋加熱前,須再徹底攪拌均勻。

3. 鍋裏加入原蔗糖及熱水,大火加熱至糖完全溶化,糖水煮至大滾。

4. 用攪拌器一直畫圈攪拌,慢慢倒入蕨粉漿,粉漿出現小粉塊時,調至小火繼續畫圈攪拌。

5. 粉漿開始煮熟,會愈來愈黏稠,阻力變大使攪拌更吃力,需要持續攪拌,不要停下,注意粉糰的變化,奶白色粉糰慢慢成透明,當七至八成的粉糰變成透明時,可以關火,以免焦糊。

6. 滾燙的粉糰利用餘溫,持續攪拌使整塊粉糰煮熟成透明,改變攪拌的方向,讓上面的粉糰多接觸熱源,均勻煮熟,透明可以拉絲,起鍋。

7. 倒在撒了黃豆粉的盤裏,黃豆粉防止蕨餅黏底,是蕨餅的標準配搭,亦增加烘焙的焦香氣,讓蕨餅口味更豐富,完全熟透的蕨餅是不黏鍋的,放涼後便能自動剝離。

8. 溫熱的蕨餅黏手,放入冰箱冷藏1至2小時。

9. 從冰箱取出蕨餅,完全涼透的蕨餅不黏手,冷藏後更容易切塊,切開前表面撒少許黃豆粉,再撒黃豆粉在沒有沾到粉的表面上,比較不浪費黃豆粉,翻一下不黏在一起,就可以擺盤了,淋上黑糖蜜,即可享用。



【蓮藕蕨餅】


材料 :


•蓮藕粉……100克

•冷水……160毫升

•Demerara原蔗糖……35克

•乾桂花……5克

•熱水……230毫升


【淋醬˙材料】


•自製黃豆粉……10克

•烤花生碎……適量

•自製糖桂花……2小匙

•楓糖漿……3大匙


小貼士:


    掌控火力能讓過程更順利,如果忘記下調火力,若粉糰攪不動,表面的粉糰一直不熟,可加多一點熱水,持續攪拌,水量跟冷藏時間決定蕨餅的硬度,額外添加熱水只是折衷方法,在配方的基礎上加水,粉糰會再軟一點。


【做法】


1. 混合蓮藕粉和冷水,做法跟蕨粉完全一樣。

2. 鍋裏加入原蔗糖及桂花提引香氣(圖),加入熱水,大火煮至沸騰,加蓋加速沸騰。

3. 放冰箱冷藏約2小時,撒上黃豆粉、烤香花生碎,淋上糖桂花糖漿,即可享用。


小˙叮˙嚀


•攪拌粉糰建議用攪拌器,用木勺較難均勻攪拌轉動,容易產生小結塊。

•冷藏會使澱粉質老化,冷藏時間愈長,蕨餅愈硬,Q度會隨之降低,冷藏時間要掌握得好,冷藏2小時軟嫩,Q度十分好,我的經驗是最多冷藏6小時。糊化煮熟的糕點,冷藏凝固後要現吃,冷藏24小時後,澱粉質老化變成不透明,變得難以消化。




陳警司的身體語言 馬傑偉

陳警司的身體語言

馬傑偉   30/08/2020




    陳天柱警司的身體語言,他的句子結構,他的答非所問,他預先想好一定要説出來的陳述,把「旗鼓相當」説出囗的時候,發覺腦袋、身體、舌頭的不協調,證明他情緒控制做得不夠好,deep acting 未夠道行。他是初哥。而其實很多特區官員已經是老手了。


    張建宗口説重視新聞自由,外國記者卻拿不到工作簽證。外媒開始發現,以前説話正正常常的香港官員,慢慢學會了中國官員的作風,講一套做一套。他們已説得一口流利京腔,大部分不會出現陳天柱的初哥現象。


    中國人重視法治,依法治國,尊重人權,爲新疆人提升工作能力……到最近還説中國尊重國際承諾。這樣言詞懇切 ,信誓旦旦,講到真嘅一樣。以前美國人疑中留情,如今連蓬佩奧也說,中國官員説話,先存疑,要看見實際行動才作實。北京官腔,港官已經學到足。


    你看看張竹君的説話方式,對比一下,就知道港式與京式的説詞有何分别。張醫生重事實,有什麼説什麼,到政治性强的部分,她選擇不説、不知、不答,這叫做潔身自愛。今天做公務員,要效忠及「信奉」基本法、還要學識用「傷害人民感情」那一種套語。不知是否有朝一日,所有香港政府公務員,都被迫用政治八股。當有一日,張醫生也在説,全民檢測,同心抗疫,醫護反對,是政治計算,抹黑中央,反對國家。到那一天來臨,我們港人就要活在被污染的言語之中,耳朵眼睛都活受罪。

教區叫停「為國安法後香港祈禱」登報 正義和平委會停眾籌 禱文沒提國安法 明報專訊

教區叫停「為國安法後香港祈禱」登報 

正義和平委會停眾籌 禱文沒提國安法

明報專訊 30/08/2020



    天主教香港教區轄下的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正委)早前發起眾籌登報活動,為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後祈禱。正委昨在facebook專頁發帖,指教區不贊成該會擬刊登的禱文內容及採用的籌款方式,因此要終止原定的籌款計劃,下周開始退款。正委在帖文稱有關信息是「根據教區指示」張貼。本報翻查原擬定的禱文內容,未見任何與國安法相關的內容,但提及「今天,這個城市陷於備受壓制和威脅,我們求你施恩,因為只有你的大能是這個地方繼續發光發熱的保證」。本報昨向教區查詢事件,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正委指教區不滿籌款方式禱文內容


    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於1977年成立的正委一直積極參與時政,並不時批評政權,過去曾發表六四周年紀念禱文,於反修例運動期間發文譴責警方暴力鎮壓,並呼籲G20國家及其他地區的正委關注香港情况等。正委昨在帖文稱,「根據教區指示」張貼信息,信息內容指教區得知正委即將公開籌款在報章刊登廣告,為香港頒布國安法後的民主發展祈禱,教區表示支持信友為香港祈禱,「但不贊成本會(正委)採用的籌款方式及擬刊登的禱文內容」,因此教區決定正委須終止計劃。


    正委早前在facebook貼文公開籌款,原訂9月6日在《蘋果日報》刊登為本港祈禱的廣告。廣告源自港區國安法立法後,緬甸籍的亞洲主教團協會主席貌波樞機呼籲各界為香港社會祈禱,而亞洲天主教會內的「正義和平工作者」為香港社會撰寫了一篇禱文。亞洲主教團協會的秘書處於1970年代初在港成立,由亞洲各國的樞機主教組成。


國安法實施後 亞洲主教團籲為港祈禱

禱文提及「城市陷於備受壓制和威脅」


    全篇禱文300多字,文中未有提及與國安法相關內容,亦沒點名批評,其中提到「對良善忠信的僕人,你會使他們昌盛,對不合你心意的權貴,你會作公義的安排,使你的子民擺脫奴役」、「今天,這個城市陷於備受壓制和威脅,我們求你施恩,因為只有你的大能是這個地方繼續發光發熱的保證」等。


    終止眾籌登報一事惹來爭議,不少網民在正委facebook留言表示質疑,「唔可以眾籌登報,但可以籌款建教堂?」、「教會奉獻不是眾籌嗎?」據了解,教區近來對正委的干預逐漸增多。亦有教會中人擔心,由於正委屬教區架構內的組織,一直關心社會事務,多年來參與時政工作,外界感覺獲教區同意,然而今次不獲許登報,或影響其他宗教組織處理類似事件。


   按正委網頁資料,正委由9至18名教友組成,由教區主教委任,工作分五大項,包括分析社會政策及參與社會行動、提高人權意識、在教會內提高關社意識、關心中國事務、出版刊物。


湯漢函神職人員 囑講道勿談政見


    過去一年多次就社會事件發言的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日前向神職人員發家書,稱講道的目的不是傳達個人觀點,例如對某社會或政治議題的見解,「含沙射影或煽動仇恨及引致社會動盪的誹謗和冒犯性言論,有違基督徒精神」。


    湯漢以「與全體為教區服務的司鐸及執事共勉」為題發家書,叮囑各人須醒覺,「我們對自己在彌撒中或彌撒外的講道和言談,必須審慎留意」。他稱講道的目的「不是傳達講道者的個人觀點」,例如對某社會或政治議題的見解。


指煽動仇恨致社會動盪違基督精神


    他認為講道不能與日常生活和社會具體情况脫節,然而「含沙射影或煽動仇恨及引致社會動盪的誹謗或冒犯性言論,有違基督徒精神」,在禮儀中出現亦絕不適當。他說今時今日的關鍵時刻,教友都希望聽到神父的安慰、建設性和鼓勵說話,「這絕非透過採用侮辱性及挑釁性的表達方式可以實現」,講道者應使教友在禮儀結束時,帶着平安和受到光照的心態離開,「而不是感到困惑和迷惘」。他又在家書中感謝及支持醫護人員,呼籲應率先遵守政府的抗疫措施。


    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羅慶才表示,沒有聽過基督教教會向神職人員發「講道指引」,稱不論講道內容是什麼,都會由講者決定內容、重點、輕重、深淺等。他認為近年政治環境改變,需要講者更有智慧地拿揑表達的方式及技巧,「但應說都該說」。


    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教牧事工部主任王家輝牧師說,若教友身處擔憂、迷惘、焦慮時,當然期望得到安慰和鼓勵,但講道時需視乎聖經經文,若經文是指出犯罪會帶來懲罰,講道時提醒教友不能被罪惡所勝或同流合污,也屬於「建設性」。他認為神職人員的人身閱歷等都影響其講道,故「個人觀點」必然存在,但要留意有否以偏概全。


    湯漢曾多次就社會事件發言,去年反修例運動期間,他曾呼籲政府真正聽取市民的聲音,執法者要以良知執法和守法;今年6月底他接受《公教報》訪問時稱,理解香港為國安立法,作為教會領袖的他很注重教會內部的合一,稱祖國亦期望全國人民團結合一。


反復辟學會創立宣言

文革遺毒 (一)

30/08/20


反復辟學會創立宣言 (1967.8.5)   


    全世界進入了以毛澤東思想為偉大旗幟的新時代!   

    我們的時代是以中國為代表的革命營壘和以美帝蘇修為代表的反動營壘短兵相接。將經歷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最激烈、最艱苦、最複雜、最變化多端的最後鬥爭局面的新時代! 
   
    這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派親手埋葬美帝、踏平蘇修、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驚心動魄的時代!   

    這是我們創造紅彤彤的毛澤東思想新世界把舊世界打得落花流水,人仰馬翻的如火如荼的時代!   

    這是歷史大踏步前進。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出現了馬克思所預言的一天等於二十年的欣欣向榮的時代!   

    這就需要培養和造就千百萬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光輝燦爛的時代!   

    在帝國主義走向全面崩潰,社會主義走向全世界勝利的時代,什麼問題最大?   

    現代的中國,是世界矛盾的焦點,是世界革命風暴的中心,是世界上起決定作用的國家,在中國如何反對和防止資本主義復闢的問題最大!   

    在帝國主義走向全面崩潰,社會主義走向全世界勝利的時代,什麼問題是關鍵?   

    毛澤東思想是當代最高最活的馬列主義,是改造人們靈魂的馬列主義,是無產階級最強大的思想武器,大立偉大的光焰無際、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是關鍵!   

    毛澤東思想是當代馬列主義的頂峰,頂峰就是頂峰,就是水平最高、威信最大、威力最猛,就是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毛澤東思想把馬列主義推進到第三個里程碑,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嶄新階段裡,決不允許也絕不可能有第二個所謂“頂峰”。不懂得這一點,就不是一個清醒的馬列主義者!我們的時代,誰否認毛澤東思想,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馬列主義,正如列寧時代否認列寧主義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馬克思主義,發展下去就是犯歷史性錯誤,墮落為千古罪人,就要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全世界共伐之!   

    德國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學得最好的是俄國,不是德國;   
    
    俄國出了列寧主義,學得最好的是中國,不是俄國;   

    中國出了毛澤東思想,我們怎麼辦?   

     林彪同志是毛主席最優秀、最傑出、最堅定的學生,他對毛澤東思想學得最好,領會最深,是我們時代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典範。他一貫最忠實、最堅決、最徹底地執行和捍衛毛主席的正確路線,我們一定要以林彪同志為榜樣,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忠實執行毛澤東思想,積極宣傳毛澤東思想,勇敢捍衛毛澤東思想,理解了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中國是毛澤東思想的故鄉,它是帝國主義走向全面崩潰,社會主義走向全世界勝利時代的偉大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明燈,它將永遠成為放射毛澤東思想燦爛光輝的革命聖地!   

     時機到了!   

    世界大潮卷得更急了!   

     神通廣大的歷史鍋爐全部沸騰起來了!   

     如何學習毛澤東思想?如何運用毛澤東思想?如何傳播毛澤東思想?這是反對和防止人頭滾滾落地的資本主義在中國復辟的迫切任務,這是決定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興旺發達的頭等大事,這是世界革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句話,這是世界範圍內實現共產主義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萬年大計!   

     無產階級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政權問題一直是革命的根本問題,就是無產階級已經取得政權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如此。   

     中國向何處去?是不是從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徹底批判黨內最大的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是關係到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大問題,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來說:再沒有也不可能有比中國紅色政權的崩潰有更大的打擊了。不管是從我們的觀點出發,或者是從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觀點出發,以鮮血和生命保衛毛澤東思想的故鄉──中國,是高於一切、重於一切、壓倒一切的戰鬥任務,正如恩維爾·霍查同志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說的那樣:“支持人民中國,保衛它免受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修正主義者的侵犯,是一切革命的和愛好自由的力量和人民的歷史性任務和生命攸關的問題。”  

    八月五日,毛主席發表了光輝的馬列主義文獻《炮打司令部》一周年,正好也是我們復旦大學《反復辟》戰鬥組成立一周年,那裡出現資本主義復闢,我們就在那裡反復辟,在和資產階級司令部浴血奮戰的艱苦歲月裡,我們和廣大工農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知識分子若不和工農群眾相結合,其思想往往是動搖的,容易接受或右或“左”的反動思潮,也是青年運動拉向右轉的根本原因。我們一定要把小資產階級思想引到無產階級革命的軌道,堅決遵循毛主席指引的青年運動的方向,走和工農群眾相結合的康莊大道。   

     反復辟學會就這樣誕生了!   

    二十五年前,毛主席明確指出:“按照中國運動的豐富內容來說,理論戰線就非常之不相稱,兩者比較起來,理論方面就顯得非常之落後。”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高峽雷霆之勢,如暴風驟雨,起源於北京,席捲全中國,震撼全世界,順它的生,逆它的亡!   

    中國社會產生了空前的階級大變動的新動態,文化大革命的形勢急劇變化,偉大的革命實踐如此精彩,如此豐富,如此生動!中國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其現狀帶有普遍性的意義,研究了錯綜複雜的中國問題,等於解決了世界問題的關鍵,研究中國是研究世界的捷徑。我們的時代,誰不了解中國,要了解世界是一句空話,不首先註意研究中國,所謂研究世界問題,一定會犯方向、路線錯誤,研究現狀必須以中國為主!毛主席歷來最關心、最重視。最強調中國問題,對中國的國情做了最大量的、最深刻的、最嚴密的科學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最​​高水平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這筆最寶貴的馬列主義財富,我們還只是感覺到了的東西,並不理解,“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如果有人藉口搞運動,拒絕對這些問題做認真的仔細的研究,正如毛主席所說:“那他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只有善於應用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於運用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進行大革命的學說,一邊搞運動,一邊搞理論,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做出合乎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需要的理論性創造,才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根本意義所在。

    我們能用毛澤東思想科學地說明一二個實際問題,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我們的成績也就越大。如果我們身為革命造反派,不以全部精力投入運動,對於中國最高水平的潮氣蓬勃的現狀熟視無睹,一無所知,只能背用經典著作中的個別結論和個別原理,那麼,我們在理論戰線上的成績未免太壞了,有愧于“毛澤東思想故鄉”神聖而光榮的稱號!  

    我們既是革命的動力又是革命的對象,一定要把破私立公的思想革命化提高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我們的實踐證明:進行客觀世界的反復辟,如果不同時進行主觀世界的反复闢,不跳出“私”字的局限性,不從“我”字中解放出來,所謂理論研究是搞不好的,其理論也一定是不徹底的,偉大的無產階級反復辟事業必將導致失敗! 

    一切服從於前線的戰鬥,組織任務必須服從於政治任務,利用業餘時間,交流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經驗,交流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有利於本單位的鬥批改,一句話,有利於共同學習、運用和傳播毛澤東思想,緊跟毛主席的戰略部署,把革命的大批判進行到底!成立反復辟學會,我們認為是絕對必要的,反復辟學會是由紅衛兵小將發起的,熱烈歡迎有熱氣有抱負的廣大工農群眾,革命幹部和革命師生等造反派參加,尤其歡迎加著狂妄稱號的“狂妄人”參加,他們應當是無限熱愛我們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的,無限忠於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充滿著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的,具有沖天革命幹勁和相當研究能力的。

    本學會要求每一個成員充分發揮革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刻意識到自己是“革命的主體”。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關心國家大事,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走到一起來了!   

    中國是我們的!   

    世界是我們的! 全世界毛澤東思想化的革命造反派,聯合起來,大刮無產階級強勁的東風,十級、十一級、十二級……,以“橫掃千軍如卷席”之勢,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試看未來的環球,必將是光輝無際、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嘩啦啦飄揚的新世界!   

    我們正在前進。   

    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   

    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   

    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無限的希望,無限的前程,無限的光明,光輝燦爛的共產主義錦繡前程就在前面!

反復辟學會
一九六七年八月五日




29.8.20

馬古尼首開腔憶被捕經過 否認勢均力敵 稱被打腳後始知為警察

馬古尼首開腔憶被捕經過 否認勢均力敵 

稱被打腳後始知為警察   

29/08/2020


    曼聯後衛哈利馬古尼上周在希臘傷人罪成,被判緩刑後返回英國。他今日(28日)首次開腔,向英國廣播公司重組案情,否認襲警及行賄,反而是離開時被車載到一個不知名地方毆打,儼如被綁架,曾擔心生命安危。

    馬古尼在希臘因為侵害人身、企圖行賄、侮辱及襲擊侮辱公職人員罪成,判囚21個月又10日,因初犯而緩刑3年。他否認指控上訴,今日接受訪問,稱當日與親友在酒吧消遣,其間妹妹被兩個當地男人搭詘,之後突然神智不清,有人尖叫,但沒捲入任何打鬥。他們一行人之後離開,回程住處,但乘坐的客貨車5至10分鐘後突然停下,車外有8個穿素色衣服的人包圍,被押下車時對方沒說話或表露身分,開始懷疑被綁架,於是與一名友人跑出大街,曾以WhatsApp致電經理人求助。不過在訪問中,馬古尼沒解釋為何致電後要走回汽車一方,令自己再被包圍。

    馬古尼否認當地報道指雙方勢均力敵,對方要5個人才制服他:「我們跪地並舉高雙手,他們將我其中一隻手鎖上手扣,之後再打我的腳,又說『你不可能再踢球了』,令我擔心自己的性命。我完全沒想過他們是警察,嘗試掙脫,拒捕的罪名就由此而來。」他亦以此否認在獄中行賄,因為被捕前,對方已知自己是足球員。

堅稱沒做錯事拒道歉

    而對於傷人罪名,他說「對方造成的傷害一定多於自己」。 馬古尼在罪成後被逐出英格蘭國家隊,他認同主帥修夫基的做法,但不會就事件致歉:「我不欠任何人一個道歉,因為道歉是做錯事才需要,只是為球會及球迷帶來麻煩而愧疚。」他早前已就判罪上訴,稱有信心在更多時間蒐證下,能真相大白。

27.8.20

證人和證據 關麗珊

證人和證據

關麗珊   27/08/2020


    三島由紀夫寫道:「沒有證人和證據,人不會為罪惡感到羞愧。」

     要是沒有證人和證據,你會收取毒品郵包、向手無寸鐵青年開槍以及駕車剷上行人道撞斷路人雙腳嗎?

    我不會。法律是道德底線,我絶對不會犯法。家父教的道德標準太高,就算達不到也不會跌破底線。

    難以想像證人和證據不及權力重要,人人可見不同角度拍攝的影像紀錄,還有物證和人證支持,但收取毒品郵包的、開槍的和駕車傷人的仍可逍遙法外,不但不羞愧,有人還可反過來發律師信要求原告賠償,他們憑什麼?

    大家知我熱烈擁護特區政府,爲免世人誤會特區法律基石不穩,才敢奢望公僕以法律理據講解一下,既然律政司可以決定被告無罪不被檢控,法官和陪審團是否多餘?證人和證據重要抑或律政司想法重要?    

    假使三島由紀夫是時下港人,他或會寫:「即使有證人和證據,只要用市民的錢買武器和宣傳機器控制市民,不停說謊,不斷以大話冚大話,竄改證據,濫捕濫告無辜市民,有權無理拒絕起訴公然犯法的,並介入不准民間起訴,任由鐵證如山犯法的人不必負上法律責任,人渣就不會為罪惡感到羞愧。」


25.8.20

Matilda應該是一本禁書嗎? 張帝莊

半職爸爸:Matilda應該是一本禁書嗎?

張帝莊   25/08/2020


    Matilda是一本香港小朋友較為熟悉的書,內容講述一個天才女孩Matilda,活在一個被父母和校長壓迫的世界,她最終選擇運用超能力懲戒那些做壞事的大人。這本書的女孩有3個特點:一、她的文化水平較高,性格正直;二、她的父母相反,文化水平較低,性格自大,看不到女孩的優點,靠謊言(利用二手車詐騙顧客)過活;三、她決定報復那些做了壞事的大人,而且在故事的末段,頭也不回、主動離開她無法喜歡的親生父母。

可能引起孩子對大人的憎恨  

    對一些家長來說,這本書大逆不道,醜化父母和大人,把孩子懲罰大人合理化,頗有孟子「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的味道。如果童書中有《一九八四》式的禁書,這部「政治不正確」但極受小讀者歡迎的小說,恐怕首當其衝。這是一本外國人寫、別有用心、引起小朋友對父母和其他大人憎恨的書。

    可是,作為大人,我很感謝作者Roald Dahl,給大人和孩子留下這麼大快人心的一部作品。我很能代入主角Matilda的處境,因為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而且,在每一個大人身邊,總會有更大的大人出現,他們就像故事中的父母和校長那般,不問情由欺壓着他們眼中的「孩子」。書裏面的爸爸知道孩子「竟然」喜歡閱讀,而且能從他無法理解的東西得到他不能想像的享受和滿足時,怒從心上起,憤然把孩子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撕爛。這其實是一種同時夾雜着嫉妒、虛怯和自大的複雜情緒。「I'm right and you're wrong, I'm big and you're small, and 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大,你小。對於這點,你絕對無能為力。) 

    他不明白一本書為何重要,不明白一本書為何值得珍視,他只能生氣地反問:「有什麼東西是只能從書本而不能從電視得到的呢?」

大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庸俗的爸爸看似荒謬,偏偏現實上不少「大人」都自以為是,認為膚淺比深沉好,認為不用腦的孩子比會思考的孩子乖巧,認為單向接收命令比反覆多角度察看問題更重要。因為前者比後者更有效,而有效的意思是官能的、短暫的、一言堂的和看起來更值錢的。

    故事裏爸爸的話,揭示了某些大人相信的真理:我大,所以我對;你小,所以你錯;有權有勢的人,永遠都是對的。偏偏,Roald Dahl想在這本書帶出相反的信息。那就是,大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小的不一定是錯誤的,大人做了壞事,一樣要受到懲罰,哪怕懲罰大人的是一個孩子,哪怕懲罰父母的正正是他們的女兒。

    小孩看這本書,應該會很快樂;大人看這本書,看着,看着,一股悲哀突然入侵。

休憩地撥泊「警車」 泊警員私家車 區議員稱違規劃原意 動議收回建公園 明報記者

休憩地撥泊「警車」 泊警員私家車 

區議員稱違規劃原意 動議收回建公園

明報記者   25/08/2020  


    毗鄰荃灣警署的一幅休憩用地,政府過去10年以「臨時撥地」形式撥予警務處,限期於下月1日屆滿。政府批出該地臨時用途為「停泊警方行動車輛,儲存鐵馬及刑事調查查獲物證車輛」,本報記者上周觀察發現,多輛停泊該處的車輛,車牌登記人為警員,屬警員私家車。有該區區議員表示,該地過去多年被警務處佔用,儼如露天停車場,疑違反規劃原意,今日於區議會動議收回該地改建公園。 

警:獲准泊任何應付「行動需要」車輛

    警方回覆表示,地政總署2010年將該地批予警務處作臨時用途,2015年再簽署轉讓書,批准用途包括「停泊任何車輛以應付荃灣警署的行動需要」,並稱荃灣警署監督人員「可按照行動需要作出決定」。地政總署則表示,警方擬議該地用途為停泊行動車輛,儲存鐵馬及刑事調查查獲物證車輛,因相關部門暫未有發展時間表,按臨時政府撥地機制撥該地予警方至今年9月,正處理警方延長使用申請。

    該地段毗鄰荃灣警署,面積約1040平方米,去年12月底曾有人於該處投擲汽油彈,4輛車被焚毁。

    本報記者上周到該地觀察,停車場設有圍欄及閘門,當日未有關閉或上鎖,20多輛車停泊該處,包括警車,停車場外亦泊有車輛。本報其後翻查車牌登記,發現最少4部停泊該處的私家車,登記人姓名與警員姓名相同,部分為荃灣警署警員。

地政就延期5年諮詢區議會  

    荃灣葵青地政處7月底致函荃灣區議會,表示警務處擬延長該地5年期限,至2025年,諮詢區議員意見。荃灣區議會一個委員會今日討論,該區區議員趙恩來表示,該地段規劃為「休憩用地」,但政府多年沒落實長遠規劃,一直以臨時撥地方式撥予警方,警方以此作停車場,做法絕不理想。他說該區泊車位短缺,即使用作臨時停車場亦應對外開放,不應只供予警方使用。

區議員倡公園介紹荃灣歷史文化  

    他指出,該處位於柴灣角一帶,歷史悠久,屬古蹟辦列為「具考古研究價值地點」之一,建議政府收回該地,發展公園介紹荃灣區歷史文化。他至今收到逾300份書面反對警方延長使用,將於今日動議收回該地,要求「還地於民」。

初中通識書刪遊行六四集會照 去「殖民」字眼 「本土」改「本地」 明報記者  

初中通識書刪遊行六四集會照 

去「殖民」字眼 「本土」改「本地」

明報記者   25/08/2020


    6間出版社高中通識教育書經教育局審閱後,刪三權分立、公民抗命等內容,內地官媒形容是刪除「毒素」。至於初中通識書,今年亦有一套課本改版,比對去年7月初版書,新版刪去爭民主遊行、六四燭光集會照片,刪「香港本土意識的興起」內容;亦更改字眼,包括「本土」改為「本地」;新書課文不再有「殖民」字眼,「英國殖民地」、「殖民管治」字詞,均以其他說法取代。 

初中通識「不應開辦」課本毋須教局審  

    教育局稱,2019/20學年129間中學(29%)設初中通識教育科。局方去年起向學校指明不應開辦初中通識,又指坊間所謂初中通識「教科書」未經教育局審批。初中通識書毋須送審教育局,但按局方非「適用書目表」網頁,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雅集初中基礎議題》,適用中一至中三通識教育科,5本單元書今年有新版。 

「成為英國殖民地」變「落入英國管治」

    本報翻閱「今日香港」單元的2020年修訂版及2019年初版,發現多處改動(見表)。部分跟雅集高中通識書修訂一致,包括刪「三權分立」字句,以及「本土」變「本地」。

    至於有關香港發展史的課文,涉及「殖民」的字眼刪去或以其他字眼取代,包括刪掉「香港因此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描述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舊版「正式結束英國對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管治」,新版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另一句以「落入英國管治」取代「成為英國殖民地」。

教協:呈現親官方觀點 矯枉過正 

    教協副會長田方澤表示,修訂方式與早前高中通識書改動相似,加入親建制觀點,避開爭議部分,「本土意識字眼、遊行照片,都是政府不想見到的」。他形容部分修訂矯枉過正,如「本土」改為「本地」,「學術討論一向都有本土思潮,有本土詞彙,不關本土派事」;至於「殖民地」修訂,他稱,香港1970年代被剔出聯合國殖民地名單,但對香港人而言,「香港是英國殖民地」是事實及常識,認為課本呈現的是親官方觀點。

通識教育會:修改恰當 用字客觀 

    通識教育會會長黃家樑認為有關修改恰當,因社會事件、爭議,各界關心通識科有否偏頗,認為今次修訂是好事,因為書的用字統一、客觀,可保障教師,「坊間有些人不太熟悉通識,聽到個別字眼便很敏感,一見老師用個別字眼,便指是向學生灌輸立場」。他又稱,相信修訂「殖民地」字眼不涉政治事件,認為是「執番正」。


中國議題課本刪諷刺漫畫 

    供初中通識科使用、雅集出版社的《雅集初中基礎議題系列現代中國(2020年版)》,毋須送審教育局,而該書今年推出修訂版,多處針對內地官員貪腐的內容刪減。其中講述內地管治挑戰時,原有論點指環境污染、官員貪污等問題叢生,不少民眾甚為不滿社會現狀,加上貧富差距擴大,激發社會矛盾;新版整個論點刪走。同頁諷刺地方官員質素參差的漫畫同樣刪除。

提太湖污染事件 刪「政府監管不足」字句  

    而內地環境污染與政府回應部分,原圖片說明稱「內地有法例禁止工廠隨意排污,但部分前線執法人員貪污受賄,包庇企業排污」;修訂後稱「部分工廠無視政府決定,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同頁提及2007年江蘇太湖藍藻污染事件,刪「當地政府對工廠監管不足,任由其排放大量污水到太湖」。 

    新書亦刪走多幅針對內地政府的漫畫。在有關內地社會信用系統的「探究活動」,原本一幅漫畫有多對眼睛,暗中監視人們,稱要對他們的信用系統加分或減分;新書則不復見此漫畫。另有漫畫描繪代表推廣普通話的推土機,輾過象徵方言的村莊,修訂後變成人物對話,一名女性自言平日只說普通話,家鄉話愈來愈不流利。 

初中通識改名「生活與社會」 
學校:準備多年 無關國安法 

    現時通識是高中必修科,但初中不是。教育局去年9月指出,學校於初中提早教通識屬揠苗助長,又稱初中要避用「通識教育」科免惹誤會。本報向3間在2019/20學年開設初中通識科的中學查詢,均稱9月起科目更名為「生活與社會」科,但內容沒大變動。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指出,學校多年前已準備為科目「正名」,改名與社會事件或《港區國安法》無關。 

    通識教育是高中必修科,部分中學亦設校本初中通識科。至於生活與社會科由教育局設課程指引,並提供教學資源,科目有29個單元,涵蓋個人與群性發展、香港經濟、香港社會政治體系等範疇,學校可選用部分或整個課程。 

稱「大勢」轉名 內容沒大轉變 

    張煊昌中學2019/20學年仍設初中通識科,但9月起更名為生活與社會科。校長伍德基說,以往教師會參考生活與社會科的素材,準備初中通識教學內容,認為其校本課程本身有「生活與社會科的影子」。他說,初中通識用校本課程,改名後的生活與社會科轉跟隨教育局課程指引,他認為兩者教學內容沒大轉變。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下學年初中通識科,亦改稱生活與社會科。校長吳友強說,初中通識科有「大勢」轉名,故校方跟隨,而改名後教學內容本質不變,教師會以教科書及自編教材授課。靈糧堂怡文中學2019/20學年,初中僅在中三設通識科,但下學年同樣更名。該校梅副校稱,為免一刀切轉科目名,打亂學生學習部署,校方3年前逐步將初中通識科改為生活與社會科。

    教育局回覆查詢稱,已向學校說明不應提早於初中開辦本屬高中的科目 (如通識教育科),而由於課時有限,學校自行開設沒有課程指引的「初中通識科」,往往影響人文科目的課時和課程完整,亦可能犧牲學生全人發展所需的均衡學習經歷。局方指出,生活與社會科有助學生銜接高中學習,籲仍開設初中通識教育科的學校盡快檢視課程。

有溫度的安老生活 文慧妍

安老2.0:有溫度的安老生活

文慧妍(The Project Futurus創辦人)   

24/08/2020


    有些人可能認為,長者搬進院舍,不就是換個地方生活嗎?實情是,院舍是安老之處,是長者的家。家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是你可以自在地生活,什麼時候吃飯、睡覺、喝水,喝溫水還是冰水,都可以自由選擇。家,應該是個有溫度的地方。今次介紹東京桐仁會的「單位式照顧」(unit care)院舍管理模式。 

    桐仁會是一家護老院,也是一家護理訓練學校,採用「單位式照顧」院舍管理模式。所謂「單位式照顧」,目的是讓住客得到全面照顧的同時,也能感受像「家」一般的和諧氣氛。住客以每10人為一個單位,每個單位由3至5名護理員負責照顧。小單位照顧能提供一個親密的小社區環境,讓長者更容易融入新生活。


睡覺吃飯時間 長者話事 

    桐仁會住客超過120人,平均89.7歲,平均介護級別為4級(5級為最高護理需要)。每個住客都有自己獨立房間,廚房、客廳則為共用空間。有別一般院舍,桐仁會非常重視生活質素。他們認為長者應該過着如家一般的自由生活,什麼時候睡覺、吃飯、吃什麼等等,住客都可以決定。照顧員都有「秘笈」傍身,將住客24小時生活細節,從身體狀况到生活習慣,例如什麼時候喝水、習慣喝什麼水溫等,都記錄在手冊內。

煮食聲響香味 提升食慾 

    除此之外,我最欣賞桐仁會在長者生活上加添的各項細節。在「家」裏,最重要當然是食。桐仁會花心思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開飯」體驗,旨在提升住客的食慾。每天開飯時,照顧員走到各單位樓層煲飯,頓時飄滿一室飯香;照顧員實實在在地切葱、切豆腐、弄麵豉湯,砧板上切菜聲、鍋裏嗞嗞聲、碗筷碰撞的響聲,連同濃濃的香氣,不但提升食慾,更能刺激五官。配以精緻擺盤和長者喜歡的餐具,簡單如咖喱飯都變得零舍不同,讓人期待!

    相比一般傳統復康訓練,這個注重官感(sensory)刺激的進食體驗來得更直接。桐仁會個案經理平松明香認為,院舍應是長者生活延續的一部分,長者晚年生活不應該有太多限制。所以桐仁會每層都有一個放滿薯片、即食麵的零食櫃,供住客隨時享用。院舍頂樓更設有酒吧,白天會提供手磨咖啡,晚上會變成居酒屋。

    桐仁會又會定期進修、研究,與業界分享「單位式照顧」模式。而且為了讓照顧員提供最細心的服務,他們為員工設定每年一次6日連休假期,做滿5年再享多3天的假期獎賞,讓員工以最佳狀態照顧住客。 你或會質疑,這種細心服務於香港難以實現。這讓我反思香港院舍於服務創新的可能。有華麗裝潢、最新科技固然好,但有時候細緻入微的服務來得更可貴。

23.8.20

無定向學堂:學俄文,認識白俄羅斯 曾曉玲

無定向學堂:學俄文,認識白俄羅斯

曾曉玲   23/08/2020


Thirst Monument, Brest Fortress


    對抗極權之處,在當刻世界不同角落上演。白俄羅斯在世界舞台上以往一直是個幾近隱形的角色,今次抗議浪潮卻引來香港人注目,覺得感同身受,互有共鳴,但實際上對這國家又所知甚少。香港女生Fiona去年8月到當地修讀10個月俄文課程,我們請她分享幾個日常用字,也談及一些見聞,縱使語言不同,仍可追求更多相通。


被奪去自由vs.從未擁有過


    25歲的Fiona(周芷晴)是中大中文系畢業生,上過中俄比較文學的課,讓她萌生學俄語的念頭,在香港學了年多之後,去年8月到位處明斯克的 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進修,至今年6月底回港。她記得去年11月因中大事件亦曾回香港一趟,後來與白俄朋友說起區議會選舉,「有些朋友也關注香港的事情,但那時他們覺得總統選舉未必會投票,因為投了也是舞弊」。


    Fiona觀察當地人冷感消退,轉折出現在總統候選人銀行家 Viktar Babaryka 被DQ之後。「他本身是很受歡迎的候選人,事件引發一連串支持他的大會舉行。」另外亦有白俄社運人士跟她說,烏克蘭的變革讓他領悟,「國家其實可以改變」。


主要說俄語     宜居物價低


    Fiona說當地絕大部分人操俄語,說白俄語的很少,朋友告訴她白俄語更接近波蘭語,「我認識朋友在日常中堅持講白俄文,溝通是幾困難。在比較不近首都的城市或農村的學校會學白俄文,但在明斯克這些大城市,教育上較大機會少摻進白俄文」。對於年輕人吸收西方文化,「語言是幾大的問題,未必很多人懂英文至可流暢閱讀的程度,青少年也多吸收斯拉夫文化」,斯拉夫文化(Slavic cultures)在白俄、俄羅斯、烏克蘭都流通,「所有東西自給自足,如他們有自己的網上社交平台,流行文化亦很少外傳,如我們好少聽聞烏克蘭某套戲」。


    當地人會強調自己不是俄羅斯人。「有些人讀 Belarussia 的後面會讀 russia,他們會好唔鍾意,在俄文中因『Белоруссия』是蘇聯時用法,而『руссия』解作俄羅斯。所以白俄人不喜歡這個後綴,政治正確的寫法是『Беларусь』。」在國家與身分建立上,「我會形容他們認為自己是 awakening nation(正在覺醒的民族),自1991年蘇聯解體、盧卡申科上台後,沒試過如此大型及持續的示威」。



人民站出來說不


    不理政治,以順民態度換「自由」,過普通生活是可以的,她說明斯克寧靜宜居,物價亦低,她與友人合付月租400美元就能租到屋。然而人民想說不。從報道可見西邊城市如 Brest 及 Grodno 的人民比較勇猛,這些近波蘭的城市比較西化,「像歐洲城市般有條主要的購物街」,「而往南邊城市沿途會經過很多村落,像蘇聯城市,如 Vitebsk 是較窮的地方,村落比率高些,不過亦有抗議出現」。


推倒管治多年獨裁者


    Fiona 認為警暴畫面雖令香港人產生共感,不過「兩地運動的脈絡很不一樣,我們曾生活在相對自由的社會,他們有個字意指後蘇聯一代(Перестройка),那代人未曾在自由社會活過,成世人是同一個總統,他們不是 fight for freedom 那麼簡單,不是只 fight for 單一事件。而是有少少要推倒主宰了他們成世的政權。」她認為白俄運動比香港來得更徹底,「如果香港沒有推倒政權,很多人生活仍可如常,但白俄人如不推走這個獨裁者,實際影響便是繼續受打壓,要變回以前一樣,而他們已經受夠了」。


The landmark Solidarity Stone Sculpture, Minsk


蘇聯遺下的「榮光」


    定格在蘇聯時代,是不少人到訪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印象。香港 GLO Travel 創辦人之一陳成軍(Rubio)於2018年及2019年曾帶團到白俄,「未去之前預期落後、封閉,去到反而看到城市外觀頗美、很寧靜,民風淳樸,也很乾淨。國家有六七成被森林覆蓋,他們sell旅遊也是賣大自然、森林活動」。


    在我們常討論白俄人親俄還是反俄之間,Rubio 在白俄之行更留意的,是當地如何看待蘇聯遺產。明斯克曾被蘇聯封為「英雄城市」,他思考的是,如果民眾在身分認同上仍以曾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一分子為傲,會否較接納保守的政治力量上台,未必擁抱太親西方的主張?


政府大樓前列寧像


    他記得從聖彼得堡飛往明斯克後,發現「關都唔使過,就係 friend 到咁」。明斯克著名地標是政府大樓前的列寧像。對照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完全想洗去俄羅斯」,「明斯克則顯得不介意留下這些遺產」。


衛國戰爭博物館


    在博物館發生一事叫他難忘,「入面文宣意味重,承載蘇聯歷史觀,講二戰時東方陣營解放戰爭,包括白俄人死傷枕藉的內容。有團友講一兩句笑時,當地人前來很認真高聲責罵他不尊重地方。上一輩會有這種愛國情緒」。這個畫面令他想白俄人會否也有「前蘇聯國家的失落」,「一種身分認同的真空,即使當時窮也好,現在上了年紀的人仍(對蘇聯時期)存有一種 pride」。


Brest 守住邊界要塞


    這個接壤波蘭的城市,在二戰時是蘇聯抵擋納粹德軍的要塞,「白俄從來是入莫斯科前的緩衝地帶,德軍一旦入明斯克就能直驅往莫斯科」,而布雷斯特(Brest)就作為守住白俄邊界的前沿堡壘。Rubio在2018年4月到訪,正遇上當地示威反對中國建發電廠,可見白俄策略上為平衡對俄羅斯的依賴,「會落幾邊注,有時靠攏歐盟,有時靠下中國」。


Soviet Modernism, Minsk


改名冇人理?   還看普京


    這場運動讓香港人關注白俄羅斯vs.白羅斯之分,該國駐華大使館2018年已發出改名公告,大家對為何改名已有許多考究討論,其實為何改不到名反而給出一條線索看今天抗爭的局面。查中國外交部網頁,白俄全名「白俄羅斯共和國」;聯合國本月一則新聞發布,亦照舊寫白俄羅斯。即係點呀?冇人理佢囉!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說之所以無人理會,因為白俄這個「要與俄羅斯分清楚」的舉動,「國際社會都很忌諱,如果中國做了啦啦隊,就要考慮後果嚴重,是不是想同俄羅斯『開拖』?」這也是現今形勢,歐盟對白俄事態回應又慢又溫和,「背後是考慮莫斯科有何反應,太強硬的話,會令一絲改變空間都沒有,普京怕咩攬炒?將它克里米亞化,對普京來說是沒所謂」。


被視為俄羅斯附庸


    陳家洛解釋白俄的慘,在於從來被視為俄羅斯的附庸,「歷史上白俄不是 trouble maker,波蘭因為地緣上是東進或西進打仗的必經之路,不斷被瓜分吞併,但也不是天生做順民的民族」。烏克蘭切開兩半,烏東親莫斯科,「烏西跟波蘭有段日子是一國,亦受感染,對俄很猜忌保持距離」,上面波羅的海三國,「對外向海的精神面貌又有些不同,雖是受盡欺霸的少數民族,但好頑強,在蘇聯控制下不斷俄羅斯化,70年後還可彈出來,俄羅斯化雷厲風行卻不成功」。


    陳家洛形容,周邊國家都有「底氣」頂住,「香港也有百多年殖民歷史積累的底氣」,但白俄沒有,經濟、文化、地緣高度依賴俄羅斯,一切要睇莫斯科頭。比較歷史,「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講得很白,要震走1991年來的政治系統,講明不想成為俄羅斯影響範圍的一隻棋,要加入歐盟、北約,如同與俄割席」,而觀乎白俄今次運動,抗爭明顯針對盧卡申科,而非反俄。普京今次「不向抗爭者單眼」,保持沉默,「基本上已(對抗爭一方)行使否決權」,盧卡申科態度轉強硬,他分析這暗示普京已與盧卡申科「傾掂數」,不論總統說修憲、歐盟與普京商談,恐怕不過是「浪費時間說無關痛癢的東西,給出虛假期望」。如此形勢,他嘆不容樂觀。





幾個關鍵字

周芷晴


Perestroika

俄語:Перестройка

白俄語:Перабудова


    字面意思解作改革。但自蘇聯倒台,這個詞特指1991年後出生的一代人。他們經歷後蘇聯式的成長背景,但又因資訊開放,目睹鐵幕以外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甚至鄰近的波羅的海三國亦陸續加入歐盟。在政權剛交替的社會變幻中,這一代人要思考自身的東歐、後蘇聯文化,與普遍西方文化的差異。


Grandmother

俄語:Бабушка

白俄語:Бабуля


    「Бабушка」是一個網絡流行文化現象,常被製為 Meme,例如將戴頭巾的老婦人一副嫌棄表情,配對一支可口可樂。Бабушка 象徵舊事物,或一批固守傳統的人;現代年輕人有時自嘲過往的落伍蘇聯產物,都會形容為「Бабушка」。


October

俄語:Октябрьская

白俄語:Кастрычніцкая


    保留蘇聯時期的城市規劃,國內不少街道以革命相關的詞語命名。明斯克市內僅有兩處稱得上酒吧區的地方,其中一條街道命名為「十月街」,街上有名為「流氓」的酒吧,驟聽油然生起一股工人階級味道。


Voice

俄語:Голос

白俄語:Голас


    運動其中一個廣為人用的 hashtag 是 #wehaveavoice。起源於民間40多名科技人才,設立了一個名為「Voice」的網上平台,作為正式票站以外的民意統計平台,因為民眾普遍認為總統會偽造數據。結果,58萬人參與Voice的投票,而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獲八成以上的票,但官方仍聲稱盧卡申科獲票80.01%。


Dad

俄語:Батька

白俄語:Бацька


    總統盧卡申科的別稱,是宣傳意識形態的策略之一。即為了營造總統關愛工人的形象,猶如父親般,亦暗示總統擁有如父親的權威。


Modernism Hotel, Minsk


你洗過碗未?  鄭美姿

你洗過碗未? 

鄭美姿   23/08/2020


    前兩日張建宗出席會議時,有中大畢業生向他說,大半年發了70幾封求職信,但苦無回音。月入近40萬的他回應,籲年輕人不要揀擇:「洗碗也是工作經驗!」教資會資助一個4年制大學生的學費成本約110萬,扣除他自付的學費,培養一個大學生假假哋都90幾萬,叫佢去洗碗這些低級塘邊鶴回應,委實垃圾都不如。


    這讓我想起一年半載之前,臉書有個熱炒遊戲,規則是各人臚列10樣有支薪的工作,當中9項是自己真正做過的,1項是魚目混珠的,然後讓其他人猜 (反送中前的香港,是如此純情)。但這些工作必須有市有價,義工唔算。一眾「上晒岸」的朋友隨即在 Facebook 曬命,有月人10萬、8萬的公務員朋友,列出不少基層工作,諸如餵狗、洗廁所、派報紙等,引來群聚起哄,爭相留言贴金。


    一語道破,現職愈是富貴,年輕愈是卑賤,則呃到愈多like。千金難買少年窮,過去愈倒米,才能反映自己如何憑努力翻身。但如果閣下現正從事洗廁所等清潔工作,則完全不符合遊戲的暗盤設定 ; 因爲這確實是一種厭惡工作,絶對的勞力付出,不合比例的收人回報,不收任何戲劇效果。


    洗碗倒垃圾這些工作有個説法,叫做 repulsive work,意指不受勞動者歡迎也帶厭惡性。「洗碗都係經驗」,只適宜千帆過盡時拿來調侃,在眼下的香港,對住這一代的青年,這些高官請你閉嘴吧。




22.8.20

姓鄭的人厲害了 鄭美姿

姓鄭的人厲害了

鄭美姿   22/08/2020


    這個鄭姓的士司機究竟什麼來頭,會讓堂堂(堂堂二字,在此解作劣迹斑斑)律政司長鄭若驊,為了他而再次出手,介入並撤銷許智峯針對他的私人檢控?這樣一來,撞人司機跟開槍警長,從此並列一起,晉身特權階級,撞傷人、殺傷人,也同樣豁免出席法庭聆訊。嘩,厲害了。 

    最近兩個月常去法院聽聆訊,席上法官威嚴。即使外面風風雨雨,有黑官黑警,周圍都是一本本厚黑學,但法庭裏而起碼仍是承襲英國的普通法,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張作爲證物的紙,都必須有根有據有所解釋才有它的位置。稍越雷池,我聽過法官眼睛也不眨,狠評就像箭一樣飛插大狀心口,讓我只作爲一隻旁聽的鵪鶉,都背脊一涼,但臉上滾燙。

    我心癢難當,這個撞人司機除了老祖宗跟鄭若驊可能一家親之外 (至此才驚覺自己姓鄭) ,還有什麼能耐讓司長忠誠勇毅徹底維護?翻開新聞,這個司機59歲,去年10月6日在深水埗開的士剷上行人路,撞傷3人,其中一個23歲女子雙腳齊斷,至今未康復。司機鄭氏頭髮稀薄灰白,臉上有鬚,有張相是他撞人後疑被私了,頭上滿是血的確覺得痛。

    他撞傷人又被人打傷,害人又被害,都毋須上庭陳述真相?原來今年3月,司機接受大陸媒體訪問,已把真相還原了 ! 他説被人搶軚盤又被人圍毆,原因是他搞過一次愛國遊行,就無辜被害了。他説 :「我是中國香港人,我們中國人理應以自己國家爲榮。」謎底解開,跟姓鄭無關。


21.8.20

芒果芝士凍餅 

芒果芝士凍餅 


◆工具: 
匙羹、5吋蛋糕模(可脫底式)、電動打蛋器、攪拌機、
膠刮、火槍或風筒

材料(分量:1個): 

餅底:
消化餅碎 50克
無鹽牛油 15克

餡料:
芒果汁(約1個小型芒果) 125克
忌廉芝士 100克
砂糖 25克
芒果(切粒) 半個
魚膠粉 7克
冷水 35克

裝飾:
芒果(切片) 1.5個
食用金箔 少許

● 小貼士 
夏天芒果當造,市面上的芒果款式林林總總,只要挑選顏色偏深黃的,味道就更香甜。
芒果切片時亦建議切厚片,吃起來會更多汁,更有口感。 
芒果汁一般可於烘焙店找到,或用攪拌機將芒果肉打成汁亦可。

◆步驟: 
1. 提早將忌廉芝士從雪櫃取出,於室溫下放至軟化備用
2. 用熱水坐融無鹽牛油,混合消化餅碎攪拌至黏結後,一起放入蛋糕模,用匙羹壓平成餅底,放入雪櫃冷藏備用
(提示:避免使用有鹽牛油,否則餅底會帶鹹味。整塊餅底的厚度亦需按壓均勻,以免影響口感) 
3. 魚膠粉加入冷水後拌勻,用熱水坐融備周
(提示:注意不要直接使用熱水開魚膠粉,否則會起粒,影響蛋糕口感)
4. 忌廉芝士混合砂糖,用電動打蛋器拌勻
5. 用攪拌機將芒果打勻成汁,倒入步驟4的混合物,繼續用電動打蛋器拌勻
(提示:攪打過程中材料會黏到碗邊,中途宜用膠刮將所有材料撥回中間,再次打勻,確保所有材料徹底拌勻)
6. 倒入已熱融的魚膠液,徹底攪拌成芝士蛋糕漿 
7. 從雪櫃取出蛋糕模,倒入半份芝士蛋糕漿,並加入已切粒的芒果肉
8. 倒入剩餘的半份芝士蛋糕漿後,將蛋糕模放入雪櫃冷藏最少2小時
9. 蛋糕脫模,用火槍或風筒融化其表面,再放上切片芒果肉和食用金箔裝飾
(提示:脫模時可用火槍或風筒將蛋糕模的底部及外圍加熱,使蛋糕容易脫離模具,及後用同樣工具將蛋糕表面加熱至微微融化,有助黏實裝飾用的芒果片)


709律師謝陽遭當局「釘牌」

709律師謝陽遭當局「釘牌」  

21/08/2020


    709人權律師謝陽上周二(11日)遭湖南省司法廳吊銷律師資格證,謝陽被指控在代理案件時,糾集民眾到庭「圍觀」「聲援」,並辱駡法官。湖南省律師協會亦於15日取消其律師協會會員資格。

妻:它們的法律連遮羞布都不是 

    謝陽流亡美國的妻子陳桂秋昨天在Twitter發文證實謝陽遭吊銷律師資格證,她留言稱,「要是被魔鬼盯上了,它們的法律連遮羞布都不是。不過,咱們走着瞧!!!」

    維權網報道,今年48歲的謝陽是湖南省長沙市人,曾在多間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謝陽曾因代理多宗公權力濫權案件,如北京新公民運動張寶成案、河南省南樂縣南樂教案等,並積極參與社會維權運動,包括探訪盲人律師陳光誠和聲援建三江被捕律師等。 

    謝陽於2015年「709大抓捕」中被捕,2017年5月,謝陽當庭認罪,取保獲釋,但不能出境。

2016   Anthropoid 

2016   Anthropoid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
the viliants never taste death but once.
怯弱的人在大限之前已經死過很多次,
英勇的人則只會死一次。

這段話出自莎士比亞的文筆,也呼應劇中人物視死如歸的情操。怯弱的人自私自利,背信忘義,精神上他們像是死了很多次,行屍走肉,變成 'walking dead'。

每一次我們發現事情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卻又想要把事情做完,甚至做好,我們需要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態度。在精神上就像是死了一次,盼望重生。每次的死都有割愛和存菁,準確的說,不只是改變,而是蛻變。

蝴蝶不需要哭泣死去的毛蟲,毛蟲是真實地活在蝴蝶裡,從沒消逝。

致敬哈佛諸君 許章潤教授

致敬哈佛諸君

許章潤教授   21/08/2020

Harvard University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頃接聘書,衷心歡喜。一個甲子里,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慘淡經營,薪火傳繼,積勞積慧,燦然大觀,蔚為世界漢學中心。此時此際,受其邀,擔其職,膺其位,天涯咫尺,心理攸同,與有榮焉。

    職為實職,無外乎讀書以致思,作文而講理,則士志於道,風聲雨聲皆為心聲,而義在其中,無分中西;位乃虛位,既無薪酬,亦無教務,則家事國事都是人事,惟起早貪晚,勤勉用功,不論古今。毋寧,諸君慨然,吾意欣然,其心旨在標舉,其意志在象徵,而滄桑同愾者也。

    其所標舉者,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與不屈人格也。非精神之獨立,無以脫俗諦。無自由之思想,哪會有精神之浩瀚縱橫,無遠弗屆。唯秉此獨立與自由,這此界 肉身與俗世人生方才秉持超越性,而於日升月恆中堵漏補缺,踉蹌前行。在此,也正是在此,讀書人從道抗勢,以人格不屈為萬民標本,哪怕斧鉞懸頸,吾人不屈,江河萬古。

    其所象徵者,聲聲相應、心心相印、燈燈相映也。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法意以明理為己任。在下以法學為業,法學院起居四十載,自當奉守此訓,不敢稍懈,而以追求真理、扞衛公義為職志。此為天下書生之共性,而為自由思想之本根。本來,同為精神王國的思想奴工,誼之於思,喻之在義,而勉之以道。如此,則黃泉道上,攜手同行,心照神交,吾道不孤。更在於吾人堅信,正義踟躕於途,但總會來到,蹤便為此必須獻上頭顱。由此,至暗時刻挽臂前行,心火相映中燭照前路,神流氣鬯中呼喚未來,而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痛何如哉,快何如哉!

    回頭一望,吾邦文教風華,源遠流長,也曾流金溢彩,光前啟后。近世落伍,破敗衰頹,而終究見賢思齊,急起直追,強毅力行。不幸晚近以還,左衝右突中,不期然間,淪落為法日斯主義之試驗場,屈陷成蘇維埃惡政之殖民地。邦國既為殖民地,億萬生民乃成待典人質與納稅勞力。人民消失,主權者缺位,僭政當道,有的只是數目字戶口與稅收單位。

    於是,極權橫霸,恃殘暴執政,以謊話治國。野蠻所致,文教隳頹,生民塗炭,幾十年裡,數千萬同胞餓斃在家園,斗死於祖國,神怒民怨,夫復何言。後來之所謂「改革開放」,意味者面對時勢,有所悔悟,低頭致意,漸歸正道,不得不然,這才讓大家過上了幾天好日子。可惜,江山易改,而極權本性難移,體制之自我中心保全本質決定了和平轉型之不可能,於是,歷史大轉型走到最後臨門一腳之際,充血既足,野心復燃,心心念念的還是唯有「江山」二字,則一意抗拒現代普世文明,拒絕承認人民主權及其共和理想這一現代立國之本,孜孜抱殘守缺于極權專政,遂有八年來的倒行逆施,再度置華夏治道于「立憲民主,人民共和」這一普世政道之對立面,而將此前億萬國民之血汗積攢幾乎揮霍殆盡,令幾代人辛苦打拚之局面恐將毀於一旦,國運之岌岌危殆,民生乃難免遭殃,立見目前矣!

    吁,你們已經壟斷了真理,何必防範婦孺張口,男女歡笑。你們早就佔山奪田,動輒強拆,為何見不得女人撒嬌,市井喧騰,百姓碗里有肉。你們有權裁斷生死,徑意萬民榮枯,本不該恐惟墓地的鮮花、寡婦悲傷的淚眼。你們管天管地管空氣,橫行霸道,卻居然不怕天打雷劈,洪流滾滾,瘟疫遍地。可事實是,從來就是,你們蔑視一切文明,糟踐一切人間美好,見不得生民安康,根本不懂風花雪月,唯獨崇拜粗蠻、善用奸詐與竭盡邪惡,原因正在於你們害怕一切,包括害怕你們自己,你們自己那如地獄一般幽暗的骯髒內心!

    你們有意、有權也有力搋吾教職,斷吾生計,戕吾學脈,阻吾思旅,辱吾人格,困吾行止,乃至於縹紲吾身,滅絕吾命,可終究擋不住騷客悲秋,村姑叫春,寡人好色,更何況那草長鶯飛,日升月落,憤怒的人民已不再恐攉。

    哦,上天,你在問我?是的,上天吾王,遠山起霧,風在吹,我活著,我們依舊活著。撐持我們活下去的是你曾經諭示萬民、那個叫做尊嚴和自由的不屈信條,那個天下萬眾回蕩心田的人之為人的永恆福音!

    人間美好,村子里有溫柔的悲傷,不容玷污。大地沉默,暗夜中孟姜女在梳妝,雪舞長城。

    上天吾王,你看,你再看啊,好一個大千人世,豈容邪魅橫行!

    致敬哈佛,再謝諸君!

許章潤


19.8.20

4通識書送教局後 刪內地示威篇幅 部分削烏坎村維權茂名抗議 教師:課程沒改刪減不必要 明報記者

4通識書送教局後 刪內地示威篇幅 

部分削烏坎村維權茂名抗議 

教師:課程沒改刪減不必要

明報記者   19/08/2020


     6間高中通識課本出版社早前把課本送交教育局,作「專業諮詢服務」閱覽修訂,各出版社的修訂內容前日相繼出爐。本報翻閱其中5間出版社「現代中國」單元課本,發現至少4間出版社刪減涉及內地示威的篇幅及例子,當中有新版書把4頁有關烏坎村維權事件的議題探究刪掉。有資深通識科教師認為有關刪減並無必要,學生應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有起有伏」。
    高中通識教育有六大單元,其中「現代中國」涵蓋中國改革開放、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等課題,會觸及改革開放政策對人民生活影響,以及不同群體和組織的回應。新修訂課本就內地示威事件描述着墨減少,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原版有4頁議題探究,講述2011年烏坎村因地方政府非法收地,爆發多次大型反貪腐示威,及後自行選出村代表管理村子。課本要求學生就「為何會爆發大規模示威抗爭活動」及「村民如何有效地透過非制度化的抗爭方式取得成果」等,探究村委會選舉與民主發展的關係,修訂後4頁內容悉數刪除。


部分刪示威例子圖片  

    其他出版社亦有刪減有關內地示威及「群體性事件」的描述及例子的圖片(見圖)。香港教育圖書公司新版書描述「人民集會和遊行示威」的權利時,刪去了一張2014年茂名市大批民眾在街上聚集,抗議興建(PX)化工廠項目的圖片;齡記出版有限公司於「民間力量的興起」一節,亦刪去了綠色和平到惠普(中國)總部大樓前示威的圖片及其說明文字。

有出版社刪文革歷程影響 

    另外,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下稱現代)的課本,原版書有2頁描述文化大革命的歷程及影響,修訂後均被刪去。其餘出版社則仍有於開首的章節保留文革的內容,惟篇幅較現代原版書少。

    根據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的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現代中國單元的緒論中有提及1966至7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到國家和人民經歷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而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國家要重建社會和經濟。 

教師:學生應知改革開放「有起有伏」

    資深通識科教師陳志華認為,刪減內地示威例子內容屬不必要,「課程沒有改,亦看不到觸犯法律條文」,稱國家改革開放多年,一定會遇上挑戰,「有起有伏是正常」,應以平常心於課堂討論,如只表現改革開放順利一面,或會影響學生認知。至於文化大革命部分,他說文革不在課程考核範圍內,不會花太多課時解說,惟應保留有關內容以交代改革開放的背景,讓學生更了解改革開放由來。 

刪戴耀廷「法治層次」論述

    佔中發起人之一、遭港大校委會解僱的法律學者戴耀廷,早年提出的法治理論,把法治分為4個層次,最高層次是「以法達義」。有高中通識教育課本收錄有關表述,不過最新經教育局「專業諮詢服務」閱覽後,一整頁有關「法治的層次」課文刪去。

    本報前日比對5間出版商的通識「今日香港」單元課本,部分新書刪走三權分立論、公民抗命內容。另一間現代教育研究社,亦最新上載《現代高中通識教育》(第二版)「今日香港」修訂內容。在原有版本「法治精神與權利和義務」章節,有一頁以「法治的層次」為題的課文及「對法治四個層次論的不同觀點」資料延伸,新版全刪掉。 

仍有公民抗命 增破壞社會和諧字句 

    刪走的課文,內容提及「有香港法律學者」提出法治可分為4個層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限權」和「以法達義」,並深入解釋各層次。同頁刪去的資料延伸部分,原先收錄了不同觀點,包括假若人人皆「違法達義」,不遵守法律,法治便會蕩然無存。課本當中仍有保留公民抗命課文內容,包括列出了不同意者觀點,但修訂的版本新增一句「嚴重破壞社會和諧」。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稱,部分通識書的改動似乎不必要,個別議題或內容亦以不明的原因刪去,或出現內容奇怪的討論資料,例如有課本把一幅傳媒受威脅的漫畫,改為「基本法的出現可讓傳媒放心報道」,與該部分的上下文並不配合。教育局稱,完成「專業諮詢」的通識書質素有提升,適合學生學習,建議學校選用。

提振士氣的一點暖 黎佩芬

提振士氣的一點暖

黎佩芬   19/08/2020


    疫情蠶害經濟,搵食地圖要重新執位。舊有情誼不見得一定有緣再續,這亦是無常。

    結業潮下,不景氣就是有眼見的一街又一街、一排排無招牌無靈魂死氣沉沉的贴地捲閘,去到搵唔番門口的情况與日俱增,即便是,政府破天荒的保就業計劃沒能夠保得住這些小店的生存意志,跨不過難關。雖然並非特别珍視,不過是好尋常的街坊食店,如果不是路過偶遇的食客,就是附近返工的藍白領。冷氣開放,地方整潔,招呼説不上殷勤但周到,食物也許沒有什麼特别值得誇讃之處,譬如那碗碎牛粥,便嫌着炸米粉放太多令牛肉實在過少更形顯眼,猶幸味道正常 ; 每到食飯時間在人多車多中穿梭營營役役抵受着空腹的焦躁的人們,那是足夠提振士氣的一點暖。是的,這些蚊型食店,實也是社會經濟流轉的一個着力點,當它們一間一間甚至排山倒海的倒下,未來應該好不到哪裏。

    但也有人其門如市,連後知後覺的政府也有所動作要其知所回饋,就知道大型超市生意有多興隆。藝術家程展緯收到來自日本新落户超巿的員工投訴信,説收銀有櫈卻不准坐,他給超市寫的信在周日刊出後討論熱烈,很多人都説日本文化就是這個樣子, 表面打不死,內裏做死。

    可在勞損積疾和病疫磨人的當下,員工無法發自真心的假笑,讓誰最感到優越?對本身也是打工仔的消費者,更是格外冰冷和不必。不如多想如何送暖。


圍警總工人控襲警 便衣警:中拳痱滋爆 痛足一星期 

圍警總工人控襲警 便衣警:中拳痱滋爆 痛足一星期 

19/08/2020


    去年6月26日大批示威者包圍警察總部,25歲地盤工人涉追打準備上班的便衣警,事後被捕。工人早前否認暴動及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兩罪,案件昨在區域法院續審。受襲警員供稱當日被人拳打右邊嘴角,因口內有痱滋所以「特別痛」;又稱事後「痱滋爆咗」,痛足一星期。辯方大狀盤問警員,表示有報道稱他煽動示威者衝擊,警員稱沒留意。

    被告岑曉麟(25歲)否認暴動及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但承認一項不依期歸押罪。


稱未到醫院驗傷因「政治環境」  

    隸屬灣仔分區公眾活動管理組的受襲警員張金福供稱,案發當晚被急召回警總,身穿便服、沒戴委任證的他到達警總正門時,見到大量示威者,因無法入內故到其他出口查看,其間有示威者問他:「阿sir你返工呀?入唔到去喎。」張沒理會,其後群情洶湧,他的背部及大腿被打,另有一名高大示威者拳打他右嘴角一下,張表示口中痱滋被拳打後「爆咗」,「原本傷口冇咁大,之後嚴重咗」。但他表示因傷勢輕微,沒到醫院驗傷,又稱「當時嘅政治環境,警員去醫院唔理想」。

    張續稱,為逃避追打,他走上警總平台,隨手拿起「雪糕筒」及水刮防衛,其間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及譚文豪上前,問他「你係咪警察?點解喺度出現?」張表示自己是警察,正聯絡同僚,其後有警員開閘讓他進入警總。

辯方引報道指煽動衝擊 警:沒留意 

    辯方盤問時問張金福,是否對當日示威者感覺負面,他回答說「我政治中立」,「淨係知佢哋犯法」。辯方又表示,有報道標題指控張「煽動示威者衝擊」,問張是否知道。張表示錄口供時曾查看該些媒體截圖,但當時只留意圖片,沒留意標題。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DCCC825/19】 

18.8.20

屢批習近平 紅二代蔡霞被除黨籍 官方稱「言論有嚴重政治問題」 蔡:與黑幫政黨徹底脫鈎 明報記者

屢批習近平 紅二代蔡霞被除黨籍 

官方稱「言論有嚴重政治問題」 

蔡:與黑幫政黨徹底脫鈎

明報記者   18/08/2020


    中共中央黨校昨天(17日)在官網通報,已開除該校退休教授蔡霞的中共黨籍,並取消其退休待遇。通報批評蔡霞發表「有嚴重政治問題和損害國家聲譽的言論」,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網上其後流傳一則據信是蔡霞微信朋友圈帖文稱,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責任,必須要為中國的政治轉型努力抗爭及承受代價,全民族都在付出,自己只是其中一員。
    據中央黨校的通報,這是由中紀委國監委和黨校紀委聯合調查作出決定,指蔡霞發表有嚴重政治問題和損害國家聲譽的言論,性質極其惡劣、情節極其嚴重,嚴重違反黨內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違反國家事業單位人員行為規範。通報並未說明有關言論的具體內容。

中央黨校退休教授 通報未提具體言論

    今年5月底曾有消息指,蔡霞當時已移居美國。蔡霞昨天在微信發帖稱,很多朋友向她表達關心,她很感動,認為公道自在人心,也很高興「與黑幫一樣的政黨徹底脫鈎」,從此歸隊回到民眾的行列。蔡霞表示,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責任,必須要為中國的政治轉型努力抗爭及承受代價,全民族都在付出代價承受代價,自己只是其中之一。她又抗議當局剝奪她的養老待遇,批評當局侵犯她的人權,稱政治觀點不同與退休養老是兩回事。 

    今年67歲的蔡霞是「紅二代」,母親、舅舅、姨姨均為軍人。她在中央黨校任職近40年,學術方向是意識形態、民主政治及執政黨建設。在江澤民時期、胡錦濤時期,蔡霞以敢言聞名,有體制內開明學者的聲譽。 

已移居美 曾批習黑幫團伙迫害任志強

    蔡霞上月發文〈因言獲罪株連九族必須終止〉,為被指涉貪落馬的北京華遠集團前總裁任志強辯護,引起關注。文章形容,當局的行動「是習黑幫團伙公然迫害任志強,殘酷打壓黨內不同意見的又一罪惡行徑」,更批評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以來完全背離1978年改革開放的基本方向,拋棄中國幾十年艱難改革的成果,使中共急劇倒退返祖,「呈現出完全黑幫化的狀態」,亦使整個中國急劇向「毛時期」倒退。 

    發公開信促當局落實言論自由 蔡霞過去也多次批評最高領導人。今年6月,網上流傳蔡霞在某場時間場合不明的聚會中發表的20分鐘講話錄音,當中她抨擊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說從「修憲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黨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政治殭屍了」,稱中共走到今天已沒有出路,當務之急是「換人」(意指換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今年2月,蔡霞為第一批聯署者之一,與內地數十名知識分子發起「致全國人大、國務院並全國同胞書」公開信,要求當局落實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權利,及保障中國人不應再因言論受威脅等訴求。她其後接受本港傳媒訪問時稱,「說真話才能夠讓每個人安全地生存,我覺得這個道理是非常淺顯明瞭的,而且憲法上早就寫了,只是我們這們這麼多年來沒有很好的落實。」


京忌知識界影響輿論

    一向敢言的中央黨校退休教授蔡霞昨天遭到處分,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這與她近期毫不留情地批評官方對北京華遠集團前總裁任志強的處理有關;同時,反映北京高層擔心過往政治變遷的規律重演,即從社會基層積累的不滿,到知識界集中發聲,引發政權內部反對力量,三者結合衝擊政權,所以要扼殺任何苗頭。

為「棘手人物」發聲 碰中央神經 

    劉銳紹對本報表示,蔡霞對當局的批評歷來公開、直接、嚴厲,但近期不僅是針對中共高層弊病,而是在更具體的任志強案上直接否定官方做法。而任本身就是令中共高層感到棘手的一個角色,不僅是「紅二代」出身,還與國家副主席、被視為中共「第八號常委」的王岐山關係匪淺。蔡霞為任發聲,或令中共認為對其不利。 其次,劉銳紹說,「知識界凝聚起來引發的社會效應,是北京高層很擔心的」。他指,中國過去多次(政治)變遷,都是從民怨、民亂、基層的不穩定或是經濟問題,引起知識界發聲,影響社會輿論,從而衝擊政權。

    劉銳紹認為,此次對蔡霞的處分對她沒有很大影響,原因之一是蔡在美國;另與過往受體制約束較大的知識分子相比,現在由於知識分子經濟上更加獨立、中國與國際格局變化等原因,「只要他們(被打壓者)可以生存,影響力反而更大」。

17.8.20

莊梅岩:我是好樂觀的人,會令你懷疑自己的樂觀是否天真 方俊傑

莊梅岩:我是好樂觀的人,

會令你懷疑自己的樂觀是否天真

方俊傑   17/08/2020  


前言:

    對話劇有興趣的人,一定認識莊梅岩,贏過好幾次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對電影電視有興趣的人,一定認識莊梅岩,《暗色天堂》改編她的舞台劇《法吻》,《短暫的婚姻》來自她的手筆。好了,假設你不看話劇不看電影不看電視劇,只要留心社會關注歷史,你也會認識莊梅岩,她的最新作品,叫《五月三十五日》。

    在香港,寫舞台劇劇本,莊梅岩說,財政從來是最大局限,自由度不算。直到2020年。「同業之間是有傾談過,例如《五月三十五日》,之前因為疫症放了在網上播,明年想有實體演出,還做不做好呢?不只我們團隊,外面的團隊,也感受到白色恐怖。」 「我好傷心。香港在這年多兩年,衰落得太快。情緒上,需要不斷調節。我是好樂觀的人,但(事件發生)頻密程度,會令你懷疑自己的樂觀是否天真。」


第一章:為甚麼有一份工作一份專業,
可以結合藝術與社會良知?  

    大學時代,莊梅岩選修心理學。「是舞台劇選擇我,還是我選擇舞台劇?我覺得是我選擇舞台劇。」

    「細個,中學時期,玩過話劇。第一次感覺到當中的化學作用。被迷住,是在中大,上過一個舞台劇透視的科目。那一個學期,探訪過幾個劇團,看過不同作品,第一次專心地被舞台劇吸引,考慮自己是否可以在這一方面發展。」 

    「不似話劇界的中大師兄師弟,他們有參加劇社,我讀大學時沒有參加劇社。不過,大學二年級的暑假,已盤算讀完三年級後,會否去演藝學院進修。」

    讀了三年心理學,但人生路向彷彿跟心理學越行越遠。「你可以話(兩者)無關係,在我心中,又覺得好有關係。我好喜歡心理學,高中已經看好多有關心理學的書籍。當初選讀心理學,是因為從事創作,明白人的心理會有好大幫助。我成績不算出色,但在心理學學到的東西,對生活,對事業,對人際關係,幫到自己。做創作,其實就是捕捉人性。不過,我必須承認:我不是科學的人,利用科學來創作,更合適。」

    原本,在舞台以外,莊梅岩其實還可以選擇電視行業。比起話劇,在香港,電視看上去似乎熱門得多。「讀完大學,等演藝學院消息的時候,入了亞視,做《尋找他鄉的故事》,做了三個月。萬一入不到演藝學院,也打算看看他們請不請長工。好彩,入到。」

    「我是直覺行先的人。父母好好,容許我跟隨直覺走。我好早已感覺到舞台劇比較純粹,比較小眾。入行後,更肯定的確好小眾。但那時候沒有想過搵唔搵到食,有沒有市場,純粹覺得(舞台劇)好美麗。為甚麼有一份工作一份專業,可以結合藝術與社會良知?那時看過很多不同的劇種,入面有好多人性,好多社會良知,同時好優美。」 

    「我家境不算富有,但也不用急於出去幫手供樓。父母只會叫我專心讀好書,做好自己的事,他們不是經常提及金錢的人。何況,我學鋼琴,中四開始做兼職。小時候,錢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問題,賺的外快,多過好多同學。我是補習天后,教琴,在雜誌社工作,我常說笑,演藝學院畢業後頭兩年賺的錢,比我讀大學做兼職賺的錢還少。」

    既然賺錢少是一個可以用來變笑料的元素,投身夢想中的劇作家行列,還有煩惱?「讀心理學,交份功課好不好,好清晰。藝術不同。藝術試過令我哭到瘋癲一樣:我覺得自己寫得好好,為何其他人覺得我寫得非常差?我已經沒有時間考慮其他項目,只能不斷拿捏何謂主觀,何謂客觀,何謂孤芳自賞,何謂帶出共鳴。」

    然後,首部作品《留守太平間》,贏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一鳴驚人。從此,需要考慮的題目,越來越大。


第二章:我是純粹的人,也可以好現實。
因為接受現實,我可以跳返去好純粹

    在香港,任你在劇場名氣再響,可能也被視作小圈子玩意,賺到的利益,也有限。莊梅岩很明白。「2004至2005年,我去紐約住了一年,遊學形式,看了好多劇,接觸過很多藝術家。」

    「回來後,有少少情緒低落。為何他們賺到這麼多錢?為何在香港無論我怎樣做,得到的也這麼少?我們的語言,去國語地方不被接受,去英語地方又不通,處處也有好多障礙。我要花好幾個月才調整到心態。」
 
    「財政是一個困難,在編劇立場,如果一個劇成功,可以不停重演,或者在國家不同地方tour,賺版稅。香港不同。計到數的:開三十場?盡。開五十場?盡。有個數。場租貴,明星貴,編劇收到的版稅相對少。需要不停寫,不可能一劇成名後,安枕無憂。資源是一個問題,人的資源,也是問題。演員,算有,但某幾個年齡層,也很難找。重演時,他們又可能接了第二套劇,於是又不可以重演,找來找去也是那幾位演員。」

    「這是我們天然的、不能改變的情況。我是純粹的人,也可以好現實。因為接受現實,我可以跳返去好純粹。在香港,各個行業也有好多好叻的人,但去到某個位置,就好難衝破。因為市場好細,撞來撞去也是好少數好優秀的人。出到外面,別人又不會跟你一齊玩。」 

    「如果你覺得自己優秀,你要好有自覺,不可以沉迷在自己有幾叻,攞過幾多獎,幾多人看我。不可以,因為,好快會變成井底之蛙。你要不斷有自覺跟國際比較,即使別人不會拿你來比較:是否觸覺慢了?是否無知了?我們不及他們的資源,但以我們的資源,可否同樣做到有新意的事情?你要不斷向自己發問。」

    「不過,如果不是在這個市場,我未必出到來。世界各地,競爭好大,我們相對人少,如果你認真做,有一定能力,比起在其他國家,冒出頭不是太困難。我參加過好幾次紐約的劇本發展工作室,他們五年才寫到一個劇本,因為好多步驟,又要不斷遊說投資者。香港,快有快好。」

    「因為少人,我可以好快從好多優秀的人的身上學習,無論導演還是演員。你不需要一直忙於發掘資源,或者先做好多年業餘,我拿著演藝學院的背景,頭幾次有好的發表,別人見到你的成績,導致你找到好玩的人、叻的人,機會較多。好客觀,香港的細,對長遠發展有一定困難,但它也有它的好。」
    起步階段,相對容易,但以莊梅岩發展到今日的地位,香港還有足夠空間發展嗎?「十幾年前,我的確有想過,是否要學好英文,用英文寫劇本?這是一條出路。」

    「但我本身的語言天份不高。偶一為之玩玩,無妨,語言障礙會讓我的句字較短,變成另一種模式,但語言障礙同時也讓我說不到較複雜的意思,你想花時間在A和B身上,但會給語言這個C帶去另一個地方。何況,外國市場喜歡的,是異國風情,如果你有中國人背景、華人背景,他們會選擇的,會流行的,是否你想寫的?單單花心神在自己文化入面,發掘深度,已經不容易。我不想花太多精力在語言上。」 

    「在廣東話話劇,我還有好多事情想探索。如果香港不是變成今日的模樣,來到這個階段,或者會北上,或者嘗試第二種語言的空間。現在看來,不似有機會了。」

第三章:又不是求名,又不是求利,求甚麼?
就是求過程中的享受。  

    再沒有方法跳出香港,至少,可以開拓話劇以外的世界?莊梅岩有嘗試過,三年前,替電視台寫了《短暫的婚姻》電視劇劇本,還找到陳奕迅當男主角,被譽為香港電視劇的清泉。「在寫作一環,我好個人化。」

    「做劇場也是團體合作,但電視電影更加teamwork,在寫作的階段已經是。我第一次寫電視劇劇本,好彩,已經有一定名氣,加上篇幅短,所以可以容許我自己一個人做。在我心自中,算成功,以團隊作單位來說也成功。我一直也有寫電視或電影的大綱,看看會否有發展空間。但我偏愛劇場的原因是,電視與電影去到投資或者用甚麼人的層面上,自然出現不同的考慮。是否用我,也已經是一個考慮。現在更加曖昧,甚麼封殺,會不會構成投資上的問題,我盡量不去想,先做好自己工作,最後滾下去會變成怎樣,完全不到我控制。」

    「劇場不同。沒人理會這回事。不只我,其他人也勇於發表,忠於藝術上的自由。我花了二十年在劇場,好熟悉劇場,當劇場是家庭。如果其他人唔畀我玩,我咪返自己屋企玩囉。」

    總算利用了電視媒介的入屋程度,對自己的劇場老家帶來點點幫助吧?「我覺得對劇界有幫助,劇界未必覺得是幫助。例如,可能覺得膚淺了。」 

   「好的劇場,應該百花齊放。最大問題是觀眾成熟程度不夠,觀眾質素不似好習慣去劇場的(其他國家),他們會接受到好細的實驗性的,也接受到好商業的,或者中間結合藝術與商業的,甚麼類型也可以。」

    「我最喜歡在不同地方遊走。做了這麼多年,有沒有局限?一定有!所以要自己去搵嘢玩,例如香港藝術節《我們最快樂》,導演是一個以形體行先的導演,作品好好看,是我的作品從來沒有的。於是,我找他合作,在過程中,希望令到自己的風格有所不同。我平時專寫獨幕劇,或者一景過三場,跟他合作,我會跳躍一點,電影感重一點。」

    說到底,就是希望吸引到最多觀眾,讓舞台劇茁壯成長?近幾年,不少電影巨星也走入舞台,也是同一目的吧。「找明星入劇場,如果放得對,是好事。」 

    「我永遠貪心,希望商業上成功,藝術上也好。如果,找一個完全不對的人去演一個角色,其實是害了個明星。要找到一個對的,之前踏過舞台的,例如《短暫的婚姻》,我邀請林海峰,其中一個原因是我看過他演戲,覺得他好,覺得他適合。」

    「如果對方不是適合,或者你感覺不到他有意思投入,就不要搞。我聽過好多不幸情況,例如他們會入來改劇本,或者不覺得排練重要,經常缺席,對團隊是好大創傷。我慶幸自己沒有遇過,由《野豬》黃子華,到《杜老誌》劉嘉玲、梁家輝,《短暫的婚姻》林海峰,全部是好集中的人。像廖啟智,有一幕我好深刻,他說一句對白,我寫得好別扭,我聽到他不斷練習,我說我可以寫得順口一點,他拒絕,要我給他試一試。我好感動。」 

    「又例如潘燦良,他後來拍電視拍電影好紅,但他會跟你說,要keep住對白內的兩隻字,會跟你談論人物。又不是求名,又不是求利,求甚麼?就是求過程中的享受。遇到好關係,大家都會提升,無價的。」


第四章:被拘捕的話,走得啦,還寫甚麼?
還有甚麼可以寫?

    之前,莊梅岩說過未必有機會北上,她也未必會有電影肯選用。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寫了一個叫《五月三十五日》的劇本。

    「我屬於1999年,至2020年。我覺得好自由。只試過有一次,有一句對白,涉及一個高官,有人提出keep唔keep句對白好?我話要keep,我覺得寫得好好,也沒人阻撓。」 

    那是以前的事,今日,情況完全不同。「同業之間是有傾談過,例如《五月三十五日》,之前因為疫症放了在網上播,明年想有實體演出,還做不做好呢?不只我們團隊,外面的團隊,也感受到白色恐怖。」

    「責任上,應該先別理會太多,寫了再算。除非有香港的執法人員,走來告訴我寫的東西有問題。去到那一步,再算,我自己這樣想。好多劇場人也一樣,個腦覺得不可以再寫了,還是寫了出來。」

    「我照寫,照出書,我也很想看一看,是否會被拘捕?被拘捕的話,走得啦,還寫甚麼?還有甚麼可以寫?我希望還有空間。寫下去,難道要坐監?我想像不到。我知道電影和電視在這一方面的題材已經摺埋,投資實在太大。劇場魅力正正在這裡,多錢多做,沒有錢,便在網上做。有甚麼可以拉我呢?除了夾硬用莫須有罪名捉我坐監之外?」

    「無謂再說甚麼顛覆,甚麼影響國家資產,如果要下來阻止你,只會是莫須有。」 

    莊梅岩話自己樂觀,有證有據。《五月三十五日》本來打算在六月重演,因為疫情,被逼改在網上發表,損失應該慘重,她卻看出生機。「我不怕舞台劇會被取代,因為不會被取代到。作為觀眾,入劇院,跟舞台同時間產生化學作用,跟在網上看2D版,好大分別。網絡只是提供方便。」 

    「今次疫情,《五月三十五日》擺上網做,好特別。六四不可以去維園,不如做一個online版,讓大家去紀念。對《五月三十五日》,不會計較劇場版好看一點,還是網上2D版好看一點。意義大過一切。迴響好大,五十萬view,即時觀看也有兩萬。在壽臣(劇院),四百人一場,十場,也只有四千,可謂歪打正著。我們放了英文字幕,讓地球另一邊的觀眾,平時不會看香港六四劇的,也可以同步欣賞,去得更遠。」

     「我情緒好飄忽。這一刻,好樂觀,但之前見到敢言的人退出,我好傷心,還哭了一輪。哭完,也要向前行。會有悲觀的時候,不過,悲觀有用嗎?始終要收拾心情,看看自己有甚麼可以做到。我還是繼續天真地樂觀下去⋯⋯」 。

後記:對我來說,現在我們經歷的,
跟第三次世界大戰沒甚麼分別  

    莊梅岩有兩個小朋友,一個十歲,另一個算得上剛出生。再樂觀的人,看著子女在如此時代成長,還樂觀得到?

    「有個大師說過:『有小朋友,不要說他會不會有事,長大之後會怎樣怎樣,搵唔搵到食。想多一點:他對世界會有甚麼好處,有甚麼可以幫到世界。』我後來再深思熟慮,想清楚所謂貢獻的定義:推翻暴政是貢獻,發明新藥是貢獻,斟咖啡令人有美好一天也是貢獻。作為父母,只好盡量帶領他們行去這一邊,無論世界變成怎樣。」

    「當然,你可能說:『打仗了,還叫個仔沖咖啡?』我們已經比很多人幸福,將來環境太差,是否可以送小朋友去外國?我身邊所有人也在報名了。好悲慘,一個社會,為何人人也想移民?為何我們的當權者不會反思這個問題?錯不在我。就算不想送他們去外地,可否在有限空間內,讓他們正直地成長?」

    「去到底線最低,只希望子女正直成長。當你用最低的角度去思考,又覺得可以好幼稚地樂觀:小朋友很美好,望著他們,好似望著一張白色原稿紙,無限可能性。」

    「我們經常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倖免於難,他們有甚麼特別呢?如果時間來到,社會逼他們成為一個這樣的人,可能他們確實需要正直得痛苦呢?你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我來說,現在我們經歷的,跟第三次世界大戰沒甚麼分別,為何我們覺得自己會活在和平,他人的子女就要經歷鬥爭、風浪?而我們的小朋友不用?」 

   「如果把所有事看得平等一點,拉長時間線,touch wood,中了,也要接受。接受自己只是世界其中一個持份者,即使自己子女,也不會有特別待遇。他們比起生活在戰亂窮苦的小朋友,已經幸福得多。」 做人,要樂觀,首先,要有一點抽離。

 完。

16.8.20

從古到今,學習暴政的歷史 亞然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從古到今,學習暴政的歷史

亞然   16/08/2020  


    徐賁是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最近出版了新書《暴政史》。書的封面背景,是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暴政是世界的不幸,是國家的不幸,是所有人民的不幸。徐賁在書裏,從古代專制談到現代極權,回顧世界自古以來暴政的歷史。學習專制君主的共通,了解極權制度的演變。在我們親歷其境、親身感受暴政的現實底下,我們學習、堅持、和抵抗。
現代極權 有別古代專制 

然:
可否談談寫《暴政史》的緣起?這是你一直以來的研究?這書儼如是對暴政這題目所做的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我想知道你背後有沒有一個核心的研究問題?

徐:
《暴政史》的緣起有個人的經歷,也有學術的興趣。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推動。我是文革的過來人,親身經歷過文革的暴力和恐懼,也見證了那個時代瘋狂的個人崇拜。我寫過不少關於文革的論文,逐步擴展到對極權主義的研究,集中在對極權災難的記憶問題上。我的《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就是討論如何回憶、記住納粹極權的問題。
 英國歷史學家Richard J. Evans說過:「希特勒和納粹所要改變的莫過於德國人的精神,以及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這場革命首先是文化的,而非社會的」。對文化、思想、乃至人性的控制,成為極權統治的毒品,使人們一點一點上癮,最終控制他們全部的正常生活,使他們成為極權統治機器上殭屍般的齒輪和螺絲釘。

然:
你上一本書《犬儒與玩笑﹕假面社會的政治幽默》,針對的是人民的那種冷漠,可以說是面對暴政而選擇冷漠的人。而這一次則更針對暴政的本身、以及暴政始作俑者——暴君的歷史。是否有這個轉變?

徐:
在《犬》一書裏,我的研究重點轉向蘇聯,我用犬儒與玩笑作為回顧和反思斯大林主義的切入點。蘇聯人冷漠和犬儒,但他們仍然保持着相當程度的自我意識,他們所說的每一個政治笑話,正如奧威爾所說,都是一場小小的革命。再前一本書《統治與教育》,我討論極權教育如何為了維持和鞏固極權統治,培養所需要的一代又一代「新人」。用極權政府的話來說,就是「思想教育從娃娃抓起」。
可以說,《暴政史》是我長期問題意識和學術興趣的自然延伸,集中在極權制度下普通人的輕信易騙、隨波逐流、假戲真做、領袖崇拜,以及最後必然會發生的幻滅、失望、憤怒、覺醒和抵抗。

然:
書一開始所談的,是古時專制如何跟今天(或20世紀)的極權一脈相承。兩者是否無甚分別?還是愈近代的極權,有愈大的破壞、愈恐怖?

徐:
我在《暴政史》裏從兩個方面來論述古時專制與今天極權統治之間異中有同的關係。序言的題目是「從暴政到極權」就是為了表達這種既有聯繫又有差別的關係。
文革結束後不久,中國那時出版過一套《歷史反思叢書》,討論中國傳統專制主義的邪惡,反思文革的當代專制荼毒。這套叢書包括劉澤華的《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謝天佑的《專制統治下的臣民心理》等。一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借古諷今」的反思性作品,用清末專制的愚蠢與邪惡,暗示與今天極權政治之間的種種類似。 但是,僅以此來理解今天極權顯然是不夠的。我在《暴政史》裏,主要以納粹和斯大林主義作例,以顯示現代極權是一種與古代專制有本質區別的專制暴政。其中有兩大分別:一個是組織嚴密的一黨專制,另一個是不擇手段的宣傳洗腦。古代任何專制都不可能具備這樣的國家機器能力。阿倫特(Hannah Arendt,又譯鄂蘭)在《極權主義的起源》裏,將兩者作為現代極權的根本特徵,並予以透徹剖析和論述,我在書裏都有討論。相比起古代專制,極權是更殘酷、更恐怖、更邪惡的暴政。

然:
說到暴政,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想到政府與人民的關係,都是內在的。那暴政跟國際關係又有什麼關係?政權的選擇,不再只是關乎國家之內,而是可能提升到國與國的層面、國際間的角力,這對暴政有什麼影響?

徐:
專制和暴政從來就不只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情,而是有着複雜多變的國際關係因素。當然,國際因素的作用有強有弱,有直接、有間接。專制和暴政都是為了強化統治者的絕對國家權力。斯巴達的專制是用來對抗雅典的威脅;羅馬帝國的專制、是因為羅馬共和制度無法應付不斷擴大的版圖和愈來愈多元的文化結構,需要有更強大的中央權力。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馬基雅維里的《君主論》,設計有效的個人專制,是為實現統一意大利的目標而服務。為什麼要統一?無非就是要更有效地對抗外來的威脅。

執政合法性 極權也追求 

然:
當我們說「XX對暴政的影響是好是壞」,例如我在上面提到的國際關係,或是最直接的像現代科技是否有助暴政滋長。但反過來,也可以說這些因素增添了暴政的困難,例如資訊流通讓人民更難被完全鎖住。我們仍然掙扎於這「更容易/更好」或「更困難/更壞」的討論?抑或現實上,我們已經找到答案,就是現在的暴政更恐怖?

徐:
對暴政的影響是好是壞,這問題對不同人、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答案。前幾十年,自由民主派人士認為全球化、自由市場經濟、資訊流通等,會自動削弱或改變專制政治,應該是起到「好作用」。但是這個幻想如今已經破滅。 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年首次出版,1973年最後修改,她不可能想像今天的極權統治已經這麼強大。現在極權政府所坐擁的,不僅是槍炮、秘密警察、勞改營、或信息壟斷言論箝制,而是裝備了最先進鎮壓武器的武警、網絡防火牆、對全社會進行人臉和行為特徵的電子監控。經濟和科技成為現代極權統治的強大資源,這讓過去的暴政顯得相形見絀。這些影響是好還是壞,讀者可以自己判斷。

然:
書裏面其中很有趣的一點,是你提到暴政極權同樣追求合法性。那怕合法性對獨裁政府本來就是有無皆可,但任何國家、政權仍很想得到。就像「民主」這兩隻字,偏偏在最極權的地方隨處可見。這是說明了他們對合法性的癡想,還是更證明了他們的瘋狂?

徐:
執政合法性(又稱政治合法性)指的是人民對權威、尤其是對政府或統治權力的接受和擁護。執政合法性是政權的財富,沒有或缺乏執政合法性的政權也照樣可以存在,就像沒有財富的人也照樣可以生存。但就像任何人都希望追求財富一樣,任何政權也都想擁有合法性。
正因如此,實際上不擁有或缺乏合法性的政權,也渴望擁有、甚至以為自己已經擁有合法性。這是一種因渴望而產生的擁有幻覺,在認知心理學上,這叫「樂觀幻覺」(optimism bias)。因為擁有權力,所以覺得自己也擁有了合法性和受到人民的熱愛,再由這種幻覺產生「優越幻覺」(illusory superiority)。你可以說這種幻覺是「癡想」,但那不是「瘋狂」。當然,也不排除這種「民主」是純粹的宣傳謊言。 合法性不僅讓一個政權有權威,而且是體面的權威,就像財富不僅讓一個人可以活下去,而且能體面地活着。「民主」就是這樣一種體面的權威。

暴君害怕 管制如雪球滾大

然:
你在書裏面提到暴政的構成是暴君和人民、相互配合所促成。先談暴君的部分,你在書裏面引了很多經典,解釋暴君的暴行都是瘋狂和心理問題所致,這「瘋狂」通常從何而來?

徐:
暴君的心理問題不能只用「瘋狂」概論,有心理問題的暴君可以是神志清醒、思維清晰的。如何理解暴君的心理問題,古代哲學家已有很多思考。例如公元前5至4世紀的希臘作家色諾芬就寫過一個《僭主希耶羅》的對話,給後世當作暴君心理分析的典範。
暴君希耶羅對詩人西蒙尼德說:暴君有一個去不掉的心病,那就是總是害怕3種人:勇者、義者和智者,但理由並不相同。勇者為爭自由,什麼事都敢做;正義者對普通人有道德影響,對暴政有直接的威脅;但智者不同,智者不一定看重自由或正義,智者善於謀劃,所以他有自己當暴君的本領,也可把這本領教授給別人。智者對暴君的威脅,是潛在的新暴君對在位暴君的威脅。
暴君讓他的臣民不能免除恐懼地生活,自己也不能免除恐懼生活。所以西蒙尼德最後問希耶羅,既然你生活得這麼恐懼,這麼不快樂,你為什麼不干脆放棄暴政?
希耶羅回答說:不行啊,害過這麼多人,一旦手裏無權,人家還能不找你算帳?專制者靠管制過日子,但愈管制就愈害怕,愈害怕又愈管制。專制制度下只有兩種可能的人際關係:被別人害怕和害怕別人,連暴君也不能例外。或許天底下的暴君,並不都像希耶羅那樣坦白自己的不快樂,但至少我們知道,快樂的暴君是不存在的。

暴政止於暴君之死? 

然:
暴君也是人,可以不快樂,也會生老病死。你在書裏寫了暴政的種種,但似乎沒有談及暴政通常如何完結,我想很多人都關心這問題。觀乎你所寫、從古到今的不同暴政歷史,除了暴君病和死之外,還有什麼可以終結暴政?是民主化嗎?還是另有答案?

徐:
民主化絕對不是暴政完結的唯一結果,而且,就算出現「民主化」,也未必就不是暴政,委內瑞拉的查維斯就是一例。一個憲政法治的制度不僅需要防止個人或少數人的暴政,而且還需要防止多數人的暴政,也就是托克維爾所說的「多數人的暴政」。
這種暴政在古代已有許多先例。我在書裏介紹了古代僭主的暴政,要知道,許多僭主都獲廣大民眾支持,因此也可視為一種僭主與多數人合謀的暴政。即便是在羅馬共和時代,羅馬人也受利益驅使,他們以成敗論英雄、有奶便是娘。這些「人民的獨裁者」,到了近代就有墨索里尼、希特勒、列寧等,如出一轍。

然:
的確,希特勒當年就是遵循民主制度,一步一步取得權力。

徐:
希特勒極權暴政的完結是因為德國打輸了二戰,德國過渡到民主制度,是因為外部力量的推動。相反,蘇聯共產極權的完結並沒為俄國帶來民主,至於它為什麼會完結,至今眾說紛紜,有將近20種不同說法。
社會學家施拉潘托克(Vladimir Shlapentokh)在A Normal Totalitarian Society: How the Soviet Union Functioned and How It Collapsed一書裏,有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就是蘇聯的政治制度,造成官僚體制臃腫不靈,全憑總書記一人說了算的決策體制。當戈爾巴喬夫做出足以讓蘇聯制度崩潰的種種改革決策時,也沒有人想到或採取行動阻止他。

然:
所以關鍵還是回到暴政之下執政者的本身,除了病和死,就是他們做錯決定。

徐:
這聽起來挺讓人心灰意冷,但卻在歷史還找不到反證的例子。但是,沒有先例或反證不等於一定不會發生,一旦發生這種事情,我們也就見證了歷史性的「黑天鵝」時刻。

從古到分,學習暴政的歷史

然:
去到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我們讀者最關切、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暴君之外,人民的參與也是暴政的重要一環,也就是我們讀者自身的問題。讀這書的時候,看到你談暴政下的種種,像言論自由的打壓、警察對自由的威脅、某些人猙獰的嘴臉,在過去這一年、這幾個月、甚至是這一星期,我們讀起來都感受很深。面對暴政,我們只有幾種態度可選擇:如助紂為虐,如安身立命,如奮起抵抗。那麼「我們」在暴政之下、作為暴政下的人民,應該怎樣、可以怎樣?如何自處?

徐:
我不是先知,也不是民眾導師,我無法給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普遍建議。每個人的情况都不同,知道應該怎做不等於就會這麼做。蘇格拉底認為,人做錯事是因為無知,只要知道是錯事就不會做。歷史的經驗證明,他是錯的。人有了再多的知識,也同樣會選擇作惡做壞事。所以重要的不止是知識,而是分別是非善惡的能力。極權之下的人們不缺乏知識,缺乏的是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並將這種能力變為行動的決心。 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們至少可以努力改變自己,能改變多少就多少。經歷過納粹極權統治的哲學家弗洛姆(Erich Fromm)在《健全的社會》一書裏說:沒有健全的人,就沒有健全的社會,但我們不能等到社會健全了,再來要求自己做健全的人。
弗洛姆說,與動物相比,人顯示出一種幾乎可以說是無限的可塑性:人幾乎可以吃任何東西,可以適應任何條件下的生活;可以自由地生活,也可以在奴役下苟延殘喘。但是,我們不要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專制暴君和統治集團可以統治和剝削人民,卻無法阻止人民對這種不人道的對待作出反應」。 不同人,對暴政之不人道的反應是不同的。有人變得惶惶不安、猜疑和孤獨;但有人變得堅定而有信念,更關心他人和群體,更有責任心,更堅持人有免除恐懼的生活權利,人應該自由而有尊嚴地活着。我希望,我這本書能幫助人們做出暴政生活下的第二種反應。

後記: 掙扎,恐懼,掙扎 

    知道《暴政史》要出版的時候,跟徐賁教授相約做訪談,來來回回20封電郵。徐賁說:「由於《暴政史》是一部學術書,又是對其他學術著作的閱讀,我們是否可以談一些與知識分子政治,而不是直接與時政有關的話題。」

    所以,無論在書裏面抑或在訪談裏,他寫的、我們談的,沒有朝鮮、沒有中國、沒有香港……沒有觸及時政、沒有談到當下。只是我們知道,一切所談的、書裏所寫的,其實就是當下。

    徐賁在訪問的最後說(也有在書的後記提到):我們作為人民,面對暴政就得「堅定而有信念地活着」。人民面對政權,權力本來就不對等。無可避免,我們會掙扎,會沮喪,甚至感到無奈和恐懼;但就在掙扎和沮喪之後,在無奈和恐懼之下,我們仍然要、而且一定要「堅定而有信念地活着」。我哋冇做錯到。我們好好加油、互相加油。 

■問:亞然,寫作人,研究政治
■答:徐賁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大學文學博士,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著作甚豐,近著有《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犬儒與玩笑:假面社會的政治幽默》等,皆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芝士通心粉 Mac and Cheese

來自十九世紀的溫暖 復古芝士通心粉

鄒芷茵   16/08/2020


    不知道為什麼,融化的芝士,總比沒有融化的芝士受歡迎。芝士加熱就會融化,這有什麼賣點可言呢;我一直對飲食廣告的「拉絲」噱頭不以為然。近來再想想看,也許是「熱」——打動胃口的,也許不是融化的芝士,而是令芝士融化的熱力。溫暖的食物,往往能使人充滿力量。立秋已過,來做一份芝士通心粉(mac and cheese)吧;在那些欠缺力量的晚上。

芝士通心粉作為「安慰食物」 

    「安慰食物」(comfort food),有些中譯是「舒適食物」、「療癒食物」。三種譯法看起來都有點陌生和難以明白,語法上可以說是「歐化」:即運用英語語法,而不符合普遍漢語語法的構詞方式。可以安撫人心、紓緩情緒、療癒精神的食物——這大概是comfort food的意思了。

    概括而言,comfort food是我們身心疲乏時特別想吃的東西。在學術研究上,comfort food可分成懷舊(nostalgic)、放縱(indulgence)、便利(convenience)等不同類型,涉及身分(identities)、歸屬(belongings)及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等概念。

    這些食物通常是價格親民、方便進食、唾手可得的,如家常小菜、包點甜餅、油炸小食等。我們比較少聽見別人說,自己的comfort food是吉品鮑魚、天九翅等山珍海錯。芝士通心粉(macaroni and cheese,一般簡稱為mac and cheese)可說是非常典型的comfort food:有點歷史感、容易烹調、食材經濟、食店常售、速食商品。


十九世紀的芝士通心粉 

    最近在一齣不錯的外語電影《從前,有個荷里活》(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裏,看到畢彼特(Brad Pitt)獨自烹煮和食用速食芝士通心粉的情節。他在昏暗的廚房裏與狗作伴,先粗魯地把罐頭狗食倒入糧盆裏,再馬虎地煮熟速食通心粉。花個十數分鐘,他就獲得彷彿是由食店廚師烹調的熱食了。當我們需要安慰時,安慰最好不要來得太晚。

    畢彼特在電影裏煮的,應該是卡夫(Kraft)很受歡迎的速食芝士通心粉,香港超市也在賣。這商品只用水、爐、鍋、湯匙來煮,不需焗爐。盒裏只有兩種食材:不同款式的乾通心粉和一大包芝士調味粉。說明書建議自備牛油、牛奶來調味;很多人都不會這樣做,而會像畢彼特那樣灑完調味粉了事。我也是其中一個這樣的人,最多撒把乾香草。比較完整的芝士通心粉,會做個醬汁。

    想要做得更圓滿,就要把它送進焗爐,因為芝士通心粉本來是一道烤菜。從現存資料看來,芝士通心粉的做法,定型於十九世紀在英國出版的The Book of Household Management,作者是Mrs. Isabella Beeton。此烹飪書提供了三種做法,其中的通心粉(pipe macaroni)可換成螺絲粉(riband macaroni)。它們與現在法式白汁、意式芝士白汁的分別有二:一、不用清水,而用肉汁、牛奶來烚熟通心粉;二、只用巴馬臣芝士(Parmesan),不加車打芝士(Cheddar)。

使用老食譜注意事項

    這些來自十九世紀烹飪書的食譜,可以稱為老食譜(vintage recipes)。使用老食譜時,要留意某些細節。我們有時會感到食譜的口味有點莫名其妙,如有些芝士通心粉老食譜會用淡奶(evaporated milk)、煉奶(condensed milk)來做;有時會發現,材料分量不大合理,並經常省略步驟的細節,調味方式如用丁香還是肉豆蔻等,也較隨意。比食譜原本分量多做些肉汁和芝士醬汁,就有備無患了。

    我們會做比較豐富的版本,也會選用書裏介紹的簡便肉汁(quickly-made gravy)。煮肉汁香草用了迷迭香(rosemary)、百里香(thyme);如有月桂葉(bay leaf)也不錯。沒時間的話,可改用現成肉汁,直接在步驟(5)開始煮。剛出爐芝士通心粉非常燙,擱在飯桌降溫時,可以去倒杯冰過的酒。我會選Sauvignon Blanc。 


※材料(一人份) 

 牛腱肉……約200克
 甘筍……1支
 通心粉……約100克
 雞蛋黃……1顆
 牛奶……約200毫升
 丁香……數顆
 牛油……30克
 洋葱……半個
 鮮忌廉……2湯匙
 清水(煮肉汁用)……450毫升
 香草……數支
 巴馬臣芝士碎……30克 


※做法

1. 牛腱肉洗淨,切丁。洋葱、甘筍洗淨,切片。
2. 用20克牛油起鍋,拌炒牛肉丁、洋葱片和甘筍片至微焦。
3. 清水、香草、丁香下鍋。沸騰後上半蓋小火煮約半小時,至水分剩餘約300毫升。 
4. 過濾材料,留下肉汁,調味備用。 
5. 用肉汁、牛奶烚通心粉至僅熟;如湯汁不足,可添牛奶。湯汁留下2湯匙,其餘(如有)隔去。通心粉置於焗盤。
6. 小火拌煮雞蛋黃、鮮忌廉、2湯匙煮通心粉的牛奶肉汁至濃稠,不可煮沸。
7. 把蛋黃忌廉醬汁倒在通心粉上。預熱焗爐至200℃。
8. 餘下牛油全部切粒,與巴馬臣芝士碎同鋪在通心粉上。
9. 焗盤送往焗爐烤至芝士融化、金黃即成。

 ■作者簡介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終日流連中外飲食書寫,追憶文字食光。著有《食字餐桌》等。臉書專頁:食字餐桌。

中大山城的九歌迴響 蘇鑰機

周日話題:中大山城的九歌迴響

蘇鑰機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16/08/2020  


    屈原在戰國時期於《楚辭》寫過《九歌.山鬼》,描寫一個山神哀婉的愛情故事。2000多年後的香港,在名為中文大學的一座山城,也有9首院歌,訴說中大的一些人情理念。 

    中大「九歌」中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錢穆先生所寫的新亞書院校歌了。剛在8月13日,中大學生會向今年的中大新生發出家書,借用新亞校歌勉勵他們:「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學生會期望和新生一起體驗及傳承中大的人文精神,並要守護山城。


    8月10日,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被警方拘捕,之後獲准保釋,他離開警署後以新亞校歌中的「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自勉。張劍虹是新亞校友。2017年,公關界猛人張樹槐出書,講述自己跑馬拉松的心路歷程:「艱險我奮進,總會一步步跑到終點。」張樹槐也是新亞校友。

    中大有9個書院,其中7個自設校/院歌,另外崇基學生會有自己的會歌。中大沒有全校的校歌,但中大學生會有會歌。所以全中大總共有9首校/院歌和會歌。

    校歌有些相近的特點。有些校歌因應學校的地理環境,描述了天與地、山與林,又把校訓放在歌詞中。它們勉勵學生努力學習,明理求真,培養德性胸襟,日後服務社群。歌詞指年輕人要有理想和夢想,應該忠誠和有承擔,趁青春一起向前行。以上這些詞語,都在超過一首校歌中出現。崇基、聯合和善衡這3間書院的校/院歌,以四字詞語為主。除了伍宜孫書院的歌詞是以粵語填寫外,其他校歌都以國語詠唱。

    中大書院林立,其實有何分別?看看它們的校歌或許有些啟示。新亞書院早於1949年成立,校訓是「誠明」,其後於1953年由創校校長錢穆為校歌作詞,是眾多校歌中歌詞最長的。除了上述提及的歌詞外,新亞校歌還充滿中華文化歷史的情懷:「十萬里,上下四方……五千載今來古往……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在校歌中錢先生確立了新亞精神。

    崇基學院建校於1951年,其校歌歌詞於1952年寫成,歌曲來自19世紀的美國民謠。此曲後來成為康奈爾大學的校歌,並成為世界各地100間大學和中學的校歌曲譜。崇基校歌表明「崇奉基督」,着意「神州學術,源遠流長,數典不忘祖」。其理念為「自由民主,嘉誼友邦」,並要「中西結晶,增益文明」,號召菁英「天降大任,至善勉同赴」。 

鞍山蒼蒼 吐露洋洋

    崇基學生會會歌強調「鞍山蒼蒼,吐露洋洋」所在地,地理上崇基「雄立南方」,明言校訓是「止於至善」,努力發揚文化真理。此曲由黃友棣譜寫,他也是新亞校歌的作曲人。

    聯合的校歌強調「識古知今、開來繼往」,談到校訓「明德新民」,所以校歌中有「明德自馨,新民存誠」,即要有純潔德行和誠敬地教育群眾。它又提倡「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表示要了解歷史規律,因時制宜地實現理想。

    成立於1986年的逸夫書院,其院歌提到「環山抱海接天高」的優美環境,當然少不了「修德講學」的院訓,並以四句勉勵學生:「慎思明辨、堅強奮發、致知格物、造福人群」。

    其餘幾間書院在2006或2007年成立。善衡書院的院訓是「文行忠信」,於是歌詞中有「文尚廣博,行求高雅,忠於所志,信義為嘉」。書院面向馬鞍山和吐露港,因而有「鞍山旭日」和「揚帆吐露」語句,並勉勵學生「讓青春綻放,讓夢想飛騰」。

    和聲書院院歌名為「和諧之聲」,歌詞起首是「每天燃燒青春力量,為心中彩虹追尋方向」。和聲院訓是「知仁忠和」,於是歌詞有「知識無涯,追尋不息,仁德中,鍛鍊完美品性,忠誠待人,勇於承擔,和美中,體現合恭同敬」。

    伍宜孫書院的院訓是「博學篤行」,院歌以學、問、敬、明為主,並強調「明辨慎思篤行」。歌詞鼓勵「關愛正義,忠誠公允,發熱發光,盡己本份,立志淑世,為眾解困」。

開了山闢了地 我們的神聖工作是拓荒  

    中大學生會成立於1971年,其會歌開頭充滿了開拓精神和民族感情:「開了山,闢了地,我們的神聖工作是拓荒;承擔着整個民族的光輝,我們還要不停地光大和發揚」。歌詞中強調學習、開放、信心、理想和友愛,而且「要做替大眾鋪路的橋樑」。相對較傳統的中大校訓「博文約禮」,中大學生會會歌顯得活潑輕快,很配合年輕人的理想和追求。

    在2017年,中大學生會代表會認為以普通話作為會歌「於理不合」,於是舉行粵語版歌詞創作比賽。勝出的粵版新詞描寫社會抗爭場景:「橫街中淚彈磚瓦散滿地,讓我奮力抗衡,不公與壓迫」。粵語版的內容和神韻,與原先的國語版很不同,大家或會有相異評價。

    其餘兩個書院(晨興和敬文)目前沒有院歌,只有院訓。敬文書院於2019年曾發出通告,希望設立院歌,並鼓勵同學用英文或書寫中文填詞,以便用普通話唱出。近年本土意識抬頭,有學生表示書院此舉有漠視廣東話之嫌。

    中大的定位是「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相比香港其他的大學,中大有頗多特色,包括廣闊優美校園、靈活學分制、通識教育、中英並重、多元文化、書院制等。再看中大各書院的「九歌」,又見學校的多元願景和不同使命。 

結隊向前行 珍重我新亞精神

    我有幸成為中大校友,念本科時是山城腳下的崇基人,後來回校服務,作為山頂的新亞人。每天能看到「鞍山蒼蒼,吐露洋洋」,又可在崇基未圓湖旁細味「止於至善」的奧秘。我偷閒到新亞的合一亭,感應「天人合一」,念念不忘「結隊向前行,珍重我新亞精神」。

    院歌伴隨學生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身分認同,建構美好集體回憶,並維繫各個中大書院社群。中大新生來到山城,首先要選擇所屬書院,看自己和哪個書院的氣場互有感應。就如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中選擇書院一樣,大家要費點心力和靠點運氣。

    或許先聽聽不同的校/院歌,可對各書院有多些感性認識。中大合唱團曾於2016年錄唱了上述9首歌曲,當中新亞書院和伍宜孫書院的歌更有兩個版本,均可在YouTube中找到。我推薦給各位新生和校友,一起來感受山城「九歌」的心靈迴響,品嘗中大的文化氣息。
 

問Donki(銅鑼灣):收銀員椅子為誰存在? 程展緯 

影像特區:問Donki (銅鑼灣):收銀員椅子為誰存在?(レジの椅子は誰のために設置しているんでしょう?) 

程展緯   16/08/2020


Don Don Donki(銅鑼灣): 

    你好,我是「放咗工打工仔撐未放工打工仔」的程展緯,這群組是一群關心打工仔在職場處境的巿民組成。首先感謝你們在這困難的時間來到香港開設分店。自上年2019年你們尖沙嘴第一間分店成立到今年7月7日銅鑼灣分店開張,我相信你們都與香港人共同感受到生活震盪而來的疲累。懇請你以這相同的感受看完這信及嚴肅跟進。

    直話直說,我們最近收到一些你們公司收銀員工對公司長期站立工作政策的意見(見附文),他們指公司雖然有為他們提供鐵圓櫈,滿足了勞工處長期站立工作指引的要求,但在銅鑼灣分店卻指令同事就算沒有顧客都不可坐,有員工提問為何可違反勞工處指引時,卻換來主管的責難,說有日本人(高層)來不好看,「咁你仲做唔做呀?」然後那同事哭了……你可想像一間充滿創意想像力的超市頓時變成一個怎樣的情感空間?這種不對等權力的職場其實是一種日常極權時空。 

    你知道嗎?意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說有兩種方法逃離地獄,一是把自己看成地獄的一部分,直至不察覺自己在地獄,另一是把不屬於地獄的東西,好好培植,讓他成長。在職場的氣壓下,一個未夠20歲的小女孩願意把持理據向上司提問,其實是一個希望。

    我輾轉地找到她的聯絡方法,與她做了一個訪問,我知道她現在已經離職了,是次工作算是她不太美好的經驗,但在憶述的過程中,她沒有太大的情緒。她關心的其實是其他姨姨都很辛苦,有些身體有毛病也死撐,有些因在其他行業被裁員,轉到超市業而無聲吶喊,他們各人都會有自己的包袱,尤其是現在香港的經濟情况,那不足20歲的女孩想到自己的包袱比較小,所以才出聲,以純真之眼指出那張不准坐的椅子荒謬的存在,他們在尖沙嘴分店受訓時其實也可在沒客人時坐下,我考察其他分店也是,這是他們都原以為和可接受的指標,但主管在這時刻以人家生計來威脅震懾了所有員工,並聲稱日本高層看到會不喜歡,把原先的運作改變,切斷本來有效的溝通,就是損失了一個機構職場生態自我修正的機會。

    Don don donki(銅鑼灣)你知道嗎?在你來港前3年,香港人曾經發起了一個微小的「收銀員椅子運動」,兩年內由市民、記者、工會、議員和勞工處的職員等合力把十多個連鎖零售店品牌改革,把本來沒有椅子提供的公司改變,當中包括你們銅鑼灣分店的鄰居惠康超市……第三年勞工處更修改有關指引,並承諾積極執法。我想這運動有兩個重要意義:

1)面向政府:從制度上再清楚確立工人應有合理休息權,不可接受僱主任意設定虛假的消費服務準則而導致工人長期勞損,犧牲工人健康。

2)面向公眾:從運動中培養了對收銀員行業的同理心,我們都不願套進扭曲的零售服務業預設的大爺客角色。每一個排隊進入你公司的顧客,與你們職員的差別在於:一個放了工,另一個未放工,我們決不互相剝削。

    Don don donki,現在的香港生活相當困難,戴上口罩還要不斷和顧客對話,站立工作10小時(除了一小時用膳),你可想像有多倦?你可知有多少員工腳痛?這些無聲的吶喊在你們超市背景設計的動物叫音中掩蓋,特別顯得蒼涼。

    我們正式要求您作出以下四點改善:

 1)更換Don Don Donki銅鑼灣分店收銀員的鐵圓櫈,因櫈太矮小,不配合工作空間(最少請參考你們尖沙嘴分店或你們鄰居惠康那些可調校高度、有軟墊的圓櫈)。

2)訂立明確使用椅子指引,在不影響工作的情况下,員工可自主坐立。

3)添加抗疲勞膠墊,減少長期站立引致的腳底壓力(可參考 city'super的做法)。

4)根據勞工處指引,每2至3小時長期站立的工作,要給予員工10至15分鐘休息。10小時工作應最少有3個休息時段,但現在只得一次用膳時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是要求處罰有關管理員工,這遠遠離開我寫這信給你的原意,我想這種有櫈倦了都不能坐的無理要求,就是在零售服務業日常不斷吹毛求疵的文化壓力下滋生而成,Don Don Donki為香港超市業帶來了一種很是創新的購物感官經驗,也期望Don Don Donki能超越那些沒有靈魂死板的服務指標,用心去靠近香港市民。再提醒你一次,排隊的長長人龍,其實只是放咗工的打工仔。

    我們會再給你寫信,期待你們盡快改善,建立一個關愛職場。

放咗工打工仔撐未放工打工仔
程展緯

(截稿前收到Don Don Donki 銅鑼灣分店店長回應,他們說會考慮建議及星期中回覆)

【附文】 
 員工投訴信:
    我等是銅鑼灣百德新街新開張不到3個月的大型超市Don Don Donki之員工。我的職位是全職收銀員,一星期工作5天,每天工作10小時,包括1小時進餐。工作內容顧明思義除了收銀、接待客人,還會人流管制或分配客人到不同的收銀處付款、執拾客人購物的手推車和膠籃。工作時間除了用膳時間可以坐,其他工作時間都必須嚴格遵守店長定下的規矩——工作時間不可坐。我們理解店長想保持公司以禮待客的形象,我們亦認同需要協助客人和收銀的時間不應坐着。此舉實在有損公司專業待客的形象。
    其實最初我們的直屬上司也表示批准我們在沒有客人需要協助的時候,可以兩位同事輪流坐,雖然只是一張高度較為矮小和硬的鐵座椅,但是我們也無限感激,也無一怨言。但是開張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店長一人就推翻了這個批准,並且說明工作時間絕不准許坐下。我留意到近日有同事向他提出疑問,為何擺放一張椅子在我們工作的背後卻不准許我們坐下,並且友善地提醒他可能會違反勞工法例,但他竟然再多次嚴苛的喝止,並大大聲對有關同事說了一句「咁你仲做唔做呀?」同事立即哭泣,並且深感不公和無助!我們意識到店長的言行是說明了,就算沒有客人要協助或沒有工作進行中,如果一坐下便會被解僱。我們對店長這樣的言行,嚴厲的表明不認同和反對!!!但因應我們多名同事受疫情影響,已經失業數月至半年不等,為保飯碗,只能無奈地啞忍,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
    我們相信香港是個多元社會,不論在不同的場合甚至職場上或有關部門,絕對會聆聽我們的訴求和調查我們的投訴。謝!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