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21

種子 余麗文

世紀.共生紀:種子

余麗文   28/06/2021


    在書寫這篇文章之前,香港人因為一份報紙被停止營運,在街上冒雨排隊,在不熟悉的街道游走,又一邊忙着查看手機面書的最新資訊,希望找到最後的一份回憶。常言回憶總是潮濕的,令人躁動不安,卻也因此揮之不去。水果與我的關係並不特別密切,但卻總會記起那種種不會在其他刊物出現的報道或關注;然後什麼人令我們失去了選擇,誰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又或限制了我選擇的方法?朋友間說:當下要集中精神生活已經是一種奢侈,究竟有什麼人還可以大聲疾呼要回歸日常?誠然,你的日常應該與我的日常,截然不同。那個沉重的日子,身邊還好有早起習慣的有心人,特別在星期四的早上蒐羅那告別的影像,免卻了我在街上蹓躂的徬徨,我會珍而重之地把沉重的歷史好好收藏。


影響深遠


    原本以爲身處風雨飄搖的日子,已經變得千錘百煉 ; 不過是面對多一次的雷鳴電閃,又何必過分恐懼。卻未知這次的影響深遠,上市公司因着不用明言的原因被關門,然後員工突然失去生活的支柱,還有那些依賴當中救命基金渡過難關的人,必然會被再次遺棄於暗黑當中。在那些最後的上載影片中,隱約見到舊生的影子 ; 在講述他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每人也在被瘋狂轟炸與挖空心思的腦交戰中無限輪迴。説着說着,他在口罩背後展現了一種由衷的喜悦。多麼難得他找到一份讓自己全身投人的工作,在土壤中茁壯成長,然後倏然變得一無所有。


楊學德   氹氹轉


日常假象


    如何面對這一切的消失與毁滅?我想起楊學德的《氹氹轉》,有人仍然像錄音帶一樣重複「馬照跑、舞照跳」的日常假象,以爲自我旋轉 / 或旋轉 with me 是盛世寫照,卻不知這艘旋轉小輪已然超級離地,在漆黑夜空與龐大的暗潮中看似緩緩向前,其實不過是楊學德畫筆下的無力原地迴轉。所謂的繁榮不過是燈光與影像交錯的自我安慰,在没有遊人的8時繼續沉醉於「幻彩詠香江」。小輪的煙囱如常運作,確保永恒自轉。或者,這是一個對於仍把「什麼不變」 掛在口邊的人的最真實的描畫 ; 但楊學德的畫詭異地把城市轉化成被投射的影像,揭穿了被視爲是事實的部分,從來也是被構築想像的虚幻。

破土而出


    或者文化研究學者對 Anna Tsing 的廢墟中的松茸理論推崇備之,也是有原因的。在已經被破壞得無可挽救的土壤中,我們都渴望有破土而出,如松茸般與他者共生共榮的一天。


27.6.21

{ 娛樂政治達人 }   曾志豪  告別傳媒自由風光的雲彩 王丹麟

{ 娛樂政治達人 }   曾志豪 

告別傳媒自由風光的雲彩

王丹麟   27/06/2021



    《蘋果日報》沒有了,整個網站內容一夜清空,與《瘋Show快活人》主持曾志豪被即時解僱,相隔不過一星期。曾志豪說,由廣播處新處長上任那一天開始,已有隨時被人解僱的心理準備。但他沒有想過,6月18日和拍檔程振鵬,還有貴花田(陳寶玲)在《瘋Show快活人》節目尾聲例牌的「bye bye」,真的是和聽眾「bye bye」,21年來在港台嬉笑怒罵時政的廣播生涯,毫無預示下,突然告一段落。


    由於馬不停蹄接受訪問,他沒有時間停下來聆聽自己的感受,倒是某天在訪問中途收到《蘋果日報》邀請為他們寫一篇感言,「他們說應該就執……那一下我真的有點忍不住,這邊我剛倒數完自己廣播生涯,轉個頭就要倒數另一間我寫了9年專欄的機構,真係雙重打擊,覺得搞咩呀,個局搞到咁差,聽又無得聽,睇又無得睇,要不停講bye bye」。


被解僱「一早預咗」


    訪問當日,是曾志豪被解僱後的第4天。曾志豪風風火火地趕過來,甫坐下便說:「不好意思,你讓我先叫點吃的,我午餐還未吃。」下午近6時,他才吃第二餐,邊吃邊做訪問。太太原以為他被解僱後應該好得閒,「點知只是陪她食了個早餐,已經日日出去,要做直播,又有不同訪問,太太覺得『捉蟲』,仲以為我可以幫吓手照顧兩個仔」,一貫的嘻嘻哈哈。


    好奇他是否在努力掩飾失落的情緒,突然被解僱,怎會沒有難受?他淡然說:「一早預咗。」結局可能由他決定政治和娛樂兩腳並行開始便埋下伏線,直到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他自知距離被解僱一天不遠矣。


    「各位,我已離開了香港電台,可惜無機會正式和聽眾說再見」,曾志豪的個人專頁,突然出現這一句,配相是有他名字的儲物櫃。看到帖文的讀者和他一樣,沒有想過解僱來得如此突然。


    帖文時間是6月18日下午1時51分,《瘋Show快活人》的完結時間是1時。他和貴花田,還有程振鵬在節目完結後隨即被召見,貴花田說要先去一趟洗手間,他和程振鵬便各自倚在大錄音室外等待,有默契地沉默無語。上一趟廁所的時間,不過數分鐘,對他而言卻恍如隔世。


    房內一張長桌,眼前坐着三位上司,解釋因要配合港台第二台成立40周年,三人由星期一(6月21日)起不需要再主持節目,轉由梁繼璋、李麗蕊及馬小強主持;港台當天回覆傳媒查詢,亦是同一說法。曾志豪聽罷,禁不住第一時間反駁,「吓?復刻無貴花田?有無搞錯?……佢做咗26年喎!」貴花田亦問:「我做錯咗啲咩要走?」對方對曾志豪和貴花田的連串問題,只有重複道歉,「係呀,對唔住,無辦法」,除此之外,場面一片死寂。曾志豪憶述倒是貴花田來得決斷,立刻離開房間收拾物品;他卻吞不下氣,認為公司不應解僱貴花田,留在房內繼續問了好幾句,始終得不到任何答案。


    聽了無數句「對唔起」,走出房外,同事抱着他哭了良久,為未能提供任何幫助感到慚愧,又是重複說「對唔住」。曾志豪拍拍同事的肩頭,倒過來安慰對方。兩種「對唔住」的背後,是無奈,亦是無力。



自由與氣氛   塑造今天的他


    加入港台21年,他由幕後做起,先做公共事務組,為不同phone-in節目聽了足足三年電話,然後做節目編導、主持人,再到幕前。曾志豪說自己小時候「好鵪鶉」,入港台亦是機緣巧合,覺得工作性質有趣而應徵,笑言不是抱着崇高理想入行。但港台內的自由與氣氛,塑造了今天的曾志豪。


    「公共事務組的同事都有個樣,大家都好惡,鍾意講道理,同埋會鬧老細。內部同事會調去不同組別工作,我被調去第二台,例如同上司開會討論節目,有同事表達反對意見,在老細堅持的情况下仍然不屈不撓,大部分都是公共事務組出身的同事……這種訓練係入血㗎喎。」港台有空間,又有前輩教導。做《頭條新聞》,最常和監製吵架,偶爾亦會與森爺(吳志森)頂嘴,吵得臉紅耳赤,但大家只是為了節目好,和前輩森爺,今天仍亦師亦友。


    「做電台好開心,可以娛樂大眾;就算做《頭條新聞》,收到幾多投訴,但每一個工作我都做得好愉快,亦有好多正面回應,係有成就感。」說起港台的工作,曾志豪的聲調明顯提高,語氣亦變得輕快。


    說起《頭條新聞》,2020年2月播出的一集被投訴侮辱警方,通訊事務管理局裁定投訴成立;去年6月19日播放最後一集,距離曾志豪被解僱,剛好是一年。


    中間沒想過轉行?「我有朋友轉行做公關,我真的想都沒想過,我做不來的,我只識得罪人,我也不擅長寫一份正正經經的稿……還有我自己有個想法,我的工作內容與公關是對立的,覺得自己去做公關會好辛苦,我只可以講到自己相信的東西。」這個性格,是在港台工作慢慢孕育而成,「以前嘅港台真係好好」!


    「好好」兩個字,他說得特別肉緊。肉麻一點來說,他真的很愛港台,從心而發的着緊這個地方。他當港台是自己的家,2016年時任署理助理廣播處長陳敏娟不獲晉升,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召開員工大會,時任廣播處長梁家榮出席解釋。作為「第二類服務提供者(俗稱CAT II)」,面對被解僱風險,曾志豪仍選擇向高層發問,卻被梁家榮反問是否CAT II,被管理層質疑不屬港台員工。


    那次事件後,他沒有被解僱,仍在港台繼續拍攝《頭條新聞》,仍有主持節目;他發現,原來仍可以和上司爭論。曾志豪坦言梁家榮在任期間,同事仍可以抱着據理力爭的態度工作,不是工作環境和以往沒有分別,只能說世上的好壞美醜,不外乎是對比而來。


  「現在?現在只需要唯唯諾諾。」曾志豪吃了一口肉批,輕輕冷笑說道。


堅持「雙軌並行」  聽眾受落


    曾志豪常說,從選擇踏上政治和娛樂雙軌並行開始,已知自己隨時會捲入萬劫不復的漩渦中。做到今天,算是有小小成就,大家記得他是嬉笑怒罵時政的電台主持人,《頭條新聞》中戴着一副黑超的「小豪子」,入屋非常。三年前他開設個人YouTube頻道,最近亦和貴花田、王耀祖再度合作,做直播節目,有一群忠實聽眾。


    入職港台初期,他有機會負責以劇場化方式報道社會新聞或議題的環節,表達手法由他決定。「因為當時我好鍾意鄭丹瑞嘅《小男人周記》,我就好想模仿佢,用獨白形式,講同女神嘅經歷,再混入一些時事。」後來的節目,他亦是以軟性方式帶出新聞,受到聽眾歡迎,從此開展了他的娛樂和政治生涯。是無意,或有心,他發現當中的好處,是聽眾受落;港台的前輩曾建議他專攻一個路線,政治,或是搞笑,但他堅持兩邊一起發展。如做《瘋Show快活人》,定位為消閒式的雜誌節目,聽眾預期輕輕鬆鬆3個鐘,他卻突然會說一些較嚴肅的議題,聽眾覺得新鮮,亦聽得入耳。


    「以前不是這麼流行,但現在個個都做。」曾志豪當年看似冒險的選擇,到今天,混合政治和娛樂元素的節目十分常見。一些看似娛樂至死的綜藝節目,突然殺出個正經議題;一些網上搞笑短片,將社會事件以食字方式表達,引起觀眾共鳴之餘,亦帶出娛樂也可有深度的信息。


「其實我真係好幸運」


    「其實我真係好幸運。呢一句你記得出,用來做bite,因為我真係幸運,摸索到呢條路,當中亦有好多人提點同照顧。」他笑笑口說。


    一直以來,政治和娛樂都比較惹火,他的一些專欄文章,或者一些人事關係,也曾引起爭議。我和曾志豪本不認識,自會有一個印象,這人是否有點衝動,甚至是不理會人感受?訪問中直接問了他。當他細細述說自己的經歷,以及曾發生的爭議事件,中間經過不少人幫助和提點,便有了以上那句「其實我真係好幸運」。


    他說寫專欄文章,引發的風波最多,想起年輕時,的確衝動。2012年,他點名直接回應李怡一篇批評時任特首梁振英的專欄文章,指其錯誤引用歷史資料,兩人短暫有過筆戰。曾志豪說,自己當時認為有錯便「要咬着人唔放」,「其實係癡線,不應該同人筆戰,亦不應該這麼不尊重前輩」。筆戰事件後,他曾與李怡在港台碰面,他主動上前向李怡致歉,對方早已沒放心上;他也學會評論時,要分析事件背景和不同因素等,「絕對不好點人名,這是一個好錯的做法」。及後亦有數次因專欄文章而產生的風波,「要問自己『你是對定錯』,如果是對,就由得人,不要爭論」。


    曾志豪想起每次有不同爭議,「我真係好幸運,給人不停鬧不停鬧,但每一個機構的人都同我講,叫我暫時收斂吓先,避一避,不好咁介意」。如是者,繼續開咪,繼續寫專欄。


「當年百花齊放   無甚紅線」


    這個幸運,今天是否已失靈?都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


    說曾志豪勇敢嗎?他勇敢,李百全上任不久,有天碰到,對方笑臉迎人,稱他為「豪哥」,他不吃這一套,就李百全批評電視部節目《香港故事》訪問的樂隊LMF歌曲多粗口,「不decent」,直接質問他是否不能播放LMF的歌曲,兩人愈說愈烈,旁人看得目瞪口呆;說他不能算勇敢,在國安法下,有些話他也會跟聽眾直言不能說。他形容自己以前「有護罩,有護膝,又有頭盔」,可以大膽創作,發表意見。平日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政府官員的發言,「無靈感,聽聽他們的話,就會搵到好笑嘅位」。


    在曾志豪眼中,「一報一刊兩支咪(《蘋果日報》、《壹週刊》、黃毓民和鄭經翰)」的年代,是傳媒的光輝盛世時代,「每日政府IO(新聞主任)最驚大班(鄭經翰)講了些什麼,晨早phone-in節目,幾乎可以主導當日的新聞菜單,IO都要去解釋……當年係百花齊放……甚至可以話無甚紅線可言」。2010年邀請曾展示雪山獅子旗的社運人士陳巧文上《頭條新聞》,他亦毫無避忌。到後期寫稿,預備節目,他下意識避免寫一些可能觸及法律的內容,不刻意提起,亦不自知。自由,可以消失得無聲無息。


    回憶以往傳媒行業的風光,再對比現在,他說:「望住呢一個傳媒行業,有幾條線你不能掂,面對呢個處境……就係面對現實,傳媒空間就係咁,你當你不知道以前是怎樣,現在情况就是如此,如果你仲鍾意,就做。傳媒都是這樣,大家都係會踢個波出界。」不能再主持港台節目,他專心經營YouTube頻道,亦有和舊拍檔王耀祖、貴花田合作;家中裝修,便在私家車內直播,有主題有編排。往後打算如何?他也說不來,見步行步。


    港台已不能入,訪問地點便約在曾志豪的母校浸會大學,我們談話的餐廳,剛巧7月結束營業。就如曾志豪一開始說,好像要不停說bye bye。


    訪問結束後,他順道載我到公共交通車站。上車時,他提出「我想兜轉港台睇多次」。當時筆者有想過拍下他望向港台的背影,但想到天色昏暗,也拍不到什麼,也不想弄得太過刻意,便安靜地和他在車內看多次港台的外貌,一個他工作了21年,成就了今日的他的這個地方。

23.6.21

林嘉欣法國領事官邸受勳

林嘉欣法國領事官邸受勳

23/06/2021



    林嘉欣擔任法國五月藝術節大使 (Le French May) 已踏入第八個年頭,過往每年都赴法國,與當地來自不同界別的藝術家交流,即使近年因疫情只能留港,她依然積極推廣法國藝術文化。她最近獲法國政府頒授「藝術與文學勳章」,表揚她多年來推動當地藝術。日前她在丈夫袁劍偉及兩名女兒陪同下,到法國駐港領事官邸受勳。


    林嘉欣分別以法語及廣東話致辭,她說:「過去兩年,這個世界經歷了很大的變遷,令很多人的生活產生極大變化,很不幸,這都是壞的變化。不過,我相信壞的時刻終會過去,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藝術可以重新出發,再次啟發我們對生命的熱情,尋找生命的重心。今次能夠得到呢個榮耀,我會如常學習,如常生活,亦都會教導囡囡,要努力尋找自己嘅夢想,我一直身體力行做一個榜樣,希望佢哋會知。」




21.6.21

馬仲儀:公民社會力量毁 只剩無力感 朱韻斐

馬仲儀:公民社會力量毁 只剩無力感

卸任公醫協會會長 

憶當年1300醫靜坐爭得加薪


朱韻斐 (明報記者)   21/06/2021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本月中已卸任,回顧兩年工作,該會曾在反修例運動中發聲明譴責警方近距離向示威者開槍,結果遭大量「抹黑」,窩心的是數百會員出席會員大會支持執委會發聲。協會6年前曾號召1300名醫生靜坐要求加薪,政府和醫管局高層都要到場對話,終成功爭取加薪。馬仲儀說不知那會否是「最後的黃金時期」,政府目前已少諮詢該會,而《港區國安法》下瀰漫白色恐怖,發聲已無法帶來改變,只剩無力感,慨嘆公民社會的力量已被摧毁。


反修例譴責警方遭「抹黑」   數百會員撐聲明


    馬仲儀2019年6月上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PDA)會長,即遇反修例運動,其後世紀疫症來臨,關心公共衛生事務的PDA捲入社會漩渦。前年國慶日荃灣有警員近距離向示威者開槍,PDA發聲明強烈譴責警方蓄意射傷市民,「與行刑無異」。馬說,PDA的信念是那次槍擊在人道上不合理,但業界以至社會都有兩極反響,PDA收到很多「抹黑」言論。


    發聲明後幾天是PDA特別會員大會,當日反蒙面法頒布,社會動盪,交通混亂,過去一般僅有數十人參與的大會,卻有數百人出席,為了支持執委會發聲明,馬仲儀感到特別窩心,「讓我們知道,我們關心的事很多前線同事都關心。可能今時今日站出來發聲的人已不多,但不代表大家無感覺」。


當年靜坐高官到場聆聽   如今或告犯聚


    馬仲儀於2014至15年擔任PDA執委,2015年發起1300名醫生在伊利沙伯醫院靜坐爭取加薪3%,時任食衛局長高永文、副局長陳肇始、醫管局總裁梁栢賢和主席梁智仁等到場聆聽,最後成功爭取加薪。那時能凝聚數以千計醫生,她問:「這會否是我們最後的黃金時期呢?……今日再去伊利沙伯醫院申請(靜坐),會否批准呢?今時今日可能被告犯限聚令,第二,還會不會有高官下來見你?第三,是社會輿論……今時今日相類行動很易招至反響。」她說,以往每遇上流感高峰病房迫爆等,政府會與PDA商討,「政府在某個時段當我們是其中一個橋樑去溝通公共衛生事務」,但她感覺自2019年反修例運動,雙方溝通減少。


稱政府偏聽   仍信發聲重要


    今時不同往日,馬仲儀說,以往政府會較廣泛諮詢不同層面,包括反對聲音,現在較偏聽。她說過往專業界別人士點出社會問題,由代議士在議會提出質詢和監察政府,現今能洞察社會問題的專業人士縱使仍在,但失去不同派別議員在議會制衡政府。她說,在港區國安法下,「甚至無人可以肯定你批評政府是否會犯國安法」,發聲無法帶來改變的無力感加上白色恐怖瀰漫,「我覺得公民社會的力量係摧毁咗啦」。她說仍相信發聲不是絕無意義,點出問題讓市民看見,本身就重要。


    如何評價如今PDA的影響力?她猶豫後慨嘆:「其實工會的影響力深不深,到現在有時我都覺成疑……為何我回答時猶豫?因為當你講影響力時是講爭取到什麼,而這兩年很難說你爭取到什麼,但工會可能就是唯一幫同事發聲和爭取。」


嘆社會無路可走   為新人仍願「接莊 」感恩


    連任兩屆會長的馬仲儀已卸任,以往會有同事自告奮勇接任,今屆花了數個月找「下莊」,有醫生不清楚自己還會留港多久,有些則不願高調參與工會,她一度擔心「斷莊」,新人願「接莊」是種恩賜,「你說今日PDA散了亦無話可說。香港社會已去到無路可走的地步,他們仍然肯出來繼續走這路」。


嘆醫護罷工被秋後算帳 

為未助平反感愧疚不忿


    在新聞搜尋引擎找「馬仲儀」,她任PDA會長兩年間有逾千條新聞報道其發言,遍及流感高峰病房迫爆、疫情下醫護保護物資和津貼問題、引入海外醫生、反修例……但敢言背後招來投訴。如今卸任會長,她回想醫護罷工求封關被「抹黑」成有政治目的,同事更被秋後算帳,自己未能為他們平反,也未能爭取新冠肺炎納入職業病,為此感惋惜、愧疚、不忿。


因政見立場被投訴   被誣揑法輪功學員


    馬仲儀在反修例期間多次就警民衝突發聲,去年7月有傳內地派醫護來港協助全民檢測,她又質疑成效及香港無相關引入機制等。她形容其言論可能「觸動到某些人的神經和利益」,她被誣揑為法輪功學員,又被指控罔顧人命。她說醫委會接獲醫生投訴由每年幾百宗,升至近兩年每年數千宗,膨脹的投訴主要涉政見立場和言論,「我點會榜上無名呢?每個醫生被投訴時都會感困擾;被投訴時需認真處理,我亦然」。


    2020年初醫護罷工要求封關防疫,馬說政府始終無認真聆聽,一刀切「抹黑」為有政治目的,同事亦被秋後算帳。她說工會不斷勸食衛局、醫管局總裁和主席要小心處理,強調不接受秋後算帳,扣薪非最美滿結果,又對未能為同事平反感惋惜。


惋惜新冠未納入職業病   有考慮移民


    另一樣令馬掛心的是新冠肺炎未納入職業病。據她所知醫管局染疫員工仍有索償,能否獲賠言之尚早,更甚是若基層染疫,僱主主動承擔責任的個案寥寥可數,「我們都是工會成員,整個香港工人權益我們都有責任」。


    當了兩年會長,馬仲儀捨棄爭取海外進修的機會,新一年她會在執委會輔助新會長,投入工會時間較少,會考慮進修。談及未來,她說跟全港中產一樣有考慮移民,「這的確已不是當初你成長和生活的香港。你都要為下一代考慮是否應在這個地方成長,這是簡單的問題」。


稱業界反對免試引外地醫生 

政府不正視


    港府為免執業試引入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修例,行會成員林正財曾稱沒聽到很強烈的反對聲音。馬仲儀反駁稱,業界已很清楚表達反對,政府不是聽不到,但正視與否是另一回事,「社會氣氛不容許我們有激烈行動,如激烈行動就被捕入獄了」。


執業試有「附加價值」

稱外地醫生變毫無準備下執業


    執業試除評核醫生水平,她解釋考試有其「附加價值」,考生在準備考試過程一步步認識本地疾病模式、本地醫院應用的英語,一年半載的實習期亦讓其熟悉香港醫療環境,當成為駐院醫生時就可獨立工作,形容新制「完全剝奪了所有這些準備考試和做實習醫生的時間,變成毫無準備下,獲醫管局聘用就開始臨牀工作」。她說不清楚醫管局日後會否為這班醫生提供額外職前培訓,但質疑本地醫科畢業生同樣希望獲更多培訓,公院是否有足夠人力物力提供。


嘆前線醫生不被納入院校名單委會


     新制下認可外地醫學院的畢業港人可免試來港執業,但她對能否透過大學名、排名、課程內容決定哪間院校的畢業生更適合在港工作存疑,稱前線醫生最清楚前線工作需要的特質,但偏偏決定認可院校名單的委員會無納入前線醫生。


   新制下來港醫生取得專科資格後,在公營機構做5年並獲僱主確認其服務滿意稱職,即可在港註冊。馬仲儀說,目前醫管局的績效評核主要看其責任心、合作性等,至於該醫生對香港的醫學倫理和法律、病症轉介分類、公私營分工認識等則評估不到,「醫管局的評核就要背起等同於醫生執業試程度的責任」,過了評核即等同考獲執業試水平,日後醫委會不再參與評核,「(來港醫生)做夠5年(醫委會)就蓋章(通過正式註冊),下一次見他就是被投訴的時候,醫務聆訊見,到時我們做的只有懲罰,大家都不想」。

19.6.21

博物館職員攝飛虎隊   阻差罪成囚半年 明報專訊 

博物館職員攝飛虎隊   阻差罪成囚半年

明報專訊   19/06/2021



    時任香港歷史博物館員工涉於前年11月17日理工大學衝突期間,在館內拍下兩張飛虎隊員勘察環境的照片,他昨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裁定一項阻差辦公罪成。裁判官鄭念慈指出,被告必然得知警方部署要保密,仍拍下照片及錄音,向示威者「通風報信」,導致警方勘察點曝光,延誤就理大事件的部署,判處被告監禁6個月,亦拒絕被告申請保釋等候上訴。


    鄭官裁決時稱,被告陳志華 (43歲) 當日協助涉案警員A在歷史博物館內找勘察點,警員A被拍攝時只有被告在場,被告的上司認出在網上流傳的錄音為被告聲線,遂肯定被告是拍攝照片及錄音的人,而警員A曾向被告稱不想博物館外的人看到他們的行動,故被告必然得知警方行動要保密。



官稱必知警部署要保密

被告仍向示威者通風報信


    鄭官說,現今科技發達,不論是將相片傳送給親友或親自上傳至網上,被告理應預計到會在網上廣傳,惟他仍藉照片及錄音向「手足」通風報信,令警方勘察點曝光,延誤部署。


    對於辯方爭議有關控罪過分限制市民在網上發布照片的權利 ,鄭官認為被告並非記者,僅為博物館員工,其行為是「通風報信」,明顯遠超憲法下表達自由的界線,與辯方所稱會剝奪公眾知情權等無關,故不接納其辯解,裁定被告是故意阻撓警員A,罪名成立。


    辯方求情稱,被告前年已宣布破產,因本案而失去工作,透露他因椎間盤突出而將做手術;本案不涉暴力,被告非有預謀,望法庭先索取社會服務令報告再判刑。


    鄭官稱當時正值理大事件,「眾所周知發生咩事啦?軍火庫一樣!幾多人聚集!」、「咁大嘅公眾秩序受影響,度度封晒路」,反問「仲有咩offence (罪行) 比呢個更加嚴重呢?」,基於案情嚴重、被告無悔意,最終判處即時監禁。


【案件編號:KCCC 1122/20】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灑淚祭雄傑 揚眉劍出鞘 簡冬娜

灑淚祭雄傑   揚眉劍出鞘

簡冬娜   19/06/2021



    畢業第一份工在一家小報社,大部分記者同事都是初出茅廬,甚至有人仍在學,他就是其中之一,但不礙上司賞識。那裏像訓練場,很多人呆一年半載,各散東西,走不同的路,他大學畢業後繼續當記者,後來還在傳媒身居要職。看新聞見他被警察雙手反扣從家裏押走,想起那些年的新聞界百花齊放,俱往矣,不過二十多年光景。國安「法」無敵,是可以未經審訊就還押、凍結資產、取走電腦主機和大量屬於報社的文件及資料,老闆、總編輯、副社長等都被捕,並以涉嫌罪犯稱之,還不斷強調《蘋果日報》跟其他傳媒不同,掩飾摧毁新聞自由目的。



    《逆權司機》有一幕,記者在天台拍下軍人殺平民、學生,報紙付印時,上層怕被軍政府迫害於是煞停,那是四十多年前的光州,獨裁的韓國,香港今天是開着歷史的倒車,以國安之名,爲所欲爲。


    「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源自周恩來逝世後平民的創作,當時四人幫嚴控出版跟今天或不遑多讓 ; 多不勝數的素人以詩祭祀,撰文悼念,實宣泄文革十年對四人幫干政的不滿,並抄下傳閱,爲四人幫倒台奠下群眾基礎。港府没認清政權與國家之别,親手屠宰兩制,濫捕濫禁。港官聲稱《蘋果日報》藉新聞作保護傘危害國安,那訂閱的讀者又算什麼,支持他們危害國安?瞥見那八字眉,只想到幾個字 :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17.6.21

核安局:台山5燃料棒破損  認提升惰氣限值    港專家促持續監察 明報專訊

核安局:台山5燃料棒破損 

認提升惰氣限值   港專家促持續監察

明報專訊   17/06/2021


國家核安全局表示,台山核電站設有兩台核電機組,自2018年投產以來,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周邊環境未見異常。圖為台山核電站運行人員日常巡查電廠內的設施。


    台山核電站周一爆出有具放射性惰性氣體積聚問題,事隔兩日,生態環境部轄下的國家核安全局披露,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堆芯推算有5支燃料棒包殼破損,導致一迴路放射性水平增加,核安局亦透露有批准增加相關惰性氣體限值,並指水平在容許穩定運行的範圍內,又強調破損燃料棒佔總數6萬支比例小於0.01%,遠低於設計假設的燃料組件最大破損比例(0.25%),不存在環境泄漏,強調運行安全。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認為要持續監察,確保該批燃料棒破損程度沒惡化。


保安局:通報機制安全合適行之有效


    事涉燃料棒破損及放射性氣體積聚,保安局日前指核電站狀况沒觸及粵港相關通報機制。本報翻查資料,2010年大亞灣曾發生包圍燃料棒的鋯合金管破損造成泄漏,電廠股東之一中華電力和港府當時均強調不屬核事件,亦毋須通報。時任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稱會因應市民訴求,研究日後公布核電站較輕微事故。保安局昨晚回覆,現時通報機制已採國際核事件分級制度,除適用於大亞灣核電站,亦涵蓋廣東省內所有運作中核電站發生的任何0級或以上事件,安排安全合適並行之有效。


    保安局長李家超昨出席立法會會議後回應事件,被問內地有否調整核安全標準水平,李家超稱廣東省核應急委員會辦公室有一系列標準確保核營運符合安全標準、符合國際做法,如需通報會按標準通報。李家超又稱,港府得到的資料顯示台山核電站安全運作,今年至今只有兩次0級事件,但無進一步交代該兩宗事件是否與燃料棒破損有關係。


核安局昨首認放射水平增    稱與泄漏是兩回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周一(6月14日)報道,稱台山核電站法國合作伙伴法馬通公司(Framatome)今年5月底曾知會美國能源部,稱台山核站疑氣體泄漏,「可能面臨核泄漏威脅」。內地生態環境部轄下國家核安全局昨透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以問答方式交代事件,首次承認台山核電站放射性水平增加與燃料棒破損有關,但無提及何時發現問題及放射性氣體濃度。核安局說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運行過程中監測到反應堆一回路冷卻劑放射性量上升,但仍在核電廠運行技術規格書規定的允許穩定運行範圍內,強調核電站運行安全。


    國家核安全局解釋,核電站燃料棒破損是因燃料製造、運輸、裝載等不可控因素影響,核電機組運行過程出現小量燃料棒破損難以避免,屬常見現象,世界許多核電廠發生過燃料棒破壞並繼續運行案例,又強調放射性水平增加與泄漏屬兩回事,目前核電站周圍輻射監察結果顯示水平未見異常。


    對於周一 (6月14日) CNN報道稱為避免停堆,國家核安全局批准提高台山核電站外輻射檢測的可受限值,國家核安全局指報道不屬實,稱核安局批准的是反應堆冷卻劑惰性氣體放射性比活度的相關限值,該限值用於運行管理,與廠外輻射檢測無關,指「CNN報道中概念是錯誤的」。


    核安局又表示會嚴密監控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一迴路的放射性水平,加強現場監督和環境監測工作,確保1號機組運作安全。



港專家料仍未更換燃料棒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表示,外國核電廠亦時有發生小量燃料棒破損,認為只要持續監察,確保該批燃料棒破損程度沒有惡化,毋須緊急停機。他又表示,台山核電站於周日(6月13日)發稿稱,「1號機組已進入第二個燃料循環」,相信仍未更換新燃料棒。他說核電廠一般每隔18個月就要停堆大修,到時就有機會更換有問題燃料棒。


2010年大亞灣泄核   港府曾稱研通報輕微事件


    台山核電站反應堆燃料棒破損,事件如2010年大亞灣核電站一支燃料棒泄漏輻射翻版,兩宗事件均未達核事件級別,按現有機制毋須通報,兩事件均因外媒報道曝光。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核安全諮詢委員會委員梁榮武認為,「一間咁大嘅核電廠,唔會完全無問題,只要不涉核安全,唔應該亦無必要事無大小都通報」。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工程師黎廣德認為,燃料棒破損存在隱憂,政府既然於2010年表明會研究通報較輕微事件,應認真與內地研究什麼情况下通報本港。


梁榮武:不涉核安全   不應事無大小都通報

黎廣德:破損存隱憂   應研究什麼情况通報


    翻查資料,2010年大亞灣燃料棒破損,最初經「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時任核安全諮詢委員會主席何鍾泰隨後向傳媒表示,廠方主動向委員會匯報泄漏,指大亞灣2號反應堆一回路有一支燃料棒出現小洞,令反應堆冷卻水輻射量和放射氣體均上升。


    事件曝光後,大亞灣股東之一的中華電力強調事件不列入國際核事件評級之內,不屬需要通報事項,因此不存在隱瞞。港府當時表示會因應公眾訴求,研究日後公布核電站較輕微事故。


    日前被揭5支燃料棒包殼破損的台山核電站,事件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報道曝光,但披露資料不多。兩日後,昨日國家核安全局證實核電站燃料棒包殼破損,但未有向環境泄漏。港府連日回應強調兩地設有恒常機制,保安局長李家超昨表示如涉及需要通報,會按標準去通報。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稱,核電廠設計會考慮運作時可接受的燃料棒破損數量,若未超出上限不會被視為事件,未向外界公布可以理解。


    不過,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工程師黎廣德表示,核電站內發生大大小小事件,部分未必構成場外風險,但如燃料棒破損,對核電站營運存在一定隱憂,政府既然於2010年表明會研究通報較輕微事件,應認真與內地研究什麼情况下向本港通報。黎廣德稱,國家核安全局指台山核電站安全運行,但關鍵是若不徹查燃料棒為何有瑕疵,根本不知是否存在系統或結構問題,「𠵱家只係假設小量燃料棒有問題,可能是隨機,但會否是核電站設計有問題,令燃料棒破損?」認為不應掉以輕心,亦希望內地增加透明度,以釋公眾疑慮。

14.6.21

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 湖北氣爆12死   習令查「保黨慶氣氛」  37重傷逾百受傷   街市全層炸空坍塌 明報專訊

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

湖北氣爆12死   習令查「保黨慶氣氛」 

37重傷逾百受傷   街市全層炸空坍塌

明報專訊   14/06/2021



    湖北省十堰市一個二層樓高的集貿市場,昨早發生燃氣爆炸,造成最少12人死亡,138人受傷,其中重傷37人。網上短片顯示,市場地下被炸空坍塌,現場遍地瓦礫,市場附近部分居民樓受波及。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指示,要求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防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


料天然氣泄漏爆炸   波及附近民居


    據《湖北日報》旗下媒體「極目新聞」、《十堰晚報》等報道,事發於早上6時30分許,市場已開市營業。有市民準備到市場裏的餐廳吃早餐,將走到市場時突然爆炸,「整個菜市場被掀翻了,瞬時磚頭瓦礫滿天飛」,自己差點被磚塊砸到。距離市場不到100米的一名商戶稱,她當時還在睡覺,突然被爆炸的巨響驚醒。去現場的路上,她見到有途人因被玻璃碎片劃傷,渾身是血。現場民眾拍攝的短片顯示,爆炸後市場煙霧瀰漫,不少民眾自發在廢墟中搜救被困者。附近居民樓不少陽台、停在市場外的多輛汽車損毁。「上游新聞」援引官方消息稱,初步判斷事故起因為管道天然氣泄漏。


    十堰市政府昨下午通報,市場於上世紀90年代初建造,地下歸屬當地潤聯物業公司,有19間藥店、早餐店等店舖,一樓屬艷湖社區管理,是無人居住的活動室。市場外的馬路對面還有46個攤位。


    事發後湖北書記應勇批示,要求全力搜救被困者、救治傷者,把損失降到最低。省長王忠林率隊於下午抵達十堰現場組織救援。當局稱,昨共投入2000多人救援,同時,緊急疏散當地近900戶居民商戶,徵用附近酒店安置受影響的人。當局稱將保障傷者救治,妥善處理善後工作,安撫群眾。



李克強:查明事故依法追責


    習近平隨後指示,要盡快查明真相,嚴肅追責。他稱,近期全國多地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校園安全事件,各地區、有關部門要「舉一反三、壓實責任,增強政治敏銳性」,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防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指示全力救治、查明事故原因並依法追責。


    應急管理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派出工作組赴十堰指導事故處置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亦抽調重症醫學、燒傷、心理學家等組成國家級醫療專家組,赴當地指導緊急醫學救援。


    湖北省委及政府辦公廳昨晚發布緊急通知稱,事故暴露出湖北「安全生產仍存在薄弱環節和短板,教訓十分深刻」。通知表示,將立即開展燃氣行業專項整治和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要求各地對各類突發事件加強預案管理。



去年同日溫嶺爆炸   釀20死


    去年6月13日,一輛運載液化石油氣的油罐車在浙江G15瀋海高速溫嶺大溪段發生兩次爆炸,造成20死,超百人受傷入院,周邊房屋和廠房被毁。


爆炸「地都在震」   有商戶被爆風轟飛3米


    湖北十堰市張灣區艷湖集貿市場昨晨發生燃氣爆炸,事發時市場內有商戶已開始營業,有市民在吃早餐、買菜。有市場附近商戶稱,兩層樓高的市場在爆炸巨響後垮塌;有商戶被爆炸氣浪推出3米遠,導致頭部和手受傷。


    《北京青年報》報道,有爆炸事故目擊者昨天原本打算去市場吃早餐,「走到距離市場樓200多米的地方,就聽到忽然傳出一聲巨響,樓裏的磚頭、玻璃炸開飛出來,感覺地都在震,當時有走在前面的人也被衝開了幾步。」


    「上游新聞」引述一名市場附近商戶稱,一聲巨響後市場就垮塌了,沿途見到有人倒在路邊。另一名商戶李先生表示,他早上6時10分去到自己的店舖,將商品擺放在店門口不久,他背對店門休息,突然爆炸巨響傳來,他被氣浪推出3米遠後倒在地上,感覺身體被石塊擊中,血流不止。李先生忍痛爬起,自行攔下一輛的士趕去十堰市太和醫院救治。



商戶:維修人員曾問「有否聞到煤氣味」


    前述報道引述李先生稱,去年3月份燃氣公司維修人員曾到他店裏,問燃氣管道從他店舖地下穿過,他是否有聞到煤氣味。李先生回答說沒有。維修人員一番檢查後離開。

13.6.21

港澳居民申請留台 須報曾否宣誓效忠政府 明報專訊

港澳居民申請留台   須報曾否宣誓效忠政府

明報專訊   13/06/2021



    台灣政府本月1日修訂「香港澳門居民申請居留定居申報書」,新增一欄要求申請人申報現在或曾經在香港、澳門政府部門任職,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港澳政府;同時原本申報書上要求填寫在港澳畢業後或近10年的工作經驗,更改為在「大陸地區」及港澳的所有工作經歷。有公務員工會代表表示,期望其他地區可理解香港公務員實際情况,又呼籲準備加入政府的人要考慮各種影響。


    按台灣駐港機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網頁,18歲以上港澳居民需填寫「申請居留定居申報書」,最新6月1日的修訂版,新增「現 (曾) 於香港或澳門政府部門任職者、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港澳政府」,並需填報更長時間及新增在內地的工作經歷。


陸委會稱倘有危台利益之虞   申請將不獲批


    陸委會回覆本報表示,對於香港申請來台居留的條件及申請表格欄位設計,都尊重主管機關依法行政;依《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22條規定,香港或澳門居民申請在台灣地區居留,如有危害國家利益之虞者,其申請案得不予許可。針對港澳居民居留定居申請案,主管機關均依相關法規審理,該會對個案沒有評論。


梁籌庭冀其他地區理解港公務員情况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表示,香港無法阻止台灣有任何安排,他期望其他地區可理解本港公務員的實際情况,在沒有辦法下亦需順應政府。問到會否擔心台灣的行動會影響政府招聘及影響非公務員政府員工簽署聲明的意欲,他認為,日後要加入政府的人,需將各種影響歸納於加入政府的考慮因素之列。


    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主席李大壯表示,去年台灣就港澳居民申請赴台設限,認為今次安排說得更清晰。他指港澳台之間的交往仍按《港澳條例》,未有改變,又說現時的港台關係雖不算好,但與2000年前比較肯定不差。

赤子的赤 林凱敏

赤子的赤 

林凱敏



    有説赤柱的地名源自曾經四處皆見的火紅木棉樹,港島更曾因此被喚作赤柱山,現今雖木棉蹤影難尋,但此處有過的赤子心,似乎仍屹立未枯 。


赤子的赤 林凱敏   13/06/2021

北京維穩迎百年黨慶 清除「妨礙觀瞻」訪民 明報專訊

北京維穩迎百年黨慶   清除「妨礙觀瞻」訪民

明報專訊   13/06/2021



    中共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首都北京也全力維穩,嚴防失控局面。維權網報道,傳上月20日公安部統一部署建黨維穩任務後,各地通往北京的車站碼頭均對進入人員嚴格盤查,有上訪紀錄的訪民基本上都被勸回原居住地,剩下一些新訪民與殘疾訪民還堅守北京。不過,上周五(6凡11日)北京也開始大清場,凡是到國家信訪局的一律被帶走,然後集中處理。


    消息人士說,天安門將就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演練,12日起,北京進入維穩攻堅戰,15日前須把妨礙觀瞻的訪民清理完畢,20日時必須沒有任何死角。同時,北京周邊的天津等地也進入了拱衛性維穩清場。




9.6.21

高校生抗議與職業院校合併 警入校維穩 學生遭棍打流血 當局叫停「併校」 明報專訊

高校生抗議與職業院校合併   警入校維穩

學生遭棍打流血   當局叫停「併校」

明報專訊   09/06/2021




    內地高校爆發學生與警察示威衝突。江蘇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學生周日(6月6日)因反對學院與高職院校合併,在校內抗議。當地警方指控學生禁錮院長,進入學校維穩,有學生在與警方對峙中被噴胡椒水、棍擊受傷流血。


    江蘇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廳等多省教育廳昨日發布公告稱,暫停當地獨立學院與職業院校合併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工作。


警指控學生禁錮院長   查違法行為


    江蘇省丹陽市公安局昨日通報稱,周日(6月6日)下午,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部分學生因對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併轉設工作不滿,在校內長時間聚集,並將前來做解釋說明工作的55歲學院院長常青「非法扣留」,「限制其人身自由達30餘小時」。通報又稱,公安機關多次向學生警告,「開展法律宣傳,但遭到一些學生的圍攻謾罵、阻礙執法」;為維護校園秩序和被困人員人身安全,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手段將被困人員帶離」,送院救治。警方表示正調查該宗事件涉及的違法行為。


    另一邊廂,維權學生及家長均表示不滿,指校方沒有事先通知,私自決定轉設,學校事前並未進行任何民意測評,損害學生利益,剝奪學生知情權。


    內地教育部近年推動「獨立學院」改制,上周五(6月4日)發出公示,宣布計劃將13間大學名下的獨立學院,轉設成「職業技術大學」。其中江蘇涉及5間。分析指,這些獨立學院原本掛名相關大學,學額原屬「普通本科」,學生憂慮學院合併成職業技術大學後將變成檔次低一級的「職業本科」,將影響找工作、報考研究院等的機會。



「獨立學院」改制 學生憂併校「降格」


    消息一出,除了中北學院,面臨「轉設」的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亦有學生拉橫額抗議,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亦有學生在校內抗議。有網傳片段顯示,警察到場後,學生在校門開啟手機燈築成燈鏈,有人拉起「南師中北絕我前途!拒絕職本,還我普本!」標語。另有網民將學生受傷圖片發布於微博,並表示有為院長提供牀墊、充電寶、食物及水,網傳相片亦顯示有學生幫院長撐傘遮擋陽光。




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 方太初

Double F: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

方太初   09/06/2021



    「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這是《頤和園》裏李緹問的。6月又重看一次這套電影,雖然距離1989年愈來愈遠,但不影響我們再貼近更多那個6月、這個6月,人的狀態。


    《頤和園》是一群在當時於北京念書的大學生的故事,特別是六四其後的故事。余虹與周偉,李緹與若古,還有他們的朋友們,學習、戀愛、參與運動、理想破滅、散落各處、各奔前程,各自在人生中沉淪與醒覺,或不醒覺,就是這樣的故事。


    當初看這套戲時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李緹與好友團聚,柏林街頭散步後走上高樓天台閒談抽煙,她坐於天台石壆上,不遠處好友皆在眼前,包括情人與偷歡的人,她望向各人,然後隨一群鳥兒飛過後,她向後一仰掉下樓去,就此無聲無息,又毫無先兆的死去。這一幕不是在六四事件發生時,不是在她與周偉等待德國簽證的那一年,這些當時最大的恐懼都沒有侵蝕她至絕望。倒是與一眾中國留學生在異國自我流放多年後,當其中有些終於要回國,其中有些前程正美好,她卻決定都不要了。


    「跳下去很容易」,這是電影裏大學時期余虹對李緹說的,那時余虹因與周偉感情問題獨站天台,李緹看見後上來制止她。余虹此後在茫然又將就的生活中,從沒有在天台跳下去過。她退學,她到深圳,她到重慶,輾轉找尋活下去的動力。而其實所有人都沒有從那場舊日噩夢中走出來,1997年時的余虹描述自己孤離,沒有目標;卻只有遠在異國、明明可以得到美好前程的李緹,或因為不願將就,或因為覺得做人太難,往後一仰,終結一切。


    YouTube上可找到這套電影,有心人可搜尋一下。但識睇睇留言。意見大多兩極,多有覺得那不過是一群空虛的年輕人的糜爛生活;一群發情動物,不同時期找不同理由「上牀」;自以為文藝,思想獨立,其實就是沒有思考隨波逐流……


表象背後的迷惘、憤怒、悲哀


    想起台灣大學教授歐麗娟教《紅樓夢》時,一再提醒學生閱讀此書時不要代入自己的價值觀,甚或認為作者在批判其中一些角色,因為時代不一樣,大家的價值觀也不一樣,作者只是呈現當時的社會狀態下,各種背景出身的人的各種處世做人方式。看《頤和園》時,各人理解的落差,大概也是因為總以我們當下的社會狀態和價值觀去理解當時的人。


    那個時代似乎打開了開放的缺口,卻又各方面未容許更多的變革,一如其中一些留言寫:「一個壓抑的,蓄勢噴湧的年代,外部環境不允許的情况下,我們又能怎樣呢?」「表象背後的屬於那一代人的迷惘、憤怒、悲哀」……電影裏的各個角色確實不是完人,各有缺點各有自私,有的說自己心裏結疤了不能愛人;有的說寧願孤獨也要推開最愛的人;有的發問為何自己會對眼前一切漠然,而去注目永不可期的事物;有的以為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


    你當然可以批評他們太過虛空,太過強說愁,但背後那形成這些生存狀態的環境、事件、無形之手,是更需要被理解的。重看《頤和園》對我意義是,我想不止李緹在問「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我們一樣都想起,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不止30幾年前的,也包括這幾年的。




8.6.21

小學雞媽媽:獄中家書 蘇美智

親子筆陣.小學雞媽媽:獄中家書

蘇美智   08/06/2021



    6月20日是父親節,聊一個彼時彼地的父親。


    「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在田間、在山中,我的魂魄時時刻刻陪伴着。水田不要賣。」 這是一位父親給家人最後的信。


    高一生是台灣阿里山鄒族人,生於日治時期,接受殖民地的高等教育,成為鄒族領袖,曾經提出高山自治縣的構思。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政府先以貪污罪名羈押他,後加控匪諜叛亂罪,終在1954年槍決。在獄中的1年7個月,他遺下56封家書。


魂魄走在暗黑路上


    「我過去,把全精神注於公務,致使不能充分地為你們謀幸福,實際大輕薄你們了,我願你們能寬恕我……」


    「知道蛇有要蛻皮的時候吧。我正像那個樣子,所以靜靜地——讓身體和精神休息,而且更要潔淨,為了下一次建設幸福家庭而前進……」


    「要保持着山地先覺者妻子的氣概,絕不能有軟弱和悲傷的表現……務請保重身體,不要太操勞……」


    「你以鄉長之妻的身分,曾經努力於生活改善等,但在我不在期間請先暫緩,而去陪伴及照顧家裏寂寞的孩子們。雖然人在台北,總是覺得好像聽到豐玉的哭聲……」


    「人有時候需要退守在家靜靜地建設自己的小家庭,沒有必要感到沒面子、不體面,也不用感到寂寞……」


    「星期日請和貴美與孩子們一起去遠足,而讓幼小的孩子們活潑快樂吧……」


    「寂寞的時候請唱我作的歌吧……」


    「記得很久以前,從新美村回家的途中,遇到雨而天色變暗,在沒有火把照明之下,兩人用手摸索,走暗黑且危險的雨中山路,且呼喚小孩拿火把來,但沒人聽見,歷經狼狽苦勞,終於回到家裏時的喜悅,現在我倆的魂魄正走在和當時一樣暗黑的路上。我倆的魂魄總會回到光明的家吧……」


    「我倆可以透過彼此的夢與夢說話聊天,所以請期待……」


    「如果我將每日的夢全部記下來的話,會寫出非常多有趣的小說唷……」


    「夢會。」



蒙難中的生存智慧


    一封封家書,盡是回家的企盼,對妻兒溫柔的開解、呵護和讚賞,以及蒙難中的生存智慧。摘錄不完的,還有貼心的家務和田務叮囑,對家中幫傭乃至族人的關懷,以及音樂和讀書的體會。它們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編輯成《高一生獄中家書》,捧讀着,我漸漸不能自己,彷彿看到始終懷抱愛與希望的溫柔靈魂,一步步被噬進逃不掉的黑暗。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周婉窈在導讀說:「我們希望讀者在讀這些信時,不只能走過歷史的迷霧,認識到高一生,也認識到那個時代及其眾多的死難者。我們相信他們的魂魄在島嶼的各個地方陪伴着我們。當島嶼天光時,我們要捧着一束花到『國家白色恐怖受難英靈紀念碑』前獻給他們。」


    今年維園不一樣,但,有燈就有人。願大地與大小島嶼,同樣等到天光。




7.6.21

光 譚蕙芸

譚蕙芸   07/06/2021



    上周五晚上九時四十分,在天后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出口,於興發街巴士站附近,一名穿白恤衫的機動部隊小隊主管,站在石壆上的制高點。他身上揹着小型擴音器,拿着咪高鋒說:「這是警察的警告,如果你開啟了手提電話的燈,或者電子蠟燭的話,請你立即關掉,因為以上動作,已經干犯咗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不停止的話,警方會將你哋拘捕。」


    途人有人手機燈亮着。該警務人員説道 :「熄燈呀吓 ! 你哋既行爲已經有十個人以上,你哋既行爲已經干犯咗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同埋,已經參與一個非法集結。」隊員在行人路截查路人,有老人家説不懂得把電話閃光燈關掉,主管則説 :「搵入幫你熄 ! 」


    有人跟警察理論,會被帶到一查身分證和搜查隨身物件。當時我身士掛着記者證,以手機拍攝截查情况,警察上前把我趕到幾米外,但同時,我的雙眼被警察亮的手電筒强光照射。「怕你危險呀 !」「妳行到那邊可以拍攝 !」


    後來才發現,幾位電視台記者坐在石壆觀察,我也並排坐,以手機離遠拍攝。然而那是晚上,拍攝影片時手機自動補光功能啓動,有警務人員走近我跟我說 :「小姐,别指着我的眼睛 (拍攝),把鏡頭低。」在這一個晚上,誰有權使用光,誰要忍耐黑暗,誰的光是違法,是香港社會的新常態。





6.6.21

燈閃閃人兒得見 黎佩芬

燈閃閃人兒得見

黎佩芬   06/06/2021



    北京逢六四便不能走近天安門,今年六四維園午後警方亦罕有地引用《公安條例》封閉球場和草地,公園多處不得其門而入,不准集會的結果並沒有導致市民停止悼念,形形式式的燭光游走分散形成一道道新的風景,標誌着一番未竟的心志,攝記鄧宗弘以慢快門捕捉了好些這個晚上帶燈散步的人,以作記錄。

官媒稱荔灣居民 「想吃盆菜加班即做」 報道惹民憤 明報綜合報道

官媒稱荔灣居民 「想吃盆菜加班即做」 報道惹民憤

明報綜合報道   06/06/2021



    廣州部分區域封閉後,此前被曝出派貴價餐、物資包質素差、管理混亂等問題,官媒昨日(6月5日)稱民眾生活得到良好保障,有住在中海花灣的居民「想吃盆菜,廣州酒家師傅隨即加班製作」。報道出街後引發民憤,批評媒體「只唱讚歌」,並質疑報道提及的居民身分是否涉及特權。


    《廣州日報》昨日報道稱,廣州商控、越秀集團、廣州酒家等多家國企為居民提供抗疫物資保障,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勁智說,「我們還為中海花灣居民開設了微信服務群,第一時間掌握和配送居民的物資需求」。他舉例,「有居民提出希望能有廣式盆菜供應,廣州酒家粵菜師傅隨即加班製作」。


網民批「只唱讚歌」有特權


    報道引發民眾不滿,不少居民在網上評論「隔離一周,昨天才發放物資包,社區電話、醫療救助電話都打不通」、「媒體報道有失偏頗,好多人都問我是不是過得很滋潤」,更有人質疑「誰住中海,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據網上資料,中海花灣位於荔灣區廣鋼新城地塊內,於2015年建成,屬於廣州高檔樓盤。此前網上流傳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的小區,亦位於該地區。

4.6.21

極權枉法,豺狼滿街。 Tak Nang

極權枉法,豺狼滿街。

Tak Nang   04/06/2021















極權枉法,豺狼滿街。

終有一日,報應不爽。



大家保重,放長雙眼。

2.6.21

當年中學生深信電視畫面「和平清場」 悉鎮壓信仰崩 翻史書尋謊言 明報記者

當年中學生深信電視畫面「和平清場」 

悉鎮壓信仰崩   翻史書尋謊言

明報記者   02/06/2021



    八九民運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史上一個轉折點,對於親歷者和很多後來人而言,也可能是他們人生和思想的重要轉折點。1989年的福州高中生傑夫,在當地學運中受到政治啟蒙,但對六四,他一直以為是和平清場,直到多年後才知是血腥鎮壓,瞬間「信仰崩塌」。他從此重新審視中國近代歷史,發現遍佈「謊言」。32年後再談八九往事,傑夫語帶哽咽說要感謝六四,令他重塑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有六四資深研究者稱,傑夫的經歷也是內地眾多「90後」及其後世代的共同經歷。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大學生悼念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活動,觸發要求政府打擊貪腐,處理通脹與失業問題,保障新聞、結社自由和民主政治的呼聲。由學生率先發起的抗議示威,最終演變為涉及各階層民眾的大規模社會運動。北京學運爆發後,很快就「遍地開花」,得到全國各地大學生響應,不同的城市都有遊行抗議,包括傑夫所在的城市。


跟校門外哥哥姐姐遊行   開始關心政治


    傑夫今年5月在純語音手機程式Clubhouse分享時說,在當年的形勢下,他所在的中學非常緊張,平日可自由出入的校園從4月起閉門管理。一天,當地大學生組織遊行,經過傑夫所在的中學。傑夫當時正從外面返校,但學校為免受遊行影響,大門緊閉,不放任何人進入,傑夫遂「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一塊遊行」。據他回憶,當天遊行的學生上千人。各大學學生打着各校的橫額和標語,沿路一邊派宣傳民主政治的單張,一邊喊口號。途中,一名戴紅頭巾的學生甚至爬上電線杆,高喊着口號,向四面拋灑單張,引來一陣熱烈回應。傑夫也被塞了一手單張,「我對政治的關心應該從那時開始,了解什麼是國家、政黨、執政等等」。


    據六四歷史資深研究者吳仁華在其《六四事件全程實錄》中記載,1989年5月,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中醫學院、福建農學院等10多所學校大學生舉行多場遊行,人數少時有數千,多時超過兩萬。反腐敗、聲援北京學生等為當時遊行主要口號,學生並曾得到當地部分新聞媒體、中學教師、農民、作家、公務員等各界聲援。


心想最多打一頓   「一定不會開槍」


    傑夫表示,當時作為中學生,其實還是「很紅的」(即愛國),雖然喊着控訴政府不公的口號,但並不深刻理解口號背後的含義。接近6月4日,鎮壓傳言四起,傑夫儘管內心隱隱不安,但仍相信國家和共產黨,「我想最多打一頓吧,我們當時哪個孩子沒捱過打呢」。他認為最大可能只是驅趕學生,一定不會開槍。


    6月4日當晚,傑夫與家人從電視畫面「看到」和平清場,他似鬆了一口氣,「看,我黨還是英明的」。他認為眼見為實,後來聽到任何關於六四鎮壓的說法都堅決反擊,但心裏留下疑問。直至1996年,他畢業後到北京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六四。兩個住在天安門附近的北京朋友分別向他講述了當時解放軍開槍的經過。


「從小信仰祖國是母親 現在母親騙我」


    「當確信發生了六四屠殺,我整個人的精神幾乎崩潰了,至今想起這件事內心都很痠痛。」傑夫談及此事語氣沉重,「我們從小的信仰是,祖國是我們的母親,現在母親欺騙了我,信仰崩塌了」。


    從那之後,傑夫決心尋找「國家、黨還欺騙了我們哪些東西」,首先從語文、歷史等教科書入手,蒐集「從來認為理所當然但又似乎不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情,去挖掘那些疑點」;再去閱讀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審視從「五四、共產黨成立、西安事變、釣魚島」等一件件近代史大事,最後發現這段歷史「充滿謊言」,且「這些謊言的根源就在共產黨」。


    「所以我特別感謝六四。雖然我沒有親身在六四裏遭遇任何事情,但六四重塑了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歷史觀。」傑夫聲音顫抖,停頓了數秒說:「整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因為,相當於是重塑自己的靈魂啊。」


學者:內地90後世代共同經歷


    吳仁華聽畢傑夫的講述後表示非常感動,他說,從開始了解六四屠殺真相,到了解1949年以來的真相,最後整個人的歷史觀崩潰,「這實際上不是他個人的經歷,是很多像他那樣當年是中學生,甚至更晚的『90後』、『00後』一些人的共同經歷」。吳仁華稱,很多人向他表露過同樣的反思過程。他亦感慨,這是「對我們這一代人這麼多年堅持在講,用各種途徑講六四真相的成果」。


(32周年 六四不一樣)



公務員回憶:

鎮壓剪報湧政府傳真機   僑胞盼「傳真」


    上世紀80年代,Jeff是南方一個小城的公務員。六四前,他曾和當地學生互動;六四後,他說政府裏的傳真機每日都有大量關於鎮壓的海外報道傳來,真相是無法被「封鎖的」。


南方小城市民聚貨攤   聽美國之音報道


    1989年5月,北京的學生運動席捲全國。即使Jeff所在的、遠離政治中心的南方沿海小城,民眾也心繫學運。時值春夏之交,小城裏,當季的菠蘿、西瓜已擺上貨攤,水果攤販打開收音機播放「美國之音」對北京的報道,行人遠遠聽見,慢慢地總會聚到水果攤前,買些水果,然後站在攤前聊天。「普通攤主很關注 (運動),也知道市民很關注,這是典型的小街景。」Jeff在32年後如此回憶。


    Jeff當時在政府部門工作,相比民間,政府內部對公務員議論政治的規管更嚴格,儘管如此,Jeff稱,年輕幹部幾乎每日都在機關食堂討論運動進展。


地方幹部教學生播報避「抓把柄」


    小城裏的一間大學當時是這個城市的「民運中心」,Jeff記得每晚自己都會去附近聽學生廣播室發布的消息,「每晚8點放國歌,然後播報全球各地關注和支持北京的新聞,還有學生自己寫的文章,然後放國際歌,很悲壯的感覺」。有一晚,學生播報了美國、台灣如何支持北京民運的新聞,Jeff就去找廣播室,說:「你們這樣講有可能被當局抓住把柄,說敵對勢力想搞垮我們」。


    Jeff建議學生應多報道東歐、蘇聯的改革,例如匈牙利為1956年革命平反,為領導革命的勞動人民黨領袖納吉(Nagy Imre)舉行國葬等事件,「要讓大家感到社會主義國家都在政治改革,只有中國在倒退。要這樣才比較有力,也不會被抓住把柄」。學生如醍醐灌頂,邀他寫稿,Jeff說「真不敢」,作為政府幹部,若被發現寫這樣的文章,一定會被開除公職甚至入獄。


    六四後,Jeff雖沒有像運動參與者那樣受到整肅,他所在的小城也相對平靜,但中外合資企業、政府部門裏的傳真機,卻持續湧入大量剪報,那是海外華僑、港商台商發送的關於六四鎮壓的照片、剪報,「那幾天所有單位傳真機都這樣。可見海外僑胞對國內的支持,事件發生後他們知道國內會消息封鎖」。



靜坐生回憶:

武漢鋼廠罷工升級   200學生拆路軌


    現居美國的牧師王島,32年前的六四前夕,曾與同學們一起在天安門廣場靜坐過,其後返武漢發起武鋼罷工,並破壞當地一條重要鐵路線;他和學生們借用農民的鐵鍬和扳手,將200米鐵軌撬起抬走,還挖空了路基。6月4日後,他因參與組織有關活動被捕。


社科院教師料學運失敗   籲保命留火種


    王島早前在Clubhouse上以八九民運為主題的聊天室,說起了1989年的一件往事。那年的5月31日,一名50多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教師來到天安門廣場,掀開一個又一個帳篷,勸說外地學生離開廣場,中南民族學院歷史系87級學生王島也在其中。當時王島已在廣場待了一段時日。「(老師)勸說了好幾個小時,後來說,運動可能會失敗,但可能還有一個機會:現在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在示威,還要發揮工人作用,聯合工人。」王島說:「他還叫我們 (學生) 保留火種,不能死了。」


    就這樣,王島和同學坐火車回到武漢,並立即與當地「工自聯」取得聯繫,很快發起武鋼罷工。王島說,第一天罷工十分有效,工廠基本停工,但後來工廠給工人每天100元人民幣加班費,當時工人月薪僅數十元,因此工廠「策略奏效」,工人也在罷工的第二、三天陸續復工。工自聯與學生於是決定再採取新行動,6月2日,他們組織2000多名學生,破壞位於當時武漢紡織工學院後的一條重要鐵路。王島回憶,學生借用當地農民的鐵鍬和扳手,將200米鐵軌撬起抬走,還挖空了路基。6月4日後,身在武漢的王島被捕。


    對於這個故事,親歷六四、現居台灣的學者吳仁華稱,「像武漢的情况,作為多年資料收集者、研究者,我都是第一次聽到。」



內地平民抵抗滅聲   Clubhouse 療傷拼湊歷史


    「1989年的今天,你在哪裏?經歷了什麼?」在純語音社交平台Clubhouse上以八九民運為主題的聊天室,每晚都聚集上百名聽眾,不僅有周鋒鎖、封從德這些知名的八九學生領袖或知識分子參與,也有許多在那個年代成長的內地普通聽眾,包括傑夫、王島和Jeff,他們還在房間裏「開咪」,講述一些不為人知的八九往事。


    八九聊天室北京時間每晚8時半開播,已連播了一個多月,對有些聽眾來說,聆聽他人的八九故事有「醫治作用」;還有人期望以發聲作抵抗,稱這是對當局企圖滅聲的一種打擊。


    六四事件被內地官方定性為「反革命暴亂」,民間任何相關討論或表態都會受到嚴格限制。在八九聊天室,很多人第一次透露多年來內心受到六四事件衝擊,卻無法自由交流、向人傾訴的心理傷痛。有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人為他人的遭遇感傷,還有人講述天安門母親難屬群體32年來堅持爭取真相的困境。


    有些講述者說的算不上完整故事,而只是零碎記憶片段,如描述六四鎮壓發生後其目睹的一些景象:為阻止民眾入天安門廣場,白天仍向地上掃射的坦克;通往廣場路上倒下的大片單車;醫院裏悲傷的父親。還有的講述者更像是情緒宣泄,同時得到聽眾共鳴。偶爾,講者講到動情處,不能自已,故事止於哽咽,房間也短暫陷入靜默。


    對於親歷六四、現居台灣的學者吳仁華,以及聊天室裏其他六四歷史研究者、書寫者來說,聊天室也成了蒐集六四新資料的機會。吳仁華說:「一些不為人知的參與者的講述,特別是北京以外的參與者真的非常重要。」一名自稱來自江西的聽眾則感謝聯天室組織者,「你們這麼辛苦地組織這種紀念六四的活動,不管能達到多少我們想要的效果,都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因為中共用一切方法去消滅所有有關六四的信息和聲音,我們能夠發出這種聲音,這本身對他們就是一種打擊,就是我們在堅持」。


(32周年 六四不一樣)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