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0

紅棉花

賞花消悶氣 火紅英姿 3月怒放   

20/03/2020



  1. 一般人以為香港種的是木棉樹,準確點來說是紅棉樹,其花稱為紅棉花。大眾多年來賞紅棉花時,誤說去賞「木棉樹、木棉花」,認為是時候撥亂反正。
  2. 紅棉樹 (Bombax Ceiba),英語普遍名叫 Red Kapok,可譯為紅吉貝,屬木棉科(Bombacaceae),坊間俗稱為「木棉樹」,為落葉賞花喬木,花呈紅色,於漢代由印度引入中國,南方較北方常見。由於樹身粗壯且筆直,古人覺得像英雄般英姿凜凜,故又名為英雄樹。
  3. 在香港,紅棉樹分佈甚廣,在路旁、公園和郊外皆見其蹤影,石崗軍營附近是現時最集中的紅棉樹群,超過十多株。由於本港市區的環境和空氣質素差,大部分紅棉樹的樹齡相對年輕(少於100歲),高約20米。但在內地郊區的環境和空氣較好,在紹興郊區就有過數百歲、超過40米高的紅棉樹。
  4. 紅棉的生長周期有點特別,冬天時落葉,春天開紅花,約5片花瓣組成,花期約2至3星期,之後長葉。5至6月時,果實裂開,棉絮滿天飛,有人浪漫地形容此景為五月飛霜。
  5. 3月正是紅棉樹開花之期,不少人專程去石崗軍營附近打卡,熱爆社交網絡!這個打卡熱點為石崗軍營外的荃錦公路(近石崗村)兩旁的紅棉樹夾道。
  6. 由西鐵錦上路站乘專線小巴72(雷公田方向)或九巴51號,於石崗站下車便抵達。甫下車,映入眼簾的是馬路兩旁聳立的紅棉樹群,樹上紅花非常漂亮。當日因為氣溫突然和暖,使不少花掉落在地上,但無損賞花人士雅興,爭相與紅棉樹拍照,又把地上的紅棉砌成心形、文字打卡。
  7. 紅棉花除了紅色外,還有一種橙黃色的變異品種,非常漂亮,只是香港沒有種植。如果日後多種不同品種的紅棉樹,賞花更美!
  8. 紅棉花兼具觀賞和藥用價值,所以一直甚得人喜愛,紅棉花曬乾可煲五花茶,但要留意街道拾花的衛生及農藥問題。
  9. 那香港也有木棉樹嗎?有,是一種源自南美洲的吉貝木棉樹(Ceiba pentandra),屬木棉科,在維園放置維多利亞女王銅像的入口附近,即香港中央圖書館對面種了幾株木棉樹。花也是呈橙紅色,棉絮更幼滑。
  10. 木棉科還有另一近親「美人樹」,別稱絲木棉,花呈桃紅色,迪欣湖活動中心為熱門的賞花點。
  11. 全球暖化令學者日漸關心「物候學」(phenology),它是一門研究動物、植物生活與氣候季節變化之間的關係的學問。其中一項受關注的議題是全球暖化下,氣候變化影響開花植物的花期,出現提早開花的情况。
  12. 例如杜鵑花本應於4月開花,不過近年因冬天和暖,花愈開愈早,今年2月杜鵑已開花了。鳳凰木的情况亦非常嚴峻,本為5月開花,但去年11、12月仍在開花。
  13. 紅棉本來是冬天落葉,春天開花,初夏結果,夏天再長葉,但因為冬天天氣和暖,落葉較少,然後開花,出現花葉共存的奇怪現象。


■石崗軍營紅棉樹夾道
地址:元朗石崗荃錦公路近石崗村
註:軍營外注意聲量

■香港動植物公園
地址:中環雅賓利道
查詢:2530 0154

■迪欣湖活動中心
地址:迪士尼樂園迪欣湖活動中心
開放時間:周一至日上午9:00至晚上7:00





19.3.20

腸道微生物

腸道微生物


  1. 中大醫學院將展開一項針對孕婦及其嬰兒腸道菌群的研究,會為研究對象從懷孕至嬰兒3歲前,定期量度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種類和組合,分析其患上疾病的風險。評估風險後,嘗試以始創方法來改變微生物組群,例如補充缺少的益菌,以減低患上自閉症、糖尿病、嬰兒肥胖等疾病風險。
  2. 什麼是腸道微生物?一提到腸道微生物,總會想到有害、令人生病的「惡菌」,其實腸道微生物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人體內有40萬億的微生物,包括了細菌、病毒和真菌,主要住在小腸和大腸內,我們和微生物互惠互利,它們幫助我們吸收營養、增強免疫系統、防止病菌入侵,甚至控制情緒。
  3. 不少研究發現,當腸道微生物失衡,惡菌增多、益菌減少的時候,會引致不同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糖尿病、肥胖,嚴重可引致癌症。有研究亦指出,兒童疾病如皮膚過敏、自閉症,都與腸道細菌的關係密切。
  4. 腸道菌群「三歲定八十」?原來從母親懷孕至孩子3歲前人體內腸道微生物十分不穩定,容易受環境影響,因此3歲前是建立有益腸道菌群的黃金時期,可對孩子日後的健康帶來長遠和正面作用,甚至影響一生。
  5.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腸道微生物群,媽媽懷孕時會傳給嬰兒,要保護腸道微生物,孕婦要注意飲食,最好以新鮮食材自家煮食,避免攝取過量添加劑,勿濫用抗生素,以免損害腸道中有益的微生物。
  6. 「三歲定八十」,所以過了3歲就已成定局,不可逆轉?雖然過了「黃金時期」,但腸道微生物不如基因般不可改變,我們可用不同方法改變腸道微生物,以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
  7. 不要胡亂服用抗生素,以免破壞腸道益菌注意飲食習慣 / 多食蔬果,高纖維食物能增加腸道益菌 / 少食含添加劑和加工食品,因為添加劑亦會破壞腸道益菌,引致腸道發炎,更可能導致肥胖或炎症性腸病 / 多做運動,有研究指出,跑馬拉松的人腸道菌群中的益生菌比沒有跑馬拉松的人多。
  8. 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治療什麼疾病?最新研究發現,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改善和治療不同疾病。其中成效最顯著是難辨梭菌(也稱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患者會嘔吐及肚瀉,無有效方法根治;但九成病人做了一次腸道微生物移植,就能完全康復。
  9. 難辨梭菌正常存活在大約5%人的腸道中,一般情况下不會引起疾病。但若服用了廣譜抗生素,抗生素把腸道細菌殺死,卻無法殺死難辨梭菌,它們便會大量繁殖,並釋出毒素,引致患者身體出現腸胃炎的病徵,包括發燒、腹瀉、嘔吐等,更可能引致嚴重腸炎。
  10. 另外,中大醫學院初步研究及英國有研究顯示,有七成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病人做了3次腸道微生物移植後,腹痛、腹瀉和情緒問題都得以改善。未來5年,我們希望能改變腸道微生物來預防和治療如肥胖、糖尿病和自閉症等疾病。
  11. 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治療大腸癌嗎?研究發現,有幾種惡菌會與大腸癌有關。老鼠實驗發現,排除了那些惡菌後,可以預防瘜肉;但暫時未有方法排除人體內這些惡菌。不過,它們可作為biomarker(生物指標)檢驗出病人有沒有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如果在病人的腸道細菌群中發現到該3種惡菌,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達80%至90%,病人便應盡早做大腸鏡檢查。
  12. 另外,腫瘤科也有很大的突破,大腸癌病人接受免疫治療之前,可以先檢查腸道細菌群,並根據其細菌組合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13. 驗測腸道微生物,可否預告患病風險?中大醫學院已收集幾千名健康及有不同疾病人士的糞便樣本,整理成數據庫,大概1年後就可正式推出以腸道微生物評估疾病風險的服務。有需要人士只需把大便樣本交給我們,24小時後就能得出腸道微生物的評估報告,得知其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並與數據庫中的資料對比,評估有沒有某幾種疾病的風險。由於大便在腸道中吸收了不同細菌,所以能很準確驗出腸道微生物。





他真有運

    在挑戰跨代貧窮問題這座大山上,財爺並没有超越前任的計算或打算,在一片停頓中更難言什麼拼經濟拼民生主張,他的民望倒是彈起了,他真有運。

黎佩芬   01/03/2020


「發哨者」微博報平安 千計網民致敬18/03/2020



    被稱為「發哨子的人」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前晚在微博發帖留言報平安,隨即引來逾萬次轉發和超過8000則留言。有網民稱「向艾醫生致敬」,亦有網民不忘提醒她「要經常給大家報平安。」

    據內地雜誌《人物》3月10日在微信公眾號刊登專訪艾芬的文章〈發哨子的人〉,艾芬透露是她將病毒報告分享予李文亮等「吹哨人」,事後被領導訓斥,但文章刊出不足一天就被刪除,同時也引發民眾對艾芬安全的擔憂。

    艾芬的微博已經快6年沒有更新,前晚她突然在微博發貼報平安,稱「目前我一切很好,還在繼續工作」。該次她在微博的更新,引來逾萬次轉發和近7萬次讚好,另外還有超過8000則留言。網民留言稱「捍衛勇於說真話的人!」、「我們做你最堅強的後盾,如果因為說真話被處理,請在微博上及時發布」,更多的網民稱「向艾醫生致敬」。

疑反駁艾芬指控 環時刊文為地方瞞報開脫

    內地《環球時報》前晚發表文章〈武漢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吐真情:疫情是面照妖鏡〉,引述武漢市中心醫院一個化名醫生,聲稱「如果不是中央及時高效地指導,幫助武漢的疫情防控工作,武漢市的損失肯定更加慘重」,更疑似回應〈發哨子的人〉中指摘醫院、武漢、湖北各級部門層層阻撓向中央上報疫情的說法,將責任全部推到醫院,為政府部門開脫。


18.3.20

袁國勇師徒:國人陋習是病毒之源 指華南海鮮市場為初期擴散點 「美國傳入」說法自欺欺人

袁國勇師徒:國人陋習是病毒之源 

指華南海鮮市場為初期擴散點 

「美國傳入」說法自欺欺人

18/03/2020


    新型冠狀病毒命名引起爭議,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同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師徒二人在本報撰文,表示日常溝通及媒體用語使用武漢冠狀病毒或武漢肺炎是「通俗易明,方便溝通」。文中批評,病毒由美國傳入的說法毫無實證,又指為滿足慾望繼續食野味,「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

    袁國勇及龍振邦在本報以「大流行源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為題撰文。文中提到,世衛由2015年開始避免用人命、地名、動物、食物、文化、職業等為疾病命名,故是次以 「年份」為此病冠名以茲識別,稱此病為「冠狀病毒感染-19(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以病毒基因排序為命名標準,稱之為「沙士冠狀病毒 2.0(SARS-CoV-2)」。

武漢肺炎一詞「通俗易明,方便溝通」

    文中指,社會上就此疫的命名爭議甚多;科學研討或學術交流,必須用官方名字 COVID-19稱此病或 SARS-CoV-2稱呼病毒;而市民日常溝通及媒體用語,則可以武漢冠狀病毒或武漢肺炎稱之, 「通俗易明,方便溝通」。

    文中稱,2003年SARS時曾於果子狸身上找到冠狀病毒,其後中國一度禁絕野生動物交易,惟17年後,野味市場愈來愈猖狂;批評中國人完全忘記SARS教訓,讓活野味市場立足於先進城市之中心,「明目張膽售之烹之吃之,令人側目」。

批忘記SARS教訓 稱病毒源自美國無根據

    對於有言論聲稱病毒源自美國,文中批評這說法「毫無實證」。袁國勇及龍振邦認為,SARS後沒關閉所有野味市場乃大錯。文章認為武漢新冠狀病毒是「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為滿足各種慾望而繼續食野味,直指「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 ;稱以此態度,十多年後再出現「沙士3.0」。


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 龍振邦、袁國勇

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

龍振邦、袁國勇   18/03/2020


    己亥冬,疫發武漢。庚子春,湖北大疫,國內疫者八萬餘,死者三千。民不出戶月餘始遏,惟疫未止已外傳。三月,全球大疫,世衛後知,未及宣布大流行。諸國欠措施缺儲備,迅大疫。星、港、澳及中華民國皆免於大疫,惟零星海外輸入之症及小群組不絕,尚未失守。

    此疫由病毒所致,因其形如冠,故名曰冠狀病毒。世衛由2015年開始避免用人名、地名、動物、食物、文化、職業等為疾病命名。故是次以「年份」為此病冠名以資識別,稱此病為冠狀病毒感染-19(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以病毒基因排序為命名標準,每段基因逐一細心分析,其他因素不作考慮。蓋因此冠狀病毒基因排序「未夠新」,屬沙士冠狀病毒的姐妹,故稱之為沙士冠狀病毒2.0(SARS-CoV-2)。民間及國際媒體則稱之為武漢冠狀病毒或武漢肺炎,直接簡單,亦無不可。

    社會上就此疫之命名爭議甚多,事實上疾病之名由世衛起,病毒之名由ICTV起,而俗名則是約定俗成,清楚明白便可。科學研討或學術交流,必須用官方名字COVID-19稱此病或SARS-CoV-2稱呼病毒。市民日常溝通及媒體用語,則可以武漢冠狀病毒或武漢肺炎稱之,通俗易明,方便溝通。

庚子大疫  始於武漢

    約75%之新發傳染病源於野生動物,而數隻能感染哺乳類動物的冠狀病毒,其元祖病毒(ancestral virus)則源於蝙蝠或雀鳥。兩者皆能從數千公里外飛抵發現病毒之處,故病毒之命名系統亦會以發現處名之記之。欲查病毒之源,準確客觀之法乃從動物宿主身上分離出病毒。可惜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早被清場,研究人員抵達蒐證取樣本之時,場內之活野味早已不知所終,病毒之天然宿主(natural host)及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身分成疑。據當地人員述,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內之野生動物從中國各地、東南亞各國及非洲(走私出口)運抵此處集散,武漢冠狀病毒之元祖病毒源於何地則無從稽考。

    以基因排序之法尋源,查得一隻蝙蝠冠狀病毒株(RaTG13)與武漢冠狀病毒極為相近,其排序高達96%近似,故相信此病毒株為武漢冠狀病毒之始祖。此病毒株於雲南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sinicus)身上分離得之,故相信蝙蝠乃武漢冠狀病毒之天然宿主。流行病學研究明確顯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為初期擴散點(amplification epicenter),病毒很大機會在場內由天然宿主交叉感染中間宿主,再於中間宿主體內出現適應人體之突變,繼而出現人傳人之感染。

    中間宿主身分未明,但基因排序顯示武漢冠狀病毒S蛋白受體(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與穿山甲冠狀病毒株近似度高達90%。雖然未能確定穿山甲為中間宿主,但此穿山甲冠狀病毒株極可能捐出S蛋白受體基因(甚至全段S蛋白基因)給蝙蝠冠狀病毒株,透過基因洗牌重組成為新的冠狀病毒。

野味市場  萬毒之源

    零三沙士,疫發河源,廣東大疫,傳香港。沙士冠狀病毒於果子狸身上尋得,其後中國明確禁絕野生動物交易。十七年矣,惟野味市場禁而不絕,而且愈趨猖狂。中國人完全忘記沙士教訓,讓活野味市場立足於先進城市之中心,明目張膽售之烹之吃之,令人側目。活野味市場內動物排泄物多含大量細菌病毒,環境擠迫、衛生惡劣、野生動物物種交雜,病毒易出現洗牌及基因突變,故須禁之。

    改革街市為防疫重點,中國政府及港府必須迅速改善環境、加強通風、滅蟲滅鼠。在完全淘汰活禽市場前,必須妥善處理禽畜糞便,減少病毒洗牌機會。

    網傳病毒源自美國之說,毫無實證,自欺欺人,勿再亂傳,以免貽笑大方。臨大疫而不亂,首重資訊透明,冷靜理性分析,勿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沙士後沒有雷厲風行關閉所有野味市場乃大錯,欲戰勝疫症,必須面對真相,勿再一錯再錯,諉過於人。武漢新冠狀病毒乃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濫捕濫食野生動物、不人道對待動物、不尊重生命,為滿足各種欲望而繼續食野味,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如此態度,十多年後,沙士3.0定必出現。


作者 :
龍振邦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
袁國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霍英東基金(傳染病學)教授


2020   Leap Day

2020   Leap Day


    閏年中那補償性一天 (2月29日),或按字面解釋,「一躍而過之日」。Leap Day 出現在 Leap Year,但與 Gap Year 不同,重點不在鴻溝,卻在修補、在跨越。



    以修補自然循環的過盛與不足,讓秩序重新運行?設想穿越回到某一時間點重新再來,或祈求眼前逆境盡快過去,都如努力當下。只有它可以肯定過去、創造未來。而犧牲了的,也必會以新的面貌,再次遇上。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