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1

核安局:台山5燃料棒破損  認提升惰氣限值    港專家促持續監察 明報專訊

核安局:台山5燃料棒破損 

認提升惰氣限值   港專家促持續監察

明報專訊   17/06/2021


國家核安全局表示,台山核電站設有兩台核電機組,自2018年投產以來,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周邊環境未見異常。圖為台山核電站運行人員日常巡查電廠內的設施。


    台山核電站周一爆出有具放射性惰性氣體積聚問題,事隔兩日,生態環境部轄下的國家核安全局披露,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堆芯推算有5支燃料棒包殼破損,導致一迴路放射性水平增加,核安局亦透露有批准增加相關惰性氣體限值,並指水平在容許穩定運行的範圍內,又強調破損燃料棒佔總數6萬支比例小於0.01%,遠低於設計假設的燃料組件最大破損比例(0.25%),不存在環境泄漏,強調運行安全。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認為要持續監察,確保該批燃料棒破損程度沒惡化。


保安局:通報機制安全合適行之有效


    事涉燃料棒破損及放射性氣體積聚,保安局日前指核電站狀况沒觸及粵港相關通報機制。本報翻查資料,2010年大亞灣曾發生包圍燃料棒的鋯合金管破損造成泄漏,電廠股東之一中華電力和港府當時均強調不屬核事件,亦毋須通報。時任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稱會因應市民訴求,研究日後公布核電站較輕微事故。保安局昨晚回覆,現時通報機制已採國際核事件分級制度,除適用於大亞灣核電站,亦涵蓋廣東省內所有運作中核電站發生的任何0級或以上事件,安排安全合適並行之有效。


    保安局長李家超昨出席立法會會議後回應事件,被問內地有否調整核安全標準水平,李家超稱廣東省核應急委員會辦公室有一系列標準確保核營運符合安全標準、符合國際做法,如需通報會按標準通報。李家超又稱,港府得到的資料顯示台山核電站安全運作,今年至今只有兩次0級事件,但無進一步交代該兩宗事件是否與燃料棒破損有關係。


核安局昨首認放射水平增    稱與泄漏是兩回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周一(6月14日)報道,稱台山核電站法國合作伙伴法馬通公司(Framatome)今年5月底曾知會美國能源部,稱台山核站疑氣體泄漏,「可能面臨核泄漏威脅」。內地生態環境部轄下國家核安全局昨透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以問答方式交代事件,首次承認台山核電站放射性水平增加與燃料棒破損有關,但無提及何時發現問題及放射性氣體濃度。核安局說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運行過程中監測到反應堆一回路冷卻劑放射性量上升,但仍在核電廠運行技術規格書規定的允許穩定運行範圍內,強調核電站運行安全。


    國家核安全局解釋,核電站燃料棒破損是因燃料製造、運輸、裝載等不可控因素影響,核電機組運行過程出現小量燃料棒破損難以避免,屬常見現象,世界許多核電廠發生過燃料棒破壞並繼續運行案例,又強調放射性水平增加與泄漏屬兩回事,目前核電站周圍輻射監察結果顯示水平未見異常。


    對於周一 (6月14日) CNN報道稱為避免停堆,國家核安全局批准提高台山核電站外輻射檢測的可受限值,國家核安全局指報道不屬實,稱核安局批准的是反應堆冷卻劑惰性氣體放射性比活度的相關限值,該限值用於運行管理,與廠外輻射檢測無關,指「CNN報道中概念是錯誤的」。


    核安局又表示會嚴密監控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一迴路的放射性水平,加強現場監督和環境監測工作,確保1號機組運作安全。



港專家料仍未更換燃料棒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表示,外國核電廠亦時有發生小量燃料棒破損,認為只要持續監察,確保該批燃料棒破損程度沒有惡化,毋須緊急停機。他又表示,台山核電站於周日(6月13日)發稿稱,「1號機組已進入第二個燃料循環」,相信仍未更換新燃料棒。他說核電廠一般每隔18個月就要停堆大修,到時就有機會更換有問題燃料棒。


2010年大亞灣泄核   港府曾稱研通報輕微事件


    台山核電站反應堆燃料棒破損,事件如2010年大亞灣核電站一支燃料棒泄漏輻射翻版,兩宗事件均未達核事件級別,按現有機制毋須通報,兩事件均因外媒報道曝光。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核安全諮詢委員會委員梁榮武認為,「一間咁大嘅核電廠,唔會完全無問題,只要不涉核安全,唔應該亦無必要事無大小都通報」。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工程師黎廣德認為,燃料棒破損存在隱憂,政府既然於2010年表明會研究通報較輕微事件,應認真與內地研究什麼情况下通報本港。


梁榮武:不涉核安全   不應事無大小都通報

黎廣德:破損存隱憂   應研究什麼情况通報


    翻查資料,2010年大亞灣燃料棒破損,最初經「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時任核安全諮詢委員會主席何鍾泰隨後向傳媒表示,廠方主動向委員會匯報泄漏,指大亞灣2號反應堆一回路有一支燃料棒出現小洞,令反應堆冷卻水輻射量和放射氣體均上升。


    事件曝光後,大亞灣股東之一的中華電力強調事件不列入國際核事件評級之內,不屬需要通報事項,因此不存在隱瞞。港府當時表示會因應公眾訴求,研究日後公布核電站較輕微事故。


    日前被揭5支燃料棒包殼破損的台山核電站,事件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報道曝光,但披露資料不多。兩日後,昨日國家核安全局證實核電站燃料棒包殼破損,但未有向環境泄漏。港府連日回應強調兩地設有恒常機制,保安局長李家超昨表示如涉及需要通報,會按標準去通報。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稱,核電廠設計會考慮運作時可接受的燃料棒破損數量,若未超出上限不會被視為事件,未向外界公布可以理解。


    不過,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工程師黎廣德表示,核電站內發生大大小小事件,部分未必構成場外風險,但如燃料棒破損,對核電站營運存在一定隱憂,政府既然於2010年表明會研究通報較輕微事件,應認真與內地研究什麼情况下向本港通報。黎廣德稱,國家核安全局指台山核電站安全運行,但關鍵是若不徹查燃料棒為何有瑕疵,根本不知是否存在系統或結構問題,「𠵱家只係假設小量燃料棒有問題,可能是隨機,但會否是核電站設計有問題,令燃料棒破損?」認為不應掉以輕心,亦希望內地增加透明度,以釋公眾疑慮。

14.6.21

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 湖北氣爆12死   習令查「保黨慶氣氛」  37重傷逾百受傷   街市全層炸空坍塌 明報專訊

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

湖北氣爆12死   習令查「保黨慶氣氛」 

37重傷逾百受傷   街市全層炸空坍塌

明報專訊   14/06/2021



    湖北省十堰市一個二層樓高的集貿市場,昨早發生燃氣爆炸,造成最少12人死亡,138人受傷,其中重傷37人。網上短片顯示,市場地下被炸空坍塌,現場遍地瓦礫,市場附近部分居民樓受波及。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指示,要求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防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


料天然氣泄漏爆炸   波及附近民居


    據《湖北日報》旗下媒體「極目新聞」、《十堰晚報》等報道,事發於早上6時30分許,市場已開市營業。有市民準備到市場裏的餐廳吃早餐,將走到市場時突然爆炸,「整個菜市場被掀翻了,瞬時磚頭瓦礫滿天飛」,自己差點被磚塊砸到。距離市場不到100米的一名商戶稱,她當時還在睡覺,突然被爆炸的巨響驚醒。去現場的路上,她見到有途人因被玻璃碎片劃傷,渾身是血。現場民眾拍攝的短片顯示,爆炸後市場煙霧瀰漫,不少民眾自發在廢墟中搜救被困者。附近居民樓不少陽台、停在市場外的多輛汽車損毁。「上游新聞」援引官方消息稱,初步判斷事故起因為管道天然氣泄漏。


    十堰市政府昨下午通報,市場於上世紀90年代初建造,地下歸屬當地潤聯物業公司,有19間藥店、早餐店等店舖,一樓屬艷湖社區管理,是無人居住的活動室。市場外的馬路對面還有46個攤位。


    事發後湖北書記應勇批示,要求全力搜救被困者、救治傷者,把損失降到最低。省長王忠林率隊於下午抵達十堰現場組織救援。當局稱,昨共投入2000多人救援,同時,緊急疏散當地近900戶居民商戶,徵用附近酒店安置受影響的人。當局稱將保障傷者救治,妥善處理善後工作,安撫群眾。



李克強:查明事故依法追責


    習近平隨後指示,要盡快查明真相,嚴肅追責。他稱,近期全國多地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校園安全事件,各地區、有關部門要「舉一反三、壓實責任,增強政治敏銳性」,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防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為建黨百年營造良好氛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指示全力救治、查明事故原因並依法追責。


    應急管理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派出工作組赴十堰指導事故處置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亦抽調重症醫學、燒傷、心理學家等組成國家級醫療專家組,赴當地指導緊急醫學救援。


    湖北省委及政府辦公廳昨晚發布緊急通知稱,事故暴露出湖北「安全生產仍存在薄弱環節和短板,教訓十分深刻」。通知表示,將立即開展燃氣行業專項整治和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要求各地對各類突發事件加強預案管理。



去年同日溫嶺爆炸   釀20死


    去年6月13日,一輛運載液化石油氣的油罐車在浙江G15瀋海高速溫嶺大溪段發生兩次爆炸,造成20死,超百人受傷入院,周邊房屋和廠房被毁。


爆炸「地都在震」   有商戶被爆風轟飛3米


    湖北十堰市張灣區艷湖集貿市場昨晨發生燃氣爆炸,事發時市場內有商戶已開始營業,有市民在吃早餐、買菜。有市場附近商戶稱,兩層樓高的市場在爆炸巨響後垮塌;有商戶被爆炸氣浪推出3米遠,導致頭部和手受傷。


    《北京青年報》報道,有爆炸事故目擊者昨天原本打算去市場吃早餐,「走到距離市場樓200多米的地方,就聽到忽然傳出一聲巨響,樓裏的磚頭、玻璃炸開飛出來,感覺地都在震,當時有走在前面的人也被衝開了幾步。」


    「上游新聞」引述一名市場附近商戶稱,一聲巨響後市場就垮塌了,沿途見到有人倒在路邊。另一名商戶李先生表示,他早上6時10分去到自己的店舖,將商品擺放在店門口不久,他背對店門休息,突然爆炸巨響傳來,他被氣浪推出3米遠後倒在地上,感覺身體被石塊擊中,血流不止。李先生忍痛爬起,自行攔下一輛的士趕去十堰市太和醫院救治。



商戶:維修人員曾問「有否聞到煤氣味」


    前述報道引述李先生稱,去年3月份燃氣公司維修人員曾到他店裏,問燃氣管道從他店舖地下穿過,他是否有聞到煤氣味。李先生回答說沒有。維修人員一番檢查後離開。

13.6.21

港澳居民申請留台 須報曾否宣誓效忠政府 明報專訊

港澳居民申請留台   須報曾否宣誓效忠政府

明報專訊   13/06/2021



    台灣政府本月1日修訂「香港澳門居民申請居留定居申報書」,新增一欄要求申請人申報現在或曾經在香港、澳門政府部門任職,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港澳政府;同時原本申報書上要求填寫在港澳畢業後或近10年的工作經驗,更改為在「大陸地區」及港澳的所有工作經歷。有公務員工會代表表示,期望其他地區可理解香港公務員實際情况,又呼籲準備加入政府的人要考慮各種影響。


    按台灣駐港機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網頁,18歲以上港澳居民需填寫「申請居留定居申報書」,最新6月1日的修訂版,新增「現 (曾) 於香港或澳門政府部門任職者、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港澳政府」,並需填報更長時間及新增在內地的工作經歷。


陸委會稱倘有危台利益之虞   申請將不獲批


    陸委會回覆本報表示,對於香港申請來台居留的條件及申請表格欄位設計,都尊重主管機關依法行政;依《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22條規定,香港或澳門居民申請在台灣地區居留,如有危害國家利益之虞者,其申請案得不予許可。針對港澳居民居留定居申請案,主管機關均依相關法規審理,該會對個案沒有評論。


梁籌庭冀其他地區理解港公務員情况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表示,香港無法阻止台灣有任何安排,他期望其他地區可理解本港公務員的實際情况,在沒有辦法下亦需順應政府。問到會否擔心台灣的行動會影響政府招聘及影響非公務員政府員工簽署聲明的意欲,他認為,日後要加入政府的人,需將各種影響歸納於加入政府的考慮因素之列。


    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主席李大壯表示,去年台灣就港澳居民申請赴台設限,認為今次安排說得更清晰。他指港澳台之間的交往仍按《港澳條例》,未有改變,又說現時的港台關係雖不算好,但與2000年前比較肯定不差。

赤子的赤 林凱敏

赤子的赤 

林凱敏



    有説赤柱的地名源自曾經四處皆見的火紅木棉樹,港島更曾因此被喚作赤柱山,現今雖木棉蹤影難尋,但此處有過的赤子心,似乎仍屹立未枯 。


赤子的赤 林凱敏   13/06/2021

北京維穩迎百年黨慶 清除「妨礙觀瞻」訪民 明報專訊

北京維穩迎百年黨慶   清除「妨礙觀瞻」訪民

明報專訊   13/06/2021



    中共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首都北京也全力維穩,嚴防失控局面。維權網報道,傳上月20日公安部統一部署建黨維穩任務後,各地通往北京的車站碼頭均對進入人員嚴格盤查,有上訪紀錄的訪民基本上都被勸回原居住地,剩下一些新訪民與殘疾訪民還堅守北京。不過,上周五(6凡11日)北京也開始大清場,凡是到國家信訪局的一律被帶走,然後集中處理。


    消息人士說,天安門將就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演練,12日起,北京進入維穩攻堅戰,15日前須把妨礙觀瞻的訪民清理完畢,20日時必須沒有任何死角。同時,北京周邊的天津等地也進入了拱衛性維穩清場。




9.6.21

高校生抗議與職業院校合併 警入校維穩 學生遭棍打流血 當局叫停「併校」 明報專訊

高校生抗議與職業院校合併   警入校維穩

學生遭棍打流血   當局叫停「併校」

明報專訊   09/06/2021




    內地高校爆發學生與警察示威衝突。江蘇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學生周日(6月6日)因反對學院與高職院校合併,在校內抗議。當地警方指控學生禁錮院長,進入學校維穩,有學生在與警方對峙中被噴胡椒水、棍擊受傷流血。


    江蘇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廳等多省教育廳昨日發布公告稱,暫停當地獨立學院與職業院校合併轉設為職業技術大學的工作。


警指控學生禁錮院長   查違法行為


    江蘇省丹陽市公安局昨日通報稱,周日(6月6日)下午,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部分學生因對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併轉設工作不滿,在校內長時間聚集,並將前來做解釋說明工作的55歲學院院長常青「非法扣留」,「限制其人身自由達30餘小時」。通報又稱,公安機關多次向學生警告,「開展法律宣傳,但遭到一些學生的圍攻謾罵、阻礙執法」;為維護校園秩序和被困人員人身安全,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手段將被困人員帶離」,送院救治。警方表示正調查該宗事件涉及的違法行為。


    另一邊廂,維權學生及家長均表示不滿,指校方沒有事先通知,私自決定轉設,學校事前並未進行任何民意測評,損害學生利益,剝奪學生知情權。


    內地教育部近年推動「獨立學院」改制,上周五(6月4日)發出公示,宣布計劃將13間大學名下的獨立學院,轉設成「職業技術大學」。其中江蘇涉及5間。分析指,這些獨立學院原本掛名相關大學,學額原屬「普通本科」,學生憂慮學院合併成職業技術大學後將變成檔次低一級的「職業本科」,將影響找工作、報考研究院等的機會。



「獨立學院」改制 學生憂併校「降格」


    消息一出,除了中北學院,面臨「轉設」的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亦有學生拉橫額抗議,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亦有學生在校內抗議。有網傳片段顯示,警察到場後,學生在校門開啟手機燈築成燈鏈,有人拉起「南師中北絕我前途!拒絕職本,還我普本!」標語。另有網民將學生受傷圖片發布於微博,並表示有為院長提供牀墊、充電寶、食物及水,網傳相片亦顯示有學生幫院長撐傘遮擋陽光。




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 方太初

Double F: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

方太初   09/06/2021



    「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這是《頤和園》裏李緹問的。6月又重看一次這套電影,雖然距離1989年愈來愈遠,但不影響我們再貼近更多那個6月、這個6月,人的狀態。


    《頤和園》是一群在當時於北京念書的大學生的故事,特別是六四其後的故事。余虹與周偉,李緹與若古,還有他們的朋友們,學習、戀愛、參與運動、理想破滅、散落各處、各奔前程,各自在人生中沉淪與醒覺,或不醒覺,就是這樣的故事。


    當初看這套戲時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李緹與好友團聚,柏林街頭散步後走上高樓天台閒談抽煙,她坐於天台石壆上,不遠處好友皆在眼前,包括情人與偷歡的人,她望向各人,然後隨一群鳥兒飛過後,她向後一仰掉下樓去,就此無聲無息,又毫無先兆的死去。這一幕不是在六四事件發生時,不是在她與周偉等待德國簽證的那一年,這些當時最大的恐懼都沒有侵蝕她至絕望。倒是與一眾中國留學生在異國自我流放多年後,當其中有些終於要回國,其中有些前程正美好,她卻決定都不要了。


    「跳下去很容易」,這是電影裏大學時期余虹對李緹說的,那時余虹因與周偉感情問題獨站天台,李緹看見後上來制止她。余虹此後在茫然又將就的生活中,從沒有在天台跳下去過。她退學,她到深圳,她到重慶,輾轉找尋活下去的動力。而其實所有人都沒有從那場舊日噩夢中走出來,1997年時的余虹描述自己孤離,沒有目標;卻只有遠在異國、明明可以得到美好前程的李緹,或因為不願將就,或因為覺得做人太難,往後一仰,終結一切。


    YouTube上可找到這套電影,有心人可搜尋一下。但識睇睇留言。意見大多兩極,多有覺得那不過是一群空虛的年輕人的糜爛生活;一群發情動物,不同時期找不同理由「上牀」;自以為文藝,思想獨立,其實就是沒有思考隨波逐流……


表象背後的迷惘、憤怒、悲哀


    想起台灣大學教授歐麗娟教《紅樓夢》時,一再提醒學生閱讀此書時不要代入自己的價值觀,甚或認為作者在批判其中一些角色,因為時代不一樣,大家的價值觀也不一樣,作者只是呈現當時的社會狀態下,各種背景出身的人的各種處世做人方式。看《頤和園》時,各人理解的落差,大概也是因為總以我們當下的社會狀態和價值觀去理解當時的人。


    那個時代似乎打開了開放的缺口,卻又各方面未容許更多的變革,一如其中一些留言寫:「一個壓抑的,蓄勢噴湧的年代,外部環境不允許的情况下,我們又能怎樣呢?」「表象背後的屬於那一代人的迷惘、憤怒、悲哀」……電影裏的各個角色確實不是完人,各有缺點各有自私,有的說自己心裏結疤了不能愛人;有的說寧願孤獨也要推開最愛的人;有的發問為何自己會對眼前一切漠然,而去注目永不可期的事物;有的以為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


    你當然可以批評他們太過虛空,太過強說愁,但背後那形成這些生存狀態的環境、事件、無形之手,是更需要被理解的。重看《頤和園》對我意義是,我想不止李緹在問「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我們一樣都想起,那個夏天是怎麼回事?不止30幾年前的,也包括這幾年的。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