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9

脱髮

亞洲人頭皮約有10萬個毛囊,比白人及黑人少。每個毛囊可長出3至4條頭髮。頭髮生長周期分3個階段︰生長期、退化期及休止期。毛囊在休止期時,會逐漸萎縮,頭髮脫落,之後會重新長出頭髮,是一個循環。
九成頭髮處於生長期,其餘頭髮屬於另外兩個階段,每日會脫落100條左右。超過這個數目,有可能是不正常脫髮。頭髮生長周期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甚至停止。留意自己洗頭或梳頭時的脱髮量,若每日總量超過100條,可能出現脱髮危機。

女性脫髮徵狀有別於男士,鮮會變成地中海,而是前額至頭頂的頭髮變得稀疏,髮界漸闊。出現大量脫髮前,頭髮開始變幼,不少女士在束馬尾時發覺髮量變少,或洗頭後見到大量甩頭髮,因而求醫。

電髮及染髮不會導致大量脫髮,除非是對電髮藥水或染髮劑過敏,引起皮膚發炎,否則最多只是令頭髮乾旱易斷。


其實,不正常脫髮反映了身體某一方面出現毛病,常見是以下4種類型脫髮:

疤痕性脫髮:頭髮毛囊受病菌感染或免疫系統出問題,如真菌感染、濕疹、牛皮癬、扁平苔癬、紅斑狼瘡等引發炎症;若發炎嚴重,頭皮會留有疤痕,毛囊受到破壞,不能再長出新頭髮。
休止期脫髮:身體因不同原因,如分娩、壓力、缺鐵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下降、營養不均,或因藥物影響,如化療藥或口服維他命A酸等,令頭髮生長周期失衡,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或損害毛囊健康,原先長出3至4條頭髮,慢慢減少。女士在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出現變化,有可能引發休止期脱髮。
荷爾蒙脫髮:受家族遺傳影響,頭髮毛囊對男性荷爾蒙DHT(Dihydrotestosterone)反應較大,縮短頭髮生長周期;另外,女士進入更年期,脫髮情况更明顯。
斑禿:局部禿頭,有可能會蔓延至全頭;與自身免疫疾病有關。

然而,女士大量脫髮原因,大多數是混合式出現,如荷爾蒙脫髮加上缺鐵性貧血,故女士治療脫髮較男士複雜。
女士脫髮成因較複雜,醫生除了臨牀檢查頭皮外,或需要抽血及抽取小量頭髮,作髮根分析檢查。疤痕性脫髮最難醫治,醫生先處理令頭皮發炎的成因,可能要注射或外塗類固醇消炎;而受損的毛囊未必可以長出新頭髮。即使考慮植髮,也要在病情穩定後1至2年後再作評估。
治療休止期脫髮,要先找出脫髮成因,如缺鐵性貧血患者要補充鐵質,或停服導致脫髮的藥物等。當問題解決後,頭髮自然可再長出來。
針對荷爾蒙脫髮,女士的第一線治療是米諾地爾(Minoxidil)外用藥,可以延長生長期頭髮的壽命,以及令新生頭髮更粗壯。但使用首兩個月,藥物會促使休止期頭髮脫落,這段期間脫髮會更明顯,至3至6個月後,髮量才開始有改善。但只約五成人效用明顯,並非人人有效。另外,心臟病、血壓低、懷孕及對 (Minoxidil) 過敏者,不宜用此藥。
而口服藥菲那雄胺(Finasteride),可降低毛囊對男性荷爾蒙DHT的敏感度,減少脫髮。不過,藥物只適合男士及收經後女士。因有生育能力的女士服用後,有可能導致畸胎。無論是口服藥或外用藥也要醫生處方。
對付斑禿,則可外塗或口服抑壓免疫系統的藥物。

不正常脫髮,若持續不理,毛囊細胞不能健康生長,長遠會受損及纖維化,變為疤痕性脫髮。因此當察覺有不正常脫髮時,要盡早求醫,尤其是皮膚同時出現紅腫、疼痛、痕癢或膿胞等,可能是皮膚發炎。
要預防脫髮,首要做好護理,另外,很多人擔心每日洗頭會加速脫髮,寧願數天洗一次,但這樣做反令油脂積聚在頭皮,增加發炎風險。

以中醫角度認為頭髮健康與肝、腎、脾及氣血有關,脫髮分以下證型:

肝腎不足:屬遺傳性脫髮居多,加上壓力大,睡眠質素差,損害肝腎健康。「肝藏血,腎藏精」,而精血是同源,可以相互轉化,故肝腎不足減低身體造血能力,導致氣血不足,未能把營養運送到頭髮,令頭髮枯萎脫落。
濕熱蘊結:患者以男性居多,主要與飲食不節有關,因嗜辣及甜食,會損耗脾胃功能,未順利運化水氣,濕氣儲在身體,再加上熱氣食物,慢慢積為濕熱,體內濕熱會上升至頭頂,令頭皮及頭髮油膩、瘙癢及頭屑,甚至脫落。另外,脾胃是後天之本,負責把營養運化全身,若脾胃功能欠佳,營養也送不到頭髮。
血熱風燥:多發生於青壯年,因生活緊張或常熬夜,耗傷陰液,導致陰虛內熱。血熱生風,風熱會升上頭部,令頭髮得不到陰血滋養。或因常用冷水洗頭或冷風吹頭,導致風邪入侵把熱鬱於體內,長期如此便會引起燥熱,令髮根乾枯易脫落。
血虛風燥:因久病或血熱風燥,長時間沒治理,傷營氣耗血;另外婦女產後血虛,頭髮失去滋養,亦會枯乾脫落。

女性在更年期前後較容易出現脫髮,因為腎氣漸衰,易出現血虛,頭髮逐漸失去營養,慢慢脫落。
不過,近年很多年輕女士,工作壓力大,加上常食熱氣食物,引發燥熱體質,一樣會有脫髮問題。嗜辣及常食甜食易損耗脾胃功能,導致體內積聚濕熱,增加脱髮風險。

中醫治療脫髮,要服藥調理身體,若身體功能正常,肝、腎、脾及氣血都正常,自然有望重新長出頭髮。同時可配以針灸,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毛囊健康,不過要頭皮禿髮位置落針,部分病人感到痛楚。

另外,用生薑片在禿髮位置摩擦至有微弱發熱感覺,適合頭髮偏乾的病人,因她們大多是血虛,生薑偏溫,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毛囊長出頭髮;頭油偏多者通常是體內血熱引起,則宜用側柏葉煲水,塗在禿髮處,側柏葉有助涼血。
服藥、針灸及外塗多管齊下,一般3個月左右,便開始有改善。

側柏葉

預防大量脫髮,首要先戒口,避免常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多食補肝腎的食物,如黑豆及黑芝麻。其次是要有良好的作息時間,熬夜容易令人熱氣;而且睡眠不足會影響心情,引發肝火上升,最終成為燥熱體質。

另外,可多按摩頭皮,用十指在頭皮上向前或向後梳理頭皮,以及每日按壓相關穴位5至10分鐘。




有一種排名,叫總之要入中大…… 黃念欣

世紀.夕拾朝花:有一種排名,叫總之要入中大……
黃念欣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06/05/2019

    2019年亞洲大學排名出爐,清華大學排名第一,是首次中國大學登上亞洲榜首,取代新加坡國立大學原本的位置。香港科大第三,超越第五位的港大。不在香港讀大學又口多多的朋友問我:「喂,中大穩守第七,點睇?」我說:「今時今日,排名升跌都不是人文學科的事。報告說排名攀升的大學普遍在『知識轉移』方面表現理想。知道什麼是『知識轉移』嗎?不是知識由老師轉到學生身上啊。Knowledge Transfer,就是把學院專屬的高端知識,從所謂的『象牙塔』轉移到廣大社會以至日常生活之中。換言之,哪天文學研究成果可以像納米塗層一樣申請專利,並應用到不同產品之上,再去問文科人對大學排名的看法吧。」

 未答完已知,太長氣了,道行未夠。其實我應該說:「亞洲第七?幾好吖。」

 結果當晚返到書房,一邊整理Zotero書目,一邊放了一整夜的「夢劇院」。

 親愛的80後或60前,未聽過二人女子音樂組合「夢劇院」的,有勞自行Google。問我當年為什麼要入中大,千百種理由——校園優美、師資優良、社會承擔、國學承傳、崇高惟博愛、基礎在育才——都可以,但其中有一種藏得比較深的,叫夢劇院;李敏和劉文娟,都念中大。讀大學讀到可以填詞、唱作、上《勁歌金曲》,真是自由與浪漫的最高體現,夢幻與戲劇性兼而有之。 


 1988年首張大碟有《四分三日》、《飄去夏天》、《遍霧遍雨》,之後還有改編Both Sides Now的《彩色相對論》,以及在中學Music Day被無數情同姊妹的同學選唱的《天生一對》,曲詞風格都是清新、浪漫、學院、少女,再加少少老土。這一點老土很重要,成就不計潮流,不食人間煙火的淨土氣息。 


 不過一曲《又再遇》還是很令人驚艷,前奏朦朦朧朧有段很中文系的獨白:「今日何日兮……今夕何夕兮,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兮君不知……」《越人歌》﹗但稱得上金句的歌詞不多,勝在自然舒散:「今天相依偎留情意,誰伴你傾聽,簷前滴雨——ba-ba-la-ba——殘留幻影——ba-ba-la-ba」,普普通通的意思,但連着旋律一同唱起,你就會明白,聽歌,不過是聽自己的青春。

 不是絕世奇才,但正正是這種玩票與認真之間盡顯不着力的才女風範,88至93年留下幾張唱片即飄然遠走,離港或轉型。不用告訴我現在她們二人如何如何。所謂英雄莫問出處,其實也莫問去路。在那個心神不定,飄飄蕩蕩的80、90年代之交,感謝她們給我建造過一個目標叫「夢劇院」。也感謝她們讓我真的進入了文字、聲韻、古籍、語法、專家詩文、古今文論,訓練功課一刻不鬆懈的中文系。夢境裏藏圈套,人生之戰的兵家常事,是夢劇院沒有告訴我的事。 

 選大學的底牌既已揭開,就不妨一揭到底。與風度翩翩的同事談起80年代中大還有什麼明星級學生,他告訴我:1985年藝術系轉英文系的,黃凱芹。啊,就是「如何在你心窗一角,朦朧呈現我的愛,縱是驟晴驟雨,儘管昏昏暗」的黃凱芹嗎?當年《傾心》不但完全淬練出暗戀二字的時代定義,更以行為藝術的高度,以「若愚」的筆名填詞,然後把作品填給非常讓人傾心的周慧敏的男朋友陳德彰,再唱成了經典。這行徑在我看來比較像「大愚」,尤其是當你看過二人在港台錄音室主持《二人世界》的黑白照片,是多麼的純淨無瑕的天生一對。 


 在這個初夏晚上,無邊無際的懷舊與八卦裏,我竟摸索出一種無以名狀的中大同路人氣息。裏面少不免有各種旋生旋滅,徒勞無功的努力,和別人看來不大切合實際與潮流的夢,一直延續到往後的人生,起起伏伏。但有一種大學,它未必是世界第一或亞洲第一,卻見證着我們的「氣質轉移」,好或不好,存乎一心,只是驀然回想——啊,無論如何,我們最好的日子,全都在那裏了。 



8.5.19

北京羲和雅苑烤鴨坊 (萬象天地店) 深圳

北京羲和雅苑烤鴨坊( 萬象天地店)

深南大道9668號華潤城萬象天地SL 257號




來自北京,已開業十餘年,主打新派烤鴨+精品家常菜,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開了40多家分店,在香港尖沙嘴也設分店,但深圳價錢比香港價錢便宜一倍有多。






烤鴨推出來脹鼓鼓、油亮亮,在你面前即席切片,肉香撲鼻。

原來製鴨有數個步驟,其中會將氣打到鴨的皮肉之間,把鴨充氣脹大一倍,燒起來受熱更均匀。另外會用蔗糖水上色,最後放進 200 ℃ 高溫掛爐,即叫即烤。

店裡的鴨,在北京懷柔雁棲湖畔養大,每天到店。養成時間是40天,重量6斤8兩左右。烤鴨入爐烤制45-50分鐘,時間長,油脂的香味更出得來。




這裏首創了一鴨三食,最特别食法是有超酥脆的鴨胸皮,橫切薄面如蜂窩狀,口感酥鬆得像吃豬油渣,用來蘸藍莓醤爆炸糖,彈跳口感很有玩味。不過他們的藍莓醤味道太甜太搶,而爆炸糖沾到後來會結成一塊。反而更討喜的是特製芥末醤,醬中混人了果蜜醋,酸甜醒胃,用豐腴的鴨胸肉片蘸來吃,皮肉均稱,肉烤得柔軟無渣,好吃 !


還有最常見的餅皮包鴨吃法,鴨腿肉連皮帶少許油脂,連同青瓜條京葱絲甜麵醬,還有特别的山楂條,帶微甜,一口咬下,滿足了多年來的懷念。

而烤鴨餅皮也有2種,其中綠色的是用菠菜汁和麵烙制出來的。



剩下的鴨架還可做成清爽不油的鴨架湯,再配些鑊氣小菜,滿載而歸。

                                                     川汁青瓜球

                                                      芥末鴨掌

                                                      黃扒魚肚

                                                       黃扒魚肚


                                       日本宮崎A3和牛粒干煸口蘑

                                           肉末脆荷蘭有機小黃瓜

                                                       八旗茄子



                                                    張氏獅子頭

                                                       杏仁豆腐

                                  芸豆卷、小豆涼糕、驢打滾、豌豆黃


3.3.19

當搭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 譚蕙芸

當搭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

譚蕙芸   03/03/2019


    不是戀殖,但深刻回憶是,童年時經常跟父母在香港的郊野公園行山,在山野間遇過某位又是來行山的港督。這種記憶,刻在腦海裡,原來領導人可以做跟我們平民一樣的事。

    不知道甚麼時候,官民距離如同鴻溝。有一些虛偽,令人髮指。

    負責教育的官員,口口聲聲叫本地家長信任他們的政策,自己的子女呢,個個在英美升學。

    負責運輸交通的管理高層們,不斷話香港公共交通幾世界第一,佢地個個出入是坐私家車。

    我不禁想起民間特首周潤發,佢身家豐厚,住得好也擁有靚車,但仍會偶爾被市民發現一支公坐地鐵,和我們一齊逼。Walk the Talk. 多年前我訪問佢點解坐地鐵,佢還謙虛話:「貪方便,好過塞過海隧道三個鐘。」

    周潤發當然有資格唔坐港鐵。在香港有能力養私家車,甚至請個私人司機,不是做錯事。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負擔得起就可以,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當管理香港交通事務的人都唔搭公共交通工具,就是問題。預備寫這篇文時,翻查資料,越看越怒不可遏。

    相比的士、小巴、巴士,過去十年,只有港鐵系統的乘客人數大幅上升。而我因為經常長時間坐港鐵,可以好肯定說,同一時間,沒有看到港鐵的管理是以改善乘客搭乘經驗為其公司管治之本。

   「無做好本業」體現在那些地方呢?搞地產啦,將僅有的月台空間賣哂廣告(上年九月佢夠膽死將灰黑色的尖沙嘴地鐵站月台變哂黃色,只是因為賣廣告,令人以為尖沙嘴是金鐘站)。更不要提那些頻繁的故障,沙中線醜聞搞到通車大延誤。處理車廂擠逼無乜對策,只是請些part time月台助理來塞人入車廂。

     童年我見證港鐵開通,甚有好感。九十年代尾讀碩士研究港鐵的形象,是摩登、便捷、安全。從何時開始,搭港鐵變成一種地獄式經驗?好像是這十年八載,內地遊客劇增當然是因素,但港鐵作為一間公司有無認真處理過?今次搞到要運輸署出手,令我諗起派四千蚊,最終竟是學生資助事務處啃。

    為寫這篇文,我揭港鐵年報,見到管理層個個笑容滿面,匯報港鐵威水史:每周日乘客量突破570萬。究竟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業績好原來是因為夠擠逼?會不會反轉咗件事來講?

    我不禁問,在這份港鐵年報上笑得那麼開心的高層,有幾多個人是搭港鐵番工的?

    於是,這十年來,民間有風氣是,搭公共交通工具,特別是搭港鐵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網上有一說法「我覺得男人到左三十歲仲要依賴交通工具好可憐」竟然惹來共鳴。

    在講究環保的年代,搞好公共交通系統是一個文明城市的核心價值。當歐洲已經討論到踩單車番工,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特別以港鐵來說,呈現一種服務質素倒退的情況。

    這幾天,掙扎寫這篇文章時,我想的事很簡單。我身邊不少人因各種原因並沒有經常搭港鐵。有些人開私家車,有些人出入的士,有些人住得近上班的地方。

    每日五百幾萬人次在港鐵裡受苦受難,原來並不一定是一種常識。就讓我把自身經驗寫出來,當作拋磚引玉。


當搭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 譚蕙芸

當搭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

譚蕙芸   03/03/2019


    不是戀殖,但深刻回憶是,童年時經常跟父母在香港的郊野公園行山,在山野間遇過某位又是來行山的港督。這種記憶,刻在腦海裡,原來領導人可以做跟我們平民一樣的事。

    不知道甚麼時候,官民距離如同鴻溝。有一些虛偽,令人髮指。

    負責教育的官員,口口聲聲叫本地家長信任他們的政策,自己的子女呢,個個在英美升學。

    負責運輸交通的管理高層們,不斷話香港公共交通幾世界第一,佢地個個出入是坐私家車。

    我不禁想起民間特首周潤發,佢身家豐厚,住得好也擁有靚車,但仍會偶爾被市民發現一支公坐地鐵,和我們一齊逼。Walk the Talk. 多年前我訪問佢點解坐地鐵,佢還謙虛話:「貪方便,好過塞過海隧道三個鐘。」


    周潤發當然有資格唔坐港鐵。在香港有能力養私家車,甚至請個私人司機,不是做錯事。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負擔得起就可以,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當管理香港交通事務的人都唔搭公共交通工具,就是問題.預備寫這篇文時,翻查資料,越看越怒不可遏。

    相比的士、小巴、巴士,過去十年,只有港鐵系統的乘客人數大幅上升。而我因為經常長時間坐港鐵,可以好肯定說,同一時間,沒有看到港鐵的管理是以改善乘客搭乘經驗為其公司管治之本。

   「無做好本業」體現在那些地方呢?搞地產啦,將僅有的月台空間賣哂廣告(上年九月佢夠膽死將灰黑色的尖沙嘴地鐵站月台變哂黃色,只是因為賣廣告,令人以為尖沙嘴是金鐘站)。更不要提那些頻繁的故障,沙中線醜聞搞到通車大延誤。處理車廂擠逼無乜對策,只是請些part time月台助理來塞人入車廂。

    童年我見證港鐵開通,甚有好感。九十年代尾讀碩士研究港鐵的形象,是摩登、便捷、安全。從何時開始,搭港鐵變成一種地獄式經驗?好像是這十年八載,內地遊客劇增當然是因素,但港鐵作為一間公司有無認真處理過?今次搞到要運輸署出手,令我諗起派四千蚊,最終竟是學生資助事務處啃。

    為寫這篇文,我揭港鐵年報,見到管理層個個笑容滿面,匯報港鐵威水史:每周日乘客量突破570萬。究竟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業績好原來是因為夠擠逼?會不會反轉咗件事來講?

    我不禁問,在這份港鐵年報上笑得那麼開心的高層,有幾多個人是搭港鐵番工的?

    於是,這十年來,民間有風氣是,搭公共交通工具,特別是搭港鐵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網上有一說法「我覺得男人到左三十歲仲要依賴交通工具好可憐」竟然惹來共鳴。

    在講究環保的年代,搞好公共交通系統是一個文明城市的核心價值。當歐洲已經討論到踩單車番工,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特別以港鐵來說,呈現一種服務質素倒退的情況。

    這幾天,掙扎寫這篇文章時,我想的事很簡單。我身邊不少人因各種原因並沒有經常搭港鐵。有些人開私家車,有些人出入的士,有些人住得近上班的地方。

    每日五百幾萬人次在港鐵裡受苦受難,原來並不一定是一種常識。就讓我把自身經驗寫出來,當作拋磚引玉。

24.2.19

抹茶玫瑰湯種饅頭

家常便飯:超綿超軟 一試驚艷 

抹茶玫瑰湯種饅頭


    喜歡烘焙麵包的朋友,可能都聽過「湯種」麵包。

   「湯種」是烘焙術語。

   「湯」在日本語裏有熱水、泡溫泉的意思;「種」有麵種之意。將麵粉加溫水放在爐上加熱,使麵粉裏的澱粉糊化,糊化煮熟的麵糊便是「湯種」。

    剛剛出爐的麵包最鬆軟,但隨着擺放時間延長,麵包的水分流失,澱粉質老化,隔夜麵包變得又冷又硬,口感變差。

    湯種法是在麵糰裏加入熟麵糊,鎖住大量水分,提高麵包的持水量,使麵包氣泡細化。利用湯種製作的麵包倍加柔軟,特別輕盈,組織更有彈性,麵包撕開後能有片狀羽毛或拉絲的效果。由於保濕時間得以延長,所以湯種麵包很耐放,放上兩三天仍可保持鬆軟的口感。

    在家做饅頭,習慣揉一大盤麵糰做多一點,放着慢慢吃,但是饅頭放涼或過夜後變硬,美味程度大減,不吃又很浪費。湯種既可以讓麵包柔軟好吃,放在饅頭裏,會不會有一樣的效果?用65℃湯種法,將麵粉加水後加熱至65℃,使澱粉糊化,增多吸水量,加進主麵糰一起揉,後面的步驟和普通饅頭無異,整形,發酵,蒸熟。結果一試驚艷,真的超綿超軟,即使兩三天之後,不加熱吃、冷着吃,一樣是綿密柔軟的口感。

讓酵母睡覺 免生氣泡

    春天到了,玫瑰花開了,小小加工,做成經典網紅玫瑰花饅頭,每一口都吃得心花怒放。用抹茶粉和紫薯粉調出漸變色,清新脫俗,夢幻精緻。每一片玫瑰花擀薄需時,造型饅頭在擀壓後,由於麵糰加入了酵母,捲起時容易產生氣泡,只要將未用的麵糰統統急凍,讓酵母睡覺就不會產生氣泡,在一至兩小時內完成整形,麵糰不結冰就沒問題,若結冰了轉移到冷藏室退冰便可。不幸發現饅頭表面有氣泡,也不用灰心,用針刺穿氣泡,蒸好的麵糰一樣光滑。


※抹茶玫瑰饅頭(分量28個)

◆湯種

•中筋麵粉……50克
•無糖豆漿……260克

◆材料

•中筋麵粉……600克
•Demerara 原蔗糖……30克
•速發酵母……3克
•無糖豆漿……160克
•油……10克

◆調色

•丸久小山園抹茶粉(又玄)……2小匙
•紫薯粉……2小匙

◆製作湯種

1. 無糖豆漿混合中筋麵粉,輕輕攪拌至麵粉完全溶化,放入平底鍋,小火加熱,慢慢攪拌,鍋底的麵糊開始黏稠,加速攪拌均勻,麵糊達65℃,離火,放入碗裏,緊貼一層保鮮膜,放冰箱冷藏過夜。

◆製作饅頭

2. 無糖豆漿加入原蔗糖,攪拌均勻至糖完全溶化,加入速發酵母、油及中筋麵粉,用刮刀攪拌成麵屑狀,加入湯種,揉成粗糙的麵糰。

3. 麵糰分割成4份,完成的麵糰放入保鮮袋,未用的麵糰放進冰箱冷藏備用。

•白色麵糰 315克

•紫色麵糰 315克 + 2小匙紫薯粉

•淺綠色麵糰 210克 + 1/2小匙 又玄抹茶粉

•深綠色麵糰 210克 + 1.5小匙 又玄抹茶粉

4. 製作4種顏色的麵糰,麵糰可以雙手搓揉,或用麵包機攪拌。為了加快揉麵,手揉白色麵糰,另一邊用麵包機揉紫色麵糰,麵糰搓揉至表面光滑。紫色麵糰放進冰箱冷藏。

5. 抹茶粉過篩,按比例分別將步驟3的抹茶粉分量加進兩個麵糰裏,麵糰包裹抹茶粉,揉得均勻,手揉和麵包機揉麵同步進行,麵糰入保鮮袋放進冰箱冷藏。

6. 每種顏色的麵糰滾成圓條狀,用大頭針搓破大氣泡,切割成等量的小麵糰,揑圓,放入保鮮袋,放進冷凍庫(0℃以下),約1至2小時內完成整型,麵糰不會結冰:

•白色麵糰分成 21份•紫色麵糰分成 21份•淺綠色麵糰分成 14份•深綠色麵糰分成 14份

7. 從冷凍庫取出小麵糰:三白,一淺綠,一深綠色。另取一個白色麵糰,切割一小份搓成橄欖形,做花心。其餘麵糰壓扁,擀成約10厘米約手掌大小的薄圓形麵皮,邊緣擀薄一點,花形更好看。

8. 依次疊起薄圓形麵皮:白、白、白、淺綠、深綠,如做紫色玫瑰,可加入紫色麵糰。將橄欖形麵糰放在白色的一端,從白色麵皮包裹橄欖形麵糰,開始往上捲起,切半。

9. 饅頭放在烘焙紙上,揑塑玫瑰的底部,固定在烘焙紙上,調整花形成與桌面垂直90度,發酵後較難變形。輕輕推開花瓣,花形更漂亮,切去花托部分多餘的麵糰。

10. 每個玫瑰花饅頭整形需時,為了統一發酵時間,完成的饅頭排好放在食物盒裏,放進冰箱冷藏。

11. 所有饅頭完成後,排好放在蒸籠裏,每個保留一些距離,放進蒸烤爐30℃發酵20分鐘,做第二次發酵。或蒸籠放在滾水上,蓋好,發酵20分鐘。拿起來手感輕盈就可蒸了。

蒸烤爐:

從預熱開始計時蒸10分鐘,蒸烤爐預熱需要6至7分鐘,設定100℃蒸3分鐘,蒸熟了不要立即開門,用布巾卡着,留一小門縫慢慢釋放蒸氣,避免饅頭的溫度急速變化,產生皺皮,10分鐘後才取出

蒸籠:

倒掉鍋裏的水,再加入滾水煮至沸騰,放入蒸籠,用布包着鍋蓋防止水氣倒流,中大火蒸10分鐘,熄火。不要立即打開鍋蓋,鍋蓋稍微掀開一小縫,待5至10分鐘後才完全打開




29.1.19

和孩子「驕傲」地遊戲 林俊彬 ▪ 張溢明

家庭有教:和孩子「驕傲」地遊戲

林俊彬 ▪ 張溢明   29/01/2019


    愈來愈多家長知道遊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亦願意花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究竟家長陪伴孩子遊戲時要注意什麼?美國心理學家Cheryl McNeil和Toni Hembree-Kigin就建議,家長和孩子遊戲時可以讚賞(Praise)、反映(Reflect)、模仿(Imitate)、形容(Describe)和投入(be Enthusiastic),盡情「驕傲」(PRIDE)﹗以下為大家逐一解說:


讚賞:家長可以在遊戲當中,描述孩子的正面行為,並表達讚賞,讓孩子知道家長眼中什麼是好行為。例如「我很喜歡你剛剛如此溫柔地為熊熊包紮傷口﹗」、「剛剛你如此專注砌積木,真的很厲害﹗」

讓孩子做領袖 「教」爸媽玩

反映:家長可以留心孩子的話語,反映及進一步擴展孩子的意思。孩子可能說:「熊熊現在要食藥啦,要叫護士進來。」
媽媽可以說:「是呀,食藥時間到啦,我們要叫護士兔兔進來幫忙。」孩子又可能說:「爸爸你看,塔塔很高﹗」爸爸可以說:「你將積木一塊塊的疊起來,變成一座很高的積木塔。」

模仿:家長模仿孩子遊戲的方法,並描述自己的意圖。例如「和你的醫院一樣,我的醫院都需要護士,我現在就登廣告招募﹗」、「我現在學你,將積木一塊塊疊起來變成另一座塔﹗」很多孩子都喜歡「教」家長新知識和新技巧,家長可以在遊戲時間讓孩子做領袖,帶領遊戲的步伐和節奏。

形容:家長可以留心孩子的一舉一動,並描述孩子的行為和意圖,幫助孩子理解自己在做什麼。
例如「你在準備牀鋪和食物,一定是準備讓熊熊休息。」、「我見你將積木排成一行行,是否在建造一條路通向高塔?」

專注此時此刻 帶動歡樂

投入:家長和孩子遊戲時關上電視、放下手機,專注於此時此刻,和孩子一起享受親子互動和遊戲本身的樂趣。家長亦可以透過一些短句等,例如「嘩,好厲害﹗」、「竟然可以這樣,真的想不到!」等,帶動歡樂和興奮的情緒。
英國戲劇家George Shaw曾說「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家長每星期花時間與孩子「驕傲」地遊戲,讓孩子均衡愉快地成長之餘,亦讓自己放鬆神經,保持童心,何樂而不為?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