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

偷渡者的國慶 鄭美姿

偷渡者的國慶

鄭美姿   03/10/2020


    十一那天,我媽竟在飯桌上說:「講到國慶咁巴閉,你看人人都只會講中秋節快樂,有誰會說國慶快樂?」鄭太是終極的自由鬥士,她在大陸出生,整個青少年期活在文革之下,她親眼目睹數學老師被紅衛兵批鬥,自學校跳下來在操場墮斃。很多個入夜之後,那些叫「工糾」(工人糾察隊)的組織,先在派出所集合,然後一大棚人拿着木條,專去「成分不好」的家庭「抄家」。他們一窩蜂擁入我媽少年時的家,翻箱倒篋,尋找你的罪證,整夜或說整個人生不得平安。鄭太最後遭派去廣東的農村耕田和倒屎,暗自習泳,終於一躍跳入大海逃亡,游了一個夜晚,來到香港自由之境,在屯門抵岸,當上了香港人。


    一個偷渡逃亡的人,她的國慶是她離開國土那一天。


    十一我到銅鑼灣採訪,幾百個重裝防暴警察佔據了幾條大街,他們在港鐵站佈防,肆意衝人商場。街上的是行人還是示威者,已經無從辨認,悶聲中有幾把聲音喊一句「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已經有警員嗌咪阻止,舉起紫旗指相關人士或犯了國安法,一種脅迫不安危險的氣氛蔓延。傍晚我坐在渣甸街一間餐廳五十分鐘,起碼四次見到防暴警員巡經門囗,叫人胃口全丢。一個用武裝歡迎國慶的政府,持槍指嚇港人愛國,可憐更可悲 。




駱惠寧探訪 劏房男曾捐近百萬內地抗疫

駱惠寧探訪 劏房男曾捐近百萬內地抗疫   

03/10/2020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出巡」,10月1日探訪咗個深水埗失業劏房戶,佢話𠵱家淨係打散工,妻女都要返湖南生活。有眼利嘅市民發現,呢名劏房戶今年6月喺《北京日報》寫過文,去過清連儂牆同「保衛立法會」。親中報紙仲同佢做專訪,原來住劏房嘅佢都有唔少儲蓄,聲稱捐咗近百萬元畀內地抗疫。


    呢名劏房戶叫做徐天民,據佢喺《北京日報》嘅文章,話自己2013年由湖南嚟香港做廚師,之後升做後廚主管,舊年見反修例事件,「決心要做點什麼」,於是去「撐警察、清路障」,仲清過連儂牆,今年5月《國歌法》喺立法會通過時更去「保衛立法會」48小時。


駱惠寧送果籃報答 「唔捨得食」


    《文匯報》噚日報道呢位徐先生,話佢舊年10月畀酒樓炒咗,喺地盤做緊散工,𠵱家劏房月租4500元;但原來佢啲積蓄都唔少,喺內地有層樓,報道寫佢愛國撐警清連儂牆行動,統統自己出錢,使咗10萬元,而今年疫情仲「賣樓救國」,話賣咗內地層樓,跟住買咗幾十萬元嘅防疫物資同捐10萬元現金畀家鄉抗疫,前前後後使咗近百萬。對於呢顆愛國心,駱惠寧就送咗月餅、果籃同抗疫用品報答,徐先生仲話唔捨得食。




師徒聚首 曼城質素取勝 哥迪奧拿遇師傅比爾沙 麾下體能成隱憂蘇柏高

師徒聚首 曼城質素取勝 

哥迪奧拿遇師傅比爾沙 麾下體能成隱憂

蘇柏高   03/10/2020



    在追月夜執筆,身旁電視仍播放着叫人欲哭欲罵的新聞,想到三代同堂,難不難?起碼在足球界便絕無僅有。比爾沙、哥迪奧拿、阿迪達,師公、師父、徒弟,如今齊聚英超,實在緣分匪淺。論執教生涯獎項成就,哥帥青出於藍殆無異議,但今晚領曼城征列斯聯,會否被教訓至雙膝跪地?大概,阿根廷狂人輸到七個一皮倒還較有可能。


    倘需要當頭棒喝,哥帥不用等到今天,上一輪吃下李斯特城悶棍已夠提神醒腦,藍月高層也因此極速拍板重金羅致魯賓戴亞斯。佢係咪好勁?唔敢講。老生常談為外國新援初來甫到,適應環境、語言溝通、戰術融入等等,必然充滿問號和變數。然而以柏高的粗淺印象,哪怕魯賓戴亞斯據報僅屬增兵第三選擇,總算是四平八穩正正常常健健康康,有身形有位置感、經驗OK用球能力又OK的右腳(留意,係右腳)中堅,補完了拿樸迪以至尼敦阿基等潛在拍檔的左腳。


傷病亂部署 守將難配合礙進攻效率


    可是別誤會,柏高絕非認為曼城就此防守固若金湯、天下無敵了。首先乃宇宙通用的因素,一如上周所指,疫情擾亂了慣常作息備戰周期,後防甩漏犯錯增多屬常態。儘管藍月不算是以穩守起家,但受到歐戰延遲結束所累,季前工夫近乎零(更有球員中招),可以輕易觀察到的現象為體能不足,無法長時間支撐高強度高位壓迫,出戰同樣受歐戰後遺的狼隊時半場跌watt,迎李城更得廿分鐘左右。


    當然哥帥與藍月也有自身問題,卻跟陣式由四三三變四二三一毫無關係,也無謂跟紅頂白馬後炮地批評換走費蘭甸奴點點點。事實為看上仗數據,調入小戴納後的xG確見提高不少,最起碼禁區有傳中目標,只欠把握火候(係候,唔係喉,學好中文)。這正是阿古路值錢之處,前面入波多、斷波少,減輕防務壓力;加比爾捷西斯的中鋒作用差少少,強項卻在於前場逼搶,遮線時直跑斜跑兜彎跑、單對單出腳企定超技術,全是學問。


    哥帥用史達寧甚至貝拿度施華司職假九並非第一次,惟通常只是基於戰術而讓捷西斯移任翼鋒而已,可不像目前陷於無鋒可用窘境。理論上,四二三一可以比四三三更保守,而哥帥轉陣主要目的為免除奇雲迪布尼墮後串連的責任,更多留在final third、更自由地全面發揮盤傳射和後上入楔,無奈現行人腳確實未能完全配合。結論便是進攻效率下滑,前線壓迫不力,雙防中被迫谷前,猶如陌生人的一眾後衛失去屏障,遇上高質對手即遭予取予求。


兩帥戰術風格一致 勢成個人質素對決


    關於曼城的轉會消息無數,固然好球員不嫌多,惟至此也不宜奢想臨急掃貨,期望傷病狀態及早有轉機才較務實。哥帥透露跟操三天的魯賓戴亞斯有機會正選,屬好消息;根度簡國際賽期後可復出,也不壞。反觀列斯先是大勇的藍月借將積夏里遜不能倒戈,復有拜仁慕尼黑的Cuisance體檢肥佬加盟不成。最攞命大抵乃比爾沙的戰術風格,由高位壓迫至後場組織,跟徒弟幾近如出一轍,很可能演變成個人質素對決,那就高下立判了吧。



音樂劇——美的回憶 潘迪華

世紀.六合文藝:音樂劇——美的回憶

潘迪華   03/10/2020



    康文署於10月9日開始舉辦5場歷年本地原創經典音樂劇的音樂會——《我們的音樂劇》,所選的製作包括《雪狼湖》、《遇上1941的女孩》、《一屋寶貝》、《四川好人》等等。策劃及音樂總監高世章來電說:「Auntie,《白孃孃》也列入節目中。」我很欣慰,也感動他多年來致力推動本地音樂劇。


    這些年來,傳媒訪問我時,總會提及《白孃孃》 。小輩記者多數會問 : 「姐姐啊,《白孃孃》 音樂劇講乜嘢呀 ? 復古吖?除咗《愛你變成言你》 ,仲有啲咩歌?」一連串的好奇。


    的確,提及《白孃孃》,話題可真不少呢?


中西合璧音樂劇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去了西方國家演唱多年,有段日子曾客居倫敦,人在異鄉,民族意識特别澎湃。終日夢想中國的歌唱音樂能成爲出口音樂,因此在倫敦和香港出版多張「中曲西詞」的作品,同時間我又興起創作音樂劇的概念。當年的香港已經是中西交流的社會,啓發我中西合璧的創作方向。


    《白孃孃》的劇本取自於中國南宋年代的神話故事《白蛇傳》,它的內容豐富而多元化,劇情的發展 有時代層面和交替的感覺。音樂則是西方樂器加中國的敲擊樂。語言方面,七十年代的香港已是粵語流行曲的天下,但我認爲用母語演繹更正統,《白孃孃》終於在1972年誕生。時至今日,快半個世紀,《白孃孃》的音樂仍然經得起時代的考驗,並獲得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垂青,邀請於2022年底展出此劇中的部分物品。 


古今沒有不同


    時光隧道70年,目前香港社會有些混亂,和以前社會有了比較,於是很多人熱中追憶和懷念昔日風景。從古至今,歷史的記載可留給後人借鏡,領悟是非。我深深體會,其實任何一個年代,人類的心態和生 活環境都是大同小異,只是形態的包裝跟着時代走而已。六七十年代,香港仍是殖民地區,人民生活所受的壓迫更甚,否則哪裏會有《控訴》這類歌曲出現 :「是誰的錯,是誰的過,造成這世界上不平的事情那麼多。名利都是爲自己,哪管他人多痛苦。」這些都是借古喻今的例子,《白蛇傳》的時代如此,香港的七十年代也是這樣,今日廿一世紀有不同嗎?


    劇中另一首歌曲《奇妙奇妙》,兩條練仙的蛇精下凡人間,成爲兩姐妹,去到杭州西湖,適逢下雨,一樣的風景,心境卻完全不同。姐姐白素貞 :「奇妙奇妙,實在太奇妙,離開青山綠水,丢下奇花異草,來到人間,尋找快樂逍遙。」可是妹 妹小青有不同的感受 : 「可笑可笑,實在太可笑,有人嫌雨太多,農夫怪雨太少,太多太少,人間吵吵鬧鬧。 」《奇妙奇妙》的歌詞簡單,卻描述了人類各有自己的性格,也反映現時親人之間的相處,以及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除了《控訴》和《奇妙奇妙》,最令我震撼的是《水漫金山》。「水漫金山」的一幕,千軍萬馬以音樂和舞蹈來表達,氣勢磅礴,但我更愛它的寓意,白素貞的堅貞和情感一次又一次地不容於世人,令她透不過氣。當許仙被法海綑綁於金山寺內,白素貞救夫心切,霎時間夫去理智,施展神功,水淹整個金山寺。救出了許仙,但也禍害了周圍無辜者的性命,白素貞自知闖下彌天大禍,甘願被鎮壓於雷峰塔下懺悔和贖罪。 


    唉 ! 事實上類同的悲劇在任大何一個年代、任何一個社會都在發生,我們是否應該以此警惕世人,引以爲鑑。做好自己,我們都有責任教育下一代,使港成爲一個良好制度的社會。


不悔做開荒牛

 

    音樂是高層次的藝術文化,看不見,摸不到,全憑感覺捉摸意境,要發揚光大實在不容易。直至七八十年代的新社會風氣,粵語流行歌曲盛行,培育了不少「明星歌手」,香港也成爲娛樂至上的流行曲王者。至於音樂劇的出現,添加 歌唱、舞蹈、演戲和布景等等的輔助,雖然吸引了不少的支持者,可是製作費用龐大。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没有人會願意做虧本生意。1972年「文與藝」 專欄説 : 「 現實世界是現實,幻想世界是超出現實的,這兩個極端中間如有一道橋樑,那道橋樑應該是一種幻想去改變現實的觀念。當全世界的人都太現實時,總得有人從不現實方向去拓展新境界。」 

    不錯,我做了開荒牛,《白孃孃》讓我賠上了10年積蓄,還欠債無數,但我没有後悔,慶幸自己當年的正確理念。


    香港音樂劇的生存,無論是七十年代或是現在的廿一世紀,它都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因此非常感激今次參與這個的音樂會台前幕後的精英,也向康文署的行政人員致敬。希望康文署會全力支持本地音樂劇的發展,不以金錢計較成敗,成爲我們的最强後盾。這樣也間接幫助了香港年輕人的修爲,音樂是陶冶性情的教育,教育是社會最重要的一環。「教育」和「娛樂」能一起交流,是多麽美。


2.10.20

陳虹秀:續與被控者同行 夏浩彬

陳虹秀:續與被控者同行   料律政司上訴 已準備應對

夏浩彬 (明報記者)   02/10/2020


陳虹秀今年5月在第29屆優秀社工選舉中獲選為「優秀社工」。對於有報道稱社福界未來須被整治,她呼籲社福界同工團結、無懼,「堅守初心,喺恒常工作中緊守崗位」,她稱會繼續與反修例運動的被檢控者同行,提供法律及情緒支援服務。


    過去一年在各區示威現場,不時出現一個舉起揚聲器的身影。她是「陣地社工」陳虹秀,去年8月31日在灣仔衝突中因暴動罪被捕,一年後案件於區域法院開審,上周二(9月29日)裁定表證不成立,撤銷暴動罪當庭釋放。陳虹秀翌日接受本報專訪,談到同案另外7名被告,眼眶不禁泛淚,「我覺得自己好似抌低咗佢哋」。案件看似暫告一段落,但她「會作好律政司上訴的準備」,亦稱會繼續與反修例運動的被檢控者同行,提供法律及情緒支援服務。


    回憶當日被捕後被送往新屋嶺扣留中心拘押,陳虹秀說得知被控暴動罪一刻「真的很愕然」,但很快平靜下去,「因我好清楚自己從沒干犯暴動行為」。經歷13日審訊,她最深刻的是與同案7名被告的關係,「提堂時大家都企一企就走,彼此沒有太多聯繫,但這13日見面多了,會在犯人欄交流,知道各自有特別需要,各自支援」,審訊最後數天,眾人已變得熟絡。


與同案被告陌生變熟絡   嘆「好似抌低咗佢哋」


    現時她獲撤罪,但同案被告審訊未完,陳虹秀說:「我覺得自己好似抌低咗佢哋……心裏面好想8個一齊冇事!」說到這裏,她眼泛淚光一度哽咽,「大家一齊被告,好似同路人,難過唔可以同佢哋行到最後」。她希望能向上司爭取,在裁決當日到庭支持同案被告。


    審訊期間,記者發現陳虹秀會拿筆記本抄寫,她笑說當初只為讓自己「唔好太眼瞓」,後來發現原來她的筆記頗有用,可用來應付律政司上訴,「因為唔知之後怎應對,知道了控方覺得我有什麼問題,方便自己之後參考」。她估計律政司會就她的案件上訴,她會準備應對,並不擔心。


慶幸被捕被控   分享經歷助被捕者


    事隔一天,陳虹秀自言已回復平常繼續工作。對於被捕被控,她慶幸有這段經歷,「成個過程對我來說,對社工來說,一個好重要的體驗」。她特別提到新屋嶺內,有人被要求脫衣作二級搜身、有人雙手被反鎖長達8小時,「被捕人難以在鏡頭前完全覆述出來,但作為一個社工在經歷後公開講,會有公信力,有人聽完我分享後被捕,識得像我一樣拒絕二級搜身」。


檢討陣地社工   支援被控者屬重點


    陳虹秀是「陣地社工」成員,以往常在衝突現場出現,提醒警方要用合適武力,以及提供人道支援。鑑於目前警方處理示威形式有變,她感到社工的效果沒以往那麼明顯,未來會檢討「陣地社工」的形式,未知日後會否再參與大型行動,但強調仍有很多被檢控者陸續上庭,向他們提供支援亦是「陣地社工」重點工作,例如有被告不懂如何面對感化官、準備求情信;有被告面對審訊時又要處理與家人關係、工作及學業等,承受巨大壓力,她未來會繼續與同工一起提供法律及情緒支援,與這些服務使用者同行。


台式彩虹芋頭酥

夢幻彩虹芋頭酥 外鬆內軟  



芋頭壓蓉 保留顆粒添口感 


    芋頭酥主要用中式酥皮包芋泥餡焗製而成,製作芋泥,可選任何品種,而芋頭可分為水田種植的水芋和旱田種植的旱芋,前者味道較優勝。本地街市出售以橢圓形的水芋居多。將芋頭先蒸熟,再把芋頭壓成蓉,若想口感更滑身,可以手提攪拌機或廚師機打至滑身;若要有口感,則壓芋蓉時要保留芋頭粒。 


香酥秘訣:反覆捲皮、擀薄  


    傳統中式酥皮由水皮(或稱水油皮)和油皮(或稱油酥皮)組成,一般把水皮包實油皮,反覆捲皮和擀薄,焗出來的酥皮才會層次分明和香酥鬆脆。配合芋頭色調,選用紫色、粉紅色、黃色和藍色,顏色配搭和順序可按個人喜好而定。 


 ■食譜:台式彩虹芋頭酥 


◆材料(8個分量): 


中式酥皮(由水皮及油皮組成): 



水皮(或稱水油皮): 

中筋麵粉 100克 

清水 48毫升 

室溫無鹽牛油 35克 

糖粉 10克 


油皮(或稱油酥皮):  

低筋麵粉 80克 

室溫無鹽牛油 40克 

食用色膏 適量 (約1至2滴) 


芋泥餡: 

新鮮芋頭 360克 

砂糖 55克 

室溫無鹽牛油 20克 


材料貼士:食用色膏可於烘焙店購買 


◆做法: 


A 製作芋泥餡 

1. 芋頭洗淨去皮切件,中火蒸20分鐘 

2. 取出芋件,放入不鏽鋼大碗中,趁熱加牛油和砂糖,用壓蓉器壓爛成蓉,用湯匙攪拌數下至滑身,室溫放涼 

3. 芋泥放涼後,取出約40克,揑揉成圓球。共揑8顆芋泥球,備用 


小貼士:  

. 芋頭黏液其中含有草酸鈣成分,會刺激皮膚導致發癢,宜戴手套去皮 

. 接近根部位置可以連芋肉切下,削去深入芋肉的鬚根 

. 用筷子插入芋件,芋頭散開代表熟透 


◆B 製作水皮  

1. 中筋麵粉和糖粉過篩,加水和牛油,拌勻。用手搓揉麵糰至無粉粒 

2. 靜置水皮約20分鐘使之鬆弛,然後分成4份,每份重40克,備用 


◆C 製作油皮 

1. 低筋麵粉過篩,拌勻牛油,用手搓揉麵糰至光滑,表面有光澤 



2. 油皮分成4等份,每份配1款色膏(c)。今次做彩虹芋頭酥,選用了紫色、粉紅色、黃色和藍色 

3. 每份油皮加1至2滴色膏,搓揉至顏色均勻

4. 把4款顏色油皮各自平均切成4小份 

5. 把4顆不同顏色的油皮橫排成1組4色油皮,共做4組,備用。顏色順序可隨意排列,若要芋頭酥的頂部呈紫色,第1隻顏色便要用上紫色 


◆D 製作芋頭酥  



1. 用擀麵棍把1份水皮擀平成長方形,放上1組4色油皮,用手輕輕壓平,以水皮包好,用手揑實皮口做出1份長方形酥皮,共做4份。記緊揑實水皮,擀薄時油皮才不會爆開 






2. 在長方酥皮上灑少許麵粉,擀成長方形或長舌形。由紫色開始,由外向內斜捲成幼條狀。用手輕輕壓平,再擀薄至無氣泡。由紫色起捲成螺旋形彩虹酥皮



3. 彩虹酥皮切半。把8份酥皮擀薄成圓片



4. 取1塊圓片包1顆芋泥球,螺旋狀較漂亮那一面朝下 

5. 右手虎口夾住彩虹酥皮邊緣,轉動酥皮往上收口,左手揑實皮口。反轉芋頭酥,皮口朝下,螺旋紋朝天 

6. 把芋頭酥放在已掃油的焗盤,放進預熱170℃的焗爐,焗約20分鐘即成




影像模仿再造 極速傳播 網絡迷因 你溝通到嗎? 胡筱雯

影像模仿再造 極速傳播 

網絡迷因 你溝通到嗎?

胡筱雯   02/10/2020


    近日吉卜力工作室釋出劇照,有網友召開「第一屆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賽」,一時間大小臉書專頁紛紛仿效製作迷因(meme),熱鬧非常。統稱為迷因的一類卡通或改圖通常引人發笑,但上周也發生警察臉書專頁製作旨在呼籲防止罪案的迷因,遭網民取笑曲解和用錯,究竟這令很多人摸不着頭腦的網絡文化是什麼一回事?


    迷因一詞來自英國演化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此書於1976年出版,當時他用代表「模仿再造」的希臘詞語mimeme,簡化而成meme,他刻意類比文化資訊傳播的方式和基因複製的方式,創造和基因(gene)呼應的詞語。道金斯提到「文化」是人類(與動物比較)所有異常事情的總和,而且會不斷複製,速度比起基因的演化快得多。他也用迷因這個詞代表文化傳播的單位,或模仿的單位。


「用錯」溝通不成反被取笑


    道金斯在書中曾舉出迷因的例子,由音樂曲調、口號、衣服時裝,以至製作鍋子或拱門的方法,也可以是迷因。就像基因會藉着卵子和精子在身體之間傳播,迷因也會在人的腦袋之間,透過模擬再造的方式傳播。牛津英文字典為迷因定了另一個意思,迷因是圖像、影片、字句等等,多數是幽默的,在網絡上被用戶快速而廣泛地複製及傳播,有時會加入些少變化。中大人類學系畢業生衛天蔭提到,迷因是一種網絡語言,即「電腦媒介傳播」(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對比面對面的溝通方法,迷因是不同用戶在電子設備之間傳遞信息時使用的語言,我們在通訊工具用到的表情圖示(emoji)也是一例。



    吉卜力劇照以外,上星期香港警察臉書專頁上發布的迷因圖片也掀起小風波。該專頁參考「會議室提案(Boardroom Suggestion)」製作有關欺詐電話的迷因圖片,當中提子問如果收到假冒內地官員的電話應該怎樣做時,橙和士多啤梨皆回答「收線」,而蘋果回答任由父母被騙,最後被拋出窗戶。然而這張迷因圖片本來的語境是諷刺公司高層與消費者想法有落差,前兩個員工提出對公司比較安全的建議,第三個員工提出比較貼近消費者但高層不喜歡的想法,這個誠實的員工就被拋出窗戶了。


    讀文化研究的林兆榮和自稱「Meme librarian」的Joao介紹了一個迷因圖庫網站knowyourmeme.com,讓我們追本溯源,上述那張會議室提案的迷因圖片出現在2012年,原意是模擬著名遊戲商任天堂(Nintendo)的董事會會議,他們設計家用遊戲主機Wii U時,不願意加入玩家最想要的DVD playback功能。但在香港警察專頁的迷因之中,蘋果說了不對的話被拋出窗外,和圖的原意不同,引來網民取笑。



「無厘頭」帶諷刺意味


    為什麼不同社群會對同一張圖片有完全不同的用法?Joao和林兆榮認為,迷因圖片並不像以前的知識種類,有一本完整的書,告訴你什麼代表什麼,而是靠多看迷因,才會慢慢進入使用那些迷因的脈絡,例如用《千與千尋》的那隻豬做迷因圖片,其實用了電影中變成豬、只顧吃喝的父母的意象,就像文本互涉的技巧一樣。Joao聯想道,「在後現代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散點,毫無背景,毫無脈絡」。林兆榮補充,「就像一堆散開的資訊,要用自己的腦袋把故事拼湊出來」。甚至再進一步,如果製作迷因,就要有脫離脈絡的膽量,因為很多時迷因的出現,其實是很「無厘頭」,經常「錯重點」,帶諷刺意味,而這正好反映在香港人用的迷因當中,有大量周星馳電影的截圖。


    衛天蔭以人類學的角度解釋:「迷因是有層次的文本(layered text),可以簡單分為兩層,表面是圖像和文字,底下的是文化層次(cultural layer)。」她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做了一個實驗,讓互不認識但經常使用迷因的人在通訊群組中用迷因對話,最後變成一種類似「圖戰」的東西,以圖片互相「抽水」,亦即取笑和諷刺對方,她觀察到研究對象由最初什麼迷因都會使用,到後來集中使用一個表情包,發現人們在對話期間,會慢慢建立一套社群規則。當中有兩個沒有使用迷因習慣的老年人,被衛天蔭當作對照組加到群組內,不常看迷因的他們完全加入不了對話。


反修例運動迷因 連結群眾


    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指出,迷因很早就出現在社會運動之中,由2011年美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到去年香港的反修例運動,迷因也是傳播信息的方法。他重申,迷因的傳播及演變方式有兩步,模仿(imitation)和溝通(communication),一開始用相同的圖像或符號,再加入少許變化,加入新的意思,讓他像病毒一樣散播開去(go viral),對於自下而上(bottom-up)的草根運動(Grassroots Movement),迷因特別重要。


    在這些運動中,文宣是重要的傳播及動員工具,人們會用圖像來帶動群眾,而此時迷因這種傳播方式特別常見,「因為無名的示威者比較缺乏象徵性資源(symbolic resources),所以當他們要呼召行動(call-for-action)時,更加要模仿現有的符號」。傅景華以「和你X」作為例子,只要一用,示威者就會知道這很可能是由他們社群的人發起的運動,當中未經協調的意義(uncoordinated meaning),使那些活動組成一個連貫的社會議程(social agenda)。


迷因圖片 來得快去得快


    衛天蔭也有同樣的觀察,她和傅景華同樣提到幾個例子,包括青蛙「Pepe」、連登討論區的「連豬」等,均成為這次運動的象徵,而這些迷因在傳播的過程中不停變化,也會被賦予新的意義,例如「Pepe」在美國本來是右翼人士的象徵,但來到香港卻象徵普遍參與運動的示威者。


    傅景華補充,雖然使用迷因是一個不停模仿、再造的過程,但一定程度上,「這些迷因的社會意義會依附在傳播它們的人或事上」。所以在警察被指錯誤使用迷因一事上,「可能他們想做反向建立(counter framing),自然就會受到攻擊了」。衛天蔭也認為,在另一個社群,也有他們自己的迷因和迷因圖片,而正如一切的迷因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星期之後,已經不再有人談論了。


    在電影剛誕生的時候,哲學家班雅明(Benjamin)說過,在藝術能夠以機器生產的年代,一種藝術形式的盛行就取決於它繁殖的能力。那在社交媒體盛行,人人手執一部智能手機的年代,迷因儼然成為來自最多人參與的文化活動,參加者遍佈世界各地,迷因每時每刻都在演化與傳播當中。


    林兆榮和Joao提到,當年軟硬天師,以及周星馳的電影在香港興起,也有不少人不能理解,後來的研究讓我們知道「無厘頭」興起來自群眾面對九七主權移交、移民潮等大歷史轉折時的集體心理狀况,現在迷因的興起,會不會是另一個大時代到來了?這是否代表年輕人比較容易掌握迷因?又不然,衛天蔭解釋為什麼要用人類學的方法研究迷因,是因為想要明白,必先要「入鄉隨俗(go native)」。傅景華也提到,迷因是個流動、持續改變的過程,社交媒體的用家沒有界限,也不是一種機械式傳播,而每一個社群又有自己的文化屬性(cultural attributes),例如香港人的迷因會用廣東話,內容關於香港人地道的生活等。看來要了解迷因,必須親自走入文化大爆炸的現場,就像要了解朋友圈子inside joke一樣,除了走入那個圈子之外別無他法。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