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19

跟孩子說白衣人 蘇美智

小學雞媽媽:跟孩子說白衣人

蘇美智   30/07/2019


    白衣人在西鐵站內無差別的亂棍、鏡頭前有恃無恐的猙獰、《立場新聞》記者邊捱打邊堅持直播,還有議員令人髮指的大拇指,和警員拍錯肩安慰錯人……很多香港人一夜無眠,在新聞裏經歷恐怖白夜。翌日太陽如常升起,照亮元朗的肅殺,商舖關門拉閘、人們提前下班、孩子不敢出門上暑期班。

連大人都很懊惱的事情,該怎樣跟孩子說?

    不如借鑑別人的經驗,譬如近年經歷不少恐怖襲擊的歐美國家。學者班底的媒體The Conversation發表過一篇How-to文章,提出5個重點:問問題——簡而清——來畫畫——看好事——抱抱。


掌握孩子認知和成熟程度

問問題——別以為不聞不問最好,今日的孩子從四方八面得到資訊,真真假假懂的不懂的,雜燴起來令人抓狂。大人可以主動查問:「有關這件事,你們知道什麼?」先掌握孩子的認知和成熟程度,再決定解說得多深。

簡而清——自己先預習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述事情重點。假如已經知道恐怖分子是誰,便直接告訴孩子。正如看過恐怖電影的都知道,只有虛影的惡靈才最恐怖,像佛地魔,一現身就變成沒鼻的怪胎了,甚至有點可笑。

來畫畫——孩子未必有足夠的語言來抒發情緒,這時畫筆可以幫忙;抱抱就是抱抱。

從零碎小故事提取力量

    至於看好事,可不是為了自我麻醉,而是從中提取力量。我在電腦桌面添了一個叫「Good dudes in bad times」的檔案,存下零碎的小故事。

    有一幅相片拍得屯門站外泊滿私家車,原來市民聽說元朗站生事,紛紛駕車來義載有家歸不得的元朗居民。另一幅相片,前記者柳俊江的牛仔褲上血漬斑斑,他第二次重返現場義載時被打傷了。家有小孩,旁人勸他別逞強,他答:「正正係『有大有細』,我哋先要勇敢地守護,不是嗎?」還有醫院輪椅上的白衣女郎,分明不想再提起那個恐怖白夜了,可是抵不住有人胡亂批評記者寫假新聞,鼓起勇氣澄清自己確實懷孕,是白衣人棍子下的傷者。


在各自能力範圍內繼續努力

    有關以後,我們都不必騙自己和孩子了:大部分人其實都不知道做什麼可以令事情變好。可是這些小故事實實在在告訴我們,很多人仍然不放棄,在各自的能力範圍內努力。不如一起整頓再出發?即使只是一個聯署、一次遊行、一次課金支持值得的傳媒和調查機構、說服一個人投票實踐公民權利……

    在很壞時代更要提醒自己:「無限」由很多很多個「1」相加而成,縱然「1」看起來很微小。

28.7.19

西鐵死亡直播 真實比小說離奇 家明

家明雜感:西鐵死亡直播 真實比小說離奇

家明   28/07/2019


     上個禮拜天7月21日晚在網絡看到的直播畫面,恐怖震慄真是前所未見。從沒試過一面看着直播影像,一面如此焦急如焚、坐立不安的。看着看着,很快不能自已,心不停在淌血,眼不住的掉淚。

    網絡實在比傳統媒體機動太多,當有線電視新間鏡頭仍聚焦在上環的警民衝突,臉書已經把衆人的注意力轉移到西鐵的元朗站。相對而言,上環的狀况還可以逆料,而且對峙只牽涉警察及示威者 ; 元朗站那邊卻瘋狂得無法想像,一群窮兇極惡、手執武器懷疑是黑社會分子的白衣暴徒,先是指駡、繼而追打站內手無寸鐵的普通乘客、街上市民。

    對西鐵站本來印象不錯的,它比市區鐵路規劃及興建得晚,空間寬敞,便利輪椅使用者、嬰兒車。它通車後,不少居民從此免除在屯門公路塞車的煩惱。港鐵的管理效率及井然有序本 也是首屈一指的,西鐵站尤其如此。誰料如此熟悉的日常空間 ,一天竞然發生可怕的大規模襲擊平民事件?! 事件之後,潔白車站大堂地上一片狼藉,血迹斑斑。没想到,寬敞的車站空間,反而更有利於暴戾的白衣大漢空群出動。他們高舉「守衛家園」旗幟,有些人甚至揮舞着香港區旗 ! 區旗,也是這批「愛國愛港」人士之虐打兇器。

    只是看直播就令人驚懼萬分,完全不敢想像身處現場的感受。後來聽到不少受襲者、目擊者的覆述,依然令人痛心、猶有餘悸。有些人很勇敢,看到直播立即趕去現場支援 (如柳俊江)。自「反送中」運動爆發以來,繼6月12日警察在金鐘的暴力清場後、7月21日此役的暴行更令人齒冷。,「6 · 12」的暴力對象,姑且是在場示威的民聚 ;「7 · 21」受害的卻是毫無心那準備的平民,當中的老弱婦子孺。有入定表爲「恐怖襲擊」,有説是 「無差別攻擊 」 ( 來自外文indiscriminately attack ) 不知怎的,總覺得都未能言傳事件有多可怖。

    當然「7 · 21」 事件讓人更不解、憤怒的,是警察之姗姗來遲。「反送中」 幾個月來,對年輕示威者不停採取 「果斷」 行動的香港警察,在「7 · 21」 平民受襲約一小時還不見蹤影 。 不少人投訴當晚無論致電999或親身到警局皆没法報案。最荒謬是,後來警察總算來到元朗站,白衣人已逃之夭夭。警隊被怒不可遏的市民指駡而離場。在他們「收隊」不久後,白衣暴徒竟再度無所顧忌的進站追打市民。從所有表面證據看,「警察勾結暴徒虐打市民」的推論相當確切。亦有論者説背後必定涉及港府高層、大陸官員存心包庇或策動的 「驚天大陰謀」。「7 · 21」 的 「香港」,實在太令人陌生了。

制衡一台獨大社交網絡網媒異常關鍵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當晚主要看着「立場姐姐」的臉書直播。「反送中」叫人慶幸,香港至少有信息流通自由。是的,TVB一台獨大,新聞報道立場偏頗。是次運動中,漸漸多人知道它的禍害,群起而杯葛它。更重要是制衡的力量,社交網絡、網媒、連登、YouTube的存在異常關鍵,它們大多時候比主流媒體又快又新,涵蓋角度更廣。老實說莊諧兼具,無論資訊及娛樂性都極豐富。「立場姐姐」 原名何桂藍,在運動期間,她在「立場新聞」的報道一直備受注目,「7 · 21」 事件,她就在元朗站最前線。

    我由衷對「立場姐姐」肅然起敬 ! 她當晚在站內舉着手機拍攝的畫而,這星期以來我不大敢重看。她拍攝到 , 暴徒在站內肆意横行、追打,並隨即跨越人閘機、追上月台、車卡內。暴徒連記者、女士、孕婦都不放過。我當晚應與數以千計的直播收看者,見證着一個猙獰大漢向「立場姐姐」撲面而來,拿着竹枝在揮打,聽着姐姐尖叫,她連鏡頭倒下,大漢直至旁邊有人勸止才罷休。因爲直播是實時,加上第一身視點,看着、聽着,極度毛骨悚然 。事發幾天以來,「連登仔」把不少暴徒「起底」; 據說,虐打「姐姐」的「農夫」至今仍逍遙法外。另後來讀其他得報道得知,姐姐被打時,另一位記者鄭先生見義爲的當埸保護 (「推友」 Galileo Cheng ) 兩位記皆不幸被打傷、流血,臉部及手臂傷痕纍纍。

    當時實在不敢看下去,不過「立埸姐姐」稍息後站起來、拾回手機 (受襲後機件似乎有點失靈),繼續追拍暴徒在車站的獸行。她在鏡背後投訴,襲擊已發生好一段時間,站內不見港鐵職員及警察的身影。白衣者人多勢衆,有時姐姐被遠處某個大漢發現、喝駡而作勢追來,她立即走避,畫面快速晃動。過程非常非常驚險,簡直是「西鐵的死亡直播」。絶對值得敬凲的是,她猶如戰地記者般奮不顧身的專業精神。

鏡頭前殺戮電影 如今見累贅

    時代真的進步衶速,從前怎想到手機實時直播,隨手就開創出一條廣播頻道?! 10多年前真有部西片叫《死亡直播》(15 Minutes ) 的。那年頭DV大行其道,拉近了觀衆與影像創造之間的距離。《死亡直播》兩個惡形惡相的東歐來客,甫到達紐約繁華都市,即幻想置身在荷李活的電影世界。粗粗魯魯的他們,想不到喜歡溫情老電影,其中一人特別鍾情法蘭卡普拉194()年代的名片《莫負少年頭》 (It's a Wonderful Life)。他認定美國是夢想實現天堂,「Anyone can be anything」。於是從電器舖偷來一台輕便的DV機,開始發導演夢。《死亡直播》看得人最渾身不自在一場戲,是兩個東歐惡棍綁架了紐約最紅的幹探Eddie ( 羅拔迪尼路) ,在鏡頭跟前折磨、殺害他,再把片段賣給如《今日睇真D》一類電視節目。

    在鏡頭前殺戮的電影,也許還有比利時1992年的僞紀錄片《人咬狗》( Man Bites Dog ) Cinéma verite 式的簡便抓拍,採訪對象竟是連環殺手。《人咬狗》想挖苦的是,紀實、求真有沒有道德底線。

    不過與今天比較起來,以上都太累藖了。《人咬狗》的媒介甚至是菲林,拍攝、冲卬、剪接,費時失事。即使《死亡直播》的DV機,仍有一定門檻,比如它價錢高昂,不是人人負擔得來 (所以角色才去偷)。今天不同,智能手機年代,人人皆可攝錄,而且最起碼是高清品質。透過「永遠在線」、社交網絡,即時發放、分享。試想想,「反送中」在本質上,有別(稱勝? ) 於以前很多社會抗爭運動,「手機影像」、「網上直播」居功至偉。每個人口袋的手機鏡頭,全是我們眼睛的潛在延伸,無處不在,無遠弗屆。「7 · 21」事件拍到的影像,全是來自現場市民。憑此例即可說明。

    手機影像即使碎,數目夠多可慢慢拼出真相。7月14日沙田新城市廣場另一場警民衝突,有警員被示威者咬斷手指,驟 看行爲令人髮指。然而發生一刻迅雷不及掩耳,當時情况 被拍下來,細心綱民從不同攝影角度、警員的鞋款等細節抽絲剝 繭,還原出手指被咬的前因後果。



兩集《黑社會》 愈來愈切中時局

    「7 · 21」 事件再一次說明 「真實比小說離奇」。一方面是 「死亡直播 」 ,另一方面是背後的「 驚天大陰謀」。 

    杜琪峯好像曾一度說要拍 《黑社會》 第三集,現在恐怕沒必要了。 因為,無論他們團隊有多麼豐富的創作力,肯定想像不出「7 · 21」的黑道打人事件。其格局,已大大超越 「無間道」 等個別黑警的升遷故事,而是涉及不同警區,乃至全條999電話熱線,不知如何的建立無懈可擊、前所未見的默契,相約向無辜市民「關燈一小時」。知情不報的,說不定已遠遠不止當區指揮官。有人在網上,惡搞放設計出《黑社會Ⅲ元朗恐襲》的海報,上而放上兩個與「7 · 21」事件極大關連的議員、警務處高層肖像。若没有「7 · 21」事件,杜琪峯的「黑社會」續篇照事件那樣拍出來,觀衆的結論一定是 :「誇張」、「做戲咁做」 。

    重看2005、2006年兩集《黑社會》,依然不寒而慄,而且愈來愈切中香港時局。第一集聚焦樂少 (任達華 ) 取得龍頭棍經過。他對浮躁暴虐的大D (梁家輝的演出令我想起今天最紅議員 ) 先是安撫、稱兄道弟,最後除之而後快。黑道世界,在 「生存」 與 「利益」 以外,其他全是廢話。第二集 《以和爲貴》 說 Jimmy 仔 ( 古天樂) 上位,他爲生意決定參選幫會的辦事人。一場重要的戲,Jimmy仔在大陸質問公安廳副廳長,問自己爲何不能回來做生意 ; 對白可圈可點,可以成爲今天「愛國黑道」的現象註腳。副廳長 : 「我們跟老許談好了,而且他是愛國的。」 Jimmy仔 :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 」 副廳長 : 「你在 「和聯勝」 是什麼身分?他是「新記」的辦事人。」Jimmy仔 :「 是不是我選到,什麼也可以?」廳長看看他,繼續抽煙,置可否。

    10多年過去,《黑社會》的任達華、梁家輝,在今年「反送中」運動中選擇爲撐警站合。「7 · 21」後,  他們有沒有反省?另一個現實與虚構更好玩的脗合是,兩集《黑社會》的編劇、杜sir「接班人」游乃海,其親兄正是「7 · 21」事件元朗助理指揮官游乃海。乃强、乃海同出娘胎,卻走上如此不同的路」。不知《黑社會》 當年reserch時,乃海有沒有向胞兄請教?生命的價值該如何衡量?一對兄弟,在創作流芳百世,與選擇性執法之間,是如何計算的距離?

22.7.19

亞東甜不辣 萬華區 台北市

亞東甜不辣

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56號



 「甜不辣」是從日文的てんぷら(天婦羅),轉變為更有台灣鄉土口吻的叫法。在台灣「甜不辣」一詞除了指涉使用魚漿製作、拍打成扁平狀,油炸至金黃的甜不辣,還發展出如同日本「關東煮」文化的「甜不辣套餐」。通常會與白蘿蔔、豬血糕、貢丸、高麗菜捲、油豆腐、香菇等物一同與高湯中熬煮,撈出後淋上各店特製、通常呈粉紅色的「甜不辣醬」、再依個人喜好看是否加香菜,店家會再撈上一碗甜美清湯。


    其實「甜不辣」和「黑輪」它們兩個都是「魚漿」製作而成的產物,只是在「關東煮」一詞在台灣流行前,北部都用甜不辣來代稱、而中南部則沿用台語轉日語關東煮(おでん、Oden)的音譯——「黑輪(歐練)」來稱呼這款料理。這也是為什麼,坊間會有人說可以用「甜不辣」或「黑輪(歐練)」來判斷是北部人還是中南部人。


    不管到底要叫它「甜不辣」還是「黑輪」,它們都是用魚漿製成的。也因此台灣各地的甜不辣主要的口感差異,都是由於魚漿的來源、比例和調味不同,再加上一點變化所致。例如高雄與屏東經典的旗魚黑輪,是用旗魚漿包入水煮蛋塑形,再透過高溫油炸,最後撒上許胡椒鹽提味,咬開便會有旗魚的鮮甜滋味,還有濃濃蛋香。


    艋舺,為現今的萬華,又為台北市發源地。清末時期與台北城、大稻埕並稱台北三市街之一,在十七世紀荷蘭的古地圖中,更被標示為交易場所,是有商貿的地方。廣州街、梧州街和西昌街夜市原本各自獨立,後來聯合成為「艋舺夜市」。和老牌的「華西街夜市」相鄰,併稱萬華兩大夜市。



   「亞東甜不辣」,從1965年營業至今,店內擺設着紅棕色的座椅,整體裝潢保留着一股復古味。除了招牌甜不辣外,店內還有蚵仔面線、高麗菜捲和一些炸物。



    此店之綜合甜不辣、有豬血糕、大片天婦羅、甜不辣條、白蘿蔔、油豆腐、肉捲片、還有魯第一次在甜不辣看到的餛飩酥,甚為豐富。湯頭看起來有一點油亮,不過不會真的膩口,而是清甜又耐喝,若是愛喝湯的朋友應該會想加湯。

21.7.19

粉蝶花的提示 畢培曦

在大學教植物學:粉蝶花的提示

畢培曦   21/07/2019


我掛住你!
雖然身在海外忙着,但我心中牽掛着你,
晚上輾轉不安,擔心你太勇,
為我城的抗爭,拿生命作賭注 !
這星期,多次在你的手機留言,但一直沒見你回覆,
唯有上傳幾張粉碟花的照片,
讓你看看它對你的提示 !


    憑着照片,希望你也看到一一粉蝶花的美,粉艓花的震撼,以及粉蝶花的提示,全都顯示一一不是靠單株的努力或犧牲,而是靠互相的扶持,包括齊心的遊行、集體的靜坐,以及同聲合唱 Hallelujah ! 一起向全世界發放耀眼的光輝,表達我們反對惡法的訴求 !

    我明白你追求公義的努力,也驚訝你面對槍林彈雨的勇氣,但你並不孤單,有二百萬市民一起上街遊行,更有許多家長圍園靜坐、教徒聖詩歌唱,聯手將棺材釘釘入「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的棺材,促使政府暫緩二讀。

    我當然亦與你一樣,害怕政府玩弄言語僞術,亦理解一天草案未有撤回,所謂「壽終正寢」亦難保不會殭屍翻生,借屍還魂 ! 但爭取至今仍未功成,切莫輕言身退 ! 第一次的輕生,引發一定的衝擊,但再而三的舉措,往往被算爲模仿,這又何苦來由 !?

    等到這次風波凶劫過後,明年四月下旬,讓我們一起組團前往日本的茨城,到太平洋岸邊的「國營常陸海濱公園」,去看粉蝶花,去接收它更全面的提示。

    照片中的粉蝶花,通常亦稱喜林草,因爲粉蝶花大多生長在樹林周邊,而屬名Nemophila 是將 nemos (樹林) 和 phiha (愛) 兩個希臘文字結合組成的。傳統上放置在田基麻科 ( Hydrophyllaceae )、但近年分子分類研究將之歸人紫草科 ( Boraginaceae )。 

    在「國營常陸海濱公園」,我們會見到的是文氏粉蝶花 (Nemophlla menziesii) ,原產美國西部,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個子矮小,高只有20多厘米,比標準的鉛筆長不了多少。葉對生、一回至二回深羽裂狀。花朵單生於葉腋,朵朵以長花柄朝天立 ; 每朵寬約2厘米,有花瓣5枚,輻射對稱,顏色略多變化,但園內挑選的主要是花瓣上半身粉藍色,而靠近中央的下半身則呈白色的類型,5瓣緊貼組成一個寬粉藍邊白心窩的淺碟,相當漂亮,叫人想起嬰兒的籃眼睛,這也是其洋名字 baby blue eyes 的意思。

    在蜜蜂可見的紫外光下,花朵中央的白色部分反而呈現深暗顏色,與粉藍色部分形成較强的反差,吸引蜜蜂等昆蟲前來採蜜和收集花粉。開花時,雄蕊先成熟,釋出花粉,兩天後,雌蕊柱頭才成熟,開始接收花粉,所以在自然狀况之下,要倚賴異花傳粉,進一步演繹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每年年底,海濱公園整治泥土後,會撒播粉蝶花種子,再用防霜膠布覆蓋整個山丘,保護幼苗不受寒氣傷害,到4月和5月,450萬株粉蝶花盛開時,會將園內連綿的山丘幻化成嫓美碧海青天的藍花世界。爬上山坡,於山腰處有個木牌,用日文寫着 : 「周圍見的是琉璃唐草 (粉蝶花的日文名字) 的粉藍色,前望 (太平洋) 是海的藍色,上望 (天空) 是天的藍色」。 

    在天坐在山丘上,會感應到粉蝶花花海展示蒼天的大愛和公義,從山丘腳下放眼四顧,全是鋪天蓋地、正直無邪的嬰兒藍眼睛,情景就像6月9日的白衣遊行人士和6月16日黑衣遊行人士一樣震撼。


照亮黑暗的力量

    單株的粉蝶花弱不禁風,在山丘上隨風搖曳,顯得無奈,但450萬株粉蝶花,密密麻麻,覆蓋整片大地,千千萬萬朵花兒迎向青天,散發着祥和與希望,煥發着集體的正能量。

    單株的粉蝶花,毫不起眼、能吸睛的是450萬株,同樣,只有1名黑衣人就顯得體虚力弱,但兩百萬人就勢浩大,聚集的能量足以震天 !

    兩百萬人發放的光芒,足以照亮黑暗,但減去4人,只會失色 !

    如今我城更需要你和我一起的同力量 ! 千萬挺住 !

    假如有空、不妨到書展散散心、找我談談,看看我的新,給我改進的意見 !




18.7.19

茂園台菜餐廳 中山區 臺北市

茂園台菜餐廳 Maoyuan Restaurant

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85號 (近南京松江站)


    台北一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台菜,一家簡單、純樸,菜色固定,不追求創新的老牌小館。它的白菜滷炸花枝丸鹹冬瓜蒸魚,堪稱台菜不敗。來這裡,就是想念老味道而來的。








   「茂園餐廳」成立於1971年,不少旅客不遠千里前來就為了一嘗傳統好滋味,這也是一家平常很少會被大家注意到的老店。走進去,你會發現幾乎都是一些老客人,多年沒有變,這幾年因為生意太好,己經在旁邊又開了新店面。

    就像一般台式海鮮餐廳,冷藏櫃中是當日限量的新鮮食材,除了一般制式菜單,建議可以點幾道牆上黑板的招牌菜,食材新鮮、做法不複雜,菜色雖然簡單卻都很美味。

冷筍沙拉


豬肝冷盤

炸海鮮卷 / 花枝丸







鹹冬瓜蒸時節鮮魚



扁魚白菜滷


    極受歡迎的「扁魚白菜滷」是一道非常費時之菜式。蛋酥、魚皮、金茸、肉絲、蝦米需個別炒過爆香,再與川燙後的白菜滾一個多小時。扁魚則需耐心以小火炸熟炸香再細磨成粉,最後下到白菜滷中畫龍點睛,這道菜是茂園每天早上在處理好白斬雞後就得跟時間賽跑做的第二道菜,燉得愈久,白菜滷便更入味。

炒水蓮 (破布子、薑)

炒南瓜米粉


11.7.19

1995 Heart 盜火線

1995   Heart 盜火線

Dir : Michael Mann






    英雄莫問氣短,兒女難耐情長。幹探文遜 Vincent Hanna與賊王尼爾 Neil McCauley 各懷心事,帶着愛無能的苦惱,捲入不得不對決的境地。表面上一個追一個走 ; 一個維護法紀,一個鳥為食亡,但滲透其中的情義、孤獨和無奈,又豈足為外人道?






    劇情改編自六十年代真人真事,本想拍成電視劇,一度變身為電視電影 《L.A. Takedown》 ( 1989 ) 。電影版獲兩大影帝羅拔迪尼路 Robert De Niro阿爾柏仙奴 Al Pacino 加持,兩人互拚演技之餘,將踩着鋼線堅持的男子豪情、惺惺相惜和宿命對立,提升到近乎莊嚴的層次。


    米高曼精妙緊湊的場面調度,滴水不漏的動作剪接,令雙雄連場鬥智鬥力無懈可擊,成就一代警匪片經典。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