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0

B仔B女一夜間成滄桑老人 何靜瑩

B仔B女一夜間成滄桑老人

何靜瑩   12/06/2020


    不久前與友人一家吃飯,我想認識17歲少年對香港看法,怎料他忽然「擺我上枱」,請我與席上母親談論局勢,雙眼流露出無奈的吶喊。我能心領神會他盼望這個「好日都唔見」的長輩,能擔起吃力不討好的中間人角色。我先要理解少年對反修例運動的看法及參與程度,他卻出奇地坦率。他眼望着我這同路人分析時局,眼角卻不時偷望真正的聽眾──母親。很明顯,他很在意與母親的關係。

    我勸喻雙方回到同一事件,然後一起閱讀高質素評論文章,學習解讀事件。兩代人的對話過程中,父母態度是決定性因素,尤其要放下畏懼和成見。立場不同的父母很容易以權威下命令,不准孩子「駁嘴」,不准與朋友上街遊行。縱然大部分家庭沒有採用極端手段(剋扣零用錢和趕出街),但家裏氣氛籠罩在不瞅不睬、迴避話題或冷處理的陰霾下,父母或許覺得這是最安全舒服的狀態,子女卻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和溫暖。

    孩子的心聲:Shall we talk,shall we talk,就當重新手拖手去上學堂。

家長選擇掩耳盜鈴

    「藍絲」或自稱「中立」的家長通常有這些迷思:

(1)我家子女年紀小,不懂政治;只要我們不談政治,他們就不會參與示威,也就不會有危險。

(2)已出國讀書的孩子,不會受香港舊同學影響,不會關心政治。

(3)我們只談物質生活、講享受,孩子也很聽我話,關係不知幾好!

(4)家裏不應為了不同政見而爭吵;為了和諧共處,不需明白孩子的意見,免得鼓勵他們沉醉其中。

(5)就算雙方話題變少,只是發育期的成長過程,並非與迴避政治討論有關。

    當上述父母滿有自信地聲稱子女不關心社會運動,我會懷疑他們多數是dysfunctional families——在這大時代裏,誰能獨善其身?處於formative years的青少年,開始思考前途、建立身分認同,有多少中學生、大專生沒有以不同形式思考和參與示威遊行集會?10個父母說子女不懂事、沒興趣參與社運,8個孩子私底下會透露不同程度的積極參與,剩下兩個因不熟悉我而選擇避談。

父母不知道的二三事

    如果你有以上最少一項迷思,希望你嘗試設身處地進入寶貝仔女的世界,重新認識坐在你面前的B仔B女,他們不再是從前讓你攬攬錫錫的小孩,而是被去年暑假洗禮過後,開了竅但仍在迷惘中尋找自己的「早熟大人」:

(1)當你享受一家人談笑風生時,他好有可能努力放下身段遷就你,實情是他內心交戰,納悶、鬱結和難過交雜。生於亂世,前途茫茫,香港正在淪陷,社會崩壞無道,回家卻要假裝沒事兒。你只顧風花雪月,他憂港憂民沒心情嘻哈作樂;你周不時提議北上吃喝玩樂,他擔心過關時被問長問短,更鄙視國內的人臉識別系統。

(2)你一廂情願說他少不更事,他知道「後生就是罪」,出街隨時被搜身,文具被當成武器。你經常自言自語說「快拉晒那些黑衣人」,他卻曾近距離目睹或經歷防暴警察的蠻橫醜陋。回到家裏,不敢告訴你,怕你擔心,更怕你反罵他自討苦吃,只好把秘密藏在心中,多少個夜裏孤獨地在棉被下飲泣。

(3)幾年前,他跳蹦蹦回到家裏,吱吱喳喳告訴你當天發生過的一切。現在,因為你不理時事,或迷信假新聞,他在外面見到的、感受到的、經歷過的,不能向至親傾訴。你說的政治,對他來說是責任和前途;你認為是立場,他深信是良知。

(4)因為你不長進,他只能裝作天真無知;有時會大着膽子與你討論大是大非的議題,但你始終看不到你最在乎的繁華和物質世界,會因制度的崩壞、自由的蠶食、公義不彰顯,將得不到保障。他無力應付外面一場仗,家裏另一場仗,唯有沉默不語;久而久之,他只懂用冷漠掩飾對你的失望。

(5)但願這還是盛世時代,他們便能繼續做個正常讀書、打機、談少女心事、講追女經、憧憬未來的少年。但政權打亂了一切,政治衝進每個人的生活裏,他們提早變成大人,但心智和情緒成熟度可能還未追上,仍需要父母開導和同行。他們不強求你的認同,只盼望你能理解其掙扎、徬徨、憤慨;他們回到家裏不用假裝和隱瞞,已是一種力量,足夠讓他們面對明天。

做受教和長進的家長

    與亂世成長的子女重新建立關係,先要投其所好,他們說什麼,你要忍住不給意見和發表偉論,否則他們很快便把心一橫,放棄溝通。當他們感到你願意聆聽,是受教的、開明的「同路人」,才會把心聲坦誠相告,有什麼問題,都敢找你求教和求救。

    有些長進的家長在孩子面前使用連登App,以示努力了解年輕人心態,也懂得製造話題,請教孩子一些常見潮語如FF、GG、agger、R.A.P.的意思。一起看直播、互傳信息和「高汁」評論文章,從中窺探他們受哪些媒體和KOL影響,評估其思維模式和心理狀况。倘若孩子願開金口談論某些事件,精明家長會感到被孩子「接納」,會心微笑地細心聆聽,並營造一個讓孩子敞開心扉的安全環境。聽畢一個觀點後,家長可說出不同意的地方,給予溫馨提示,但要點到即止,不可長氣囉嗦;辯論也是健康的,但當升溫至無謂的爭吵和情緒過於激動時,便要暫時中止討論。

不要射殺來使

    假若你想打破與孩子間的防火牆,可找親友幫忙做橋樑,切忌把中間人當成仇人。我勸導少年不要放棄與父母溝通,孩子回家說出心聲和政見,兩代出現紛爭,打破平時的表面和諧。家長一時接受不了孩子支持抗爭的「真面目」,以為跟我吃一頓飯便能令孩子變成激進分子,這是射殺來使(kill the messenger)。我不會生氣,因我諒解你活在強權下也有畏懼;你不敢對暴政發怒,唯有拿中間人做替罪羊(scapegoat)。你其實有另一個正面做法:既然認定我是繫鈴人,何不與我商討一個解鈴方案?

    B仔B女一夜之間變成滄桑老人,心事重重卻不能「和你傾」,你能想像那種悲慘孤獨的畫面?你心痛嗎?教出明事理、追求正直公義、勇敢面對強權的孩子,你應感到驕傲,可惜你的恐懼和憂慮淹沒了心眼,令你不懂欣賞站在面前的正人君子。

    正在亂世中soul searching的孩子生命裏,作為父母的你可會是同行者?Shall we talk,shall we talk,就當重新手拖手去上學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