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薪金離地 足壇戴帽降溫
FFP失效難阻泡沫爆破 低組別球會憂礙升班
09/06/2020
財政公平競技條例(FFP),過去10年是主導歐洲球壇經濟的重要政策,要求各隊收支平衡,但仍無法阻止泡沫在疫情下爆破,廢除今季FFP計算更顯其失效。在重塑球壇秩序之時,不同球圈中人都談及了兩個字:Salary Cap——薪酬上限,或是英文直譯的工資帽。
拜仁慕尼黑會長路明尼加與德國足總會長費斯基拿等人,近期炮轟頂級球員工資離地,聯署歐洲足協(UEFA),要求訂立獨立於FFP,但全部成員國均適用的工資帽,亦意味要再接觸當年的問題:「柏天尼(UEFA前會長)多年前已有這想法,亦獲球會支持,但當時我們被告知與歐盟競爭法有抵觸。」基拿補充今次訂立工資帽的難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暗斥薪酬水平最高的英超:「最終的條例,一定要符合歐盟法規,但亦要在英國通用。」
澳職擬降上限 球員憂削吸引力
倘UEFA要為工資帽立法,現有可供參考的足壇例子,主要僅得美職及澳職(見圖)。兩個聯賽都明碼實價,列出參賽球隊該季薪酬上限。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美職曾在2007年為洛杉磯銀河引入球星碧咸,而製定俗稱「碧咸條例」的非受限球員條例,容許每隊指定最多3名球員,薪酬可超出限額(工資帽內作頂薪球員計算),但需付奢侈稅。至於澳職近期開始討論削減下季工資帽水平一半,令球隊不至倒閉,但布里斯班獅吼前鋒史葛麥當勞認為此舉是惡性循環,因高質素球員會因減薪外流,令澳職吸引力不斷降低。或多或少反映相關工資帽政策未足以解救嚴重危機。
雲格倡按球會收入限制薪金
另一方面,歐洲有上百個地區職業聯賽,不同聯賽收入差異、升降班過渡、聯賽隸屬地區足總而非UEFA等,都令劃線問題相當複雜。然而,英格蘭聯賽會有傳已向英甲及英乙球會拋出方案,雙方正就金額拉鋸。曼聯名宿兼英乙沙福特城班主之一的加利尼維利就指出,過緊的工資帽,會窒礙低組別球會爭升班的策略投資。
與其定出硬水平,擁經濟碩士學位、阿仙奴前帥的國際足協(FIFA)全球發展總監雲格,提出另一種約束球會開支方法:「我傾向限制球員的薪金,不多於球會之前一季收入某個比例,舉例說50%,其他則用作營運開支及備用。這是在阿仙奴要興建球場時,銀行提出的貸款條件,但不代表我們近年不能向部分球員提出巨額合約。」
雲格的建議其實對球壇來說並不新奇。早在2002年,代表歐洲多間大球會的組織G-14(現歐洲球會協會)便希望各隊用於球員的支出,不多於預算的70%,但當年誘因是減少球會之間軍備競賽,惟被歐盟以違反自由市場原則推翻,演變為現今的FFP。今次工資帽的建議,有減低體壇商業泡沫再形成的迫切性,加上20年商業環境變遷,是否足夠排除萬難,只能拭目以待。
英球壇曾設最高工資 大罷工後廢除
工資帽或許是足球界陌生的詞彙,但實際操作其實似曾相識。在上世紀,英格蘭曾推行最高工資政策60年,但被詬病剝削球員而廢除。最終NBA在80年代以平衡球隊實力為由,推行工資帽,成為北美體壇相關政策的藍本。
週薪僅20鎊與藍領相若
英格蘭聯賽會文獻指,1900/01球季甲組冠軍利物浦的球員人工平均是7英鎊,但賽會翌季推行最高工資政策,將球員頂薪限制在每週4鎊(計算通脹約現值437鎊)。
上限修改過數次,但直到1961年亦只得20鎊(現450鎊),與當年藍領工人無異,最終觸發球員大罷工,多隊班主同意廢除制度,才得以令曼聯名宿佐治貝斯,在10年後取得升價50倍,達1000鎊週薪(現1.4萬鎊)的合約。
NBA創先河 F1設預算限制
另一方面,NBA在1984/85球季,成為首個落實現代工資帽方案的職業聯賽,但同時為防中飽私囊,每年由賽會根據收入、球員年資等,調整每隊及每位球員的薪酬上、下限。 NFL、NHL、MLB等亦在90年代落實類似措施。時至今日,多個團體運動如欖球、板球,主流職業聯賽亦設工資帽規例。
賽車界亦參考工資帽方案,並因應行業涉及更多研發及工程物流開支,提出預算上限(Budget Cap)的建議。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F1)明年便會引入全年使費不超過1.45億美元的財政規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