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
- 冬瓜,是夏日「涼」伴,瓜肉雪白,入口軟綿,清甜生津,是消暑佳品。
- 冬瓜可塑度極高,可煲湯、燜、燒、蒸,適合各種煮法,濃淡皆宜。不過,現時市面的冬瓜呈現不到冬瓜的真正味道。
- 現時香港的大冬瓜,主要是墨綠的青皮冬瓜,以及軟綿的白皮冬瓜。還有由內地輸入的黑皮冬瓜。青皮冬瓜由培苗至收成大約4至5個月,每次培苗可有約400至500株,每個一般長至30斤以上,最重可達60斤。
- 外面的冬瓜,部分因太早收成而欠缺瓜味,而內地近年爆紅的巨型炮彈冬瓜無味肉硬。香港人對食材不講究,食材沒味道便加醬和雞粉,是吃醬料長大的,不是吃原味,莫說是冬瓜,新一代未曾嘗過許多蔬果的原味道。
- 香港早期種植的冬瓜以青皮為主,有濃郁瓜香,肉質纖細,清甜生津,用來煲湯或紅燒尤其甜美。本地農業於1990年代末至2000年沒落,本地冬瓜一度消失。每年小暑至大暑期間的冬瓜最當造,果肉飽滿,肉味清甜,而30斤以上的大冬瓜一般於小暑後可收成。
- 揀靚冬瓜最大路的方法,首要留意瓜皮,凹凸不平即代表瓜肉有足夠養分不斷「撐開」生長,皮薄肉厚色白,富瓜香。其次是留意瓜蒂向下沉,凹位愈深代表瓜重,水分飽滿。
- 青白黑皮三者各有特徵,青皮呈墨綠色,肉結實;白皮有白色果粉,皮偏向淺綠色,肉軟綿;黑皮最深色,肉最結實。三者中,以青皮和白皮較富瓜香和清甜,而香港的食肆餐廳均偏好青皮冬瓜,因可烹調不同菜式。
- 近年街市有些菜檔阿姐力推白皮冬瓜,並聲稱這是高檔次、更好吃的冬瓜。白皮雖然味道清甜,但和青皮相若,沒有檔次之分,而且不好煮,原因是肉質軟綿,烹調時很快變腍和融化,不適用於大部分菜式。另外,內地新興的巨型炮彈黑皮冬瓜,瓜肉無味兼硬身,不太好吃。
- 至於迷你冬瓜,主要有內地和台灣品種。內地的由12両至5斤不等;台灣品種有小惠、吉樂和芋頭迷你冬瓜,由3至7公斤不等,當造期為6至8月,選法和大冬瓜相若,拿上手要「墜手」。
八寶迷你冬瓜盅做法:
1. 冬瓜洗淨,於瓜長約三分一的位置橫切開蓋,其餘的三分二成盅。盅身挖取瓜瓤和瓜籽,在白肉上塗抹幼鹽。
2. 鹽醃冬瓜45分鐘後,注滿清水,放進蒸爐或鑊中蒸1小時,取出冬瓜盅,倒掉蒸冬瓜的水。將草菇、蓮子、竹笙、百合和雞肉汆水,把材料和熬了6小時的上湯放進瓜內,蒸半小時後取出。
3. 花膠絲、海蝦、帶子和斑塊汆水後煨湯,然後放於瓜內,最後放上夜香花便行。
市面上出現內地種植的袖珍冬瓜,每個約1至5斤重,適合幾人食用,且體積細小,縮短烹調時間。
冬瓜盅的配料豐儉由人,通常配搭濃味的肉類襯托冬瓜的清甜。在香港最普遍的是「八寶」冬瓜盅,八寶指8款材料,30年前最常使用雞腎、田雞、火鴨肉、鮮草菇、鮮蓮子、竹笙、鮮百合和時令的夜香花,近年更增添海鮮,提升冬瓜的鮮味。
夏日食療:冬瓜水抗暑邪
冬瓜作為消暑食療的歷史悠久,早於南北朝,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經集注》已有記載冬瓜,「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新曆5至8月為暑季,是暑邪主理的節氣,容易令身體出現身熱、心煩、傷津耗氣、口渴,少尿,亦會挾濕邪侵犯,出現四肢乏力、疲倦等。冬瓜甘淡清新,利水消腫,生津除煩,食用冬瓜或飲用冬瓜水有助解去暑邪帶來的不適。
冬瓜水做法 :
材料(2至3人分量):
冬瓜 700克
生薏米 40克
赤小豆 20克
眉豆 20克
蜜棗 2粒(註:糖尿病人不用下蜜棗)
做法:
1. 洗淨材料,冬瓜連皮切件。先浸泡所有材料30分鐘
2. 加入材料和浸材料的水(1.5至2公升),中火煲滾,轉細火煲1小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