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場加映:3個解散警隊的方案
黃津珏 14/06/2020
美國因警暴引發的黑人平權運動進入第4周,全國50州遍地開花,沒有退熱迹象。
過去一星期,除了數以百計的警暴片段在網上傳開,也有不少港人分享過警察下跪默哀的片段,慨嘆美國有「白警」;還會羨慕警民用街舞「對決」、有示威者free hug警察的情况出現。但個人覺得,如果用挑「爛蘋果」的心態看待事件,恐怕是對不到焦。
我們必須理解警暴為制度暴力,才能想到對策,對症下藥。運動規模空前巨大,值得學習、反思的地方不勝枚舉。有一事我倒是特別在意,就是香港也常出現的「解散警隊」口號,在美國是否真的可行?細心追看之下,發覺有不少具規模的討論,要不是離真正實踐不遠,就是已經實行。我想藉此文章粗略介紹3個解散警隊方案,供讀者參詳。
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目前「解散警隊」的討論,其實建基於「用什麼去代替警隊」的考慮上。而當中被討論到的解散警隊以後的提議,很常會引用到一個美國本土的真實個案。位於新澤西的肯頓(Camden)曾經是美國其中一座犯罪率最高的城市。2012年,在約7萬多人的人口裏面,就有170多個毒品交易點。同時法院正在處理大量警察涉嫌貪污、插贓,或以其他手段妨礙司法公正的案件。警隊問題曝光後,最終有88宗定罪案件因而被法院推翻。市政府最後決定,警隊問題已嚴重至不能靠重組去解決,必須要解散。
改變運作方向 安排親民活動
2013年起,肯頓警隊轉為按任期評估,強調不再令市民感到害怕的新運作方向,重新招募警員。雖然最後約有差不多100名被解僱的警員再被取錄,但作風已有很大改變。新警隊會做大量社區工作,如新聘用的警員必須先到巡邏的區域逐戶拜訪,問居民該區有沒有事情需要改進。警隊訓練重視「反升溫」,盡量在不用武力下解決問題。為改變市民對警隊的印象,也會安排很多親民活動,如舉辦街頭燒烤聚餐、駕駛雪糕車到民居及街頭放映等等。由於肯頓白人佔少數,新警隊也相應地調整隊內的人種比例。計劃試行7年後,暴力案件下降了42%。郡代表Cappelli認為雖然還未達標,但進步的確是有目共睹。
削警隊資源 調配其他部門
另一種常見的討論,也是George Floyd被殺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議會已經通過的方案:削資(defund)與拆散(dismantle)警隊。意思就是說,把以往全用在警隊的資源,重新分配到其他項目,舉例說用在處理精神健康的部門或社工之上。他們認為要在短期內完全刪除警隊應該很難做到,但調查後發現911電話接獲的許多求助個案,動員警方去回應本來就不是最好的決定。這個方案意味着被拆散然後再重組的警隊會大大縮小,警員必須要出勤處理的事務亦減少。支持這方案的人相信大部分罪案出現是來自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致,要真正「打擊罪行」,不是要更多的警察。應該倒過來,把花在警隊的資源,用在教育、就業、心理輔導、精神健康設施、藝術中心、社區中心及育嬰培訓等等的社區建設之上。就算危機處理上,也可以優先派遣一些不攜帶武器的「調解員」。就以鄰國加拿大為例,西北邊陲育空(Yukon)的Kwanlin Dun土著地區,就會聘用4名「社區安全人員」。他們本來就居於這個約1000人口的小區內,所以應變速度很快。這4名社區安全人員受過「解決摩擦」(conflict resolution)等等的專業訓練,去應付本來由荷槍實彈的加國警員處理的事務。現在該區其中位於McIntyre的警署,因為許多工作都由「社區安全人員」去處理,所以只剩餘兩名警員工作。
「無警」自治區
最後一種討論,則認為要完全不保留警隊。我們可能會猶豫,這個現實怎可能發生?但其實只要回想過去一年的香港「解放運動」,就會發現很多情况下,沒有警察在場,不只是有可能,甚至是更加安全吧?說回美國,西雅圖現在就有一個示威者自行規劃出來的自治區——他們稱之為「州議會山自治區」(Capitol Hill Autonomous Zone),簡稱CHAZ。這裏本身有一個「東區警署」,但警察都被示威者趕跑了,警署外掛着「這空間現在是西雅圖人民的財產」的橫額,環繞這裏的,就是CHAZ。這個佔地有數條街大小的自治區,就是希望回應當前的警暴議題,示範一個沒有警察存在的社區到底會怎麼樣。這個曾經被催淚煙淹沒的街道,警察走了之後卻成了強調安全與和平的CHAZ,平日市民就在派食物、口罩、清潔用品、放電影、搞討論大會,盡是一些很「左膠」的活動,有點像香港匯豐總行地下發生的佔領中環。如今特朗普點名要剷除CHAZ,自治區未必能夠維持一段長時間,我們姑且拭目以待。但CHAZ的確與全球各地的佔領運動一樣,它告訴你一個完全沒有警察的生活是可行的。就算短暫,裏面的經驗也非常寶貴。
關注警暴的香港人,我們必須好好緊貼追蹤美國的示威行動。好可能我們將會目睹,不止一個美國城市,有警隊被解散的歷史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