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

黃藍之爭滲透生活 對立處處 政見割裂親情 鍾妍 艾博瑜 陳柔雅

黃藍之爭滲透生活 對立處處 政見割裂親情 

黃絲女:曾信真理可辯明

鍾妍 艾博瑜 陳柔雅 (明報記者)   11/06/2020


    過去一年,黃、藍對香港人而言不再只是顏色,而是立場,甚至是有些人口中的「良知」象徵,兩種顏色滲透生活每一細節。家庭內的「黃藍」成了衝突導火線,有「黃絲」女兒曾以為「真理愈辯愈明」,最後為了和諧而不再與父母談論政治。同時消費也要看「黃藍」,運動支持者推廣「黃色經濟圈」,但有聲稱「被藍店」的餐廳東主認為市民現在是帶着「仇恨」食飯,而非味覺。社會陷於撕裂,有自認「中間派」的人慨嘆,修補兩方關係,路仍漫長。

    反修例運動中,不少人的親情也因着政見不合而變差。 90後女生W(化名)因一個比手掌更小的「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燈籠與「藍絲」父母鬧翻,一度離家出走。運動持續已經一年,她有感「相嗌唔好口」,決定自劃「禁區」,不再與家人談論政治。

「光復香港」小燈籠惹衝突 離家出走

    去年中秋節,W和友人製作了一個寫?「香港加油」、「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黃色小燈籠,將它掛在房間的窗邊,不料這個比手掌還要小的燈籠惹來「藍絲」父母不滿。翌日早上,母親致電給W說:「掛個燈籠係嗰度想點呀?你知唔知我哋見到會點諗?」W覺得連掛一個裝飾在房間的自由也沒有,深感不被尊重,一怒之下到朋友家住了4天。其間,母親轉述父親說「女兒不珍惜,我也不必珍惜她」,W認為這是整場運動引起的家庭糾紛中,最傷她的一句話,「我不覺得你說這些話不用向我道歉……是不是我不聽教聽話,就不是你們的女兒?」

母傘運定家規不論政 反修例破禁大罵

    2014年「雨傘運動」時,W已知道父母是「藍絲」,但當時母親堅決說「家中不談政治」。不過,至去年社會動盪更激烈,父母對着新聞破口大罵,令W不得不「重提政治」,但總是哭着收場。 W的父母同樣覺得政府施政有問題,但就不認同示威者要「出來搞事」,更認為警察拘捕令人受傷是示威者咎由自取,「根本談不下去」。 W說既然仍要與家人同住,唯有將政治劃成「禁區」,即使父母提及,她也不會反駁。

    反修例運動已過一年,被問到有什麼話想跟父母說,W說:「如果你(父母)可以理解,或給我少少支持,不要如以前一樣反感或很大反應,給我少少自由去做想做的,我覺得已經很好。」

專家:父母不聆聽 或令子女不敢信人

    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駱慧芳認為W在家不談政治,顯示出她仍很珍惜家庭關係;但長遠而言,「可不可以試試講一點」,縱使有分歧,雙方一定還可以找到共同的想法。

    駱慧芳表示,社會事件及疫情等因素衝擊,正考驗家庭處理問題的彈性,形容在眾多衝擊下家庭關係變得脆弱,過去的溝通模式未必再可行,「好似『校台』一樣,要找回適合雙方的頻道」。駱說現時社會氛圍兩極,「你不站在我那一方,我就不跟你說話」,她提醒在溝通時不應以同化對方為目標, 可以只給對方空間「呻吓」。

    示威浪潮及疫情或會持續,駱慧芳提醒如果不好好處理家庭糾紛,長遠會不利子女成長及日後人際交往,例如對自己沒有信心,與人交往亦充滿戒心,「連父母如此親近的人都不聆聽我,如何信任其他人?」她說青年可能會找方法麻痺自己,情况將會很危險。

警嫂示威幾致離婚 查濫暴警成夫婦共識

    不論遊行、張貼文宣,「和你Shop」,都有Sunny(化名)的身影。去年她不分晝夜參與反修例運動,回到家中,枕邊人卻是當防暴警察的丈夫。兩人角色與政治立場對立,對年輕人抗爭存分歧,常因警隊執法爭拗,幾乎醞釀離婚。經歷一年風波,兩人均認同警察執法不可濫用武力,要徹查有濫暴的警員,才有望挽回警隊形象。

    5年前,「警嫂」Sunny曾參與占領運動,事後一度心淡,直至去年6月9日「百萬人上街」反修例,政府不聽民意,令她再度投入抗爭。每當她置身示威人潮,丈夫就守在警察防線,但兩人從沒相遇。

每日提醒丈夫執法勿濫用武力

    同牀共枕,但兩人對抗爭立場迥異,常吵得面紅耳赤。 Sunny認為警察不應對付市民,丈夫則堅持如有人犯法,警隊必須維持治安,Sunny說,「但我覺得即使他們行為不對,你有無考慮背後原因?」丈夫質疑年輕人「收錢搞事」或被煽動,她有感說法侮辱抗爭者的真誠,不滿他漠視風波源頭是政府,分歧大得一度想離婚。

    Sunny明白警隊執法角色,但不滿有警察濫暴卻沒問責;其夫雖不理解抗爭者,但用武嚴謹,執勤時不蒙面,也反對同袍拘捕示威者「跪頸」等,令兩人重拾少許共同想法。她曾在電視直播見證丈夫的好與壞,曾與街坊對罵,也曾勸停情緒激動的同袍,她每日總提醒他執法勿濫用武力。她形容丈夫「偏藍」,幸尚願理解黃絲想法,「幸好我們多溝通,不然(關係)一早玩完」。

    丈夫讓她有機會窺探警察的內心想法,她有感不少警員對警隊或政府敢怒不敢言,去年成立「警員親屬連線」讓警員與家屬表達另一把聲音,「明明政府一早撤回修例回應訴求就可停止警民關係惡化,為何要警察代政府擋子彈?」她冀政府解決政治問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還原真相,重建警隊聲譽。

    可是目標未竟,警民關係修復無期,7.21事件被視為港人一大心結,丈夫曾勸Sunny「不可以成日停留在7.21,要睇下將來」,但她認為「無得向前望」,調查事件是解開心結的第一步。兩人認同如警隊要重建聲譽,須徹查濫暴警員。她說:「 一係你就等到我這一代人死去……其實修補警民關係,每個警察都要行一步。」

稱「被藍店」餐廳:港人帶仇恨食飯

    打開網上「黃藍地圖」,每間商舖被標上黃色或藍色,以顯示它們支持或反對反修例運動。有商戶稱被錯誤標籤為「藍店」,慨嘆香港人現時是「帶着仇恨進食」。

    一間曾被標為「藍店」餐廳的東主不具名受訪,稱因生怕公開談論而再惹麻煩,認為現時市民「帶着仇恨進食,不是帶?味覺」,與過去食肆只需集中做好食物不同;有些「黃店」的食物質素為人詬病,他說相當欣賞有「黃店」可以「企到咁硬」,鮮明表達政治立場,自己真的做不到,但認為在多人光顧、能賺錢之下,「黃店」理應聘請一流的師傅及購入一流食材,「不應該只在政治上表態,亦要在味道上表態」。

    該東主說被標「藍店」以來一直「有冤無路訴」,他對警察於7.21事件等行為亦感不齒,若自己仍然年輕也會去「衝」,但現時要考慮股東、員工及家庭,難以公開表態。他說,即使台灣政治藍綠分明,但都不會要求商界表態。他認為一間公司中,員工及股東總有不同意見,需要包容,而作為老闆,最重要的良心應是準時出糧。

非黃即藍 蔡子強:社會資本損耗極大

    另一間曾被指為「藍店」的「黃店」負責人說,被「錯標」時感傷心,後來以實際行動如貼文宣、設防疫用品物資站來表明心跡。被問到會否覺得表明立場後會流失「非黃」客人,他說情况就如一間麻辣店未能吸納不吃辣的顧客一樣,現時餐廳的賣點除了味道,多了立場這個選擇。他稱自「黃色經濟圈」風潮開始,生意與以往一樣不錯,但現時與客人除了是一買一賣的關係,「大家同聲同氣的感情,用生意額計算不到」。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稱,傳統營商理念是「招徠四方客」,如今有店鋪以推廣理念、而非尋求利益為首要目標,「營運上會有多點限制,生存率會較低」,營商者要自行取捨。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則說,經歷一整年的示威後社會撕裂至「非黃即藍」,很多人被迫表態,社會如此分化是「悲哀」。他說社會撕裂對社會資本損耗極大,然而「港區國安法」推出,顯示當權者無意修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