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21

在燈掣寫上:六四。 每次關燈,都是悼念。 白雙全

在燈掣寫上:六四。

每次關燈,都是悼念。

白雙全   30/05/2021



    六四發生時我仍讀小學,依稀記得那年的大遊行下着大雨,一百萬人好悲壯。後來在YouTube回看當年的新聞片段,最深印象是TVB在1989-6-4新聞直播的兩句旁白:「廣場上關了燈,之後傳來了幾下槍聲。」那幾下清脆的槍聲言猶在耳,六四前這記憶又會在腦海中迴盪。


    六四對於香港人的意義,不止是悼念1989年6月4日那一天發生在天安門廣場的歷史事件,也是香港人對追求民主自由的堅持和執著,對中國未來所抱的一絲希望。一剎那燭光熄了,希望破滅,我們的意志和信念找不到支撐點。沒有光,沒有希望。


    若果你覺得今年或以後再不能在維園點起燭光公開悼念六四死難者是一種遺憾,你可以跟我一樣做這件事:把六四兩個字寫在燈掣的關燈位置,把每日開燈關燈的動作看作儀式,讓自己當下的生活連繫到歷史現場。守護真相,拒絕遺忘。

29.5.21

《老友記》特備騷內地刪6分鐘片段 Lady Gaga被消失 明報專訊

《老友記》特備騷內地刪6分鐘片段 

Lady Gaga被消失

明報專訊   29/05/2021



    經典美劇《老友記》(Friends)原班人馬為紀念劇集播出25周年紀念而製作的特備節目《老友記:當我們又在一起》(Friends : The Reunion),前日在影視串流平台HBO Max及HBO Go同步首播,由於全球粉絲爭相收看,伺服器一度癱瘓;據報《老友記》在內地亦有不少擁躉,所以愛奇藝、騰訊及優酷三大視頻網站都有播放;據美媒報道,內地版本比原來的1小時43分鐘內容刪去約6分鐘片段,被消失的包括嘉賓Lady Gaga、Justin Bieber及韓國防彈少年團(BTS)的鏡頭。由於3組人都曾觸犯中國禁忌,估計因此被大陸審查部門刪掉鏡頭。


被禁內地開騷   Bieber鏡頭刪走


    百變天后Lady Gaga於2016年曾與達賴喇嘛會面,自此被中國視為不受歡迎人物;加拿大樂壇小天王Justin Bieber於2014年到訪東京期間,曾到過靖國神社並自拍,當時已惹來批評,2017年他申請到內地開騷被拒,當局批評他行為不良。至於BTS,去年韓戰70周年,隊長RM提及美韓兩國在這場戰爭中共同經歷痛苦的歷史,此話觸怒大批內地「愛國」網民。


    3組人中,BTS亮相時間最少,只有短短13秒,RM談及《老友記》對他的影響;Gaga佔的鏡頭最多,她跟主角之一麗莎古杜(Lisa Kudrow)一起自彈自唱搞笑歌《臭臭貓》,是節目高潮位之一,長達3分多鐘。至於Justin Bieber,以大衛舒威馬(David Schwimmer)劇中經典造型「衛星土豆號」參與時裝表演環節,也是談論焦點之一。另一方面,自稱是同志的德國粉絲受訪一幕,以及「Joey」麥利邦(Matt LeBlanc)拉開浴袍,內褲貼了「Ross」大衛舒威馬照片的鏡頭亦被刪掉。據報有內地粉絲對此不滿,但也有人認同官方的做法。

27.5.21

李慧琼議助賄選囚8月 官斥影響全港 「海麗之友社」義工同刑期 齊申保釋上訴被拒 明報專訊

李慧琼議助賄選囚8月   官斥影響全港 

「海麗之友社」義工同刑期   齊申保釋上訴被拒

明報專訊   27/05/2021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的時任議員辦事處助理,以及「海麗之友社」一名義工,於2018年九龍西立法會補選期間,以福袋誘使兩人投票予當時的民建聯候選人鄭泳舜。她們早前被裁定在選舉中作出舞弊行為罪成。裁判官昨指出,本案涉及立法會選舉,可影響全港市民甚至更廣,即時監禁屬必須,判二人入獄8個月,並拒絕她們保釋等候上訴的申請。


    被告依次為鄧奕梅(44歲)和王維霞(54歲)為「海麗之友社」義工,其中王曾任職李慧琼的兼職議員助理。法庭早前裁定二人一項串謀在選舉中作出舞弊行為,向他人提供利益罪成。


    辯方求情時引述「簡炳墀案」和「黎偉昌案」與本案案情比較,該兩案分別涉及2011年上水鄉事委員會賄選及1994年大埔墟區議會選舉種票,律政司覆核刑期後,上訴庭分別將兩案刑期上調至12個月和4個月監禁,其中黎偉昌因特殊情况而緩刑。


辯方稱屬低層義工   影響極微


    辯方認為,相比「簡炳墀案」被告直接以13萬元利誘選民買票的行為,本案只涉提供福袋利益,案情存有極大分別,認為量刑應顧及賄選方式、被告角色及事件嚴重程度。辯方形容,被告並非參選人或民建聯成員,只是低層義工,其中首被告透過短訊呼籲他人投票的行為對選舉亦只有極微影響,籲法庭判二人緩刑。


    暫委裁判官許肇強引述「黎偉昌案」表示,選舉舞弊行為公然漠視選舉神聖和持正的精神,輕判只會令制度崩壞,導致市民失去信心,法庭有責任判處阻嚇刑罰,務求杜絕任何形式的舞弊,即時監禁屬必須。


官:不認罪無悔意   舞弊須阻嚇


    許官指出,兩被告當時角色為助選,曾向多名合資格選民提供誘因助選,而本案涉及立法會選舉,可影響全港市民甚至更廣。許官又說,從兩名被告不認罪以及背景報告內容可見,二人對當時作為毫無悔意,最終將量刑起點定為9個月,因二人初犯和過去服務社區的行為減刑1個月,判囚8個月。


    兩被告一度申請保釋等候上訴,當中次被告表明會爭議定罪是否穩妥,惟許官形容本案證據非常清晰、環環相扣,「可謂鐵證如山」,拒絕兩人保釋申請。


【案件編號:WKCC 3866/19】


兩被告內地來港10年 

求情稱因「原居地沒民主」


    辯方求情時另講述兩名被告背景,當中指出首被告鄧奕梅從內地來港,「原居地沒有民主或選舉文化」,形容被告因對民主和法律制度認識不深而犯案。辯方又透露,次被告王維霞還押後一直未能服用專科藥物,籲法庭指示懲教署跟進。裁判官要求署方盡快正視有關需要,為被告作適當醫療照顧,「相信法庭可做到唯一係咁」。


    就首被告鄧奕梅的求情,辯方呈上由被告家人、教會朋友和社區組織協會寫的求情信,形容被告熱心服務社區,今次犯案主要為幫助朋友,兩名年幼的兒子亦盼望母親盡快回家。


    辯方又稱,被告2011年從內地來港,因「原居地沒有民主或選舉文化」,雖來港10年仍是人生路不熟,即使拿到選民資格,對選舉制度認識不是很深;最終在對民主和法律制度認識不深下犯案。


次被告患癌   還押後未能服藥


    至於案發時為李慧琼議辦兼職助理的次被告王維霞,辯方呈上多名教會傳道人及被告朋友的求情信,形容被告多年為社群服務。辯方又稱,她2009年來港,2013年與丈夫離婚,現為單親母親須獨力照顧兩名子女。


    辯方又透露被告患有乳癌,但自本月13日還押後,一直未能服用專科藥物,籲法庭指示懲教署跟進。

今年悼六四違法? 羅致光:犯法嘅嘢都係犯法 Emily

今年悼六四違法?   羅致光:犯法嘅嘢都係犯法

Emily   27/05/2021



    今年係六四事件32周年,喺建制派批評支聯會綱領「結束一黨專政」違法聲音下,未知燭光集會能否舉行。勞工及福利局長、民主黨前成員羅致光過去多年都有參加六四集會,佢噚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後被問到市民今年出席集會會否違法,佢話「無需要答」;記者追問今年悼念六四係咪違法,佢話「所有犯法嘅嘢都係犯法」,並將手擺喺心口,話自己過去多次參加嘅都係合法集會。


    建制派議員何君堯喺2017年對「毋忘六四,平反八九民運」議案投下贊成票,佢噚日形容「經過時間嘅洗禮,同好多事實出嚟」,見到1989年事件唔係普通學生運動,而係顏色革命、有外國勢力推波助瀾,「我百分之九十認同呢個講法」。但佢話參加八九民運嘅學生希望政府清廉,將國家愈搞愈好,呢種情懷同思想好純品,值得認同,佢支持學生不忘初衷,值得表揚,故2017年支持動議。


何君堯:講「平反六四」不犯法


    被問到現時講「平反六四」會否犯法時,本身係律師嘅何君堯話「唔會」,因為香港仍有言論自由,只要唔係作煽動言論「絕對無問題」,佢話《港區國安法》係針對奪權、推翻中央或特區施政嘅行為;又話如果今日再有平反六四議案,佢會修訂。

澳門再禁六四集會 稱「結束專政」違法 明報專訊

澳門再禁六四集會   稱「結束專政」違法

明報專訊   27/05/2021



    六四32周年在即,支聯會計劃於5月30日舉行「毋忘六四」大遊行及在6月4日舉行燭光集會,早前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至昨日未有結果。支聯會昨日致函政務司長張建宗,申請准許群組聚集;政務司長辦公室稱會按法規處理。此外,澳門六四集會連續第二年被禁,澳門當局認為集會提出「結束一黨專政」,違反當地法律原則。


支聯函張建宗倡准群聚


    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第599G章)第5條,政務司長如信納進行某群組聚集對政府事務運作屬必要,或有關個案的情况極其特殊,在其他方面符合香港公眾利益,可准許該聚集。支聯會致函張建宗,希望他批准申請,讓市民可合法參與每年一度的六四遊行及集會。


    政務司長辦公室發言人表示,昨日收到一組織的電郵,稱擬於5月30日及6月4日舉辦遊行及集會,並要求司長准許該群組聚集,辦公室會按照有關法規處理該申請。


    律政司長鄭若驊昨出席立法會會議,被問自發悼念六四、喊「結束一黨專政」是否違法,她沒有回應。


    另外,澳門治安警察局前日(5月25日)回覆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稱基於六四集會具有「違法性」及不符《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決定不容許舉行。民聯會在facebook上載警方回信,六四集會要求「結束一黨專政」,「目的是明顯具有挑釁性的意圖」,違反《行政程序法典》第8條的善意原則。



澳警:悖事實   損中央威信


    澳門警方稱,歷次六四集會均透過具煽動的圖片和文字,例如「屠城」、「逼害」、「中共政權禍國殃民」等,作出有悖事實真相的虛假宣傳,與中央已對六四事件作出的決議及定性相對立,損害中央政府的信譽、威信及公信力。警方因此認為,六四集會違反《刑法典》第181條侵犯行使公共當局權力之法人罪,以及第177條公開及詆譭罪。此外,警方亦指六四集會違反第298條煽動以暴力變更已確立之制度罪。


民聯擬上訴終院   斥毁兩制


    民聯會發聲明稱對當局深感憤慨,認為是政治打壓羅織罪名,侵犯澳人集會示威權利,亦破壞一國兩制聲譽。該會計劃向終審法院上訴,以維護《基本法》保障的公民權利。

25.5.21

官問為何方式不同   控方:不同警組負責 《大公》員工查冊被票控   蔡案用控罪書 明報專訊

 官問為何方式不同   控方:不同警組負責

《大公》員工查冊被票控   蔡案用控罪書

明報專訊   25/05/2021



    繼港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以車牌查冊被起訴定罪罰款後,疑有《大公報》員工以相同方法查閱車主資料,被控一項「明知而作出要項上虛假的陳述」的傳票控罪,涉嫌違反《道路交通條例》,案件昨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被告獲准以現金保釋候訊。裁判官在庭上關注,為何控方以控罪書起訴涉同一控罪的蔡玉玲,卻以傳票方式處理本案?控方稱,控罪設檢控時限,而且兩案由警方不同組別負責,故處理手法有不同。


辯方申押後審訊遭駁回


    據悉是《大公報》員工的男被告黃偉強(47歲),被控於2020年8月15日為取一私家車的登記細節證明書,明知而作出要項上虛假的陳述,即在申請證明書作交通及運輸有關用途時,陳述為「其他有關交通及運輸的事宜」。根據《道路交通條例》,該罪最高可罰5000元及監禁6個月。


    辯方原本申請將案件押後9個月,以待蔡玉玲一案的上訴庭判決。惟曾主審蔡玉玲一案的主任裁判官徐綺薇認為,兩宗案件性質完全相同,爭議無關控罪適切性。徐官表示,本案毋須長時間押後,故駁回辯方的申請。


控方:控罪設檢控時限   官質疑:兩案時間相近


    徐官亦一度關注,為何控方在蔡玉玲案與本案的檢控方式不同。控方回應稱,控罪設有檢控時限,律政司已在時限前盡快向本案被告發出傳票。裁判官聽罷質疑,兩案的案發時間相近,本案甚至發生在蔡玉玲案之後。控方表示會向案件主管了解詳情,只知兩宗案件由不同的警隊組別負責,故處理手法不同。


    裁判官最終批准被告以現金1000元保釋至6月17日再訊,以待辯方索取法律意見,屆時將聽取被告答辯。


【案件編號:ESS 3866/21】

23.5.21

記者的生存——冷靜客觀專業 鄭思思

星期日現場:

記者的生存——冷靜客觀專業

鄭思思   23/05/2021



    「Dark as it might be, we are in this tunnel together.」在金堯如新聞自由獎頒獎禮上,我比喻新聞自由走入了暗黑隧道,我們一班記者不肯定前方有沒有光,但可以肯定的,是隧道裏有很多人,仍然有很多人。可能只是黑只是怕,我們沒有作聲,但我們仍然在一起。我在頒獎禮說得1999,難得另一位獲獎記者在Twitter只用上一句英語,便優雅地表達了「Dark as it might be, we are in this tunnel together.」


    而在同一頒獎禮,我聽到另一番生存意志更強大的說話,是來自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法律兼職講師劉進圖先生。劉進圖先生簡單講解兩大法例(國安法及煽動罪),以及最重要,如何減低風險。他說要為留下來的新聞工作者,建議一些「防空措施」。現把他的重要建議詳細記錄,讓我們避得過天上的轟炸機,在隧道裏走得更遠。


    劉進圖先生認為對新聞自由尤其影響的,一是《港區國安法》,二是《刑事罪行條例》第9、10條的「煽動罪」。


國安法——飄移的紅線


    劉進圖先生首先引用了美國喬治大學Georgetown Center for Asian Law,在5月3日發布的研究:New Data Show Hong Kong's National Security Arrests Follow a Pattern。他笑言「人哋幫我們做咗功課」,然後很慢很認真地讀出題目的每一隻字,好讓我們在網上找到。


    研究總結了由國安法實施當天,7月1日至5月3日約十個月間,警方國安處共拘捕了113人,當中92人涉國安法(四大罪行: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21人涉其他罪行(如串謀詐騙、侵害人身罪等)。而在113人當中,共58人被落案起訴。長版報告把每一宗拘捕的日期、控罪背景和案件狀態清晰列表,簡單扼要。


    研究人員分析資料,認為國安法用於三大目的。第一是針對政治言論加以控制(研究舉例指7月1日有人涉嫌手機殼貼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的貼紙,和袋內藏有數張文宣貼紙,被指涉嫌顛覆國家政權被捕);第二是切斷政治及民間組織與海外的聯繫(研究舉例指黎智英和周庭案);第三是針對打擊民主運動領袖(研究舉例指47人案)。


    劉進圖先生說,吳靄儀女士很早便用「飄移的紅線」來形容國安法,他認為很有遠見。他很認真分析了四個飄移原因,一是國安法有很多重要的關鍵詞,何謂「顛覆」、「分裂」和「勾結」,定義既寬闊及模糊,二是國安法按內地法規理解和解釋,原本法律並無禁止的行為也可違反國安法,他說例如47人案運用《基本法》允許的「合法權利」去否決財政預算案,迫政府接受民意,檢控一方卻認為是「非法行為」,顛覆政權。三,執法者運用法律各種的可能性和彈性而不受制衡,四是未有清晰的案例和法庭的指引,新聞教育很多界別都傾向安全起見,自我審查,於是紅線又進一步向前移。


煽動罪——殖民地惡法


    至於《刑事罪行條例》第9、10條的「煽動罪」,劉進圖先生形容是「停用了幾十年的殖民地惡法突然使用」,條例是把具煽動意圖的行為或發表煽動文字,處理和管有煽動性刊物,包括企圖、籌備或串謀作出煽動性行為,定為刑事罪行。第9條(1)所列出的煽動意圖,包括引起對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司法的憎恨或藐視,或激起對其離叛;或引起或加深香港不同階層居民間的惡感及敵意,或煽惑他人使用暴力,或慫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從合法命令等等。


    劉進圖先生說例如擺街站批評政府,引起市民敵視政府,哪怕言論有一定的事實基礎,哪怕是誠實的評論,都用上這條久遠未用的殖民地時代惡法拘捕或檢控,雖然未知法庭裁決,但的確對言論自由的威脅相當大。他還說,煽動罪在普通法下,是不要求被煽動的一方,響應行動或有反應,「即煽而不動也可告煽動」,而且佔中案更走前一步,煽動他人去煽動,令煽動罪成為另一飄移的紅線。


    天羅地網的法規,看完有沒有頭痛?撐住,生路可能就是簡單的持守專業,毋忘初衷,「我是真心的」!(搞笑是最大的生存意志。)


新聞報道的初衷


    再翻查《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1)列出煽動意圖(上文),(2)列出不屬煽動意圖的例子。法律原文為「(2)任何作為、言論或刊物,不會僅因其有下列意圖而具有煽動性」,包括「(a)顯示女皇陛下(中央政府)在其任何措施上被誤導或犯錯誤」、「(b)指出依法成立的香港政府或香港憲制的錯誤或缺點,或法例或司法的錯誤或缺點,而目的在於矯正該等錯誤或缺點」、「(c)慫恿女皇陛下(中央政府)子民或香港居民嘗試循合法途徑促致改變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項」、「(d)指出在香港不同階層居民間產生或有傾向產生惡感及敵意的事項,而目的在於將其消除」。


    簡單而言,在《普通法》煽動罪下,如果僅僅為「顯示」、「矯正」、「改變」、「消除」政府錯誤或民間惡感,並不構成煽動的意圖。


    劉進圖先生更指出,無論是煽動罪抑或國安法,任何刑事檢控均須證明有「犯法的行為」和「犯法的意圖」,缺一不可,而飄移的紅線、寬闊含糊的定義,令我們難以掌握「犯法的行為」,但我們可以試圖控制和改變「主觀的意圖」,即在報道中「把出版意圖,發布意圖很清晰地勾畫出來,彰顯出來」,以證明新聞工作者的意圖純粹為「報道新聞」,並非宣傳煽動顛覆。


「我是真心的!」


    他說:「你自己知是不足夠的,要把意圖畫公仔畫出腸,令人看到沒有其他意圖,只是發布新聞,你是真心的。如果你遇到明事理的法官,你又有可指向的客觀證據,去說明你的意圖,並非犯法的、煽動他人的意圖,而是去報道新聞的意圖。」


    他舉例,如果獅子山有直幡掛出,寫上了引起很多國安訴訟的標語,因為這是新聞,記者要報道,無可避免把標語內容覆述,而新聞圖片亦要展示標語。他問:「到底這新聞報道連文字圖片,是客觀新聞報道嗎?從報道推論你的意圖,這只是報道新聞抑或是一種宣傳煽動?即通過報道去宣傳政治理念,去煽動他人作出某政治行為。究竟是哪一種?」


    與會者有人問,如果在報道中白紙黑字列明「此為新聞報道非政治宣傳」或者「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能夠彰顯出版意圖嗎?即寫明「我是真心的!」能彰顯我是真心嗎?


    劉進圖先生認為以上所謂的「免責聲明」在法律上均不能免責,法官是會按他的理解和認知,去區分新聞報道和政治宣傳:「法官對新聞報道的定義都是保守的,即用詞客觀,對事實報道,包羅正反意見,行文基本上不帶主觀判斷,不呼籲回應等等。Old School Journalism在證明意圖上是容易的。新聞學的ABC,在紅線飄移的年代,着迹地,明顯地,去顯示你是按這些準則報道新聞,是較容易說服明事理的法官,你並無任何宣傳煽惑的意圖,只是報道新聞。」


Old School Journalism


    他提及記協會員證背後的「專業守則」正正是新聞從業員要實踐的清單,採取所有合理的步驟去核實新聞、給予被批評一方回應的機會並扼要陳述其觀點、報道行文客觀中肯,以及報道具時效性等等。他說這就是書本教的Responsible Journalism,現在是比任何時間都更為重要。


    「如果某媒體以促進政治理念為目標,而他不區分主觀的意識形態理念和客觀的報道,把兩者混合,去campaign和advocate,在網媒是普遍的,我不作對錯的評論,但這類新聞承受的風險較高。因為問意圖時,較容易指控為propaganda,去宣傳去煽動,較難說服法官,哪怕是一個明事理的法官。」


    頒獎禮的嘉賓、中大社會科學院前院長李少南提問,新聞自由、出版自由,是受到《基本法》保障的基本權利,能否成為抗辯理由?劉進圖先生的回答是:「去年7月1日之前,我覺得答案是可能性較大。明年這個時候(已有判決),我希望我的答案是可以,但今日我誠實回答你,我覺得不可以。」李少南教授緊張地追問為什麼?有蘋果記者大聲叫:「你不如去問戴耀廷?」(她在說笑,很有生存意志。)


新聞自由是否抗辯理由?


    劉進圖先生認為,根據《禁蒙面法》案例,終審法院的終極裁決是裁定《緊急法》合憲,其附屬法例《禁蒙面法》,禁止在合法和非法遊行集會蒙面,亦屬合憲。他說:「終院認為法令出台時,是2019年動盪的社會背景,哪怕是盡一些,苛刻一些,限制嚴厲一些,我們法院都認可的。由於終審法院做了這樣的取態,你可以想像,其他和社運有關的禁令上到終院,都會照辦煮碗,affirm(確立)的機會,我今日看,是遠遠大於按基本法、人權法、公眾利益來override(推翻)的可能性。」


    他說加上國安法的條文最終的解釋權不在香港法院:「哪怕是終院,不擁有最終的解釋權,人大常委只要下一個簡單決議,香港法院無任何選擇,只能跟從,只能跟從。」


    劉進圖先生總結時說,他只能說到這裏,做足新聞學的ABC不代表不被檢控,只能減低但不能消除法律風險,因為可能控方根本並不認為此為關鍵,或者案件遇上不明事理的法官,甚至警方用來檢控的是技術條文,例如查車牌,提供虛假資料。而他說很多限制言論自由的法例,正排山倒海而來,公務員宣誓、查冊的收緊、禁起底法、假新聞法,接踵而來,新聞工作者面對惡化的工作環境,「環境真係幾惡劣」。


    原來我們面對的不是轟炸機,是轟炸機群,但要生存,便要有意志。劉進圖先生亦再次提醒了我,記者不是評論員,不是倡議者,時勢動盪更要冷靜客觀專業,而即使「專業」在法庭上保護不到記者,但在歷史上,我們仍頂天立地。

19.5.21

《鏗鏘集》疑再被抽起 港台稱指控不符事實 明報專訊

《鏗鏘集》疑再被抽起 

港台稱指控不符事實

明報專訊   19/05/2021



    香港電台《鏗鏘集》疑再起爭議。有多個消息人士表示,本周一播出的《鏗鏘集》原本內容是有關「完善選舉制度」專題,管理層審批計劃書才開拍,惟上周五突通知該集疑要被抽起,負責該集內容的編導即遞信辭職。港台回覆表示,近期並沒有抽起節目,稱指控與事實不符;但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質疑,管方說法只是玩弄語言偽術。


消息:原擬播「完善選舉制度」專題   編導辭職


    本周一播放的《鏗鏘集》題為「我家有個大BB」,講述認知障礙症,是外判編導製作的專題故事。多個消息人士表示,港台本周一播放的《鏗鏘集》內容原是關於「完善選舉制度」,該集的計劃書經管理層審批才開拍,並訪問了曾參選功能組別落敗、香港青聯交流基金會主席楊全盛,以及大律師馬恩國等,惟上周五突獲通知指該集疑未可播放,負責該集內容的編導即遞信辭職。


    港台回覆表示,近期並沒有抽起節目,若指本周一的《鏗鏘集》原定播放有關「完善選舉制度」,後改播有關「我家有個大BB」,這與事實不符。港台稱3月引入全新編輯管理機制,由廣播處長以及港台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編輯委員會,於製作或播出前檢視具爭議的節目,切實履行編輯責任,亦引入更清晰上報機制,讓製作人員在策劃初期,提交節目計劃書予編輯會議審視,讓編輯會議可更積極參與及指導製作。


鏗鏘集受訪者:接編採通知抽起   尊重港台決定


    楊全盛表示,有收到《鏗鏘集》編採團隊通知有關專題被抽起,但他尊重港台管理層決定,相信「總有原因」,又表示港台管理層正調整方針,過程中當然有「陣痛」,最重要是往後的作品能符合公眾期望。馬恩國則稱不欲回應,不想事件再發酵。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質疑,港台稱近期沒有抽起節目,有關說法只是玩弄語言偽術,而據工會了解,管方上周已決定不播放「完善選舉制度」專題,「現推說沒有抽起,只是掩飾」,對於管方一次又一次粗暴踐踏新聞專業,並繼續不向員工交代停播節目原因,「等同滅聲」,工會對此感到憤怒並予以譴責,促請管方清楚交代何時播放「完善選舉制度」專題,並盡快向員工及公眾解釋停播原因。

18.5.21

夕拾朝花:照鏡  黃念欣

世紀.夕拾朝花:照鏡 

黃念欣   18/05/2021



    明明還是烏煙瘴氣新聞,變種病毒、按摩院、選舉……忽然5月的一個演唱會,香港人的快樂指數好像忽然飈升(尤其是九龍灣展貿一帶),久未研究娛樂現象的學者也紛紛發表鴻文,12個「省鏡」的面孔進駐娛樂、文化甚至港聞版。MIRROR一下子讓香港人滑入平行快樂時空。直到小思老師傳來江𔒹生《特登》的MV微電影,我終於攞正牌照,花個兩晚通宵,搞清楚MIRROR、ERROR、花姐甚至Mike導,想清楚這ViuTV奇蹟與香港人這兩年以來的關係。


    小思老師傳來《特登》,因爲MⅤ裏有見山書店,她還想到與當年川端康成賣冷氣機廣告相提並論。但更讓人佩服的是她閒閒的一句 : 「男主角早前曾因爲自己黑面解畫一番。」 小思老師竟然知道Anson Kong黑面?文學如何進人大眾,大眾又怎樣進人熱愛文學的人的視野?實在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和奇妙。這時一定有人又想討論「文化産業」。但我想先説一個小故事,牛津大學出版社Literature and the Public Good (《文學與公眾利益》) 一書裏開首的一個小故事。


    2011年倫敦Dulwich公園裏的青銅雕塑Two Forms ( Divided Circle)被盜,估計因爲重金屬價格上升讓賊人起了貪念。當時銅價2.5英鎊一公斤,估算賊人可得數百英鎊,但雕塑單是投保額已達50萬鎊,市場價更遠遠不止。2005 年亨利 · 摩亞 ( Henry Moore )的兩公噸銅塑被盜,更估計被馬上「解體」,熔解後所得金屬價值大概是1500英鎊,當時美術市場估值則爲300萬英鎊。 


    大眾當然可以爲偷銅賊有眼不識泰山而扼腕,從而對公眾的藝術教育有進一步的反省。但無論我們的着眼點是1500英鎊還是300萬英鎊,着眼的單位仍是金錢,公眾所失去的會否是更多無法估算與捉摸的東西?不妨參考小説家Philp Hensher對雕塑Two Forms的評價 : 它的美不在於那青銅,而在於其鑄成的洞。那垂直的夾縫與中空的圓形,構成靈光、凝聚周遭的空氣,讓力量流動其中。 


    我是不是想借這個故事説,見MIRROR走紅的人即想到請姜濤打疫苗或請12子進軍大灣區大中華選秀的人,只見1500英鎊或300萬英鎊?如果是,我必須説這樣的私心連我也有 : 柳應廷的《狂人日記》能否幫同學更了解魯迅的看客與貪生?「物語三部曲」是否可以引人物語(Monogatari) 的文類討論?私心是無可厚非的事,MIRROR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照見了觀眾的欲望,與大眾共生。


    很多私心加在一起,原來就很公共。根據維基百科,MIRROR團隊名稱的起源在於「鏡子可以反映他們自己最真實的面貌。同時,如果鏡子多於一塊,就可以反射很多或無限的可能性,比喻每位成員都獨立和獨特,匯聚成團隊就有無限的可能。」MⅠRROR的最大意義在於這團隊真是一塊 mirror,他們成名在香港最難過最低沉最迷茫的兩年,由2018年選秀開始,當中的淘汰、醞釀、發酵、磨練,連經理人也一同面對過起落批評。但一轉眼 : Alton竟有黄子華的擔當、Anson Kong有黑面勇氣、Anson Lo有教主療癒力、Edan有愛妹親情反差萌、Frankie五官完美卻長情、lan悶騷 Desperado、Jer文青與狂人、Jeremy視覺系溫柔偏鋒、Keung To唔聲唔聲一句香港加油、Lokman在《狂舞派》以外的捨己爲人的隊長風、Stanley的肌肉就是苦練、Tiger年紀輕輕的拉丁舞魂一一都不知不覺間在苦難中練出金身一一不消説還有據聞有可能比MIRROR更紅的 ERROR ,在商業娛樂史上未見過如此裏應外合、定位錯亂的奇葩,總之期待。 


    勁歌、金曲、肌肉、靚仔,坦白説香港人不是没有見過。但在近年娛樂圈的北上、獨大、封殺、紅線之下,MIRROR好像沉重的銅雕塑中的那個圓洞、讓空氣可以在其中流轉、分隔,又同一,讓我們又各自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這兩年我們學會害怕「跟車太贴」,但與其説擔心MIRROR變質、狹隘與被收編,我覺得不如先擔心自己變質、狹隘與被收編。因爲存在主義一點來説 : 一棵樹倒下而沒有人聽見,它到底有没有發出聲音?沒有香港觀眾獨有的眼和耳,就沒有MIRROR與ERROR 帶來的激越與笑聲。我們是不是三分鐘熱度的人?我們是否口惠不實?我們是否始終如一?最終會在我們熱愛的事物身上統統照見。

14.5.21

官斥「極力維護幕後人」 福袋賄選   李慧琼議辦助理罪成  「海麗之友社」義工同入罪 明報專訊

官斥「極力維護幕後人」

福袋賄選   李慧琼議辦助理罪成 

「海麗之友社」義工同入罪

明報專訊   14/05/2021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的時任議員辦事處助理,以及「海麗之友社」一名義工,涉於2018年九龍西立法會補選期間,以福袋誘使兩人投票予當時的民建聯候選人鄭泳舜,昨被裁定在選舉中作出舞弊行為罪成。裁判官表示賄選屬嚴重罪行,並批評其中一名被告於鐵證之下,仍在錄影會面中「極力維護幕後人」,表示不會為兩名被告索取社會服務令報告,押後至本月26日判刑,兩人其間須還押。涉案兩名選民則因控方證供有合理疑點而脫罪。


李慧琼:與案無關   不知情


    李慧琼在裁決後表示,知悉其中一名被告曾在其議員辦事處當助理,她及議辦對其涉案不知情,亦與案件沒有任何關係。


    被告鄧奕梅(44歲)和王維霞(54歲)為「海麗之友社」義工,其中王曾任職李慧琼的兼職議員助理。他們被控一項串謀在選舉中作出舞弊行為,向他人提供利益罪。其餘被告陳慧娟和李謀則各被控一項在選舉中作出舞弊行為,接受利益作為投票誘因罪 (見表)。



    涉案立會補選於2018年3月舉行,根據案情,王維霞於2018年2月底開始要求鄧奕梅收集海麗邨的選民資料,鄧亦向部分居民表示,各人投票予鄭泳舜後會獲發「福袋」,內有約值100元的日用品和食品。鄧最終收集至少10人的資料,並於投票日提醒部分人投票予鄭。


手機信息屢提投鄭泳舜「有禮物」

官:怎會是拉票?


    就鄧奕梅和王維霞被控串謀向他人提供利益罪的行為,暫委裁判官許肇強表示,本案針對鄧奕梅最關鍵的證據為她和其他被告之間發送的文字和語音信息內容,形容鄧每次透過WhatsApp提出投票予鄭泳舜或民建聯時,總不忘記提及有禮物送贈,質疑做法「怎會是拉票呢?」、「拉票不是根據候選人政綱、過往的表現而說服選民投票嗎?」


    對於辯方形容鄧奕梅教育程度低、廣東話表達能力差,認為她會發出令人誤解的信息,許官反駁,鄧經WhatsApp發出的信息並非不清不楚,她更在錄影會面透露到圖書館翻閱法律書籍後,知道涉案行為犯法,批評鄧面對如此鐵證,仍在錄影會面中「極力維護幕後人」,更嘗試推翻起初的招認內容,辯稱涉案行為只為拉票和統計投票之用。


一人提供福袋   一人出面誘使


    許官認同控方所說,王維霞與鄧奕梅案發時必然達成協議,由王提供福袋,並透過鄧出面誘使海麗邨的選民投票予鄭泳舜,務求鄭勝出選舉,又反問假如王只為獲取海麗邨居民的個人資料,以為他們提供物資、娛樂或服務,為何鄧向王匯報時會提及投票有禮物送,裁定有關說法只為開脫罪責,二人存有非法協議。


兩選民脫罪   官信「敷衍」「做戲」


    至於脫罪的兩名被告,許官指出,陳慧娟沒在投票日向鄧奕梅匯報,亦從沒追問索取禮物的事,相信涉案信息對話可能是陳為保持良好關係而「敷衍」對方。許官同時相信,另一被告李謀事前兩個月已登記成為選民,當時只為嘗試體驗公民的權利和責任,回應鄧的信息亦只是「做戲做全套」,認為控方舉證有疑點。


    辯方求情時稱,鄧奕梅和王維霞從內地來港,教育程度分別至小學和中六,形容鄧奕梅因本案與丈夫關係轉差,目前正考慮離婚;王維霞則患乳癌,亦有骨科、婦科和精神科疾病需定期跟進。辯方又稱,本案情節並非同類案件中最嚴重,籲法庭考慮索取社會服務令報告。


【案件編號:WKCC3866/19】


舉報人袁海文促廉署續查「幕後人」 

查錫我指困難:除非有人指證


    對於裁判官批評被告「極力維護幕後人」,當年有份向廉署舉報的民主黨袁海文質疑,自當日發現其中一名被告為李慧琼的職員開始,李至今仍未正式交代事件,要求廉署繼續調查本案的「幕後人」。曾任職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的查錫我則表示,選舉舞弊大多暗中進行,除非有人主動講出真相,否則較難追查出幕後人。


    袁海文在facebook發文表示,當日發現本案被告王維霞為李慧琼的職員,受聘日期橫跨2018年的補選,質疑李「怎會沒有責任」,要求廉署繼續調查本案的幕後人。同樣有份舉報的民協表示,今次案件只是冰山一角,要求李回應對事件是否知情。


李慧琼:只從報道知案件大概

廉署:司法程序未完不宜評論


    李慧琼昨表示,她只是從傳媒報道獲知案件大概情形,自己和辦事處職員均對案件不知情和沒任何關係,當事人亦從未因案件接觸或求助於她。廉署以案件司法程序尚未完結,表示不宜評論。


    曾任職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的大律師查錫我形容,選舉舞弊與其他刑事案不同,不會有受害人指證犯事者,有關行為大多暗中進行,銀行交易等文件紀錄亦只屬環境證供,較難證明嫌疑人有參與選舉舞弊。


資深大狀:需有錄音污點證人等


    資深大律師謝華淵同樣認為選舉舞弊涉及秘密安排和串謀,除非有廉署人員秘密錄音、有污點證人願意出庭指證,或有被捕人在錄影會面透露幕後人身分,該人亦在錄影會面中招認,否則廉署較難有直接證據檢控。


    對於有人向選民派福袋,同時收集選民資料,謝華淵形容相關行為同樣自招嫌疑,會惹人懷疑當中實際目的,「收集資料使乜派嘢畀人」,有可能引致法律風險。


2018年九西補選   鄭泳舜2000票勝姚松炎


    本案涉及的2018年3月九龍西立法會補選,源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分別勝出並取得議席,但宣誓就任時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橫額,又將英文誓辭的「China」疑似念成「支那」及加添其他字句等,遭前任特首梁振英及律政司入稟覆核兩人的立法會議席。人大其後釋法,規定當選立法會議員就職時,必須真誠、莊重地依照《宣誓及聲明條例》作誓辭,否則宣誓無效並取消議員資格,高院最後裁定兩人因宣誓無效而失去議席。


    兩人上訴至終審法院,但以失敗告終;同樣在宣誓時做出不同行為的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社民連梁國雄、姚松炎及劉小麗亦因而失去立法會議席。


    宣誓風波最終衍生出2018年兩場補選,涉及本案的為該年3月的九龍西補選,本案賄選目標人物、民建聯鄭泳舜最後獲得約10.7萬票,以2000多票之差擊敗姚松炎當選。

12.5.21

爭議不再,問題不在?  2021年歷史科文憑試題目的反思 史謙明

世紀.星期三專題:

爭議不再,問題不在? 

2021年歷史科文憑試題目的反思

史謙明   12/05/2021



    去年文憑試歷史科一條中日關係試題,被指「辱華」,引發軒然大波,涉事的考評局經理受壓辭職,審題委員會大換血,有指大部分成員由教育局提名。事隔一年,今屆歷史科文憑試已於5月6日開考。經過去年的「教訓」,今年試題的安全系數明顯提高,避開了中日關係、中國及香港政治等敏感課題,爭議不再,亦因此坊間未有太多的關注和討論。不過,在成功「撥亂反正」的和諧局面背後,今屆歷史科試題出現了一系列不尋常轉變,足以為歷史教育帶來相當的警號。


    第一個明顯變化,是今屆試題考核高階能力的題|目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 「 直述題」 ,即題目毋須考生回答立場及評論,只要把相關論點及史例背誦出來,如今年卷一中國史資料題「1978年以後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是由什麼因素推動的?」 ,以及卷二香港史論述題 「分析1971 - 97年間香港在亞太地區所擔當的社會、經濟及文化角色」,均屬此類。筆者整理由首屆至2020年的文憑試試題,合共有63條論述題,發現當中只有21題屬於直述題,比例約爲33% ,但今年7條論述題中,卻有5條都屬直述題,比例高達71%。


    更令人詫異的是,今年的中國史、香港史試題,除了一條考問資料「多大用處」的題目外,全部都屬直述題,而該「用處題」亦是難度較低的題目,考生只需指出資料有提及的論點是「用處」,未提及的論點是「局限」即可。相反,同一試卷的歐洲史題目,未知是否因遠離政治紅線,顧慮較少,提問方式與過往相若,例如兩次大戰的資料題及論述題分别問學生是否同意「巴黎和會的和平締造者旨在報復德國,而非尋求國際和平」、「國際聯盟的失敗主要是由於其體制上的弱點所致」。這類題目會提供一個既有觀點,考生須選擇同意與否,然後加以論證乃反駁,可考核考生的比較、分析、評鑑等高階思維能力。不過,這樣的落差就更突顯出關鍵問題 : 爲什麼一些「敏感課題」、只需背誦史實,而毋須考生深人思考?是否當局不希望考生在香港史、中國史議題上有太多「思考」?


中港部分只考經濟不問政治


    第二個明顯的變化,是今年中國史、香港史部分幾乎没有考問政治發展的內容,而過去是屬於頗常出現的課題。筆者把過去有觸及香港政治發展的諭述題加以整理,列於附表,讓讀者有更深人認識。


    從附表可見,政治發展在香港史是重要課題,幾乎每年都有觸及,'有些年份更專問政治發展。此外,不少問題亦十分「尖鋭」,有探討香港前途問題、有追溯香港政治發展歷程、有分析中國如何影響香港政治發展、有討論身分認同問題等。因此,不知道今年考評局是否因有「特殊」考慮,出題時選擇考問香港的社會、經濟、文化角色。當然,香港史除了政治發展外,亦有其他內容,筆者亦不認爲一定要年年問政治發展、才稱爲合適。但觀乎今屆香港史、中國史資料题部分,都不約而同問及經濟發展的內容,實在過分「巧合」 。


忽然政治正確的資科


    事實上,今屆試題還有第三個不尋常轉變,就是試題提供的資料忽然非常政治正確。香港史其中一則資料,提及香港早期電影業發展,節錄如下 :「面對日本侵華,香港電影人也發揮了共赴國難的團結精神,如蔡楚生於1939年在香港拍成《孤島天堂》,描述的便是上海孤島人民英雄對抗漢奸的壯烈故事」。不知道是否因爲去年「日本對中國利多於弊」傷害了十幾億人民感情,因此今年考評局似乎有意「將功補過」,在資料上强調香港與中國是命運共同一一當中國內地頑强抵抗日軍侵略時,香港也拍攝了對抗漢奸的愛國電影。

    另一篇中國史的資料,則提及改革開放期間「深圳速度」的事迹,節錄如下 :「『深圳速度』是改革開放初期深圳創出的非凡成就」、「改革創新也是我們提高效率的法寳」。固然,這些都屬於「史實」,但資料一面倒只提改革開放的好,未有提及任何改革開放在經濟方面的困難或不現代化的地方 (如三農問題、通脹問題、工人下崗問題等) 。這樣豈不是違反了楊潤雄局長過去所説,資料不應有傾向性和引導性嗎?當然,題目已假定中國是經濟現代化,「笞案没有討論空間」,學生只需背誦中國現代化的原因就可以了。

  

    以往我們經常會聽到「歷史自有公論」、「 留給歷史 評價」的説法。但在「新時代」下,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也控制了未來。

 

    毛澤東是否一位偉大領袖呢? 英國管治香港期間是否完全没有民主呢?這些看似開放的題目,在中國大陸都有官方立場,不容質疑。來到今日香港,教師發表自己見解,或援引某些史家看法,會否變成「誤人子弟」呢?學生答題時寫中國不是現代化國家,是否屬於概念錯誤呢?這些問題,我和你都没有答案一一也所以爲了「安全」,老師會迴避敏感問題、考生會迴避、考評局的題目也會迴避。結果是,曾經重要的歷史知識及分析能力,最終也會成爲「歷史」 。


世紀.課室內外:御試制科策 陳仁啟

世紀.課室內外:御試制科策

陳仁啟 (中文、中史科教師)   12/05/2021



    「陛下擇吏不精,百姓受害於下,無所告訴,則是陛下未得以生結民也;陛下賦斂煩重,百姓日以貧困,衣不蓋體,則是陛下未得以財結民也,吏之不仁,尚可以為吏之過;賦斂之不仁,誰當任其咎?且陛下凡所以用財者,果何事乎?上有官吏之俸,下有士卒之廩,外有夷狄之賂。此三者陛下未得省之之術,臣亦未敢以為言也。臣獨怪陛下內有宮中賜予玩好無極之費,此何為者?」以上一段引文並非普通諫官進諫皇帝之言,而是一位考生的答卷。


    這位考生又指出 :「陛下自近歲以來,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坐朝不聞咨謨,便殿無所顧問。夫三代之衰,漢唐之季,其所以召亂之由,陛下已知之矣。」


    答卷中又斥皇帝好虚名 : 「陛下欲減省均税,以至於特命使者,則是此等皆不可使也。臣觀陛下之意,不過欲使史官書之,以邀美名於後世耳。」


    又斥皇帝無遠慮 :「古之聖人,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夫無事而深憂者,所以爲有事之不懼也。今陛下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臣以爲陛下失所憂矣。故願陛下雖天下無事而不忘憂懼之心。」


    這位考生是蘇軾的弟弟蘇轍 。 他兩兄弟同於北宋嘉佑五年 (1060年) 八月廿五日參加了由宋仁宗主持的制科御試。是次試題由翰學士、知制誥胡宿代擬,題日長達524 ,字。 主要提問治國、解決災荒、 邊患、冗兵冗員、宰相事權、京師措置、儒學道學孰優、王政詩道等問題。考生可以依題發揮,自由論辯,提出個人見解。


直言無罪


    是次考試初評考官爲司馬光、范鎮、蔡襄、胡宿等人,覆卷爲王安石。胡宿認爲,蘇轍答卷惡意中傷皇帝,應當黜落。司馬光則認爲 : 「但見其指陳朝廷得失,無所顧慮,於四人之中,最爲切直。今若以此不蒙甄收,則臣恐天下之士皆以爲朝廷虚設直言極諫之科。」范鎮、蔡襄也持相同意見。宋仁宗裁決説 :「求直言而以直棄之,天下其謂我何?」又説 : 「朕設制舉,本待敢言之士。轍小官,如此直言,特與科名。 」王安石評蘇氏兩兄弟的卷曰 : 「兩號所對策,辭理俱高,絶出倫輩。 」 最後蘇軾得第三等。因一二等爲虚設,例必空置,蘇軾成爲北宋建國百多年以來,首個制科得最高等級的人,而弟弟蘇轍得第四等,同樣考上制舉。宋仁宗回後宮後高興地向皇后説 : 「朕今日爲子孫得兩宰相矣 !」


    適值文憑試開考,回想去年歷史科考試删去試題、塗去考生答卷之事「有評論指今年設題避重就輕,略去容許考生自由論辯、依題發揮的高階思維題目。對比北宋這個封建皇朝,又有何借鑑呢?至於解僱要求統治者「講人話」的記者,大規模删去指陳時弊的節目,又何異於暴秦之焚書坑儒?當年蘇轍參加制科考試的史蹟猶存,如今時代進步了,一切制度已被完善,這些豐功偉績,其人其事,歷史豈會漏了記載?太史公曰 :「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

10.5.21

文化央企抓宣傳 京高幹空降 「孫光奇」疑財政部高官 學者:顯示京控制港文化出版決心 陳惠恩

文化央企抓宣傳   京高幹空降 

「孫光奇」疑財政部高官 

學者:顯示京控制港文化出版決心

陳惠恩 (明報記者)   10/05/2021




    中央擬在港組建文化央企再露端倪,早前入主鳳凰衛視的紫荊文化 (香港) 集團有限公司 (下稱「紫荊香港」),近日出現人事變動。本報翻查最新公司註冊資料發現,紫荊香港今年2月才新增的兩名董事、聯合出版集團高層傅偉中及李濟平已離任,換上孫光奇、龔銳及王凱3名內地人出任董事;其中,孫光奇與中國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同名同姓,而財政部官網經濟建設司網頁近日已隱去司長姓名和職銜一欄。內地政治學者吳強以3名新任董事報稱的北京地址推斷,3人是北京領導層中堅成員或中生代幹部,抽調他們領導紫荊香港,顯示北京對控制香港文化、媒體、出版宣傳上的政治決心。


上月入股鳳凰衛視   「紫荊香港」4天後換董事


    劉長樂全資擁有的今日亞洲,於4月16日及17日先後與紫荊香港及信德集團簽訂框架協議,分別將鳳凰衛視21%及16.9%股份售予後兩者。本報發現,紫荊香港於4天後 (4月20日) 向公司註冊處遞交文件,傅偉中及李濟平因「辭職∕其他」原因,當日起停任紫荊香港董事,換上孫光奇、龔銳及王凱。3人皆持內地居民身分證,報稱地址是北京。餘下一名董事曲桂福為聯合出版集團財務總監,他自公司成立已經出任該職。


    本報比對孫光奇向公司註冊處提供的內地居民身分證號碼,得知他於1963年9月出生,與中國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的資料脗合。孫光奇最近現身於公眾場合,是去年11月國務院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他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身分,介紹《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21-2035年)》。


財政部網頁刪經濟建設司長名


    本報翻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網頁,發現領導簡介一頁已刪去司長姓名和職銜一欄,若追溯至去年11月資料,同一頁面仍顯示「司長:孫光奇」。資料顯示,孫光奇轉任經濟建設司司長前,曾出任教科文司(現合併為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數年,兩司同為財政部轄下部門,負責管理相關央企。


3名空降董事   報稱地址近財政部軍科院


    記者根據3名新董事向公司註冊處提供的地址追查,其中龔銳的地址與港交所網頁披露的財政部地址及註冊成立地點相同。記者另外以孫光奇及王凱報稱的地址,透過內地網上地圖搜尋,定位顯示兩人地址分別位於財政部幼稚園附近及北京軍事科學院社區一帶。


專家料屬京領導層成員幹部


    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前講師吳強表示,3人地址一帶確有財政部家屬或軍科院宿舍,雖不能單憑地址肯定3人工作於上述單位,但至少說明他們與上述單位有緊密關係;吳強亦指出,住在相關區域的人,一定可推定為北京領導層中堅成員或中生代幹部,他認為3人加入紫荊香港成為董事,顯示北京對控制香港文化宣傳的政治決心。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稱,從改動中可看到3人帶有政工幹部 (共產黨領導下從事政治思想工作的幹部特點,即執行力強,能更徹底執行上級指示。


據港交所資料   財政部間接控制紫荊香港


    紫荊香港於2019年在港註冊成立,前稱紫荊文化 (集團) 有限公司。根據港交所有關鳳凰衛視易手的公開資料披露,紫荊香港由註冊地址位於深圳前海的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下稱「紫荊文化」) 100%控權,紫荊文化則由中國財政部100%控權,換言之,在港註冊的紫荊香港由財政部間接全權控制。


    但另一方面,從公司註冊處文件顯示,紫荊香港截至3月20日仍由聯合出版 (集團) 有限公司全資擁有,而翻查聯合出版股東資料,截至去年6月仍未見到紫荊文化的「身影」,最新變動則或要待今年下半年公司遞交新一份周年申報表才可得知,現階段未有進一步資料可釐清相關公司是否正重組。聯合出版集團至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清華前講師:京調派得力幹部   組「文化中聯辦」


    紫荊香港3名新董事都是內地人,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前講師吳強從3人報稱的地址分析,3人可能是與財政部或軍科院等單位關係密切的中生代幹部,他認為若中央派3名北京幹部管理「紫荊香港」,顯示中央在各部委抽調一些得力、專業的幹部組成紫荊香港,作為中聯辦打宣傳戰爭的平台,而這在文化宣傳上的配備將會比中聯辦更專業和更強,有組成「小文化中聯辦」的含意。


    早於2015年,《壹週刊》曾根據內地工商局公司註冊紀錄報道,指稱聯合出版集團背後控股人實為中聯辦。香港公司註冊處最新資料則顯示,聯合出版集團全資持有紫荊香港。吳強表示,從資本架構來看,紫荊香港屬中央出資,由中聯辦領導,是典型的官營文化公司,「相信其政治野心是以國家資本主義方式,由中聯辦具體協調,以此平台在港作宣傳戰爭或控制」。


劉銳紹:助「徹底執行」政策   京不怕「外行管內行」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從各種蛛絲馬迹亦令人合理懷疑內地人士正逐步介入香港各種運作,包括影響意識形態,眼前北京策略是用資本主義的經濟壟斷,加上社會主義的行政壟斷,先控制信息、思想,再控制人的行為。


    劉銳紹說,從是次紫荊香港的人事改動,可看到政工幹部的特點,這類幹部執行力強,「上面政策是如何就會徹底執行」。他又留意到在現時政治氣候下,為徹底執行中央精神,特別是四中全會提到要牢牢掌握香港全面管治權,北京「不怕外行管內行」,因外行人毋須理會行內要考慮的事,能着重執行效率。


「紫荊文化」資料中港查冊無果

程翔:倘屬「事業單位」 查核無從


    另外,港交所資料雖顯示對紫荊香港控權的是內地的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但記者循中港兩地公開資料查冊均未能查到此內地公司資料,公司官網亦欠奉。時事評論員程翔解釋,中央出資管轄的機構分「事業單位」及「企業單位」兩類,企業單位明顯是從事經濟活動,以盈利為目的,可在工商局查到公開註冊資料;若機構歸類為事業單位,公眾無從查核,「中央當然有紀錄,只是公眾真的不知如何查,我也不是很清楚」。


紫荊文化(香港)集團的註冊地址位於聯合出版大廈,並與聯合出版(集團)同處26樓,惟大廈水牌只顯示該層為聯合出版的接待處,本報記者日前到訪該樓層,向看守的職員表明記者身分及拍攝目的,但職員表示「不方便」,同時按升降機按鈕着記者離開。


頻辦涉港澳活動 

「紫荊文化」1月吸納另一文化央企


    紫荊香港未來在港的發展備受關注,本報翻查內地央企新聞公告,發現控制紫荊香港的內地公司「紫荊文化」已有動向,包括剛於今年1月收編另一重點文化央企「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CAEG),並合辦有關港澳的活動,以及開辦針對香港的「專題黨課」。CAEG有近70年歷史,被授予「國家文化產品出口示範基地」、「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等稱號,據其網站介紹,「國事演出與展覽是國家賦予集團的重要使命」,其舉辦的活動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超過40次。


    《星島日報》1月引述消息,稱一家副部級的文化央企,將統一管轄聯合出版集團、《紫荊》雜誌社、銀都機構、中華文化城等中資機構。3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在官網轉貼《南方日報》報道,首次披露時任海南省副省長毛超峰轉入廣東團,並任紫荊文化董事長。不足一個月,紫荊文化主辦慶祝中共成立100周年的活動「唱支心歌給黨聽」,並由3月起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同根同源心連心」港澳與內地學生合唱聯誼,活動將持續至10月,地點包括內地10個市及港澳地區,由CAEG承辦。


CAEG成立近70年   曾就對港方針辦「專題黨課」


    本報翻查CAEG官網公告,CAEG於1月18日「正式劃轉」紫荊文化,即轉歸其管理,而「唱支心歌給黨聽」活動,是按照《文化和旅遊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制定。另一公告透露,曾邀請其他單位黨支部書記以「香港方針政策解讀」為題講授「專題黨課」,表明以「立足於集團劃轉後的發展定位,結合兩會精神」,從多方面梳理近兩年國家對香港方針政策的調整。


    據官網介紹,CAEG是第一批大型文化央企,由國務院出資,財政部及文化和旅遊部分別任監管及行政部門;集團前身是成立於1950年的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及成立於1957年的中國對外演出公司,至2004年改組成CAEG。簡介表示CAEG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的「國家隊、主力軍」,負責國事演出及展覽,集團亦與境內外多地合辦活動,「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在全國及歐美皆設分支機構。


呂秉權:接管CAEG助「打入市場」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紫荊文化作為文化央企,需有軟硬實力,相信旗下公司新聞及出版能力已很高,若接管CAEG,將有助提升其軟實力打入市場,「例如樂團間交流較易被世界接受,是聰明的做法」。

DSE歷史卷聯校模擬卷多處相似 資料引同一抗日電影 教師稱疑惑 考評:取材相近正常 明報專訊

DSE歷史卷聯校模擬卷多處相似 

資料引同一抗日電影 教師稱疑惑 

考評:取材相近正常

明報專訊   10/05/2021



   中學文憑試 (DSE) 歷史科考試上周四 (5月6日) 結束,但有指試卷部分內容與學界一份模擬試卷相似。考評局前歷史科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在社交網站稱,收到教師報料及引其說法稱兩卷多處相似,包括資料均提及抗日電影《孤島天堂》,又引述教師質疑考評局歷史科科目經理入職前有份擬定該模擬卷。有歷史科教師說,抗日電影非課程重點,《孤島天堂》更是少見例子,兩份卷均提及該例「令人有點疑惑」。


被質疑同一人擬卷   考評否認


    考評局昨回覆稱,負責DSE歷史科的科目經理沒參與2021年聯校中六模擬試的工作,有關傳言並非事實。局方指出,坊間題目取材如有相近之處,亦屬正常;就今次所指的有關題目,提問要求及形式等方面均不盡相同。


模擬試歷史教師辦   數百人考


    楊穎宇昨於Instagram稱接獲教師「報料」,聯校中六歷史科模擬試卷與DSE考試內容有多處相似。


    據悉該模擬試由歷史科教師舉辦,沒有協會或學校統籌,但會借用校舍作試場,學生可免費報考,以往有數百至1000名學生參與,屬學界歷史科大型模擬考試之一。今年礙於疫情,模擬試僅向教師派發試卷,轉交學生作答。本報獲得該份模擬試卷,比對今年DSE歷史科試卷,發現4處資料或題目有相似之處。


    DSE歷史科卷一有關「20世紀上半葉的香港」一題提供兩項資料,其一取自講述本港電影業發展的歷史書,提到面對日本侵華,香港電影人發揮共赴國難的團結精神,並以《孤島天堂》為例,稱電影描述上海孤島人民英雄對抗漢奸的故事。模擬試卷一涉同一主題的題目,亦提供兩項資料,包括1930年代一篇新聞報道,有關香港電影觀眾對抗日電影的反應,同樣提及《孤島天堂》。


    有歷史科教師稱,課程有關香港參與抗日戰爭的內容,典型例子是華人在港建基地及組織、打游擊戰等,課程雖提及抗日電影,但非重點,引《孤島天堂》為例就更少見。他說,DSE及模擬試皆提及該電影作例,「令人有點疑惑」。該教師又稱,因抗日電影內容較少見,倘考生在模擬試遇過相關內容,於答DSE卷或有優勢。



共4處似   局方:形式不盡相同


    考評局回覆稱,歷史科設有審題委員會,依據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與《評核大綱》擬題,工作性質屬高度機密,成員須簽保密協議,承諾不會泄露他們的任命或任何機密信息予未經授權者,也不能參與任何可致利益衝突的工作。局方又稱,委員會及擬題員根據考評局相關指引擬題,不會採用其他考試或坊間書籍的題目。


    局方稱,審題委員會依據上述指引及大綱擬題,因此環繞課程要求以及當中重要概念而訂定的題目不時以不同形式出現,坊間題目取材如有相近之處,亦屬正常;就今次所指的有關題目,提問要求及形式等方面均不盡相同。




9.5.21

將心比心 黎佩芬

將心比心

黎佩芬   09/05/2021



我們經常聽見官員說「人性化」處理,道理其實很簡單,互相尊重,將心比心,但我們更多時只見識到硬功,而且經常沒能退後一步,覺識到自己充滿歧視。

7.5.21

國際商會促撤收緊查冊 斥因噎廢食 李澤培質疑「不透明制度」是否有利本港前途 明報專訊

國際商會促撤收緊查冊   斥因噎廢食 

李澤培質疑「不透明制度」是否有利本港前途

明報專訊   07/05/2021



    政府擬本月向立法會提交附屬法例收緊公司查冊,限制披露公司董事住址及個人身分識別號碼。國際商會香港區會(ICC-HK)發聲明,並去信立法會主席及全體議員,要求政府撤回建議,稱新查冊安排倉卒和不合時宜,亦未有證據證實須改變現狀,該會主席李澤培質疑,「不透明的制度對香港前途是否好呢?」中小企聯合會則形容,政府因有人濫用查冊而收緊是「斬腳趾避沙蟲」,為其他人「添加麻煩」。


    政府曾引述私隱專員公署數字稱,2020年有1036宗起底。公署其後回覆稱,2019年及2020年處理涉及披露地址及或香港身分證號碼的起底個案,分別為750宗及134宗。1998年成立、由不同商會和公司組成的ICC-HK發聲明,稱按照私隱專員公署的數字,質疑當局為何認為「有迫切需要」收緊公司查冊。


    ICC-HK表示,新查冊安排「無理地限制公眾取得全面的資料」,若新安排目的是保護登記冊上企業和人的資料,當局可嘗試設法防止或懲罰懷不道德企圖或惡意取用資料的人,而不是全面阻止公眾取得全面資料。


    該會主席李澤培向本報表示,很多企業、銀行透過查冊了解生意伙伴或客人背景,又稱現時以《公司條例》註冊的有限公司獲得部分免責成分,若不容許公眾查閱董事資料,「對市民不公道」。他稱,政府因2019年發生很多起底而收緊查冊是「因噎廢食」,質疑政府制定政策只看單一事件而非大趨勢,亦沒考慮政策是否必要及符合比例。


    李認為,若政府冀有正常商業運作,應容許全面查冊;若想助長非法行為如洗黑錢,則盡量令制度不透明,他問,「不透明的制度對香港前途是否好呢?」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麥美儀質疑,政府因有人濫用而收緊查冊是「斬腳趾避沙蟲」,她認為現行查冊安排行之有效,當局應懲罰濫用者,而不是「添加麻煩在其他人身上」。她稱曾向政府部門表達意見,現正收集會員意見,稍後會正式去信當局。


    香港上市公司商會表示,政府的建議可保障董事個人私隱,有需要者亦可申請查看保密資料,認為上市公司會預留額外時間調查及查冊。商會稱,小股東屬新建議下的「指明人士」,可申請取得完整受保護資料,雖然牽涉額外手續和時間,但終究可查閱;上市公司任何集資計劃都受嚴格的法律和上市規則監管,小股東有充分保障。


財庫局:正聽意見改良細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覆表示,正聽取各持份者意見,改良實施細節及敲定指明人士的安排。

6.5.21

放棄公義必悔恨終生 7 · 21 查冊案    蔡玉玲決定上訴 明報專訊

放棄公義必悔恨終生

7 · 21 查冊案   蔡玉玲決定上訴

明報專訊   06/05/2021



    香港電台《鏗鏘集》時任編導蔡玉玲,因前年7.21元朗襲擊事件製作專題報道時車牌查冊,上月底被裁定虛假陳述兩罪罪成,罰款6000元,為首次有記者因查冊罪成的案件。蔡玉玲昨在facebook表示,已委託律師就案件上訴,並提到「此刻若放棄追求公義,必定令我悔恨終生、夜不能寐」。


「傳媒人素以報道事實為志業」


    蔡玉玲於當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裁決後在庭內及庭外禁不住落淚,她昨在facebook上透露她曾想過「放下案件」,惟在「悲傷的情緒過後,反覆思量」下,決定提出上訴,並表示不是草率決定,「無論贏或輸,案件最終或須上移至終審法院,我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她又強調,作為傳媒人,一直以報道事實為志業,並「期許自己活在真實中,真誠、善良、正直地活着」。


    現年37歲的蔡玉玲,因製作《鏗鏘集7.21 誰主真相》,去年因車牌查冊,被控兩項「明知而作出要項上的虛假陳述罪」。主任裁判官徐綺薇上月裁決時指出,蔡玉玲申請車輛證明書時,已清楚知道自己是為了「查找」車主、「採訪」及「報道」的用途而作出申請,與她選取要項上的「其他交通及運輸事宜」用途無關,裁定她兩罪罪成,罰款6000元。

【案件編號:WKCC 4075/20】

4.5.21

學生:教學持平   教局:投訴者包括學生 龍翔官中教師釘牌 明報專訊

學生:教學持平   教局:投訴者包括學生

龍翔官中教師釘牌

明報專訊   04/05/2021



    教育局上周再公布取消教師註冊(DQ)個案,據悉包括龍翔官立中學一名通識科教師,局方批評該教師教材偏頗,「側重貶損國家」。本報昨日接觸3名龍翔官中學生,他們皆稱涉事教師教學持平,提供不同觀點讓學生思考。其中一人說,該教師曾在課堂提及反修例事件起因,稱「代表香港變得無乜自由」,亦曾講述六四事件並展示相關照片。該學生批評當局取消涉事教師的註冊是「搞文革」。


    教育局發言人稱,局方在處理每宗涉及教師失德的投訴時均會全面及深入搜證,任何人的評價均不能抵銷教師曾作出的失德行為。他補充,該宗個案亦有來自學生的投訴。


    教協正協助該官校教師,教協副會長葉建源說,涉事教師仍未接到教育局正式信函通知被取消註冊,暫未商討是否就當局決定上訴。


    教育局最近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處理教師專業操守投訴的進度。局方稱其中一宗DQ個案,涉事教師在教學時「持續採用大量、單一角度和偏頗立場的材料,內容包括尚在發展階段而未有定案的政治議題」;又指該教師「側重貶損國家,挑起學生對國家、中國人民的反感,以及打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據悉該個案屬一名龍翔官中通識科教師。


學生稱曾講反修例   有提不同觀點 

指無損國民身分認同


    本報昨接觸3名該校中六生,他們均稱涉事教師教學時提供不同角度觀點,其中劉同學說,該教師是其中四、中五通識科老師,堂上講過2019年反修例事件緣起,「代表香港變得無乜自由」,亦提及警察有地方做得不好,同時向學生提供另一方意見。他又稱,該教師曾講述六四事件,並展示相關照片,見到坦克車及傷者殘肢。他認為該老師教學無損其國民身分認同,又說對方「好惜學生」,與學生關係親近,對方突然停職後,校方沒向學生交代事件。他批評教育局「搞文革」。


學生:最敏感都是六四   不談港獨 

播鏗鏘集教學受歡迎


    同校中六生黃同學說,遭DQ的教師是他中五級的通識科教師,上課「最敏感都是六四的事」,該教師當時向學生展示相關相片及播放紀錄片,當中內容「都是網上見到的東西」。他說該老師教學中立,「不會牽涉太多不同『顏色』的事」,會向學生提及正反意見,上課亦沒談「港獨」。黃又稱,該老師多播片輔助教學,主要是港台《鏗鏘集》,教學受學生歡迎。涉事教師原任教科目屬高中核心科,黃同學認為對方突遭停職影響了同學學習,有學生曾反映冀續由該教師授課。


    遭DQ的龍翔官中教師屬公務員,早於2019年底停職。本報昨向教育局查詢該教師工作安排、停職期間有否獲發薪酬等,教育局稱不會評論個別個案,而上訴委員團(教育事宜)沒有接獲有關的上訴通知書。

論盡教育:教師任人糟質 王師奶

論盡教育:教師任人糟質

王師奶    04/05/2021


    本文命題看似誇張,王師奶下筆猶豫凡10分鐘,同情、心酸、憐憫兼而有之。教師本是崇高工作,淪落到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地步,任人糟質,孔老二再世都一定轉行,寧願匿埋後欄洗大餅。斯文何價!


    教師曾否有過黃金時期?有,那是大陸人攀山越嶺,冒死游水偷渡香港的1950年代,木屋漫山遍野,學校被迫改上、下午班制,徙置大廈連天台都變成學校,學生日曬雨淋,教師供不應求,那是香港教師最搶手的年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香港教師如今變成地底泥,任人踩,任人糟質。王師奶看盡香港教育演變,從硬件的進步(校舍設備現代化)、軟件的停頓、思維的僵化,一一看在眼內。小學的半日制改為全日制,從大班變小班,電腦觀念從零到雛形,這都是硬件的進步;軟件成功的例子就搜索枯腸都好難找到,勉強說電子教學吧,結果爛尾收場;最後是教育思維的僵化,歷任教育龍頭無遠見,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求有功,但求少過。無一個局長為香港教育長遠打算,只望無驚無險,5年後陽光海灘。也許王師奶偏見,只有一個羅范椒芬曾為香港教育動過腦筋,可惜她想三扒兩撥把羅馬建成。欲速不達,搞出好多大頭佛。


逾半曾遇職場欺凌


    香港教師點慘?極端的被迫到跳樓,患抑鬱症的據說不少於30%,食緊藥唔敢畀人知;仍有教育大學畢業生到現在仍做緊合約教師,年年換竇,今年旺角,幸運的明年沙頭角,唔好彩的踎墩食穀種。寫兩句見工對白給讀者諸君聽聽,就知一年合約教師何等悲情。校長問:「陳先生,你畢咗業6年,轉咗6間學校,無一間做得長,你似乎係一個唔安定嘅人。」應徵者一肚氣,回答說:「校長,呢份工只係1年合約,明年我去見工,那個校長又會質疑我7年教7間學校。」有些校長明明可以請常額教師,但仍空住個位,寧願請合約教師,因為合約教師好使好用,又聽話,又搏命,樣樣做到加零一,希望博校長青睞,有份實職,用不着東漂西泊,但這機會難過跑馬射蚊鬚。



    教協話逾半教師過去6個月曾遭遇一次或以上職場欺凌,七成教師認為目前申訴機制不能妥善處理,建議校董與教師之間設恆常機制,讓教職員直接接觸校董表達意見。唉,職場欺凌分分鐘都有,點會半年才一次吖。如果你被列入欺凌對象,一入校門已經被凌厲的眼神,被玄壇的冷面孔拮到打冷震,呢啲唔係欺凌係乜?教協建議校董和教師設恆常溝通機制,反映意見,反映乜嘢意見,投訴被校長糟質乎?馮偉華葉建源兩位,你哋唔係天真到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欺凌投訴,咁樣係將受委屈的教師推落深淵。也許王師奶睇得監獄片多,每當太平紳士巡監獄時,如果有囚犯敢投訴的,太平紳士走了以後,呢個勇士一定在水飯房不見天日,頭腫面腫一兩個月。這是制度的缺陷,要教師活得有尊嚴,受公平看待,法團校董會這制度一定要煎皮拆骨。講句公道話,不是所有校長都是土皇帝,也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恪守師道,小婦人見識過好多全無師德的人之患。


    走筆至此,新聞報道有幼稚園校長被指強迫教師畫壁畫美化私人寓所。唉,教師係一份乜嘢工嚟㗎!

3.5.21

良好的動機 譚蕙芸

良好的動機

譚蕙芸   03/05/2021



    「本席認爲,被告人是否本着良好的動機索取資料並非重要。」裁判官這句,如一把刀插人記們心裏 。 《鏗鏘集》編導蔡玉玲,早前於車輛查册申請中被指作 「虚假陳述」 被判有罪 。

  

    《鏗鏘集》裏,涉事車輛運送竹枝到元朗,分發給白衣人。按照判詞邏輯,這個車主的私隱要保障 ; 蔡玉玲作爲記者,關心誰以車輛運送武器給懷疑兇徒,就是犯罪。判詞指,車禍受害人可以查册,記者追查撞車車主資料,是犯法。法庭披露,政府知道每年傳媒進行的車輛查册數以千計。每年新聞獎不少以查册完成,時任特首會去頒獎。一夜間,忽然送記者去治罪。


    更令業內人士光火是,今次代罪羔羊是全行模範。替她求情的中人新傳學院院長李立峯形容蔡品格「正直誠實」; 記協前主席岑倚蘭稱她爲「香港之寳」 。


    蔡自二零零七起約十年服務於港台,後來成爲公務員。她爲個人突破,放棄公務員薪高糧準福利,減薪轉戰小機構「傳真社」。她約我兩次詳談,話題是圍繞 「如何做好新間」 、 「如何採訪更嚴謹」。蔡物質生活淡薄,對自己要求很高,和大部分人只求打份工 、 不犯錯的態度不同。現今香港,好人無好報。


    判刑當晚,港台訪問我,主持人問我這個新聞系老師 :「查册是記者訓練重要一環,妳以後怎樣教學生?」


    我無言。

菲外長指「港府要外傭打針」帶歧視 明報記者

菲外長指「港府要外傭打針」帶歧視 

總領事:對外勞應一視同仁   勞處:感謝領館協助

明報記者   03/05/2021



    港府擬要求來港或續約外傭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連日爭議持續升溫,菲律賓外長洛欽(Teodoro Locsin Jr.)昨在社交媒體開腔回應時,稱做法帶有歧視。菲律賓駐港總領事Raly Tejada認為,港府不應強制外傭接種疫苗,倘接種疫苗成為來港工作的條件,則應涵蓋所有由外地來港工作的人,又稱港府事前沒就此直接諮詢領事館。勞工處稱,政府一直與總領館保持聯繫,並感謝總領館理解和協助。


     對於兩人說法及事前曾否諮詢領事館,勞工處昨回覆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就抗疫事宜與外傭來源地駐港總領事館保持聯繫,並感謝總領事館對各項抗疫措施的理解和協助。勞工處又表示,就日後外傭申請續約時須接受認可新冠疫苗注射的安排,政府會繼續與相關總領事館保持聯絡溝通。


菲領事指沒直接諮詢   勞處:一直保持聯繫


    菲律賓駐港總領事Raly Tejada接受《南華早報》訪問,稱領事館一直支持香港的免費及自願疫苗接種計劃,但他認為特區政府不應強制外傭接種疫苗,「相信她們有能力做正確的事」(believe that they are capable of doing the right thing)。他說,倘接種疫苗成為來港工作的條件,有關要求不應帶歧視成分,所有外地來港工作的人都應接種。


    Raly Tejada又表示,特區政府公布新措施之前沒有「直接諮詢」(directly consulted)領事館,他說措施牽涉國民權利,若特區政府先諮詢菲律賓及印尼等受影響國家,會更理想。


    菲律賓外長洛欽昨在Twitter發文並轉載Raly Tejada受訪的報道,稱其說法正確。洛欽認為,港府讓外傭接種疫苗是好事,但即使此舉是好,仍帶有歧視意味地將他們標籤(still marking them out smacks of discrimination)。他又稱,若此措施是優待外傭,則對其他國籍人士不公平,香港可做得更好。洛欽另提到,自己曾協助特首林鄭月娥,容許菲傭回港,希望強制接種疫苗措施也涵蓋香港所有外勞。


張建宗:勞處入境處正研究細節


    政務司長張建宗昨在網誌表示,就日後外傭申請續約時須接受認可新冠疫苗注射的安排,勞工處及入境處正研究細節。

被問氣泡「谷針」否    聶德權:咁又有咩問題? 明報記者

被問氣泡「谷針」否   聶德權:咁又有咩問題?

明報記者   02/05/2021



    港府上周開始按疫苗氣泡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昨日預約及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均上升,昨有4萬人打針,為約半個月新高;並有逾3萬人預約接種疫苗,為約一個月以來新高。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被問到推出疫苗氣泡是否「谷針」,他說政府用各種方法提高接種率,反問「咁又有咩問題呢?」


昨逾3萬預約打針   一個月新高


    本港昨有4萬人打疫苗,當中4500人打第一劑科興,4800人打第二劑;15,500人打第一劑BioNTech (復必泰),15,700人打第二劑。兩種疫苗的預約人數都是近日新高,其中科興有6300人預約,較前一日多1300人,BioNTech有26,400人預約,較前一日多9500人。


    此外,前日有11人打疫苗後送院,當中一名49歲女子打第一劑BioNTech後高血壓、胸口痛及左手尾指麻痺,需留院觀察。


    聶德權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自4月23日開始將接種年齡放寬至16歲,截至4月29日,30歲以下約10萬人已預約或已打針,其中6.8萬人已打首針。他說,前日本港有1.9萬人打首針,單日接種3.5萬劑,是近期較高水平,而本港每日接種能力有5萬劑,現仍未用盡,形容「浪費了機會」。他說,要打針才能將變種病毒傳入社區風險減低,又引述世衛和專家稱,現時疫苗對南非變種病毒仍有效。


    對於有人形容疫苗氣泡為「谷針」,聶德權認為應「靜一靜、諗一諗」。他說,面對全球疫情,本港疫情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有打針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政府用各種方法提高接種率,包括告訴市民疫苗副作用少,並按風險放寬社交距離,反問「咁又有咩問題呢?」


    聶承認,在食肆的限制措施下,例如限4人一枱會影響生意,但若放寬措施,風險一定增加,若員工、食客已打針,有較好保護,便有條件可放寬些。他強調,當有放寬措施,就有額外條件需符合,明白會帶來不便,相信理順後很快會習慣。


    此外,昨再多一名確診者離世,為70歲住屯門友愛邨愛暉樓第3座的視力不佳獨居婦 (第11547宗),該大廈早前出現垂直和橫向傳播,衛生署分多次安排不同座向和樓層住戶撤離。本港累計有210宗新冠病毒死亡個案。

「辱華」與「辱日」之間 —— 從「戰狼外交官」的爭議說起 林泉忠

「辱華」與「辱日」之間 ——

從「戰狼外交官」的爭議說起

林泉忠   03/05/2021



「[神奈川沖浪裏] 改ざん風刺画をめぐる論争と中国の“戦狼外交”」を書きました。


    被稱為中國「戰狼外交官」的趙立堅日前在Twitter(推特)轉發一幅篡改自日本浮世繪名畫《神奈川沖浪裏》的諷刺插圖,批評日本政府計劃將核廢水排入海中的決定。此舉不啻惹起中日之間的外交風波,還引發「褻瀆日本文化」甚至涉嫌「辱日」的爭議。過去國外一些「辱華」言論,每每引起中國人群情洶湧、義憤填膺,那麼「辱華」與「辱日」之間,是否應該存在雙重標準呢?


「戰狼外交官」的轉貼風波


    趙立堅高調轉推的篡改插畫,是由中國微博帳號「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的王姓「戰狼插畫師」於4月20日發表題為「神奈氚沖浪裏」的作品。該畫原作是日本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在19世紀初創作的世界級名作,作品描繪人們在驚濤駭浪中,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然而,篡改後的作品卻畫風一變,飈高的白色浪花夾雜着人類畸形的手指和嬰兒,頑強與巨浪搏鬥的船員變成了身穿防輻射服、正在傾倒核廢水入海的工作人員,而遠處巍峨的富士山則被換上核電廠的冷卻塔,天上的雲朵也由十字架圖案所取代。題目改為「神奈氚沖浪裏」,同樣極盡諷刺之意味,揶揄福島經稀釋的廢水含有放射物質——「氚」。


    就此,日本外務省已通過外交途徑,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並要求刪帖。來自原災區福島縣的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小熊慎司則強烈譴責趙立堅「作為國家的發言人,如此荒謬的錯誤行為,不能接受」。


    針對日方的抗議,趙立堅進一步展示「戰狼」的姿態,不僅拒絕刪帖,還稱已經把這條推特「置頂了」,甚至進而反問日方「為什麼對一幅插畫作品氣急敗壞?」


    另一方面,負責福島等災區重建的日本內閣成員、復興大臣平澤勝榮則於4月30日的記者會上,不啻批評趙立堅的轉貼帶出日本核廢水污染大海的印象是「歪曲事實」,更批評趙「以褻瀆名畫的形式來報道」,表示「極為遺憾」。至此,中國「戰狼外交官」此次轉貼所引發的中日外交風波,透過日本官員批之為「褻瀆日本名畫」的言論,一舉使網上的相關熱議快速擴大至「褻瀆日本文化」乃至「辱日」的層面了。


世界最著名的東方名畫


    「浮世繪」是日本最為世人所熟悉的繪畫藝術,流行於明治之前的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堪稱最具影響力的浮世繪畫家。大器晚成的北齋晚年的「冨嶽三十六景」系列是其代表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正是這幅《神奈川沖浪裏》。


    出版於1830年代的該作品,由巨浪、富士山、船等三大主要元素所組成。巨浪是該畫的靈魂,鷹爪般的浪花承襲日本早期「琳派」代表人物尾形光琳(Ogata Korin)《波濤圖》的風格,又深受歐洲現實主義藝術手法的啟發。尤其讓後世鑑賞家驚歎的是,北齋大膽採用了線性透視中低地平線的繪法,成功地營造出極具張力的空間感,及巨浪吞噬一切的震撼效果。


    眾所周知,富士山是日本的國家象徵,極具神聖性,相當於中國的黃河、長江、長城。作為「冨嶽三十六景」系列之一,這幅《神奈川沖浪裏》自然少不了富士山的呈現。篡改成諷刺畫的「戰狼插畫師」直接刪去富士山,並由核電廠模樣的煙囪所取代。如此對日本國民心中極具神聖意味名畫的「踐踏」,是否容易引發日本社會的「褻瀆」之感,恐怕不難想像。順便一提,《神》已被選為日本於2024年發行的新版1000日圓紙幣背面圖案。


    其實,《神奈川沖浪裏》的影響力,不止於此。19世紀後半葉,日本浮世繪大量流傳到歐洲,對該時期及其後的印象派畫家影響巨大,莫奈(Oscar-Claude Monet)、梵高(Vincent van Gogh)、馬奈(Édouard Ma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等莫不受其影響。《神》於1870年代傳入歐洲,引起轟動。莫奈對這幅在歐洲稱之為「巨浪」(Great Wave)的畫作予以極高的評價,而堪稱受北齋作品影響最深的梵高,其名作《星夜》(The Starry Night)中的漩渦星空,就是參考了《神》的捲捲浪花。此外,法國作曲家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的「交響詩」《大海》(La Mer)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這幅畫,《神》一直掛在他書房的牆上。


    《神奈川沖浪裏》堪稱最具世界影響力與知名度的東方畫作。2017年於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的「葛飾北齋特別展覽」中,《神》被評為與《蒙娜麗莎》齊名的世界名作。


    作為中國的外交官,趙立堅轉推肆意篡改自世界名畫《神奈川沖浪裏》的插圖,恐怕也無可避免地在包括歐美在內的國際社會引發一定的反感。



「戰狼外交」無助提升中國形象


    誠然,趙立堅在社交媒體的轉貼留言以及其在記者會上的言論,所引發的爭議,並非首次。


    作為「戰狼外交」的代表人物,趙立堅自從疫情初期在其推特不具證據地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美軍帶到武漢」(2020年3月12日)之後,引發外交領域爭議的言行此起彼落,主要的包括:「不管他們(五眼聯盟)長『五隻眼』還是『十隻眼』,只要膽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小心他們的眼睛被戳瞎」(2020年11月19日);在推特轉發一張用數碼裝置創作的諷刺漫畫,要求澳洲對戰爭罪指控的報告進行調查(2020年11月30日);「美日2+2聯合聲明」發表後,在記者會上狠批日本「背信棄義」、「令人不齒」、「狼狽為奸」(2021年3月17日),以及這次的轉傳篡改日本《神奈川沖浪裏》插畫事件等。


    從趙立堅的「戰狼式」言行中,不難看出其表現形式,包括輕率,情緒化,具攻擊性、挑釁性、鼓動性等特徵。如此的特徵,一改「新中國」以來周恩來「四両撥千斤」的外交風格,也背離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思想,堪稱「中國崛起」後,尤其是在新時期呼籲「告別捱打」及強調「戰鬥精神」的鼓動下,在轉型為「強勢外交」過程中的產物。


    毋庸置疑,「戰狼外交」也並非一帆風順。近期的例子,就包括中國駐日大使館於4月29日在推特上傳的描繪身著類似美國國旗的死神,正向埃及敲門的圖畫,兩日後刪除;以及5月1日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微博發布諷刺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多人死亡的圖片,其後不足半日刪除等。


    中國的「戰狼外交」也早已引發西方的高度警惕,甚至成為歐美聯手對付中國的絕佳材料。歐盟駐中國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於2020年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就明確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


    如上所述,趙立堅轉傳篡改自《神奈川沖浪裏》的插畫所引發的風波,不過是現在進行式的中國「戰狼外交」現象的又一顯例。趙外交官此舉是否構成「褻瀆日本文化」的指控?想想如果日本的外交官也因對中國某政策不滿,而依葫蘆畫瓢,兇巴巴地轉傳負面篡改自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畫作,中國人民會有何感受?


    毋須贅言,對一切「辱華」言行,「中國人民絕對不會答應」,那麼對涉嫌「辱日」、「辱印」、「辱澳」、「辱美」的言行,難道就應該堂而皇之地被允許嗎?兩者之間,難道應該存在雙重標準嗎?《論語》有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使不是外交官,也應該明白如此淺顯的道理。


    外交官代表國家立場發言,毫不遲疑地維護國家利益,無可厚非。然而,身為外交部發言人,代表的是國家對外的顏面,中外皆準。如今的「戰狼外交」已進入愈來愈輕率、愈來愈缺乏品味的2.0階段,如此的手法是否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正面形象,有助於讓中國更受世人肅然起敬,不言而喻。

2.5.21

泯滅人性 政法委微博發圖「中國火箭升空」對「印度燒屍」  捱批急刪 明報專訊

泯滅人性

政法委微博發圖「中國火箭升空」對「印度燒屍」 

捱批急刪

明報專訊   02/05/2021



    中方近期積極向疫情嚴峻的印度提供醫療物資,被認為有意修補此前因邊境衝突而導致的緊張關係。中央政法委微博「中國長安網」昨卻發布諷刺圖片,將中國火箭升空及印度點火燃燒屍體相片拼在一起,配文「中國點火VS印度點火」,引發爭議。不少網民批評官媒如此做法並不合適,帖文其後被刪除。


中印外長通話   王毅:願提供幫助


    另據新華社報道,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上周五(4月30日)同印度外長蘇傑生(S. Jaishankar)通電話。王毅表示,中方十分關切印度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作為近鄰和伙伴對印方面臨的挑戰感同身受,願向印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中國紅十字會、地方政府、民間友好組織和企業已向印方伸出援手。中方希望並相信,印度政府和人民將取得抗疫勝利。


    王毅說,中方願繼續鼓勵中企加快生產並向印方提供抗疫物資,並為印方採購提供通關和運輸便利。兩國防疫專家也可視像交流,分享抗疫經驗。報道稱,蘇傑生感謝中方展現善意和團結,表示願與中方進一步加強抗疫合作。


駐印大使:兩周61航班物資運印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昨日在Twitter發文稱,載有製氧機和其他設備的航班當天上午從天津飛往印度。他表示,過去兩周,從中國到印度的61趟貨運航班為印度運送了各種急需的醫療用品。國內相關企業已正加緊生產印方提交的至少4萬部製氧機訂單,爭取盡快向印方交付所需醫療物資。

{不退達人}   鄒幸彤    權利,不行使就會失去 潘曉彤

{不退達人}   鄒幸彤   權利,不行使就會失去

潘曉彤   02/05/2021



    「結束一黨專政」這句口號在每年六四的燭光晚會上,都伴隨沉重的鼓聲響徹維園。國安法下,今年能否喊得鏗鏘仍是疑問。一如既往,支聯會入紙申請舉行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康文署迅即以疫情為由暫停處理申請。「不處理但沒說唔得,睇埋警方點回應先啦,未拒絕嘛。」鄒幸彤自二零一零年加入支聯會,現為副主席。「我的分工其實不是對外,支記的實務是支援中國民運組織,大部分不會在公開場面看見,我一直是負責那邊的工作比較多。現在有少少迫於無奈,香港這邊沒人可以企出來講。」


    去年底,在第三十二屆周年大會上,坐在續任主席李卓人身旁的是兩名副主席:右邊是後來因「818流水式集會案」被判刑十二個月、緩刑兩年的何俊仁,左邊鄒幸彤。鄒幸彤自二零一零年半途放棄攻讀劍橋博士返港後,一心想做跟中國人權相關的事,不知怎入行,便首先在支聯會做打雜,除了搬搬抬抬,擺街站黏信封等雜務,還有在每年一度六四晚會上幫忙打點。


小學參加晚會   視六四為啟蒙


    傘運過後,學聯正式退出支聯會,不少年輕一代懷疑自己對建設民主中國的義務。鄒幸彤先於那個時間點投身,認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關注的重點,她堅持平反六四也是個人選擇,「我不覺得責任是可由外界加諸人身上的事,這件事觸動到你,你想孭才會孭的」。她被觸動,繼而關注中國民運,正是始於小學被媽媽帶到六四晚會現場。那時年紀小小的她,對六四事件的認知僅是有些哥哥姐姐爭取好好的東西,就被政府殺死了,但已傷感到不得了,隔天在上學的車途上仍會因為昨晚聽過的歌哭起來。自認為成長於九十年代很「合理」的社會環境,不識民間疾苦,唯一接觸到很過分的事情,就是從每一年集會台下聽見得那些似是距離生活很遠的事,她視六四為一種對什麼叫社會不公的啟蒙。


    弟弟恰巧生於一九八九年七月,媽媽給他取名學希,寓意「學運的希望」。從名字看來,父母給鄒幸彤寄予更簡單的期許——做個幸福的兒童,發光發亮。她生於中產家庭,就讀傳統女子名校,看見同學規行矩步的家教,覺得自己家裏教育相對開放,甩繩馬騮如她經常周圍走,學呢樣學嗰樣。中一迷上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年看完整套,因為《笑傲江湖》走去學古箏,媽媽由她,也從沒逼她考級。今天琴還在,她偶爾撥弄,說後來發現原來令狐沖和任盈盈彈的是古琴才對,瞇起眼大笑起來時,像個一臉無憂的孩子。


    細心想想,她覺得自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很大程度來自武俠小說,那種秀麗山川和背後的歷史文化,也很自然關心這個文化下的人,她對中國人身分也因而從不抗拒,那時甚至對強調「香港人」的身分有保留,「那個年代強調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跟現在很不同。有少少自大,覺得高人一等,比落後的人有文化」。當她以會考5A的亮麗成績升讀英國劍橋大學,面對外國人,她自覺有責任為中華文化說個明白,「那種『醜陋的中國人』論調在外國更強,覺得中國嘢就是衰,要全面西方化,我覺得要去反駁,任何地方的文化在N千年前肯定有各種落後,但為什麼西方在N千年的東西去其糟粕就可以找出精華,我們就什麼都醜陋,都要拋棄?」滿腹疑惑,她決定從那些N千年的東西入手,一鼓作氣訂來《論語》、《孟子》等經典埋頭讀個究竟。


    越洋留學的幾年,她無法親身到維園,換了場地依然熱心關注。那時遇上中國維權運動興起,面對不公義的事,中國民間組織落力改變,展現空前活力。艾曉明拍下一系列關於愛滋村、太石村的紀錄片,鄒幸彤在電腦屏幕上看得血脈沸騰,便盲舂舂自組學會搞放映,一腔熱血邀請流亡人士主持講座,請過重量級人物王丹和魏京生,她不曾預期竟會坐爆可容納幾百人大講堂,「發現華人學生圈有班人完全不理解八九發生什麼事,但原來有好奇心去知,你做這些小小的事能夠幫他們打開少少,不知這是不是叫做成就感?會好有動力去做」。她慨嘆那個年代共產黨對待學生團體的控制不像現在這般強,回想所做的,今天看來絕對是反動組織做的事,應會馬上被檢舉,包括組織UKCUTS(Chinese Uyghur & Tibetan Solidarity UK)——顧名思義,那是一個在英國關注華人、維吾爾族、藏族的聯合組織,溫家寶訪英,成員一起去示威,零八奧運時就趁機提出許多中國人權議題。


    鄒幸彤正是從那時起零散地認識到散落各方的維權朋友,「比如一個維族的醫生,他的家鄉做核試,好多人病,他只不過想講出這件事,就搞到從此返唔到屋企。來到英國語言不通,變成揸巴士。聽到這些很真實的故事,走入那個圈子,覺得他們是你的朋友時,就會走唔返出來。覺得,唔,我一定要做落去,為咗我的朋友可以返到屋企」。


博士學位研究被中國政府打斷


    一邊忙着搞活動,這名高材生一邊輕鬆完成地球物理學的本科學位,笑說因懶得多想,讀起來得心應手就繼續攻讀博士。地球物理學聽來偏門,她說選讀是因為鍾意行山,可以去旅行周圍玩。她的博士論文研究地震,鎖定喜馬拉雅山與青海高原的地質運動,卻成為她半途輟學的契機。本來她在探索民運和人權工作可以怎樣循事業方向發展,迷惘之際,她的博士研究卻突然被中國政府叫停,放在青海高原上的數據收集站因為碰上拉薩抗議運動被下令撤走,那時汶川大地震發生不久,鄒幸彤說起來依然會嬲,「發生了汶川,你個國家concern的就是要㩒住啲人。做科研其實是幫助社會理解發生了什麼事,怎樣做預防,但它不需要,只需要政權穩定。會有這些感受──你搞不定個政權,你做乜嘢科研都是嘥鬼氣!」毅然放棄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許多人都覺得爭少少好唔抵,那時鄒幸彤對前路雖未有確實想法,卻清楚那一刻應該轉身,「讀埋先至無意義,何苦多花兩年時間,不如早點去做我想做的事」。


加入大陸勞工   踏上法律路


    說來乾脆,回港後卻不知從何入手,她只好先到支聯會打散工試試看,後來輾轉加入關注中國勞工運動的本地組織,「在英國搞了幾年中國campaign,其實我怯的,我覺得我沒有那裏的生活經驗,不知道在地的狀况是不是跟人權機構所講的一樣,要有底氣去做這些工作的話,就要去了解」。結果第一個月,她便如願被派到內地聽審,庭上聽到一嚿雲。組織規模小,職員間無仔細分工,什麼都一腳踢,處理大量中國勞工職業病支援,她說當年法律維權依然叫做行得通,因為最清楚工場環境和後續影響的人是工友本身,組織着力透過培養工友組織,將受害者拉在一起,幫助家屬連結成群體工作,成功開創不少成功案例,工友再自己寫草案,提法律意見呈交給相關政府部門。


    就在那時,鄒幸彤意識到在這些案件上,法律雖然只是輔助,但她形容正如武俠小說中識得九陰真經會厲害很多,便跑去求學。她不認同中國是法治之地,跑去讀法律不是很傻嗎?她解釋自己並不是想要學技術層面的知識,反而想了解法律和公義之間的關係,「點解官員好像按照着法律規矩去做,結果出來竟是不公平呢?」說到當年覺得香港的法律是比較完善成熟的一套,她乾笑幾聲,說那時一心想學吓法律精神「應該係點」、判斷法律問題時應有着什麼原則和考慮。「法律再不完善都好,都不能不生活於那個法律制度之下。現實上你生活在這裏,那樣你如何在這樣不公平的法律制度之下,去盡量地爭取公義呢,你要搞得通個制度如何運作。」她沒料到當日的楷模今天變了樣,卻認為同理,「不因為你信任個系統,而是你要了解它的遊戲規則,才可以在這個系統下盡量捍衛你想捍衛的東西」。


在法庭外協助十二港人案家屬


    很後來發生的十二港人案轟動全港,鄒幸彤認為也是有賴學懂法律才更知道如何拿揑。她指中國政府處理此事上「相對」守法,但不是自願跟法律,「你要逼佢行,而呢種逼不可以在法庭內完成的」。事件曝光後,她一直協助家屬跟進事件,刻意不以代表律師身分介入,「判斷這件事其實是需要講嘢,接了案就什麼都不能講。我可以貢獻的不是作為法律代表,而是處理中國政治案件的那些經驗,不是在法庭內的」。因為經驗,她知道官派律師不是法律上允許的做法,理應何時要出逮捕通知,拒絕保釋申請可以有什麼法律程序跟進,適時提出質疑與支援,「要理解相關規定才知哪些位置可以嘈佢,否則那邊話法律是這樣規定,你就駁不到」。



當下香港還未到最差


    鄒幸彤成為大狀後以更靈活的自由人身分在中港兩邊跑,也不是沒擔心過安危,一早寫下給家人的信,交代朋友萬一她有不測才幫忙轉交。苦苦經營,她說所做的已不只為了公義,「已經是你的朋友,你的戰友,你的同行者,你點可以拋棄他們,不理他們呢?」她回憶過往很長一段時間,在支援民運工作上,她都覺得作為香港人太有優勢了(privileged),明明在追求同樣的理念,做類似的工作,國內的人面對的是隨時被酷刑消失,自己最差的狀况僅是被趕回香港,「在這樣的位置,有香港人身分的保護傘,會覺得更有責任要做多一點」。哪怕只是隔山打牛的聲援,她仍相信可透過關注逐漸建立對政權的壓力,有微小的作用。日前,她就冒雨參與前往中聯辦的遊行,聲援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被捕的中國詩人王藏。王藏二○一四年因舉辦詩歌朗誦會聲援佔中而被關押,支聯會在六四晚會上派發明信片,據知許多人事後填寫寄到獄中,王藏出獄後公開致謝,指各方的關注使他在牢獄裏的待遇得到改善。「比如當媒體關注,有維權人士的爸爸終於可以聯絡到他,都是一件事,即使不能立刻把他們帶出監獄。」


    「我覺得在內地的正面經驗是來自人,見到大家的能動性、活力,以及組織起來的能量。法律是個客觀存在的環境條件,我從來不相信環境條件,但你見到好多努力的人去改變個遊戲規則。」這些經驗,在她面對今天香港政治現實時,給了她勇氣,「中國的環境確實比香港差,比現在的香港都要差,但真的有班好傻更更的人一直堅持想推動一些改變。再差的環境,其實都仲有嘢做,有些事改變緊,當然,改變和對社會影響的幅度很小,現在全部好地下化,好個人,好個別,但不等於沒有」。


    她強調,「香港真係唔係差成咁」,即使比去年比前年狀况倒退了很多,仍未至於支援政治犯或在社交平台上發一則帖文就會被消失、被酷刑對待或見不到律師。「國內面對國家安全法,再之前的反革命罪,幾十萬年,但抗爭一直都存在嘛,我們熟悉的朋友許志永、李翹楚、甄江華一大堆。你清楚這樣的條件下,睜開眼做應該要做的事,我覺得這些經驗,起碼給了我勇氣。」她認為要做的起碼是勇於守住自己應有的權利,「我們面對的正正是共產黨,它想達到的正是中國現在的狀態。如果我們不去反抗,不去盡所有努力守住我們的權利,就會是那種比現在更差的狀態,仲有得更差的。權利,你不行使時,就真係會無咗。所以為什麼行禮如儀咁緊要。失去一種習慣,一年兩年,就以後都沒有」。


不要輕易接受政權的定義


    討論「結束一黨專政」有否違反國安法,鄒幸彤迅速在社交平台上發帖公開回應,揚言拒絕賦予政治打壓一層法律的正當性,有感將政治包裝在法律討論下的做法愈來愈風行。身為法律人,她覺得應擔起挑開政治動機的責任,起碼不要輕易接受政權對法律的定義,將所有事情歸落法律處理,只會淪為幫兇,「最起碼講番我們認為真實的法律是如何,我們應該擁有的權利,如被說成違背了某些原則,那就是政府對法律的解讀不對。比如指控四十七人犯法,是一個指控,沒有任何法律分析,不可以說是就是的,說叫『光時』犯法,也只是指控」。


    政治審判的發生,她看見同行迅速調整身位的必要,即使知道處理此類案件不再能依賴古老的規矩便覺盡了本分,她心裏仍有好多疑問,未有答案,「政治審判不只涉及當事人利益,還在對社會控制恐嚇,是不是總之當事人最短刑期出來就是他最大利益呢?當事人的政治追求、立場和尊嚴,在這件事上有多重要呢?是不是應該由律師按法律標準評估呢?陳辭講到去邊,肯拗不肯拗什麼,很多細微的東西,律師應給他什麼建議?」她認為政治審判的案件中,律師必須放下身段,「因為整件事的核心其實不是法律問題,核心問題判斷對錯利弊不是律師的專長」,學習與當事人更多的溝通,同時事情也有更深遠的考慮,「當政權很明顯不尊重人權,要平衡的除了很硬的刑期,很多時候那種牽涉當事人對自己權利的讓步。犧牲個人的人權去換暫時的自由,發生了一次就會有第二第三次,會影響其他人會不會揀類似的路,這種權利以後可能就變成名存實亡。這種效果是不是也要考慮,做分析呢?這些分析其實是不是律師可以做到呢?」


    鄒幸彤敢言,說不是沒想像過因國安法被捕,但沒想過要退下來,「要來的都要來的,如果縮,最後都是逃不過,咪殺得更快。除非你退出江湖,我又不想,咪應該咁做就咁做囉」。她認同某程度是沒彎轉,因為香港國安法的分水嶺很突然,「𠝹了一堆走唔甩的團體和人,所謂浮了上水面的,反正走唔甩的,咁咪繼續在那個公開的位置做到死為止」。

一句「可選擇唔喺香港做嘢」惹怒外傭 印傭工會斥羅致光傲慢 促撤言論致歉 明報記者

一句「可選擇唔喺香港做嘢」惹怒外傭 

印傭工會斥羅致光傲慢   促撤言論致歉

明報記者   02/05/2021


多個外傭組織不滿政府只要求外傭強制檢測及擬要求他們續約時須接種新冠疫苗,有外傭昨日在中環遮打道展示寫上「We are not virus carrier(我們不是帶病毒者)」、「Stop discrimination on FDWK in Hong Kong(停止歧視外傭)」等標語抗議。


    港府因應本港有兩名外傭感染變種新型冠狀病毒,強制全港37萬名外傭於5月9日或之前檢測,並打算在續約申請工作簽證時要求外傭接種疫苗。多個外傭勞工組織對此表示不滿,而對於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前日稱外傭「可以選擇唔喺香港做嘢」,印傭工會Indonesian Migrant Workers Union(IMWU)主席Sring Atin批評他太過傲慢(too arrogant),要求他撤回言論及致歉。


勞福局:院舍員工也強檢   不涉身分歧視


    勞福局昨晚發稿,沒致歉或撤回言論,只重申強制檢測是風險為本,定期聚會的外傭若染病,可致跨家庭感染。該局又稱,強制檢測亦適用於院舍員工等高風險行業,並不涉及種族或身分歧視。


    不過,政府現時只要求院舍員工每14日強制檢測,毋須強制打針 (見表)。勞福局昨晚無回應強制打針的批評,只呼籲所有外傭盡快打針,以保障自身、僱主家庭及他人健康,亦可避免將來可能須定期檢測。



團體:歸咎外傭不科學   盼重新考慮


    外勞事工中心社區關係主任唐曉昕認為羅致光前日的言論「很侮辱(very insulting)」,稱政府只要求全部外傭檢測,並擬加入強制打針要求,是一種種族主義及歧視,而每個人都有可能成隱形傳播者,把問題歸咎外傭並不科學,盼政府重新考慮針對外傭的政策。



外傭工會:應問僱主認同羅言論否


    Sring Atin形容羅致光前日的言論是不願承認外傭在港的貢獻,「應該問問僱主是否都認同此句意見」、「政府是否已經準備好讓香港僱主在沒有外傭下生活?」她補充,組織會考慮採取法律行動,今日會發起靜默抗議行動,外傭會在各區舉牌,未來幾日將聯絡領事館求助。

市民何太昨在港台《星期六問責》問若外傭打針後死亡的責任,「僱主責任在哪?工人的生命都是生命,他們長途跋涉來香港工作,離開家庭、家人,傭主應該保護他們」。


    勞福局回應稱,勞工處及入境事務處正研究細節,若外傭因健康不宜打針,可考慮豁免;醫療費用方面,據「標準僱傭合約」,外傭在受僱期間生病,僱主須提供免費醫療,而合資格外傭可享公共醫療服務,另亦受疫苗異常事件的保障基金保障。


    對於政府擬強制續約外傭打針,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稱外傭缺乏議價能力,面對的情况較本地工人惡劣,若要在政府及僱主脅迫下打針屬「好悲哀」,「政府為谷針數不擇手段,欺壓離鄉別井的外傭在冒險打針與保住飯碗之間抉擇」。民主黨勞工政策發言人莫建成擔心,「早前逼令多個飲食及娛樂行業員工接種疫苗,今天逼迫外傭接種疫苗,明天便透過逐個行業同工種逼迫全港市民、公務員接種」。



感政府威脅   菲傭:為工作無奈接受


    在東涌工作的31歲菲傭Baticia認為政府威脅外傭,但她為了工作,只能無奈接受,並透露很多朋友本來不打算打疫苗,現亦要為工作妥協,對此感傷心,認為外傭應有自由選擇權利。在海堤灣畔工作的外傭May說原初不想打針,但得知有變種病毒及社會疫情不穩後,將會預約打針,但有部分外傭朋友擔憂副作用,仍在考慮中。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