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 ▪ 考飲考食 : 山東菜的命運
整理.阮蔚藍 15/11/2017
山東菜,又稱魯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因其煮法考究、做工精細而聞名於世,就連清朝宮廷的滿漢全席,也多用魯菜作為壓軸。不過,今日社會的飲食文化又可有它容身之處?今次《考飲考食》,張展鴻教授與杜婷細談山東魯菜流傳於時代洪流之間的命運。
濟南菜、膠東菜以及孔府菜是山東魯菜的三大派別。你可能留意到,香港鮮有出現魯菜館,更難見標榜這幾種地方菜的餐廳;但我們卻可從一般酒樓嘗到山東大包、手撕雞等菜餚。張教授指出,香港的山東菜多隱藏在北京菜館中,而不少京菜師傅更是山東人。這一班山東師傅於1949 年後來到香港,基於家鄉臨近東北,他們最先做俄式西餐。後隨時代更替,香港發展旅遊業,中餐慢慢在港普及,他們才轉型成中菜館,以迎合市場需要。
假如今日要吃正宗的濟南菜,不得不提《濟南賓館物語》的作者佐藤孟江。被譽為「正宗魯菜傳人」的佐藤是一位在上世紀20 年代於濟南出生的日本人,自小隨父母於東北生活,憑着對當地美食的熱情而隨師傅學藝。視濟南為家的佐藤,不單學習烹飪技巧,對魯菜更有一份家鄉情懷。學成多年後,她回到濟南,發現當代濟南菜的煮法已經大為簡化,更有面臨失傳之虞。以糖醋蝦為例,前人以慢煮大量蔬菜炒出焦甜味,然後才加入白醋調成甜酸效果;但今日一般菜館大抵都只會以現成醬料,如番茄汁、甜酸醬去炮製這道菜。有感於此,佐藤多次來回兩地,到濟南教授當地師傅傳統煮法,好讓魯菜文化重返家鄉,後繼有人。
比較其他兩派,膠東菜的用料以海鮮為主,可算貴價食材;而孔府菜源於儒學的萬世師表之家,因而一直備受尊重。反觀濟南菜用料平民,多用醬油、藥材入饌,因而常見鹵水食物,且要花上長時間慢調烹煮。煮法繁複本來讓魯菜受百家推崇,可惜在今日步伐急速的社會中,這卻竟然成為它漸被淘汰的理由。一種飲食文化能與該時代的價值觀互相對照,在快餐、包裝食品的大潮流下,我們又能否保住吃的多樣性?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考飲考食》由杜婷、張展鴻主持,從飲食文化看人類、社會與大自然的相互關係,節目逢星期四晚上9 時至10 時於香港電台第五台(AM 783╱FM 92.3 天水圍╱FM95.2 跑馬地、銅鑼灣╱FM 99.4 將軍澳╱FM106.8 屯門、元朗)播出,港台網站(radio5.rthk.hk)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