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19

炳勝品味 (海印總店) 海珠區 廣州市

炳勝品味 (海印總店)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東曉路33号(近海印橋)







    香港粵菜與廣州同根同源,在香港普通酒樓的菜單上,偶然能見到「羊城小炒」、「泮塘五秀」、「荔灣艇仔粥」之類,以示「認祖歸宗」。歷史上不少廣州食府如蓮香樓太平館香港開分店,廣州總店卻遭受內地公私合營、文化大革命等重重劫難,香港分店則能延續下來。而香港品牌如稻香、富臨、利苑亦在1990年代「反攻大陸」開枝散葉。反觀廣州老字號如陶陶居等,被連鎖飲食集團收購,出品今不如昔,本地人不愛光顧已久。

招積茄子 (外面是烤到薄脆的糖,外脆內軟)


冷水豬肚



    香港近幾年的社會運動都與「本土」意識有關,其實不止是香港廣州也有不少年輕人熱愛「本土」。有粵菜餐廳或者茶餐廳亦試圖貼近這股情懷,裝修風格充滿嶺南特色,菜名或店名借用粵語諧音等等,店門的廣播聲聲呼喚「阿仔,返屋企yak飯啦」等等。但這些只是表面工夫,食物和服務早已更新換代了。

青欖炖螺肉


    一方面,懷舊不能當飯吃,傳統如香港蓮香樓,實際上味道一般,可能老茶客食慣,新一代未必接受;另一方面,粵菜自發展之初就是包容四海、吐故納新,靠不停發明創造才能立於中華八大菜系之中。近年廣州有不少粵菜新字號聲名鵲起,表表者就是「點都德」「炳勝」


灌湯燒鵝











招牌黑叉燒拼脆皮叉燒


    「炳勝」海印橋底起家,創辦人之一的盧潤炳最早做燒味學徒,又稱「燒鵝炳」,與兩名妻弟曹嗣標、曹嗣全合伙創辦,順德魚生是其主打菜式。話說食淡水魚生易惹寄生蟲,《南方都市報》報道,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珠三角地區肝吸蟲的感染率高達20.97%,廣東省疾控中心多次呼籲市民避免進食。即使如此,仍有不少港人專程到炳勝「捨命食魚生」,還有人特意寫下心得攻略,論如何搭配12種配料才能吃出真味云云。






    如今炳勝旗下除了總店「炳勝品味」,還衍生出炳勝私廚炳勝公館等高檔品牌,雙雙摘得2018米芝蓮廣州一星,同時也有價格稍低的「小炳勝」「炳勝大排檔」,前者走年輕化、網紅路線,後者面向大眾,專攻商場,門口也總排長龍。
 





生晒臘味生炒苔

原始水晶三味豆腐



    之所以要「專攻商場」,常在內地「覓食」的港人都知道,無論是廣州深圳,還是北京上海,「商場樓上」通常是食肆。香港當然也有樓上食肆,但街邊餐廳仍非常發達,內地多年來發展「城市商業綜合體」,每間新開的大商場基本有齊零售店、餐飲、戲院,甚至還有KTV和超市,行街睇戲購物順便在商場內找個地方食飯已是尋常事,令路邊食店出現萎縮。而商場會對進駐的食肆有一定門檻要求,不能太大(霸佔全層)也不能太小 (不能是廉價小吃店),且要有品牌知名度,這對有一定規模的餐飲集團尤為有利。所以在廣州走進一間大商場,見到的可能是杭州菜「外婆家」、重慶烤魚旁邊是西餐廳和日本菜 (或者韓國、東南亞……),與全國其他城市大同小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粵菜獨尊的地位,口味呈現多元化,粵菜餐廳也只能加入商場大戰,究竟應該「本土優先」或者是「包容四海」,這就眾口難調了。


富貴黃金角


    廣州現在部分街市還有活貓賣,而且與蛇、雞的籠子並排放置——即是「龍虎鳳」(蛇貓雞)的標準搭配,這個菜普通人家很難做得來,街市很可能是準備供應給酒樓,但廣州人因此經常被詬病「殘忍」,也不時發生愛護動物的義工團體攔下大貨車救狗(或貓)的事件。很多年前還流行過吃驢肉,店家一定要養一頭驢在門口以示「真材實料」,甚至當街劏驢,但因為血流遍地有礙觀瞻,後來也式微了。


雪山奶露包

金沙湯圓

    之後流行過吃鴯鶓、孔雀、梅花鹿、鱷魚,梅花鹿雖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有合法養殖場,經過檢疫都可以吃,而非法獵殺、走私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娃娃魚、穿山甲等禁而不絕,還有專食鳥類的「百鳥歸巢」(不限於瀕臨滅絕的禾花雀),直到SARS疫潮在廣州爆發,當時盛傳是因進食果子狸肇禍,正所謂「見過鬼都怕黑」,政府亦加強打擊,終於煞住了食野味的風氣,在廣州文明路的著名小店「達楊野味燉品」也避嫌改成「達楊原味燉品」。至於龍蝨、禾蟲、蠶蛹等,也是傳統老廣州的盤中佳餚,不知是因為接受的人愈來愈少,還是因為衛生標準愈見嚴格,雖然還有得供應,也漸變罕見。

墜落堂皇華葉


    正義是人間仰望的茂林,秋風一揚,墜落堂皇華葉,剩下謊言枯枝。

25.6.19

瑞士卷 Swiss Roll

瑞士卷 Swiss Roll


    本地卷蛋,不但歷久不衰,更是跨年代的共同滋味。

 這條橫看起來似是漩渦的卷狀蛋糕,有人稱為「卷蛋 (Egg Roll)」,亦有人從小到大稱它為「瑞士卷 (Swiss Roll)」。雖然瑞士的餅店、超市隨處可購瑞士卷,不少家庭亦會自家製作,但若要追溯其起源,卻發現未必與瑞士有關。有說卷蛋是改良自法國聖誕蛋糕,亦有人認為奧地利才是始祖。


    但凡是捲狀蛋糕即可被稱為 Swiss RollRoulade,可以是捲忌簾捲果醬,甚至是Kirsch酒 (櫻桃酒)。卷蛋約於1940年代「現身」香江,那年代許多瑞士人德國人來港工作,擔任餐飲廚師或甜品師傅,卷蛋可能是由這群異鄉人帶來香港

    本地的牛油忌廉與瑞士的牛油忌廉,其實是兩回事。在瑞士,當地人會使用風登糖 (Fondant,煮起糖水後置於雲石桌上不停翻滾,直至變成白色的結晶糖膏,便成風登糖 ),與牛油一起打至滑身。這一種牛油忌廉入口較實淨、膩滯。本地餅家因應港人口味改變製法,把糖煲成糖水後撞入蛋液中,再與牛油拌勻,最後加入食油,使打發起的牛油忌廉更輕浮順滑不膩。


 除了忌廉質感上有轉變,蛋糕口感亦有不同。本地餅店為方便、防失手,會添加乳化劑使蛋糕粉漿極速打起,無論慢攪、快攪、加完麵粉攪,都不會沉,蛋糕焗起時亦會堅挺而鬆軟。在瑞士,卷蛋卻是以分蛋法發打蛋糕,製成品雖然厚度不及香港餅店,但入口質感卻更厚實。傳統瑞士卷蛋會在完成發打後加入融化了的牛油,牛油的多少會影響蛋糕質感,多則富牛油香,少則質感較鬆軟。製作卷蛋時,麵粉、糖、雞蛋固然重要,但斤両 (分量) 卻是成敗關鍵。量度好的食材連同乳化劑一併倒入大盆內,以機器發打至「幾近滿瀉」的程度,確保蛋糕焗起時夠鬆軟,再加生油使其細滑。以機器發打麵粉、糖、蛋及乳化劑,當粉漿色澤由深變淺,膨脹至幾近滿瀉時,才算完成發打,焗起的蛋糕才會鬆軟。蛋糕出爐後要放涼才可捲起。橫切成兩層後在切面上塗抹薄薄一層忌廉,再以焗紙捲起蛋糕。用焗爐紙把蛋糕連忌廉捲起,捲第一個圈時要壓實使中央不會「漏窿」,再以輕柔力度捲至尾,最後再以陰力收緊,全憑師傅經驗才能捲出美妙漩渦。


    各款口味的卷蛋其實都是戚風蛋糕,製作方法大同小異,但要留意每一款茶的泡茶溫度及時間掌握都各有不同,足以影響蛋糕的味道。製作茶味卷蛋不易,茶葉經烤焙後各有獨特氧化度,會消泡、難以發打,忌廉容易塌下。愈濃的茶,愈難做出鬆軟的口感。

 除了蛋之外,蛋糕最重要的就是糖及油。糖不單為蛋糕帶來甜味,還可保持蛋糕濕潤,油可讓蛋糕充滿彈性。若是要做低糖低油的蛋糕則容易失敗,例如無法膨脹「焗唔起」,又或是容易變乾變硬,入口太實淨。若購買後非即時享用,必須放入密封保鮮盒內存放於雪櫃內,以保持蛋糕濕潤質感。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