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解碼 : 緬族獨大 民族和解抗軍方非易事
平行政府邀部分族裔組「聯邦軍」 如何操作成疑
甄梓鈴 何麗玲 (明報記者) 16/04/2021
緬甸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後,部分少數民族加入反政變示威行列,爭取「聯邦統一、民族融和」的目標。由原執政全國民主聯盟成員組成的平行政府「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早前宣布,擬建立聯邦制民主政府,邀請少數民族和武裝組織參與,外界關注這會否成為化解緬甸民族矛盾的契機。緬甸推動民主化進程多年,在緬族強勢主導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下,國內的少數民族仍處於邊緣化,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在任期間也未能給出解決方案,羅興亞人受壓迫便屬經典例子。此外,各民族武裝與緬軍實力懸殊,加上軍政府亦在拉攏若開軍等地方武裝,各民族要實現和解同抗強權並非易事。
素姬在位未解種族矛盾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關係長期緊張,民族武裝勢力割據一方。1947年,在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前,昂山素姬的父親昂山將軍與緬族、撣邦、克欽邦等領導人簽署《彬龍協議》,承諾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讓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享有充分自治。然而,僅通過有關協議未能實現少數民族的完全整合。儘管在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在任的5年間,舉辦過4次和平會談,惟未有取得重大突破。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東盟研究主任馮嘉誠表示,參加會議者並非與軍方對峙最激烈的民族武裝,例如北方聯盟、若開軍、果敢軍都沒參與其中,令整個會談和停火協議的意義不大。
自1948年獨立以來,緬甸一直未落實真正聯邦制。關於聯邦制的討論近期再被擺上枱面,CRPH於3月31日宣布廢除緬甸現行憲法,並公布《聯邦民主憲章》為臨時憲法,此前獨立媒體Myanmar Now亦引述消息指,CRPH正與各少數民族就建立聯邦制展開商討。馮嘉誠解釋,聯邦制實際的執行方式迄今未有清晰討論,但少數民族最渴望追求自治權和民族平等,由自己民族管理自己事務,因現行架構上,緬甸各個領域均由緬族主導,對少數民族而言不公平,少數民族沒有參與憲法討論,即使地區治理問題無權發聲,少數民族期望建立聯邦制,確保「參與緬甸國政時有平等聲音,大家共同參與,而非由單一民族決策」。
馮嘉誠:各族溝通良性發展
馮嘉誠強調,CRPH與民族武裝的關係尚處於討論階段,在臨時憲法公布後,部分比較小的武裝組織已表態支持,暫未見北方聯盟發聲明,但各方朝着這個方向發展和溝通,會否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依目前所見是良性發展。
緬甸民眾對於建立聯邦軍的呼聲愈來愈高,馮嘉誠說,示威者或CRPH深明沒有軍火難以與軍方對抗,唯一可分散到軍隊資源的方法,就是與「民地武」(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合作,在邊境騷擾或破壞國防軍獨佔的軍火設施。過去數月,少數民族年輕人與公民社會的聯繫增加,當中出現一些和解現象,像羅興亞難民對緬甸狀况感到憂心,盼各族可聯手化解問題,緬族青年反過來意識到少數民族的困境,提高合作的可能性,加上軍隊連月來攻擊克倫族、克欽地區等少數民族村莊,使各族有了共同敵人,聯邦軍在現實上、制度上是一個合適的方向,讓各族可走在一起。
現有實力難與國防軍匹敵
許多民族武裝已公開譴責軍方武力鎮壓所為,但是否真會派士兵、武器支援,仍是一個疑問。馮嘉誠指聯邦軍實際上如何操作、誰人指揮、本來有利益衝突的民族能否聯成一線,全是未知之數,在眾多民族武裝中,僅克倫民族解放軍、克倫民族聯盟及克欽獨立軍有採取行動,包括曾派兵保護示威者。
被問到聯邦軍一旦建成,其作戰實力能否抵禦國防軍,馮嘉誠表示這視乎不同因素的配合,包括能否通過國際制裁和不合作運動方式,從而壓縮國防軍的財源,而刺激軍隊內部的矛盾亦非常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