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0

賀年油器

賀年油器滾滾來 家肥屋潤



  1. 角仔、煎堆、笑口棗,以至現時較少見的芋蝦、茶泡和糖環等,一見它們就知農曆新年又到了。為何過年就要吃油炸小食呢?常見說法有二,一是取「家肥屋潤」好意頭,二是新年前後各種打掃、祭祀的習俗十分繁忙,預早做定耐放的炸物、糕餅等,隨時可吃,省時慳工夫。
  2. 香港是移民城市,人們帶着各自家鄉的回憶到來。芋蝦、茶泡、炸油粿和芋絲卷等,就分別蘊藏了南番順和潮州等地的鄉情記憶,卻又落地生根,成為香港節慶文化的重要部分。
  3. 上世紀40、50年代時前舖後居,家中婦女製作賀年食品供家人享用,做多了,便拿來送給熟客。慢慢口碑傳開後,很多客人詢問,於是便成為固定產品。
  4. 芋蝦和茶泡都是南番順一帶傳統賀年食品,和素紮蹄等同屬年節搶手貨。以素紮蹄為例,銷量可以從平時日賣500支飈升至1500支,不少人喜歡買傳統食物來拜神。農曆新年期間的生意大概佔全年生意額的15%至20%,其中芋蝦是其王牌產品,比茶泡賣得更好。
  5. 說起茶泡,可能許多年輕讀者未必聽過,茶泡其實是指芋頭片、番薯片、蘭花豆(蠶豆)和花生混合而成。茶泡就是這4種材料,加了其他就和流傳於南番順地區數百年的傳統配方不同。但如果你喜歡,自己加是無問題的。據說茶泡是南番順人飲茶時的小食,也有人會把這些炸物泡入茶中,故因而得名。
  6. 而芋蝦和茶泡其中一種主要材料芋頭,每年的下半年至臘月期間,芋頭正當造,採購廣西荔浦芋為主,貪其質素穩定,水分低合油炸,而且芋香足,質地綿糯。另外對番薯的糖度要求亦特別高,太甜的番薯容易炸燶,不甜的番薯又不好吃。我們試過用日本或印尼番薯,卻又因為太甜或者久炸不腍而用不上,最後還是繼續採用內地產番薯。
  7. 4種材料分別炸好後再混合成茶泡,包裝時分量亦有嚴格要求,例如半磅的茶泡,指定每包由3両半的片和2両半的豆組成,確保公平,因為多數客人喜歡片多過豆。
  8. 芋蝦的名字則從其形狀而來,順德人說順德話時,會把長條形彎曲的物品稱為「蝦」,另外也因外貌像蝦鬚,也取嘻哈大笑的好意頭。
  9. 近年市面有店舖製作和販售內地生產和用模具製作的芋蝦,質地硬實不易咬開。別家會用上五香粉調味,比較香口,但蓋過了芋頭的香氣,最終還是認為只用鹽比較好。至於曾經流行加入不同調味粉製成「shake shake 芋蝦」,更只是吸引年輕人的噱頭。
  10. 芋頭只取中段刨絲上粉下鹽,用笊篱以輕柔腕力將芋絲球兜着在油鑊中炸熟,這樣的人手製作成品,才能做成中間空心且鬆化脆口的狀態。而在炸的過程中還要不斷轉動芋絲球,力求均勻受火,避免出現陰陽色。最後灑上經烘焙過的芝麻,炸好後放涼一晚才入袋包裝。
  11. 炸物用的食油每3、4天就會更換,否則會變色和有怪味。至於沒有用到的芋頭頭尾部分也不會浪費的,通常用來製作成荔芋油鴨煲等菜式,成為同事的伙食或者分送鄰居。


千年歷史:宋朝已有「煎堆」?

    賀年食品在中國已有逾千年歷史,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詳述宋朝過年習俗,記述當時在新年期間會享用蝌蚪羹、圓子、鹽豉湯、蠶絲飯、焦䭔等,焦䭔就是一種攤販沿街叫賣的油炸食品。按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中,記述此物在汴梁一帶特別流行,攤販以米粉和麵粉混合後搓成圓球落油鑊炸熟,想來就是現今煎堆的雛型。

五香炸芋絲卷


傳承美味:潮州炸物拜天祭祖 最忌滿口油

    同樣位於廣東省內的潮州地區,有着獨特的節慶和美食文化。

春餅忌陰陽色 油粿餡多皮煙韌

    節慶美食潮州春餅、黃金炸油粿和普寧芋絲卷就在這些餽贈和祭祀活動中擔當重要角色。在喜慶和時年八節(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更是不可或缺:從臘月十六尾禡至正月十五元宵期間,潮州人基本上每兩三天就有一次拜天祭祖的活動,各種賀年食物就不停製作。

    所有炸物最重要的要求是乾爽,控制油溫一定要做好,如果吃得人滿口油的話難令人滿意。春餅長條狀最重視顏色均勻漂亮,忌炸出陰陽色或者黑黑的,吃時要表現出冬菇和綠豆餡料的香味。炸油粿除了色澤以外,還要求在表皮上看見珠狀氣泡,餡料要豐富飽滿,外皮煙韌又有番薯味是為上品。至於芋絲卷對材料的要求則相對簡單,只要芋頭質素高,夠粉夠香,就不會出大問題,不過工序最多,而且包完之後先切後炸,要確保不會散開,那就對技術有要求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