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研製疫苗路仍遙
曾曉玲 18/02/2020
有個「關鍵14日」的笑話在流傳,民眾每天都聽到未來14日是觀察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的關鍵,疑惑那豈不是沒完沒了?
袁國勇教授日前解了畫,說是從內地入境者強制檢疫的首天計起。
防疫陷入持久戰,人人都想完結一天盡快到來,究竟有乜解救?疫苗被視為一道曙光,不過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解釋,疫苗研發到推出市面使用是以年計,「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疫苗面世最大阻力:無生意
孔教授:「首先要做動物測試,然後才可進入第1期臨牀測試。」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上月底已表示正嘗試製作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預計由動物測試到進入人體臨牀測試階段,最少需要1年時間。孔教授說現在還是言之尚早,動物測試需時不長,然而「整個過程到可以用在人身上,需要幾年時間,平時一隻(疫苗)可能要10年,就算最快都要幾年時間,不止是測試安全,也要看疫苗的反應,即有沒有可以產生抗體免疫的能力」。
在人體所作的臨牀測試分3期,「第1期最重要是測試安全性,起碼要1至2年時間,用20、30名健康人士去做安全測試;第2期要看大概在200至300人數內,疫苗長期安不安全、能不能產生抗體、有沒有保護作用,亦要看1至2年時間,因為要看抗體可以有多久的作用;到第3期的研究可涉及上千人,不只看安全、抗體,也看有沒有長期的副作用」。
投產疫苗 花費以億元計
疫苗是否永遠追不上疫情發展?他說:「疫苗要有用,是病毒已成為風土病,每一年都會回來,不會像SARS無端端消失,不然的話,到研發出來,病毒都沒有了,基本上不會有用,不會有人去打。」病例消失了令研究走不下去,因此SARS疫苗亦未面世?「藥廠要投資很多,過程以億元計,要投產製作一個疫苗有很多考慮。第一是得唔得,如去到第1階段發現不安全已唔使講;到第2階段失敗的話,已擲幾千萬甚至過億元,那是否負擔得起?這要有大藥廠投資才做得到,加上SARS之後沒有了,藥廠怎會投資?一定是蝕本生意。」
財經雜誌Barron's的報道就指出,雖有一些公司包括強生(Johnson & Johnson)競逐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但四大藥廠Pfizer、Merck、GlaxoSmithKline(GSK)、Sanofi均顯得興趣缺缺,報道分析製藥生意很懂得在罕見病上賺大錢,但疫苗既是一筆大投資,需求卻無法預料,而最需要疫苗的市場,通常病人付錢能力又低。但亦有分析認為,對藥廠的誘因之一,是這類生物威脅將愈來愈常見,有投資者會視它為掘金良機。
治伊波拉藥扮「自己人」 阻病毒複製
另一邊廂,為對抗伊波拉病毒研發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美國的一個武漢肺炎病例中被發現可令病情好轉,又在中美兩地引起專利問題,武漢病毒研究所宣布1月為瑞德西韋申請專利,但研發方美國藥廠 Gilead Sciences 就指出早於2016年已向中國提交申請。這種藥為何有用?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在病毒複製的機制上解釋,原來瑞德西韋的作用是扮成病毒的自己人。瑞德西韋是一種腺苷酸類似物(adenosine analogue,adenosine台譯腺苷酸),「在病毒複製過程中,adenosine就如一種原材料,瑞德西韋扮到好似這些原材料,病毒以為它是,就取來當自己人手牽手一起運作」。
武漢病毒研究所稱瑞德西韋與另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氯奎(chloroquine,台譯氯奎)都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曾醫生說氯奎是在另一步產生作用,「一個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才可複製,而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過程中,需要有平衡的酸鹼值,Chloroquine會令酸鹼值失衡,就會窒礙病毒與細胞的融合過程」。
武漢肺炎與SARS同屬RNA病毒
在SARS一疫中,蛋白酶抑制劑加上利巴韋林或干擾素被發現是有效藥方,SARS與新型冠狀病毒都屬RNA病毒,「複製過程中要透過蛋白酶催化,用蛋白酶抑制劑就可以阻截複製過程,利巴韋林也可抑制RNA病毒複製」,至於干擾素具免疫調節作用,免得自己人打自己人,「有機會當病毒存於身體很久,會導致嚴重情况出現,尤其是細胞因子風暴,某個位愈多病毒,免疫系統的細胞就會攻擊那個位,不斷出士兵攻打時,不止打病毒,還打人體細胞,殺錯隔籬,造成很多炎症,干擾素的作用是勒住發炎因子不要過量,不要殺錯良民」。
新藥研發需時 各地摸石過河
泰國衛生部亦宣布將愛滋病藥混合流感藥使用,可以改善武漢肺炎的症狀,但日本有專家呼籲要慎重看待這些治療報告,認為藥物需經嚴謹的臨牀試驗。曾醫生形容現在是摸着石頭過河,「藥物研發對新傳染病而言一定滯後,說一兩個月就研發到是不可能。醫生臨牀上選用市場已有的藥物,有機會幫到這類病人,就拿出來談」,而SARS所用藥物再經過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今次是第三次,用藥的信心、劑量、可遇見的副作用或臨牀效果,我相信有更多理解」。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早前向Gilead查詢香港可否採用瑞德西韋,公司回應藥物的初期臨牀試驗剛完成,現集中支持武漢臨牀研究,學會建議當局向國家藥監局爭取將香港納入臨牀試驗試點,讓香港重症病人可有瑞德西韋作為最後藥物治療的選擇。
擅服中成藥防疫 小心傷身
中藥會否也是一帖良方?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通過中藥配方「肺炎一號」,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輕症患者,另外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本月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當中列出頗為詳細的中醫治療內容,分為醫學觀察期及臨牀治療期,後者再分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復期。
看看藥方,除了藥材之外,一些熟悉的中成藥如藿香正氣膠囊、安宮牛黃丸都在列,看診超過十年經驗、曾任教於中大中醫學院的高級中醫師李凱平博士就提醒,「中成藥要好小心應對」,千萬不要見到藥方上有,便自行買來亂服。「如藿香正氣丸,本身是辛溫及芳香,主要有祛濕、溫脾胃的作用,但熱體質再食溫性的藥,熱就會加重。安宮牛黃丸亦然,中醫所講它會影響心包,可清熱通竅,但體質較弱的,如脾胃氣虛、陽氣不足,吃了就更傷陽氣。」
中醫開方須結合各地氣候及病人體質
他亦指出衛健委方案中有一句,「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况,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辯證論治」,他說中醫與西醫治療角度不同,「中醫會看病機,即人的體質與天地之氣的變化,天地之氣是指當地氣候、地理環境等,是否造成染上肺炎的有利條件」。因此藥方可作參考,但因氣候、飲食、個人體質等的差異,不能照搬到香港病人身上使用,他看香港病例資料,概括有三種病機,「發病均由『邪在肺衛』開始,並呈現多重病機,即不同病患發病不限於單一病機。一是『邪在上焦,在太陰肺,肺氣不利』,見咳嗽、有痰、流涕等;二是『邪在衛表』,出現惡寒、肌肉痛等;三是『邪在上中二焦』,見咳嗽、腹瀉等」。他數度強調,具體還須靠臨牀實際觀察,望聞問切,才能診斷病症,如衛健委方案提及病人初期是「寒濕鬱肺」,臨牀表現會有乾咳、咽乾、舌質淡紅等,「如果病人不是寒濕,而是濕熱或熱,舌就不是淡紅,而是偏紅,那這個方就不合用了,因為寒濕鬱肺用的藥一定屬於溫」。
官方為免引致市民盲搶藥,沒公布「肺炎一號」完整成分,說明是醫院專用,李醫師亦說「市民要相當小心面對中醫的『預防方』」,「藥物主要是用來治病,故偏性普遍較食物大,沒病的人胡亂服用,可能導致身體陰陽五臟之氣的混亂,營造發病條件」,例如西瓜、苦瓜雖偏涼,但「肺炎一號」成分中的大青葉涼性更重;再者藥方是否有預防作用,亦需中醫臨牀治療上取得更多數據支持。
盼上前線診症了解病機
李醫師認為中西醫可有合作空間,2003年一份報告總結了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的103例臨牀觀察,以實驗室研究及X光等檢驗療效,結果為96人治癒(93.2%)、7人死亡(6.8%)。「中醫很重視個體的不同」,他希望可到前線為武漢肺炎病人診症,才可確切了解每名病人的病機;網上或影像診症,無法直接接觸病人,「缺乏切診,不能把脈及感受病人身體的各種表現如寒熱、汗出、痞滿硬結等;影像上也可能因色差影響望診的準確性,在四診不全的情况下,很可能會出現錯誤的辨證及處方,反造成病人的不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