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新指引 人文4科「避太多評論題」
中史課目標列明培養評價史事能力
資深教師質疑違原意
蕭愷情 魏綺婷 (明報記者) 06/10/2020
教育局接連針對教科書內容,繼刪走通識科書本中的「三權分立」及遊行篇幅後,近日再進一步修訂供出版社參考的「印刷課本編纂指引」(下稱新指引)。本報比對舊指引,發現4個初中科目中史、歷史、地理及生活與社會,新增「課本的學習活動和課業等,應着重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和建構理解」說法,列明「避免包含太多涉及評論的問題」。翻查課程指引,初中中史課程目標之一正是「培養學生客觀分析與評價史事的能力」。有資深中史科教師質疑,新指引有礙培育學生高層次思維,與科目設定的教育原意相違背。
教局:免超越學生前備知識 偏離課程目標
出版商一般要參考教育局的「印刷課本編纂指引」製作教科書,當局在22個學科或領域,部分於初中、高中不同階段各設指引,闡明該科課程宗旨和目標、編纂課本原則等。教育局近日於網頁上載更新指引,本報比對去年8月版本,發現4個初中科目,中史、歷史、地理及生活與社會科共同新增內容,稱初中教育着重幫助學生建構穩固的知識基礎,課本中的學習活動、課業、評估項目等應着重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和建構理解」,並避免包含太多涉及評論的問題,同時亦應避免在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料和指引的情况下,設置涉及較廣範圍的問題,「以免超越初中學生所掌握的前備知識,以至偏離課程目標」。
翻查市面現有教科書,相關科目均設有評論形式練習,如生活與社會科,有教科書練習要求學生分析及評論本港遊行權利。
教師:初中不接觸評論題 高中難掌握
新課本編纂指引的說法,亦與教育局課程指引所列的學習目標有出入(見圖),包括《中國歷史科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2019)列明,該科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求真持平分析及評價史事,培養客觀分析與評價史事能力。資深中史教師陳仁啟表示,中史科題目可按學生能力由淺入深分成不同層次,包括覆述、比較、評論、評鑑等,低年級及高年級學生均需學習以上技能,初中要有基礎訓練,「初中對他(學生)要求低點,去到高中,長大了,又會高層次一點,要求多一點」,質疑初中學生如不甚接觸評論問題,難以突然要求其升讀高中時順利掌握有關技巧,質疑做法違反教育理念,並不專業。
初中中史「不應詳述」近20年史事
初中中史科的新指引亦新增描述,稱「近二十年的史事不少仍在發展中,未有結論,因此不應太詳細敘述」。陳仁啟認為對此「無所適從」,稱課程談及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的剪影,「中國舉辦世博、奧運、加入世貿都是改革開放後的好例子,是否又不可以談呢?」陳認為紅線既定,日後或要另覓例子。
教局:仍在發展議題缺客觀教學資料
教育局回覆表示,學生學習不同的課題,必須先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故此課本中的學習活動和課業應「避免包含太多涉及評論的問題」,此部分與課程指引建議的教學活動,包括探究、反思及評論活動「並無衝突或矛盾」。 當局續稱,對於新近仍在發展中的議題,因未有結論,亦未必有足夠持平、客觀、可靠的資料以及學者研究及著述可作教學之用,故學生難以在有限課時內全面客觀了解事件,並從歷史維度作客觀持平的評論,因此教科書不應有過多敘述。
中史課本常以漫畫為插圖,教育局最新初中中史科指引提醒書商採用漫畫及畫作應特別小心,避免使用可能並不持平的畫作。圖為齡記出版有限公司《亮點中國史》1的課本插圖,講述秦始皇坑儒。 |
中史歷史須避主觀插圖 教師:政治漫畫助辨析史料
政治漫畫常見於教科書及中學文憑試題,尤其是中史及歷史科。教育局上月底更新初中中史及歷史科「印刷課本編纂指引」,兩科新指引均提醒書商避免使用有強烈主觀的立場插圖,中史科指明「若圖像關涉的史事有歷史照片,應盡量採用,而避免使用可能並不持平的畫作」。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認為,「有角度的漫畫」助訓練學生辨析史料可信性,學生需要理解其性質,包括是否政治宣傳,以及背後表達的意思,有助培養及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程發展處曾鼓勵 教師質疑改取態
最新的初中中史「印刷課本編纂指引」指出,宜利用插圖方便學生具體理解歷史,但新增書商注意事項:「採用漫畫及畫作應特別小心,不少這類資料有強烈主觀的立場,表達對某史事的觀點不時充滿偏見」、「避免圖像,特別是漫畫與課文敘述範圍重複,不必要增加篇幅」。
陳仁啟認為,漫畫分幾種,包括諷刺、政治宣傳等,其教學功能在於讓學生辨析漫畫的可信性。他舉例稱,文革時期有不少政治宣傳漫畫描述「偉大的毛主席、偉大的舵手」,稱人民當時生活幸福美滿。作為教師會問學生,漫畫是否反映史實、漫畫由誰製作、人民是否有同樣想法等。他又表示,多年前課程發展處曾舉辦工作坊、講座等引入及推動中史及歷史科多運用漫畫,故公開試開始出現漫畫題,教科書亦迎合需要加入漫畫。他當年亦認為「有意思」,漫畫有歷史背景之餘,學生亦可從有角度的漫畫理解歷史。現時新指引一改取態,質疑當局「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教育局稱,中國歷史科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從歷史維度,學習以公正持平的態度,從不同角度審視過去發生的事件,出版社的課本應協助學生掌握中國歷史科的治學方法,故課本理應適當地運用歷史資料,包括文字及圖像,建立客觀持平、合乎邏輯和前後一致的論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