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0

兩成患者無病徵 10歲以下四成隱形 許樹昌:病毒量可同樣高 控疫高難度 許芳文

【抗疫百日】兩成患者無病徵 10歲以下四成隱形 

許樹昌:病毒量可同樣高 控疫高難度

許芳文 (明報記者)   30/04/2020


    新型冠狀病毒的新特性層出不窮,刷新科學界的認知,其中「隱形病人」成為控疫不可忽視的一群。本報統計發現,近兩成在港確診的人無病徵,年齡愈細,隱形病人的比例愈高,未滿10歲的患者中,隱形患者佔四成,遠高於SARS。雖然不是每名隱形病人都會傳播病毒,但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稱個別例外的患者,病毒量可達每毫升樣本1000萬粒,有傳播風險。中大專家許樹昌亦稱,無病徵者病毒量可與有病徵者一樣高,病毒傳播力強、無病徵患者多,「(控疫)好高難度」。


    去年除夕,內地公布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爆發27宗不明肺炎,本地專家一度以為SARS重臨。至今年1月9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其後病毒基因圖譜亦面世,結果SARS時「摸黑打仗」的日子沒有重來。然而,病毒的傳播特性超乎專家想像,一般冠狀病毒在潛伏期前不具傳染力,惟內地於2月22日稱新冠病毒患者病發前兩天已有傳染性,更要修改「密切接觸者」定義。

隱形病人可播毒 但非全部

    隨着返港避疫潮及密切接觸者的篩查,本港隱形病人漸浮現。截至昨日,本港有1038宗個案,當中18.7%沒病徵(見表)。港大微生物學系早前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猶如「忍者」般會避開免疫系統,令身體未能產生足夠干擾素攻擊病毒,因此發燒、咳嗽等炎症反應較少。

    雖然隱形病人可傳播病毒,但不是個個都是播毒者。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說,隱形患者體內的病毒數值(CT Value)相當高,超過30,代表病毒量非常低,但本港有病徵輕微患者,病毒量可達每毫升樣本100萬粒;而部分無病徵患者的病毒數值低至22,即每毫升100萬至1000萬粒病毒。

年輕群組無病徵較多
許:免疫系統未成熟

    本報分析亦發現感染者年齡愈細,無病徵的比例愈高。按年齡劃分,在港確診的0至9歲病童無病徵比例最高,15名患者中有6人無病徵,即達40%;其次是139名10至19歲患者中41人無病徵,比例為29.5%。除了60至69歲的群組外,其餘年齡組別無病徵比例都不超過20%。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正常情况下,病毒進入身體會引發免疫系統製造干擾素,會出現發燒、肌肉痛等病徵,惟10多歲或以下患者免疫系統發展未成熟,故病徵比成年人輕微,甚至沒病徵。威院接收的10多名未成年患者,部分有微燒、肺花,但全部毋須處方抗病毒藥物。他說,年輕人免疫系統未必引發「免疫風暴」攻擊其身體,故嚴重程度及後遺症較成年人小。

SARS少隱形患者 兒童病情特別輕

    2003年本港SARS爆發,共1755人染疫,299人離世,年輕患者病情亦相對輕微。許表示,沒有18歲以下SARS患者死亡,12歲以下病情特別輕。威院跟進51名未成年SARS患者半年,34%肺部有小量纖維化,但沒影響肺功能。相比之下,他當年跟進100多名成人患者兩年,他們均曾插喉或吸氧氣,最後兩成人肺功能輕微受損,影響行斜路或競技活動。

    許表示,SARS甚少隱形患者,一半患者病發後第二周出現呼吸衰竭需插喉。據港大與衛生署於2003年的研究,1068名沒病徵的確診者密切接觸者當中,只有2人(0.19%)的血清測試對SARS病毒抗體呈陽性。MERS確診數字不高,未有同類大型血清測試,沙特阿拉伯曾有醫院爆發MERS,約10%至20%醫護的鼻咽樣本帶病毒但無病徵,而病毒於3日後會被人體清除。面對今次疫情,他認為港府要汲取外國教訓,不能放棄圍堵策略,避免成為另一個醫療系統崩潰的意大利。


「零確診」料難持久 圍堵政策要繼續

    本港新冠患者多數病情輕微,近兩成更無病徵。被問到能否放棄圍堵政策,集中資源保護高危者,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無病徵患者的病毒量可與有病徵者一樣高,如年輕「隱形患者」潛伏社區,會將病毒傳給家中長者、外傭等,故圍堵政策要持續;即使日後復工復課,可能都會因再現多個源頭不明群組爆發而要再停頓。

變異較流感慢 料疫苗毋須每年換

    許樹昌舉例,意大利放棄圍堵政策導致醫院崩潰,死亡率達12%;疫情嚴重的西班牙死亡率亦達9%,遠高於香港1038患者只有4人死亡的比例,故要隔離確診者及追蹤密切接觸者,防止病毒在社區蔓延。

倘現不明爆發 復工復課或再停

    世界各地均有研究稱新冠病毒出現變異,許說這病毒變異速度不夠流感病毒快,相信疫苗不需像流感般每年換一次。目前內地、澳洲、美國及歐洲均在研發疫苗,其中內地正做臨牀測試,他預料一年至年半後會有疫苗供應;而內地疫苗應主要作內銷,未必會供港。

    本港在過去10日內六度「零確診」,但許樹昌不太樂觀,因病情輕微及無病徵患者眾多,增加控疫難度,難保持連續28天沒有本地個案,「可能一段時間沒有(個案),但未必維持到很久」,即使日後復工復課,如社區出現多個源頭不明群組爆發,或要再次停頓。他提醒港人要繼續戴口罩防疫,港府要嚴防境外輸入個案。在抗疫路上,仍須靠醫學、科研界逐步揭開病毒特性的迷霧,「新病毒帶來的新挑戰,好高難度」。

SARS調查作供 許樹昌:政治壓力沉重

    「我們由(SARS)第一天打到最後,都是這班人。」當年任職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的許樹昌在前線衝鋒陷陣,之後曾代表威院在SARS調查委員會作供,交代淘大花園源頭病人住院事宜,他憶述當年議員有挑剔、政治壓力沉重。17年後,已晉升講座教授的他以專家顧問身分走進政府總部出謀獻策,「無乜大家唔同意,(政府)會叫專家發言講看法」,認為不涉政治壓力。

今為政府獻策 稱不涉政治壓力

    許樹昌對SARS爆發的場面歷歷在目,他當時負責在急症室「O房」(觀察病房)接收首批病發的8A病房醫護,「當時50張肺片,23張顯示有肺炎」。當時面對全新的病毒,他形容神秘感很大,猶如在摸黑打仗,只戴外科口罩及手套就走進病房診治SARS患者。

    「SARS患者第二周開始惡化,一半患者需要插喉,病房隨即變得安靜。」經過醫護細心照料,部分患者至第三周情况好轉;現時新冠患者病情普遍輕微,他巡房時發現不少患者在病房玩手機、做運動,亦能夠輕鬆與醫護對談。他笑言「畀2003年嚇大咗」,現時壓力比SARS時小。

受訪佔2/3工時 盼為大眾解惑

    當年專注在前線打仗,無暇接受傳媒訪問;如今疫情嚴峻之際,高峰時每日接受逾10個訪問,佔工作時間三分之二。作為衛生防護中心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以及港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他認為有責任解答傳媒及市民疑問,例如「火燒暉明邨是不正確的」,要讓公眾對病毒傳播方式有更多認識。

    他不希望評論疫情引起公衆恐慌,記者問及是否要避免用字激烈或悲情,他稱沒刻意迴避,「要有臨牀、數據支持才會講」,例如有研究以機器模擬人體咳嗽,噴出的飛沫可飄至8米遠,但他強調研究結果不代表帶有病毒的飛沫都能飄到8米,否則確診個案會更多。

    許樹昌以往「一年飛10次」,疫情下已取消了5個國際學術會議,改為視像形式。若疫情消退,他期望到日本或歐洲旅行,「我好耐無出去旅行,梗係希望去旅行。近年我坐多了郵輪,我媽咪鍾意坐,唔使同人迫,但原來郵輪係高風險地方,有排都無得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