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0

何謂恐怖主義? Martin Purbrick

周日話題:何謂恐怖主義?

Martin Purbrick

(作者為前警官,於1988至2000年間,曾參與包括政治部的反恐工作及刑事情報科的三合會調查。過去18年間任職不同公司擔任保安事務,現時經營私人公司。)

翻譯//葉杏麗   22/03/2020


    要為恐怖主義下定義,似乎在1990年要比現在容易。那時候,我是負責反恐情報工作的政治部警官,恐怖主義是一種可以清楚識別的威脅,而恐怖分子則是可以清楚識別的人和組織。

   1990至91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拉克被美國和聯軍打敗,我們政治部因為恐襲威脅而進入高度警惕。不過,雖然英國有份參戰對付伊拉克,而支援阿拉伯恐怖主義的複雜網絡遠從中東伸到香港,甚至在香港有生意聯繫,但香港沒有發生任何襲擊。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港英政治部高度警惕

    當時的恐怖主義威脅大多與中東有關連,威脅主要來自(得到伊朗財政支持的)真主黨和多個巴勒斯坦恐怖組織,例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已揚棄恐怖主義但旗下尚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分支組織)、阿布尼達爾組織ANO(由崇尚暴力的班納Sabri al-Banna領導)、巴勒斯坦解放陣線PLF(由1985年挾持阿基萊勞倫號郵輪的賈布里納Ahmed Jibril領導)以及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PFLP(其魅力型領袖哈巴什George Habash曾策劃道森機場劫機事件,共騎劫5架西方客機,事件開啟了恐怖分子劫機的先河)。

   1993年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第一次遇襲,襲擊的其中一名領導者優素福(Ramzi Yousef)受其舅舅哈立德(Khalid Sheikh Mohammed)指導,後者正是2001年9月11日策劃飛機襲擊同一幢大樓的主謀。他們也曾在1994年策劃「波金卡行動」,如果並非事敗,就會在一天之內炸毁12架由亞洲各地起飛的商業客機。二人都擁有遍及亞洲多個城市的聯繫網絡,可見香港並非免疫於恐怖主義的威脅。哈立德在1990年代中成為蓋達組織的成員。

    在1990年代初,我們政治部還不知道有蓋達這個組織。拉登是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特邀請美軍進駐以防範伊拉克之後,才讓蓋達壯大成為一支長久的聖戰力量的。拉登曾向沙特王室自薦,提供一支阿拉伯聖戰軍作為對抗伊拉克的主力部隊,但建議被拒。如果薩達姆沒有入侵科威特,拉登就不會有機會發起聖戰。伊拉克敗走後,美軍沒有隨即撤出沙特,拉登由此與沙特王室反目,蓋達也得到阿拉伯世界更多的支持。與沙特王朝和美國對立的姿態,為他造就了「拉登與蓋達的神話」。

    至1991年,蘇丹政府欲借助蓋達之技術訓練士兵,以派遣至該國的內戰中,拉登應邀將蓋達搬到蘇丹。盤踞蘇丹的這幾年,令蓋達有時間和基地針對更廣泛的目標統籌恐襲。1992年,也門亞丁兩間駐索馬里美軍下榻的酒店被炸,發動襲擊的「伊斯蘭舒拉軍」就有部分成員曾在索馬里的蓋達營地受訓。1995年11月,沙特國民衛隊位於利雅德的基地遇襲,被認為是拉登支持者所為。1996年6月沙特宰赫蘭市的美軍宿舍胡拜爾大樓遭到卡車炸彈襲擊,事件同樣涉及蓋達。

    蓋達的訓練人員進入索馬里,協助當地軍閥與美軍戰鬥。拉登甚至聲稱,1993年美軍直升機在索馬里摩加迪沙被擊落,也是蓋達戰士所為。不過,最有可能是拉登試圖把自己的聖戰運動與摩加迪沙之戰拉關係,那場戰役最終導致美軍從索馬里撤兵,相關文宣自是有助加添蓋達的神話。

拉登向美宣戰聲明 蓋達出色的文宣

    1996年至2001年間,蓋達在阿富汗設有基地,在那兒組織、整合力量,並謀劃對「遠敵」美國發動襲擊的策略。蓋達並跟其他聖戰組戰聯盟,以做好準備與美國展開更廣泛的衝突。1998年2月,拉登發出「向美國人宣戰」的聲明,聲明同時得到「對抗猶太人與十字軍的世界伊斯蘭聖戰陣線」(埃及伊斯蘭聖戰的傘形組織)、埃及伊斯蘭祈禱團以及一些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組織簽署。

    這篇1998年聲明是一份出色的文宣,吸引、影響和鼓動回教徒投入蓋達所發起的、廣泛聯手對付美國的共同事業。蓋達變得愈來愈善於利用文宣製造氛圍,吸引不同組織和個人為了蓋達而發動襲擊。美國軍事力量遠為強大,但蓋達在這不對稱衝突中,藉着文宣創造了令己方力量倍增的方法。

    此法得出的恐怖成果,在以下襲擊可見一斑:1998年8月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同遭炸彈襲擊;2000年10月美艦科爾號在也門亞丁港被炸;2001年9月美國紐約市、華盛頓市、賓夕法尼亞州同時遭遇劫機兼自殺式襲擊。這些事件都成為蓋達上佳的宣傳材料,向全球的失意回教徒證明他們有能力成功襲擊美利堅這個超級大國。之後蓋達核心成員或其附屬組織持續發動襲擊,2002年遍及突尼斯、巴基斯坦、也門、印尼峇里、肯尼亞;2003年沙特、摩洛哥、印尼、土耳其;2004年菲律賓、西班牙、沙特;2005年倫敦、埃及、約旦;2007阿爾及利亞;2008巴基斯坦。911襲擊之後,蓋達不再單單是一個恐怖組織,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恐怖主義特許聯營集團,有分公司、子公司、附屬公司。

    儘管蓋達取得巨大成功,試圖打倒美國的做法還是令它難逃一劫。恐怖分子挑戰一個已確立的國家是甚少能成功的,那國家總會動員種種資源對付共同的敵人,他們的暴力行動最終難免失敗。蓋達毫無疑問是恐怖組織,其1998年的「向美國人宣戰聲明」就是證據,然而,恐怖主義和恐怖分子往往是難以界定的。

恐怖主義是政治暴力之下的一個子集

    舉一個例子,2012年9月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遇襲,其後國務卿希拉里說:「這是源於一場示威,還是源於一班某夜出門的人決定要殺死一些美國人?這一刻,這問題帶來什麼差別?」對於來自共和黨的抨擊者而言,其差別在於總統奧巴馬如何看待這個襲擊,究竟視之為一場失控暴走的政治示威,還是一次有計劃的恐怖襲擊。由此,亦帶出客觀區分恐怖主義與其他形式政治暴力的重要性。

    國家或種族之間的戰爭、國家內部不同群眾之間的內戰、革命、起義、暴力政治示威、暴亂、恐怖主義,這些全都是不同形式的「政治暴力」。恐怖主義是政治暴力之下的一個子集,暴力可以不涉恐怖主義,但恐怖主義不會沒有暴力。


根據香港法例,「恐怖主義行為」的定義如下——

(i)該行動是懷有達致以下結果的意圖而進行的,或該恐嚇是懷有作出會具有達致以下結果的效果的行動的意圖而進行的:
(A)導致針對人的嚴重暴力;
(B)導致對財產的嚴重損害;
(C)危害作出該行動的人以外的人的生命;
(D)對公眾人士或部分公眾人士的健康或安全造成嚴重危險;
(E)嚴重干擾或嚴重擾亂電子系統的;或
(F)嚴重干擾或嚴重擾亂基要服務、設施或系統(不論是公共或私人的)的;

以及(ii)該行動的作出或該恐嚇:
(A)的意圖是強迫特區政府或國際組織的,或是威嚇公眾人士或部分公眾人士的;及
(B)是為推展政治、宗教或思想上的主張而進行的。

    跟這個冗長的法律定義成一對比的,是由聖安德魯斯大學已故教授威爾金森Paul Wilkinson提出的較簡單定義:「恐怖主義是有系統地使用脅迫威嚇的手段,通常是為了政治目的。」恐怖主義專家施密德Alex Schmid則在其1984年著作中,羅列了109種恐怖主義的不同定義。這對香港意味了什麼?那些與爭民主反政府示威相關的暴力行為當中,有沒有類近恐怖主義的行徑?

    上列的法律定義並不足以帶出情感層面上的「恐怖主義」這個字眼,因為法律定義包含的一些政治暴力,並不符合以客觀理解「恐怖主義」的標準。2019年香港所見的示威暴力的確導致了對財產的損害、危害了生命、對公眾安全構成了危險,其意在威嚇和強迫香港政府回應五大訴求,這些訴求是政治的。然而,2019年的法國「黃背心」示威、伊拉克「十月革命」示威、因公眾不滿社會不公而爆發的智利暴力示威,同樣都落入上述的法律定義,但並無有力證據顯示,這些事件中的政治暴力應被稱為「恐怖主義」。

    由此帶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香港警察聲稱香港的政治暴力可以歸入為「恐怖主義」。2020年3月,警方突擊搜查多個地點,檢出3個各含1.5公斤炸藥的炸彈、3個遙控裝置、2.6噸化學物品、6樽通渠液及60支電子火柴。警方表示,事件與1月和2月長沙灣明愛醫院發生爆炸、深圳灣口岸和港鐵羅湖站發現爆炸裝置(其中一個着火冒煙)有關。過去半年,警方還搜出了許多其他用作暴力和傷害他人的武器。不過,這些圖謀都沒有成功,所涉及的是門外漢水平的計劃部署。

港警將所有政治暴力等同恐怖主義

    而警察和政府將所有政治暴力都等同為恐怖主義,這態度可見於2020年3月2日發出的新聞公報〈香港整體治安情况〉:「示威者的暴力行為由擲水樽、雜物,變為磚頭、鐵馬,再變為擲汽油彈、腐蝕性液體,甚至放箭。社會部分人不予以譴責,暴力更提升至用真槍實彈及爆炸品。暴徒為表達對社會及政府不滿,而選擇傷害市民大眾及引起社會恐慌,這正正是本土恐怖主義的行為。」

    表達不滿、使用暴力和引起社會恐慌,並不是恐怖主義的法律定義,也不接近任何其他關於恐怖主義的眾多定義。這反映了界定恐怖主義是何等困難,以及為什麼不能任由某一署局例如警方但憑自己主張作出定義。界定恐怖主義是主觀的,而警方是示威暴力的對象,多次因而發生警員失去自控的情况,警方在引用這個字眼的時候,是會有情感偏見的。在任何情况下,要為恐怖主義下定義,都必須先經過政治領袖、政府行政部門、立法機關、司法部門和警方的審視,再由法庭作最終定斷。

    香港的政治暴力當中,並不存在由恐怖主義運動驅使的組織、陰謀小組架構或團伙。幾個失落而被錯誤引導的香港年輕人悲情笨拙地試圖自製炸彈,這跟我們所知真正的恐怖分子——蓋達、真主黨、ISIS,並無任何相似的地方。這不是香港的恐怖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