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雲澤
錦江區琉璃路8號翡翠里2-8號
成都「松雲澤」,敍述著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榮樂園川菜宗師 :
藍光鑑一脈相承的故事,
張松雲是第二代、第三代名廚
王開發繼而傳承發揚。直到年邁的
王開發和高徒
張富元(第四代)開設
「松雲澤」,才又再現川菜宴席的榮光。
第四代傳人
張元富,一口濃重的川音,謙和卻自信。第五代的
鄭偉,一個重慶女娃,跟在
張富元身邊已經二十年,至今仍跟在師父身邊學習,因為師門創作浩瀚、光是經典都還沒學完,不急著獨當一面。
怎麼一席川宴,吃完後有些心慌,好像在這中餐潮紛浪捲的新舊交替中,微微顫顫的抓住了川菜的一方衣角而已,
隱身其後的絹絲緞綢,該是一個什麼樣的華美世界!?
老菜不死,隱味仍在。
今天,更見川菜九重天,遼闊寬廣,有一種相忘江湖的豁達、氣度與自信。
巷深門窄,把那些吵雜的麻辣鍋、烤串關在門外。
「松雲澤」只有包廂,不接散客,就是希望可以完整呈現每桌川宴的完整度。不爭點評,也不追時尚,它就是把老菜好好的做,穩穩的做。
當下,
「松雲澤包席館」,全力挖掘、復興當年先師們留下的傳統席宴格式,並作了精心改良,以其至尊格調與榮光禮儀,高品相、高品位、高品質之美食美器,全方位一展川菜烹調技藝風采,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極致川菜,奢侈美味;同時也展現了川菜席宴文化之氣場,一舉顛覆海內外食客對川菜的認知,改變了二十多年來食肆無川菜傳統席宴之尷尬局面,從根本上有力衝擊了川菜當下浮躁與亂象。
|
花膠雞牛湯 |
|
花膠雞牛湯 |
|
香蓀肝膏 |
|
蹄燕羹 |
兩位泰斗級川菜大師
王開發與
張元富復刻傳統功夫菜。一開場的十二碟涼菜已讓人驚艷,接著大菜穿插茶湯小點,用起承轉合鮮明的韻律昭告食客,川菜豈是一味麻辣而已!
與愛吃懂吃的人同桌共食,暢談雅宴之於饕餮傳統的分際,乃人生一大樂事。
傳說中上個世紀20年代的川菜琳琅滿目 :
苕菜獅子頭,清爽豐潤,加了大量新鮮
苕菜羮,毫不油膩,彷彿是一整塊大
豆腐,也是江湖一絶。
肝油遼參,用的是
鷄冠油燒至
豬肝酥軟,調味後再燒
遼參,又比尋常高湯更多了內臟的油香氣,沈而穩。
神仙鴨,用盡了山珍海味吊出高湯,再細細煨到
老鴨子皮化肉爛。
蹄燕羹,將
豬蹄筋反覆發製,去腥味,加了
銀耳和
冰糖燉出溫潤又膠滑的甜品,完全想不到的境界。
香煎豆芽餅,摘了
黃豆芽瓣,拌進了
蝦泥,
豬肉,
荸薺等餡料中,再煎成餅,是要突顯香氣和口感層次。
回鍋甜燒白,把
肥肉包夾了炒過的
碎花生,
核桃和
陳皮,墊在
糯米上,加了糖去蒸到
肥肉幾乎化掉,再入鍋中小火細炒,甜糯焦香的米飯。
古法蒸嚴團,用
豬網油一層一層包了
江團魚去清蒸,魚肉油潤多汁,剩下的
豬網油拿來炒飯,鮮香升級。
松雲壇子肉,此菜有嚴格的做法,
豬後肘先烤再刮、再炸,然後以眾多輔料,包括
老鴨、老母雞、火腿細煨而成,肉質軟爛入味,是一塊上等
肘子。而訣竅必須輔料足夠,用
魚肚、
花菰、初春地下的
筍尖、
火腿等熬成,做來紀念
張元富的老師
張松雲先生。
香蓀肝膏湯,這道
張大千最愛吃的川菜,是要用放過血的
豬肝來錘蓉,再以紗布濾盡纖維,最後用
蛋清蒸之。
蛋清多少、蒸的時間,都會影響味道和口感,蒸肝要看是否成形,是否能浮以湯面為準,已沒多少人會做了。
水煮鹹燒白,用
宜賓芽菜燒出醃菜褐色湯汁,完全不加醬油。
雞淖,食雞不見雞之功夫菜。
其他的
龍蝦雞淖、
香蓀線雞湯、
招牌回鍋肉,也都獲得衷心讃賞。
|
肝油遼參 |
|
泡椒鱷魚龜 |
|
龍蝦雞淖 |
|
蟹黃雞淖 |
|
黑松露雞淖 |
|
酥泡蝦球 |
|
網油蒸江魚岩團 |
|
五柳岩團 |
|
神仙鴨 |
|
招牌回鍋肉 |
|
水煮甜燒白 |
|
冰糖肘子 |
|
香煎豆芽餅 |
|
紅燒牛頭方 |
|
葱末肝片 |
|
苕菜獅子頭 |
川菜的江湖,既深且廣,學然後知不足,小心慎入。
|
白汁燴鲜筍 |
|
醬油炒飯配泡蘿蔔 |
|
紅油拌麵 |
|
鍋魁 |
|
鍋魁 |
|
鍋魁 |
|
鍋魁 |
|
牛肉焦餅配盖碗茶牛肉湯 |
|
糍粑配红油水餃 |
|
糖油果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