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漫長抵抗至那天到來
奮鬥半世紀 韓國一步一步爭民主
曾曉玲 29/11/2020
追求民主路上,苦忍與抵抗多少黑暗日子,才終見黎明來到?
自南北韓分裂,韓國(南韓)首任總統李承晚上場,1960年2月28日爆發第一場反政府示威舉行,如果由此開始計時,經歷軍人政權續完又續、光州血腥圍城,人民抵受壓迫與反抗,至1987年才等到總統直選制度落實,足足27年。
天光了嗎?研究與觀察韓國多年的鍾樂偉在新書《如果那天到來——南韓民主化進程》梳理韓國人這段過去,最末一章「仍在逆權」延伸到今天,他在專訪中說韓國已步入民主2.0,又是另一場漫長奮鬥史,即使常常臨門一腳突然「撻Q」、行前一步又退半步,韓國人仍年復年、日復日汲取教訓向着心中的光明前行。
常臨門「撻Q」進了又退
書中扼要敘述韓國人由1960至1980年代的民主抗爭,簡短篇幅其實拉出很長的時間線,那從來不是「瞓醒就一天光晒」的變革。1948年在朝鮮半島的南邊,「大韓民國」成立,李承晚成為首任民選總統,以國家安全之名打壓異己、修憲解除連任限制,終在1960年引起大邱高中生群起示威,革命席捲全國,將在位12年的李承晚拉下台。
但短暫光明只是步往另一個深淵的小路,軍人朴正熙趁着經濟不振、民生問題未息之時冒起,發動政變,頒布《維新憲法》延長任期,成為「萬年總統」,維持宵禁令、封殺媒體,設道德警察,禁止男性留長髮、女性著短裙,原本人民都以為朴正熙一日不死,政權不倒,誰知就在他鎮壓「釜馬起義」(釜山及馬山民眾示威)後數天,中央情報局長金載圭在晚宴上向朴正熙連開兩槍,戲劇性地瓦解了這個18年的專制王國。
全斗煥打壓 等到直選卻欠協調
這才走到1979年,如果當時韓國人以為甩難,後來便會發現路還很遠。原負責調查總統被殺的將領全斗煥看準時機,又來一場政變。唉點呀,又抗爭囉。1980年全國多地爆發示威,當時首都連場抗議被稱為「漢城之春」。而因電影《逆權司機》廣為港人認識的血洗光州那段歷史,就在同年5月發生。軍人圍城下苦戰,民兵決意戰至最後一人,轟烈之後迎來獨裁者的殘酷清算,直至1987年,鍾樂偉寫民主化成功關鍵,除了因申辦1988年漢城奧運面對國際壓力,以及美國放棄支持全斗煥,學生朴鍾哲被拷問至死,為譴責事件而發起的集會中,另一學生李韓烈被催淚彈擊斃,亦燃起全國怒火引發六月抗爭,終於被全斗煥欽點、通過小圈子間選成為繼位者的盧泰愚發表「6.29宣言」,宣布修憲,由人民直選總統。
終於等到了!臨門還差一步,1987年總統選舉中,在野的金大中及金泳三沒協調好,一同出戰,結果各獲近三成票的二人,將總統之位送到得票36.6%的盧泰愚手上。許多動人故事,不願站在極權一方的警察、沒有同流合污的驗屍官、暗渡陳倉的獄警、無數不屈的平民,都收在這本書中。看到這個「結局」,不禁讓人想呼一句「有冇搞錯!」咁又等多幾年,才等到金泳三上台建立文人政府。
彈劾朴槿惠是覺醒過程
欲知後事如何,記者於是問多年來持續觀察韓國發展的作者、中大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鍾樂偉。他說2017年朴正熙之女朴槿惠被彈劾下台,是韓國自1987年後的重要轉捩點,「這件事是一個覺醒的過程,是韓國人扚起心肝做一些事,如覺得世越號的事要查下去,朴槿惠在任做不到,便不能被原諒,必須做該做的事。從此可感覺到社會返回正軌」。
從1987至2017年,一跳又30年,中間發生什麼事?鍾樂偉表示,亦有讀者問及在書中着墨不多的這部分,就在這次訪問略述一下,記者繼續聽着韓國人一仆一碌,拍拍膝蓋再前行的故事。
「很多人都有講,以前年代韓國人很重視如何實現總統直選,1987年取回這個權利,但轉變的階段要到1997年才發生。」後來反對派人物金泳三是怎樣攀上總統之位呢?他將自己領導的統一民主黨,與執政的民主正義黨合併為一黨。「他明白要令政權轉型,盧泰愚、全斗煥也好,或之前的朴正熙,全部甩不到軍人浸除,要告訴人民這是民主政權,不可能由軍人去做總統,要轉型到文人政府,當時最大爭議就是他與保守派合組新政黨參選。如果1987年那次是太過頭巾氣,1992年那次是失了政治倫理,但贏到總統就是贏家,事情可以有變化。」
金大中勝選扭轉政風
之後就入直路?直至金大中1997年勝選,政權才算由在野派接手,「他正式將舊有政府留下來的問題逐步去清,整個社會有一種吐一口烏氣的感覺,在野派執政扭轉了政風,由出身自過往抗爭的示威者或被捕者執政做部長。他們很多來自公民社會,揸莊後亦着重與公民社會的溝通,金大中在位5年有大量NGO出現,他們的建議獲吸納在政策中」。
「金大中本身亦是出身光州,以往大部分總統都來自慶尚道,即釜山、大邱那邊的東南部地方,他是第一個來自西南部的總統,所以國家資源重新放在那邊。以往韓國最大問題是,很着重地域主義行先。」而人民之後再選出人權律師盧武鉉,寄託着他們對進步派連任的希望。
《如果那天到來——南韓民主化進程》 |
民主仍脆弱 保守派等機會
進入李明博、朴槿惠主政年代,保守派回朝。「當時社會覺得需要重建經濟,李明博以『經濟總統』之名競選」,李曾任現代集團旗下現代建設的CEO,亦做過首爾市長,「但李明博畢竟行事頗為鐵腕,整治清溪川時其實很多做法都由上而下,不太聽民意,如重建沒聽小商戶意見」。他甫上任總統的2008年,就有萬人燭光集會,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由一個純粹牛肉風波,到質疑他管治的危機」。李明博後來大力整肅媒體,「他覺得輿論控制不到,認為牛肉風波的原因是一些電視頻道的節目不斷重複講,於是換自己人做CEO、很多節目被針對、記者被調走、撤職、提早退休」。
李明博朴槿惠執掌 民主倒退
談到同屬保守派的朴槿惠勝選,鍾樂偉重重地「唉」一聲,「我當時身在韓國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感受到那刻好多人想變,因為民主在倒退,大家都見到」,他認為因當時進步派沒有好的人選能給民眾信心。但見過鬼為何不怕黑?為何要投朴正熙女兒一票?「朴正熙在韓國是一個具爭議性的人物,要評價他很難,雖說他有獨裁一面,但對於那一輩韓國人而言,他亦是現代韓國的開國之父,因為他的確令韓國走向工業化、現代化,令整體國民有工作,解決到溫飽問題,令很多國民都覺得沒有他,就沒有韓國今天這麼好的經濟。」父親當年被殺,當朴槿惠踏上選總統之路,保守派叔父都有愛護遺孤之情。
「要明白韓國社會是怎麼回事,才了解到他們的轉變。」鍾樂偉2013年接受「星期日生活」訪問,題為「花紙下的爛韓流」,韓風吹得正盛之時,他唱反調提醒韓國社會仍藏着很多流弊,其中包括財閥坐大、結構性的官員貪污問題。書中提及1987年2月釜山民主市民協議會舉行遭水刑拷問致死的學生朴鍾哲的國民追悼會上,現任總統文在寅當時亦與盧武鉉同場。盧武鉉最後因與家人捲入連串貪污醜聞而跳崖自盡,鍾樂偉認為朴槿惠下台後,文在寅雖然表現平平,「靠食本」得到民眾支持,但「會汲取教訓,比較聽民意,不會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施政作風」,走到這裏,韓國的民主路是否已穩陣?他說仍是脆弱。「若有一天查到文在寅貪污,便又玩完,人民可能擺到另一邊,在野保守派亦是等一個機會,等你犯錯反咬一口」。
1980年5月光州,軍人毆打示威群眾。隨年月過去,歷史不一定愈來愈穩實,近年有人質疑當年光州民兵是來自北方朝鮮的間諜,便有紀錄片《金君是誰》查證反駁。 |
慢慢變革 包容保守意見
但鍾樂偉說,韓國社會有它的個性,「這是我喜歡韓國的原因,不是一push就過」,變革永遠不是突然降臨,而是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如現時國內討論反歧視同性戀法例,會有很多教會、保守派的人出來說要重視家庭,而社會是幾包容這種討論,你問我,我也不覺得要給這樣保守的意見存在於社會,但這就是韓國社會的特性,當你想行前一步,總有人想拖後腿走回頭路」。又如韓國社會歧視女性的文化根深柢固,#MeToo運動興起的同時,也會爆出N號房事件。
「他們現代性的發展,是compressed modernity。」他解釋,「韓國由一個原來的封建國家轉型成發達國家,中間不如西歐的工業化模式,是一步步地轉型進步,韓國及其他東亞國家都是後進式,需要以20至30年來完成西方國家的工業化轉型」,經濟達成現代化了,但政治、文明、文化未追趕得上,不過近年他留意到每次面對危機,就成為韓國着手處理老問題的契機,「你看世越號、N號房、新天地教會,都是一步步來清老問題」,「韓國這些年讓我感受到有些事他們行錯了,但會撥亂反正」。近年李明博、朴槿惠相繼因受賄被送進牢獄,保守派現時聲望一蹶不振,支持度只剩一至兩成。
學生朴鍾哲被水刑拷問致死,起初警方謊稱是盤問期間拍枱時,朴心臟麻痹而死,後經記者追查揭出真相,令民憤一發不可收拾。 |
地域主義造成差異
甚至在抗爭歷史上,仍見求進的步伐。地域主義令韓國東南與西南形成分裂的兩大陣營,慶尚道、全羅道勢不兩立,「慶尚道從來是權力核心、政治搖籃,比較建制,或以經濟為主軸」,如大邱就是三星發源地;光州所在的全羅道「則是管治者眼中一班反叛、搞叛亂的人,長久以來兩邊互不信任」。「韓國政治版圖劃分好容易,慶尚道、全羅道是兩個陣營;忠清道被視為比較中立,沒什麼立場;江原道近鄉村地方,比較保守;首爾因為是首都,偏向比較進步。在首爾又分南北,北邊草根些,較liberal,南邊來自有錢家族,財閥界的人多些,會維護自己利益,比較保守。」但他提醒,「1960年的抗爭最初是來自大邱,1979年的示威也是釜山大學生行先,80年代尾追求改變是全國共識」,文在寅亦嘗試拉近兩邊,「他亦很重視民主運動是全國性的」。不過鍾樂偉沒太樂觀,「雖然近年多講大和解與團結,骨子裏仍有差異,要很長時間才甩到」。
鍾樂偉形容,韓國人「好韌」,在社會進步之路上,「不是如直線一直向前走。有時會返轉頭,來來往往」,「今日行一步,明日可能又退半步」,但沒放棄向前。前總統金大中的一句話印在新書封底:「讓我們成為行動的良心、覺醒的市民。只有這樣才能贏,只有這樣,才能挽救處於危機的民主主義。這條路不一定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行動就可以了。」從昔日說到今天,這句話更具深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