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20

黃豆醬

黃豆慳家出猛「醬」


  1. 芸芸粵式醬料中,有幾款較為人熟悉的,都是以黃豆為基礎,原來跟豉油有莫大關係,既是古人不浪費的美德,也是廣東人「為食」的緣故。了解如何由黃豆變成醬料,再認識不同醬料的特色,選擇與食材配搭得宜的醬味,要煮出色香味的一道菜並非難事。
  2. 醬料是菜式點石成金的法寶,選購時除了考慮口味及價錢,大家可有留意產品的成分?一些常用的傳統醬料,如麵豉醬、磨豉醬、柱侯醬、海鮮醬,無獨有偶均以黃豆作基礎。
  3. 首先,黃豆可算是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在古時,也是平民買得起的食材。其次,黃豆基礎的醬料跟釀造豉油,有莫大關係。
  4. 一切就由釀造豉油說起。先將黃豆煮大約2個多小時,煮到剛熟便撈起;接着要「撈簧」,即是將黃豆跟麵粉、發酵用的菌種「米麴菌」撈勻,然後置於一盤一盤的竹篩,在廠房內第一次發酵。發酵1至3日後,將簧轉移至不鏽鋼桶內,再加入澳洲海鹽水,繼而便兵分兩路。
  5. 將簧分成兩種,第二次發酵,一種會留在廠房內發酵1個月,稱為「麵豉簧」;另一種叫做「水簧」,會移至天台,經過6個月(冬天日照時間短,或需時7、8個月)生曬後,便釀製成豉油。這時候,便可抽取出第一浸豉味最濃、色澤最深的頭抽,再抽第2、3、4浸,經加工煮製成其他生抽、老抽等。
  6. 曬了幾個月日光浴至一身黝黑、再經抽取豉油後剩下來所謂下欄的「豉渣」。瓶蓋打開,幽幽的豉味飄散出來,黑色的豉渣乍看像豆豉醬。在日曬過程中,黃豆中的糖分、麵粉,會因加熱而產生化學作用,水簧由淺色變成黑色。
  7. 以為豉渣已經壽終正寢?其實還可以upcycling。以前的人會將豉渣拿去餵豬,後來發現原來加入其他配料,如糖、蒜頭、辣椒,便可以調配出不同的醬料。
  8. 而另有灰黃色的豆,就是麵豉簧。因為沒有曬過太陽,所以麵豉簧仍然維持它原來的色澤,聞起來也不及豉渣般香。麵豉簧是為製作不同醬料而專門發酵的材料,重點在於營養價值比豉渣高。因為麵豉簧在室內發酵1個月後便會放走鹽水馬上使用,不像水簧般再浸第2、3、4次,所以大部分蛋白質仍然保留在黃豆裏。而豉渣的營養已經傾注於豉油裏,用來做醬料,好像是賣些沒有營養的東西,那不是騙人嗎?於是,醬園取兩者的優點,把具備色香味的豉渣,和營養滿滿的麵豉簧,二合一製成各式好味醬料。
  9. 有黃豆成分的粵式醬料,包括:甜麵豉、原油磨豉、柱侯醬及海鮮醬。會按各醬料需要的味道、顏色,來調整豉渣和麵豉簧的比例。
  10. 譬如甜麵豉,因為醬料本身屬鮮色,便要用較多麵豉簧來煮;而它通常用來蒸魚、排骨,蒸出來還會見到有一粒粒豆,所以不需磨滑,保持黃豆的原貌。深色醬料如磨豉醬、柱侯醬,一般用來醃、燜,燜煮的菜式偏深色,所以豉渣的比例就多一些;而燜煮多數用滑身無顆粒的醬,所以碎麵豉的磨豉醬會比甜麵豉更合適。至於海鮮醬相對磨豉醬淺色,豉渣的比例就可以少一點;成分還有蒜頭、糖,吃起來帶甜又有蒜香味,可做醃料,也可當蘸醬,以前通常用來蘸海鮮,例如東風螺,現在通常蘸片皮鴨、乳豬,甚至煮雞煲。這種混合可以做到就算不添加色素,也有黃豆天然顏色和香味的效果。
  11. 隨着飲食文化轉變,世人慢慢又研發出更多不同口味,以至無添加成分的醬料。最初有醬料的出現,其實源於人們不想浪費的心態,於是物盡其用。而粵式醬料素來古靈精怪,這種醬配這個菜式,那種醬用在那個菜式,皆因廣東人飲食文化多元。



麵豉簧——麵豉簧色澤接近黃豆原色,營養價值比豉渣高。

水簧——水簧經過日曬的化學作用而變成黑色,是製成醬料的天然色素。

海鮮醬——味道似甜醬,質地較稠,另有醋丶蒜丶麻醬及麻油,味道較有層次。

柱侯醬——糖丶黃豆成分外,還有麻醬和蒜。

原油磨豉——糖的成分較多,質地滑溜,可作醃醬。

甜麵豉——黃豆成分最多,顆粒狀,適合蒸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