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0

Wirecard事件衝擊德監管威望 無視假帳指控 反過來調查記者

企業地球村 : Wirecard事件衝擊德監管威望 

無視假帳指控 反過來調查記者   

05/07/2020


    德國支付服務巨企Wirecard(WDI)被揭涉及19億歐元(約165億港元)假帳,金額相當於該集團自2012年以來公布的所有利潤。WDI上月底終啟動破產程序,成為德國DAX指數成分股首家爆煲的企業,令以嚴謹而聞名的德國企業神話破滅,更突顯歐洲金融業的監管缺失。事實上,早在2008年起,投資者、沽空機構及傳媒已多次警告WDI的帳目問題,近年英國的《金融時報》更對WDI的帳目問題窮追不捨。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不單沒展開調查,反而向《金融時報》記者展開調查。WDI最終支持不住,《金融時報》亦不手軟地抨擊德國的監管問題。

     不少分析亦把WDI事件,與法國當局維護該國大型零售商佳喜樂超市集團(Casino)相提並論。沽空機構質疑上市企業財務造假,某程度上有助監管機構揭發企業問題。不過沽空機構針對歐洲企業發表負面報告,很可能令自己成為監管機構的調查目標。2015年12月,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發表報告,質疑佳喜樂股權的複雜結構,掩蓋了真正財務狀况,認為佳喜樂股價被嚴重高估,指其當時44歐元的股價只值6.91歐元,且槓桿風險極高。自2016年初起,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 (AMF)向渾水展開調查。

被指與法佳喜樂事件相似

    AMF主席Robert Ophele在調查期間曾表示,可獲利益回報的人,不應被稱為「吹哨者」(Whistleblower),沒有人可未提供適當證據,公開說公司帳目造假。AMF至去年中才完成初部調查報告。法國傳媒當時稱,AMF懷疑渾水在佳喜樂事件存在「欺騙」(deception)。

    直至去年底,AMF完成最終報告,認為毋須對任何一方作出正式起訴,並把調查中止。不過相關報告發表時,佳喜樂的母公司Rallye已申請破產保護。渾水當時稱,這是對其報告內容的有力證明。Rallye持有佳喜樂的51.7%股份,而Rallye又被Fonciere Euris、Finatis及Euris控制。全部公司由出身自法國官場的佳喜樂行政總裁Jean-Charles Naouri掌舵。

    渾水創辦人布洛克(Carson Block)曾表示,歐洲對沽空的強力監管是無法理解的。他又以Wirecard事件為例,認為沽空機構寧可告發津巴布韋的一家機構貪腐,也不在德國舉報,因為根本無人關注。

渾水質疑歐強力監管沽空

    成立於1999年的WDI,主要業務是替VISA、萬事達卡等支付機構處理交易。當這些支付機構的客戶在網上購物,WDI會從中處理,再轉帳給各個商戶,WDI從中抽佣。雖然自2008年以來,WDI屢傳帳目問題,但並未引起市場關注。它的股價由2008年的4歐元左右,一直飈升至2018年的193歐元歷史高位,市值曾超過240億歐元(以兩年前匯率計算約2184億港元),一度超越德國最大銀行德銀。

BaFin撐WDI禁投資者沽空

    直至去年初,《金融時報》開始報道WDI在新加坡的帳目問題,之後WDI股票被大量沽空。BaFin當時只是調查《金融時報》是否操控市場,卻未有調查WDI的帳目,反而是新加坡警方搜查WDI在新加坡的辦公室,導致WDI在去年2月跌穿100歐元大關。為止住股價跌勢,BaFin禁止投資者在兩個月內賣空WDI,理由是WDI對德國具「經濟重要性」,其股價大跌會「嚴重威脅市場信心」。布洛克稱,假帳加上負債,WDI破產是可以預期的結果。渾水近年已甚少狙擊歐洲企業。


鍥而不捨追查逾年 《金融時報》記者吐烏氣

    Wirecard涉嫌造假一事最先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偵查報道,早在去年1月,《金融時報》記者Dan McCrum便指Wirecard的帳目有問題。他和Wirecard糾纏一年多後,最終Wirecard承認有款項失蹤,Dan McCrum可謂大吐烏氣,而《金融時報》亦上載一段短片,由Dan McCrum講述追查Wirecard的心路歷程。

    他指出,較為難忘的是,Wireacrd有很程式化的策略,每當遭遇批評時,他們慣常的操作就是說對方是為了操縱股價,說批評他們的人都是互相勾結的,當《金融時報》提出對他們帳戶的疑問時,他們的回應是「你們就是在做空」。而這說法似乎有效地說服了德國監管者,所以Dan McCrum及其同事反而被調查。

    Dan McCrum笑稱,他已習慣被他所報道的公司稱呼為「罪犯」,但當他發現Wirecard和監管機構「說上話」,而他自己亦真的被德國當局進行刑事調查,他自己變得很緊張,經常懷疑被跟蹤、電郵被入侵,情况實在很荒唐,「像拍電影一樣」。

「沽空者是壞人」觀念充斥歐金融市場

    Wirecard(WDI)多年來屢次被質疑帳目問題,但並未引起德國監管機構的重視。《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指出,這部分源於很多人認為這些舉報,是貪婪的美國投機者在背後策劃的攻擊。資本市場長期有一種觀念,就是認為長期投資者是好人、沽空者是壞人,這觀念在德國金融市場尤其普遍。德銀遠東投信(DWS)的經理阿爾布雷希特(Tim Albrecht)近日感嘆,沽空者是WDI事件的唯一贏家,所有人都輸了。但《金融時報》的評論指出,真相也是當中的贏家。

    該評論文章稱,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長期以來,以各種官僚藉口避免認真調查WDI。這主要由於德國的文化,重視企業而多於股東,視批評為一種冒犯。《金融時報》稱,BaFin有時會選擇性地爆料,促成媒體某些具方向性的報道,以痛擊外國大鱷,維護本國企業。

    由於很多媒體都缺乏專業知識或途徑,去研究複雜的金融故事,因此當投資基金或監管機構爆料,它們往往會搬字過紙,幾乎沒有德國主流媒體在WDI爆煲前作批判性的報道。就是政界也往往因金融問題太複雜,而一直未有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