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聚酯纖維 變通致勝 遮風擋雨 吸濕排汗
- 平時出街買衫,很多人會第一時間翻開標籤吊牌,查看當中列明的生產原料。細心看的話,不難發現市面上很多服飾,特別是標榜具備吸濕排汗、防臭、涼感等特殊功能的一類,很多時也以聚酯纖維(polyester)作為主要製造原料。究竟這種物料有何來頭?
- 遠古時代,人類已經懂得利用獸皮、羊毛、麻、棉花等天然纖維編織成衣服,作遮體避羞、保暖禦寒之用。但隨着時代變遷,紡織布料技術日益進步,利用石油提煉出來的化合物,透過化學處理或機械加工而成的人造纖維應運而生。這些強化布料各具不同功效,以應付不同場合和活動的需要。
- 時至今日,3種最主要人造纖維(聚酯纖維、尼龍、彈性纖維)類別當中,聚酯纖維被廣泛應用於休閒衣飾上,是許多運動品牌愛用的物料之一。
- 聚酯纖維由英國化學家John Whinfield和James Dickson於1941年共同研發,優點在於輕巧強韌、耐磨、洗滌方便,具有不易起皺或縮水等純棉材質沒有的特性;且能輕易與棉、毛、麻或其他化學纖維等交織混紡,形成防水防風、排汗涼感等多種功能,因此十分適合應用於運動服飾上。
- 要為聚酯纖維附加不同性能效果,布料的處理方法亦大有不同。傳統的聚酯纖維並無吸水排汗功能,穿著感覺悶焗;但只要在紡織過程中,將纖維橫剖斷面中所呈的圓形壓成花形或十字狀,就能讓汗水從纖維與纖維之間的縫隙中快速吸走,蒸發到空氣中。至於防水和防風功能,同樣可以在紡織過程中加工而成,前者在雙面的聚酯纖維布中加夾一層防水薄膜,後者則將纖維更緊密地編織,提高防風能力。至於抗UV、防臭及防蚊,只需將布料與擁有相關功效的化學劑,一同加入溢流染色機(overflow dyeing machine)內浸染即可。
- 這類功能性的聚酯合成纖維,一般都有自己的廠牌專利名稱,例如有些衣飾吊牌上印有Gore-tex的標記,就代表該產品採用了Gore-tex專利技術所生產的防風面料。
- 市面上還有其他廠牌專利名稱,具有相類似的功效,例如Sympatex、NeoShell 和 Omni-Dry 等,都屬於具有防水功能的纖維面料,但一般產品的標籤上,卻不會提供詳細的數據或描述讓消費者參考。
- 要分析一個面料的水分管理能力,當中包含乾燥速度、排水能力、黏膚程度等很多不同因素,因此沒有一個特定的工具或指標,能夠量度哪一種物料的功效最佳,大概要根據其他人和自己的穿著經驗,才能找出哪一家廠商的出品最適合自己。
- 隨着時裝界愈趨注重環保發展,近年亦多了一款名為「回收聚酯纖維」(recycled polyester)的新物料面世,主要將塑膠廢料壓碎、加工成為人造合成纖維。但對於此物料能否真正減少環境污染,仍有不少爭議。
- 市面上沒有100%環保的布料,即使是再生纖維(regenerated fibres),生產過程中都可能會用到大量樹木或染料,但如果利用回收聚酯纖維製衣,只要用上原抽色紗(solution dyed)的方法,即在纖維紡織前已將色母加入紗線,就可省去一般染製過程中所造成的二氧化碳與廢水排放,相對比較環保。惟當中最大挑戰,是大眾缺乏收集塑膠廢料的誘因,而且生產過程中需額外處理受污染的塑膠材料,成本很高,所以依然未被廣泛使用。
知多啲:港產仿皮膚物料 排汗又防水
如果你是大汗之人,夏天外出或做運動時,汗水總會與衣物黏在一起,非常悶焗不舒服。如果現在有一種「仿皮膚」物料,一邊可以防水,一邊又將你身上一滴一滴的汗水排出,會不會令你有立即購買的衝動?這種「仿皮膚」單向導水紡織物料(Skin-like fabric),由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在近年研發。它具有單向液體傳輸的點狀通道,既可吸濕排汗,同時具有防水功效,而且質感輕薄透氣,堅韌耐磨,不同場合活動下穿著都很合適。
製作這個「仿皮膚」物料,需先在基本的織物布料(如棉或聚酯纖維)上,塗敷一層含二氧化鈦納米顆粒的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矽烷的疏水材料,然後蓋上一塊具有點狀小孔的塑料片,經等離子照射,從而在織物上創建「點狀分佈梯度潤濕性導水通道」(gradient wettability channels),讓織物在毛細壓差(capillary pressure)驅動下,模擬人體皮膚汗腺功能,將皮膚排出的水滴導出布料,同時阻隔外部液體滲進織物內。根據理大研究數據顯示,這種布料纖維的透水率,比起市面上商用的防水透氣織物高15倍,換言之,排汗速度更快。
這項物料技術,已於美國取得註冊專利,至於未來的發展用途,范金土表示團隊正繼續研究提高布料的防水性能,並將物料應用於運動服、防護衣及休閒服上。如果真的落實大量生產,以後無論出汗還是落雨,一件衣服就能解決兩個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