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電影 : 吐一口氣
四維出世 13/09/2020
有廣告云:「有啲嘢,你今日有,唔等於你聽日有。」 講緊嘅,可以是男人最痛的 —— 頭髮,或者曰,「髮」治,也可以是「三權分立」,或者是言論自由的空間。每天看新聞,是考驗市民的情緒商數與精神健康。 今時今日,賣文弄墨,也賺不到多少生活費,也真的像走在地雷陣上,什麼是鼓吹,什麼是煽動,是海鮮價,也是官人說了算。
也有啲嘢,今日冇,唔代表你將來冇,我講緊嘅,梗係唔係你啲頭髮(生髮水廣告啱用),可能係,某種冠狀病毒。假如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零汚染,而且確定進入系統內的外來物是零汚染的話,大家自然可以在這個安全泡泡內自由活動,包括選舉、投票,這是常識。如果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今天確定是零汚染,也不等於明天是,這也是常識,也說明了為什麼自願檢測的,遠低於藍精靈的數目。
都說香港人是全世界最精打細算的經濟動物,與其檢測天天做、周周做、月月做、年年做才最安心,不如等不明朗的因素一掃而空後才去投資,免加重主辦單位的負擔。香港人,是愛港愛國的真心英雄。
瘟疫下,身心意志最為貼身,有鋼鐵般的意志,才能熬到天明。
世衛這次把關不力,矛頭當然直指總幹事,說起衣索比亞(埃塞俄比亞),人們自然會想起咖啡豆或者長跑精英,對國際關係學者來說,當然知道,這個東非國家,內戰和政變頻繁。
對於東非人精於長跑的印象,原來不是自有永有的。小時候,每四年一次的奧運回顧,總會看到一段非洲跑手赤足在公路上奔馳且勝出馬拉松賽事(應該不是「鹿」拉松吧?)的映象,所以關於跑者的傳記電影,總不能遺漏這一傳奇,他是非洲之光,衣索比亞的赤腳仙 —— 阿比比.比基拉(Abebe Bikila)。
1960年羅馬奧運,他是第一個非洲人奪取奧運的長跑金牌(包括從 3000米障礙賽到馬拉松),在此之前,是完全沒有非洲跑手進入長跑三甲的(之前完全是歐美的天下,1912 斯德哥爾摩的奧運,南非選手包辦馬拉松的冠亞軍,可那時南非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也是第一個成功衛冕馬拉松的人,第二個是東德選手 Waldemar Clerpinski (1976 / 1980)。明年東奧,現任馬拉松一哥、世界紀錄保持者、第一個 Sub-2 的跑者傑祖基 Eliud Kipchoge,會不會成為第三個,真要拭目以待。阿比比為衣國奪得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是該國的民族英雄,類比衣索比亞的李麗珊,而在他奪冠的兩屆(1960 / 1964),也是衣國唯一的金奬選手。
青少年時代的阿比比,往往需要徒步往返山區和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距離約 20 公里,所以每天跑的里數幾乎是一隻馬(鹿),原生已在高原地訓練,有先天的優勢。
那膾炙人口的赤足形象,想當然很容易理解為沒有錢買鞋,其實是不盡不實的。原來他到達羅馬後發現國家隊買的新跑鞋,穿起來跑並不舒服,所以便索性不穿了,他的同伴 Wakgira 也沒有穿,只是他跑第七,沒有引來傳媒的關注。說起來,他們是近年 Barefoot Running 的先驅。到1964年東京奧運時,他已有穿贊助商的跑鞋。
阿比比衝線後的招牌動作是拉筋,且還有餘力作伸展動作,他還豪言還能再跑10至15公里。
1967 年他在西班牙札勞茲國際馬拉松,拉傷了腿後腱(Hamstring),比賽的成績是 DNF (Did Not Finish),而意想不到的是,這傷患永遠影響到他的跑步生涯,1968 年墨西哥奧運,他嘗試再次衛冕,可是他的成績依然是 DNF,這亦是他最後一次出賽馬拉松,諷刺的是,這次的號碼布是1號(前兩次分別是11和17號)。
他兩次奪得奧運金奬回國後,國家每次都送他一輛福士甲蟲車,可是造物弄人,這輛坐駕亦為他帶來最大的魔咒。1969 年 3月,他駕駛的甲蟲車遇到意外翻倒,他沒有像 Steve Prefontaine 般即時死去,命是撿回來了,可是卻換來是下半身不遂,永遠不能夠走路,更遑論跑步。其後他被送往英國的醫院,進行 8 個月的復康治療。
可是阿比比並沒有自暴自棄,他開始進行輪椅射箭和乒乓球訓練,也參加了倫敦的輪椅運動會,其後在挪威的雪橇犬越野賽中掄元,証明剛毅不屈的意志。 1973 年阿比比因爲那次車禍的腦出血併發症死亡,終年只得 41 歲,死後衣索比亞為他舉行國葬。
阿比比的水準發揮十分穩定,14次完賽中,有12次奪冠,一次亞軍,一次第 5,近代跑者,只有肯尼亞的 Kipchoge 可以相提並論(12次賽事,11冠1亞),堪稱馬拉松的圖騰,日本經典漫畫《馬拉松硬漢》(井上正治),主角高木勝馬的精神榜樣,便是阿比比。
荷里活沒有拍電影為他立傳,倒也不用大驚小怪,一來他不是美國人,二來他不是白人,可他的身影,卻留在美國的電影裡,1976年約翰史萊辛格(John Schlesinger)導演、德斯汀荷夫曼主演的 《Marathon Man》 (小人物與大逃亡),和 1979 年 Steven Hilliard Stern 導演、米高德格拉斯主演的《Running》(強人),兩位主角都奉阿比比為偶像。
真正的傳記長片,要到 2009 年才有一部衣國與德美合拍的《The Athlete》,導演是 Davey Frankel 和 Rasselas Lakew,Lakew 自己也演出戲中阿比比的角色,故事集中在阿比比在車禍前後、復康之路及參與特殊運動會的心路歷程,片首的雪中特寫凝視,是阿比比在挪威越野賽的整裝待發,也是電影海報的形象,跟電影收結的紀錄片放映遙互呼應,特顯真.運動員的體育精神和意志,也為車禍後的運動員生涯,吐了一口氣。
片中平行對剪了不少奧運馬拉松的片段,當然包括市川昆《東京奧林匹克》的段落。跑步電影很奇妙,光是拍主角在壯闊的高原上奔馳,已然煞是好看,十分治療。
跑步是帶氧運動,呼吸吐納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一環,Jack Daniels 的《跑步方程式》指出,呼吸的祕訣是,先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汚氣)吐出,然後大氣自然會把新鮮的空氣推進體內。
有些汚氣,憋了 31年,有些 6 年,有些 1 年多。
不知道有沒有吐出來的一天,不然會缺氧身亡。 希望有,除非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