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馬宣立:死因多揣測 始於8.31警失信 余卓祈

稱彥霖梓樂裁死因存疑較公平   明白大眾有情緒 

馬宣立:死因多揣測   始於8.31警失信

余卓祈 (明報記者)   01/02/2021



    15歲少女陳彥霖浮屍海面,22歲科大生周梓樂墮樓身亡,兩條年輕生命隕落,被視為反修例示威的符號,牽動不少人情緒。事件先後搬上死因庭,陪審團審視證據,裁定兩人死因存疑。裁決塵埃落定,但真相未浮上水面,在人們心中埋下問號。港大病理學系首席臨牀講師馬宣立是兩案的專家證人,他接受本報專訪稱,外界對死因有各種揣測,始於警方前年8.31衝入港鐵太子站圍捕清場,削弱市民對警隊的信任。另一名專家證人、化驗師鄭郁棋稱,雖受警方委託勘查現場,調查結論仍建基於客觀物證。


    馬宣立投身法醫業逾三十載,明年6月將從港大退休。香港10多名法醫隸屬衛生署,他是唯一制度外的法醫。訪問開初,他表明警方在彥霖一案調查力度不及梓樂案,梓樂在停車場的行蹤收窄至關鍵8秒,彥霖步出知專後的路線仍有大片空白,「咁多風波、咁多聲音叫警方做,最後上到死因庭,都是彥霖在校內的CCTV片,其實你查了什麼?」


指警查彥霖案力度不及梓樂


    另一方面,法醫為彥霖解剖時無檢驗體內有否矽藻生物,無法驗出落水位置。馬宣立建議,即使屍身腐爛,法醫可抽取浮屍處的海水樣本,盡量尋根究柢,例如多年前一宗無頭浮屍案,調查人員利用水域樣本和浮台儀器收窄範圍,推斷死者在油麻地避風塘被丟下海,最終找到兇手。



法庭依賴警蒐證 警失信任應反思


    兩宗研訊真相未明,有網民將矛頭指向警方蒐證,例如指摘警員未發現疑似梓樂墮下的黑影片段。馬宣立慎重地說,無法估計警員早一點發現片段會如何,但死因庭無獨立資源,一直依賴警員查案,問題在於反修例風波中,市民對警隊信任度大減,「經過2019年,香港警察真的要反思發生何事,為什麼本來很多香港人感到驕傲的團體,突然會受到反抗,(市民)不信任它、對它抱有敵意?」


    他認為,外界對死因眾說紛紜,始於前年8.31太子站事件,「由頭到尾是那件事引起,懷疑有人被殺,然後想辦法處理遺體,可能會丟下海,每逢找到遺體都有這些想法」。


    他明白當日有人受傷,但不信有人被殺,「可能大家有情緒,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他緩緩地說,法醫始終講求真憑實據,不能隨便猜測,彥霖和梓樂死因存疑是較公平的結果。


    不過,馬宣立仍不明白,為何警方在彥霖離世不久就宣稱死因無可疑,「有少少撥起把火」。他自言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而死因庭正是一次獨立調查,體現對生命的尊重。記得梓樂逝世後被剃去頭髮,他說法醫一般不想影響家人瞻仰遺容,但頭部傷勢是驗屍重點,法醫「不得已」才這樣做。


仍信死因庭制度 嘆港改革跟內地


    馬宣立聲線柔和,但字字清晰,「我仲信任死因庭制度,本身制度是好的,尤其是與國內比較,國內無這個制度。一個人死亡,法醫話你心跳停頓就完了,沒有方法公開地、用社會資源調查,要你個人出錢出力去查。某程度上,我們應該要珍惜。」他苦笑道,香港未來的司法改革似乎跟隨內地一套,不知會否廢除死因庭,「我唔識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