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

一時強檢 一時撤離 居民心亂 防病毒入屋 見招拆招 姚穎彤、李祖怡

一時強檢 一時撤離 居民心亂 

防病毒入屋 見招拆招

姚穎彤、李祖怡   14/12/2020



    第四波疫情以來,先後有葵盛西邨8座、馬鞍山錦蕙閣、九龍灣麗晶花園6座出現小型爆疫,有多個單位住戶確診。


    葵盛西邨爆疫初期,政府只呼籲居民在獲知檢測結果前留在家中,至爆疫第12日才強制逗留該處多於2小時的人接受檢測;至於麗晶花園6座,當局先向居民發出強制檢測令,翌日再宣布撤離D單位全部住戶。


    兩者處理方法為何不同?幾時強檢?撤定唔撤?當中有什麼準則?


可移除播毒風險 不宜撤居民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曾有不少大廈出現連環感染,有些需要將大批住客送入檢疫中心,有些只需接受病毒測試,何解?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解釋,在葵盛西邨個案,主要是同層局部的橫向傳播,未必與喉管有關;故安排居民留在家中,關門避免病毒飄進室內,並即時消毒環境。但年初青衣康美樓及上周麗晶花園情况有別,在不同樓層、相同座向單位出現確診者,懷疑屬直向傳播,病毒可能經渠道傳染,屬結構性風險,非一時三刻可消除;由於現場有不能被移除風險,需要將居民移到其他地方檢疫。


    梁補充,若現場風險可被移除,便不應該移動居民,留在原地檢疫更好。因為移動居民都有風險,可能令負責運送人員在過程中染疫。考慮需不需要疏散檢疫時,應評估現場風險能否被移除。


勿長開大門 防走廊病毒入屋


    葵盛西邨爆疫不排除是有限度空氣傳播,或透過接觸公共設施如升降機、扶手而感染。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指出,舊式公屋住戶或會改裝廁所排氣管,致病毒經糞渠及排氣管傳播。當受感染住戶排便時,假如喉管有滲漏或沒有蓋好廁板冲廁,加上開了抽氣扇,有可能將病毒霧化,飄到空氣中。如果開了大門加上走廊「扯風」,帶病毒的空氣就可以飄去另一戶人家。他提醒,近期天氣轉涼,大家都不開冷氣,較常打開門窗通風,建議疫情期間避免打開大門。


    梁子超補充,舊式屋邨一般有長走廊,加上在走廊沒有太多位置通風,當有單位開門或通風窗,空氣會從室內飄出走廊,或從走廊飄進室內。若感染者在走廊咳嗽、打噴嚏,有可能將病毒留在走廊,再經空氣傳播。而居民常接觸的公共地方,如垃圾房、升降機按鈕、扶手等,亦有可能留下病毒,估計葵盛西邨8座5樓多宗感染個案,是因接觸環境而交叉感染。


「所有措施盡早做,全力出擊」


    不過,雖然葵盛西邨不屬結構性問題,梁子超再三強調,評估現場風險十分重要,「如果疫情已擴散,所有措施應要盡早做,全力出擊」。愈早控制,疫情在短時間受控的成功率愈高。他感嘆,若政府在幾星期前已開始加強防疫措施,控制疫情所需時間有機會縮短,「大家還有機會過快樂聖誕,但現在,機會渺茫……錯過了控制的黃金機會,自然要花費更大力度才可將疫情全面控制」。




■葵盛西邨8座爆疫時序(截至12月12日)


11月28日 第一宗確診


11月29日 第二宗確診


11月30日 第三宗確診


12月4日 新增3宗確診,合共6宗


12月5日 新增1宗確診,合共7宗


12月6日 新增5宗確診,合共12宗;8座5樓出現群組爆發,涉及5個家庭,最大家庭群組同一單位4人染疫

12月7日 中午新增1宗確診,晚上5樓再增3宗,合共16宗;衛生署向5樓所有住戶發出檢疫令,安排入住檢疫中心


12月8日 再增2宗確診,合共18宗


12月9日 新增4宗確診,合共22宗;政府發出強制檢測令




知多啲:防疫3漏洞 專家批政府反應遲緩


    葵盛西邨8座連日多人確診新冠病毒,當局遲遲未下強制檢測或檢疫令,直至第10日合共16人確診,才要求5樓住戶接受檢疫。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認為,政府反應「有點遲緩」,當有不尋常群組式爆發,在一個屋邨出現密集個案時,當局要擔當領導角色,發放信息要果斷、清晰,「好多市民等待政府告知應該怎樣做,例如個案達到多少宗便要全幢封鎖,讓居民有心理準備」。他續指,「感染初期可以沒有病徵,更加需要及早診斷,而不是等居民自動自覺去檢測」,政府一早應主動出擊,強制8座居民檢測以找出隱形患者。


    抗疫差不多一年,政府理應經驗豐富,為何仍被質疑反應遲緩?當中有什麼漏洞?


漏洞1:欠緊急機制 層層通報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現時欠缺緊急機制,迅速動員不同部門人手緊急應變,迅速執行隔離和強制檢測等措施,特別是機制中牽涉要官員「拍板」。防控計劃應有緊急機制,可讓負責評估現場風險的人員,即時聯絡到頒布指令的官員,否則出問題時「才一層一層上報,逐層解釋,(啟動機制時)可能已經過了幾天」。


    以葵盛西邨為例,當知道居民檢測結果,現場評估認為有風險,便應及時以果斷措施處理,如立即貼上告示拉起封鎖線,「 由宣布(措施)到執行,應該是同步」,方可避免居民為自保而搬離。他形容,第一時間控制現場極為重要,「只要控制到現場,居民為了保護自己,大多會留在家中」;反之,若未能夠迅速控制現場,「之後做咩都係嘥氣」,病毒或隨搬走的人走入社區,即使再有封鎖措施亦難阻擴散,要花更多時間才可令疫情受控。


    梁子超認為,就目前情况而言,「要阻止人搬走的時機已經過了」。不過,現時大部分人已接受檢測,接下來最重要是評估後續風險,找出受感染的人,甚至要求已搬走居民接受強制檢測,移除剩餘風險。


漏洞2:檢測結果等7日太慢


    食物及衛生局長現時可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封鎖爆疫處所,強制處所內的人做檢測,未有結果前禁止離開,為期最長7日。梁子超認為,現時禁足7天的要求是為等待檢測結果而設。他批評自第三波疫情開始,不少人到私家醫生領取樣本瓶要等7日才有結果,及至第四波爆發,等待檢測結果時間亦未見改善。等待7日才有結果,對受檢者造成不安;若涉及封鎖措施,亦對社區帶來困擾,日後再做同類措施時,市民便更反感。


    他指出,拖慢並非因為檢測人手不足,而是欠缺支援人手;即使有檢測結果,亦要待職員輸入資料、核實,方可通知市民,拖慢進度。「不能夠陽性(結果)就好早做(通知),陰性就不用理。因為陰性結果的人更多,影響更大。」建議政府檢視輸入資料人手不足的瓶頸,不論檢測結果屬陽性陰性,都應盡快通知市民。


漏洞3:放新病毒株入境


    第三波疫情時,患者病毒基因序列與來自菲律賓、哈薩克的輸入個案相似。曾祈殷直言:「我們不停促(政府)檢視防疫漏洞。為什麼會有新病毒株傳入?若跟隨內地做法,定點監察、定點隔離,海外人士入境有專人專車接送,第四波其實可以防範。為何第四波出現才有相關措施?第三波仍未學懂嗎?」


    他批評政府「自省能力好低」,「邊境防疫並非普通市民做得到,放病毒入來,這個責任在政府」;加上第四波疫情爆發時,部分人礙於私隱而不願透露行蹤,有緊密接觸者未被發現。流行病學追蹤增添困難,拖慢控制疫情。

    

    衛生署回覆本報查詢,表示一直積極跟進葵盛西邨8座多宗個案,會因應有關屋邨確診個案的狀况及發展,持續風險評估,從而作出相應安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陳Damon

沙發薯:要你虛偽出術的電視節目 文:陳Damon   31/03/2023     英國特別多問答遊戲節目,晚飯前的時段總有一兩集。人總希望增長知識,而測試個人知識亦是百試不厭的娛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問答遊戲長做長有,還會不斷有新formula,像Netflix的Cheat。 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