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發酵 自製香軟紫薯方包
紫薯方包
材料:
紫薯蓉……194克
法國麵粉(T45)……324克
高筋麵粉……324克
水……486毫升
鹽……14克
速發乾酵母……6克
糖……39克
牛油……52克
① 先把紫薯以180℃焗半小時,去皮壓成薯蓉,之後以38℃至40℃的暖水開酵母,速發乾酵母攪拌至無顆粒即可,而使用乾酵母須浸泡5分鐘
② 除牛油外,其他材料放入乾淨器皿中搓勻,之後放在枱面,用手掌壓向麵糰中間向上推,再把上方的麵糰拿起摺回下方,重複動作10至15分鐘,搓至感到麵糰有彈性
③ 加入牛油後繼續搓勻至完全混和,之後取出一小糰放入量杯作為發酵標準,與麵糰放在同一空間(室溫)發酵約20分鐘,直至量杯內麵糰發大0.5倍為止
④ 將大麵糰依次向上、下、左、右拉長並摺向中心,發酵約20分鐘,至量杯內麵糰發大1倍
⑤ 將麵糰放氣。量杯中的小麵糰放回大麵糰中,之後用磅將麵糰分為4等份(每份約370克),再發酵約30分鐘
⑥ 用擀麵棍把4個麵糰輕力壓平,把麵糰下方向上約三分之一位置對折,再把上方麵糰向下方約三分之一位置對折,之後把對折好的麵糰由左至右捲起,收口向下,把4個麵糰並列放入麵包模具(麵糰高度約為盒高40%),再發酵
⑦ 當麵糰發酵至接近盒高度(約半小時至45分鐘),以上火200℃及下火230℃預熱焗爐30分鐘,焗30至35分鐘即可脫模及放涼,至完全放涼後即可切片食用
麵包鬆軟豈止靠發酵 鹽是關鍵
連結蛋白質 提高麵粉吸水率
以製作最簡單的白麵包(方包)為例,其主要成分有酵母、麵粉、鹽及水。材料看似簡單,但原來如何處理每種材料,都直接影響烘焙後成品。
先由酵母說起,現時市面主要有兩種酵母,分別為即發酵母,多以脫水狀態保存;另一種為天然酵母,多為液態保存。兩者最大分別在於前者為單一細菌製作,因此只會發放二氧化碳而不會有其他副產品出現,目的亦只是令麵包變得鬆軟;後者則屬多細菌混合,在發酵時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外,也會有其他副產物,包括酒精,以提升風味。不過由於後者只能保存一段短時間,因此大部分家庭都使用即發酵母來製作麵包。
水助分解蛋白質
酵母在發酵過程中釋出二氧化碳,而這些二氧化碳能令麵糰內產生多個大小不同的氣室,令麵包結構變得鬆弛;不過,要麵糰變得鬆軟有彈性,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水和鹽。麵粉的構成物質包括80%澱粉、11%至12%蛋白質,另外也有酵素、礦物質、微生物及水等,當麵粉遇水後,當中的蛋白質便會分解為水溶性蛋白質及醇溶性蛋白質,其中絲狀的水溶性蛋白質會連結起來變長,形成麵糰的彈性;至於球狀的醇溶性蛋白質會夾在每條水溶性蛋白質之間,形成麵糰的彈性。當麵粉與水愈混和,釋出的水溶性蛋白質及醇溶性蛋白質亦愈多。但由於水溶性蛋白質上會帶有負離子,就算釋出再多的水溶性蛋白質,在同性相斥的原理下,水溶性蛋白質亦難以結合,因此便需用到食鹽幫手「連結」。
鹽在麵糰中主要負責兩個任務,第一是增加水溶性蛋白質的結合,由於食鹽遇水後會產生鈉正離子,將原本在水溶性蛋白質上的負離子抵消,令水溶性蛋白質之間更容易結合成長絲狀。鹽的另一種作用,是提高麵粉的吸水率,一般而言,大約100克麵粉需要2克鹽來提升麵粉的吸水率,吸水率提升,麵粉中的蛋白質才能更容易釋放出來。
發酵時間過長失彈性
要令麵糰變得鬆軟,發酵的過程也相當重要。一般而言發酵至原有麵糰2倍為最好,所需時間大約2小時,如發酵時間過長會令水溶性蛋白質過度撕裂,麵糰會失去彈性。不過,市面上主要有兩種麵粉,一種是較粗身的歐洲麵粉,另一種是較幼細的北美麵粉,而亞洲出售的麵粉,多為後者。歐洲麵粉的最大特點是水溶性蛋白質連結後的長度一致,所以一般只需作單次發酵即可。而北美麵粉的特點是水溶性蛋白質連結後長短不一,如果只作單次發酵,過長的水溶性蛋白質未必能得到足夠的延展,令麵包不夠鬆軟,因此需要作兩次發酵;第一次發酵主要是將較短的水溶性蛋白質拉斷,之後把麵糰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作第二次發酵,可將其餘較長的水溶性蛋白質拉長,才能做出鬆軟的麵包。
■麵包鬆軟之謎
A. 當麵粉遇水後,當中的澱粉、蛋白質會分開,之後蛋白質會再分解為水溶性蛋白質及醇溶性蛋白質
B. 鹽遇水後會產生鈉正離子(Na+),將原本在水溶性蛋白質上的負離子抵消
C. 沒有負離子的水溶性蛋白質更容易連結成較長的水溶性蛋白質,而每條水溶性蛋白質之間,會夾雜醇溶性蛋白質,令麵糰變得具彈性及延展性
D. 酵母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並把水溶性蛋白質及醇溶性蛋白質結構拉長,形成氣室
■麵包四大迷思
1. 即發酵母直接放入麵粉混合即可?
即發酵母亦分速發乾酵母、乾酵母兩種,由於即發酵母在脫水後,會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直接放入麵粉中,只會增加酵母的死亡率,因此在使用即發酵母前,需以38℃至40℃暖水浸泡酵母,以提升酵母的存活率。而不同酵母的浸泡時間不同,例如速發乾酵母混合暖水即可使用,但乾酵母可能要浸泡5分鐘才能使用,詳情可看包裝指示。
2. 製作麵糰時要加入麥芽粉?
一些舊式麵包製作教材都會指示用家製作麵糰時加入麥芽粉,主要作用是提供酵素,當酵素遇水後,會把澱粉分解為麥芽糖,酵母便可利用麥芽糖作養分產生二氧化碳,而酵素不足會令酵母缺乏養料而減慢釋出二氧化碳。不過,現今坊間所買到的麵粉,生產商在出廠時已因應麵粉成分加入酵素,因此用家毋須自行加入麥芽粉。
3. 為何麵糰難以發酵至合適體積?
麵糰發酵能力低,與酵母的活動能力有密切關係,除了即發酵母以暖水(約38℃至40℃)浸泡來提升存活率外,如果發酵環境溫度高於50℃,麵糰中的酵母便有很大可能會死亡。另外,麵糰中如含有動物脂肪或過多精煉糖(即白砂糖),也會減慢酵母生長,令發酵變慢,因此最好使用乾淨的器皿製作麵糰,如製作甜包,則最好使用葡萄糖、蔗糖、黑糖等代替精煉糖。
4. 發酵過度的麵糰是否無法使用?
當麵糰發酵過度時,除了麵糰當中的水溶性蛋白質會被過多的二氧化碳拉斷之外,更重要是會產生大量的還原劑,令麵糰失去彈性及變軟。而加入適量維他命C,可將麵糰中的還原劑抵消,減低麵糰變軟的速度,不過這個做法卻不能提升麵糰的彈性。
知多啲:加牛油鬆軟易散
一般常見的亞洲麵包製作食譜,都會在麵包中加入牛油,但亦有部分食譜指不加牛油亦可,究竟加不加牛油,對於製作出來的麵包有什麼影響?牛油在麵糰中的作用是作為起酥油,分量通常為麵糰重量的1%至3%。其主要作用是在搓麵糰時令麵筋不會重疊在一起,同時亦可增加麵包中氣洞的穩定度及增加氣洞的體積,令麵包變得更鬆軟及有更富豐的口感。
雖然牛油可令麵包變得更鬆軟,但並非所有麵包都需要加入牛油,視乎想要的口感而定。有加牛油的麵包雖然較鬆軟,但遇水或汁便容易散開,相反無加牛油的麵包質地較「煙韌」,遇水或汁亦較結實,其中法式麵包便不會加入牛油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