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
拖地叉燒 |
- 超過3000年前的殷商時代,燒烤肉類已是宮廷御膳,為叉燒的原型。用叉子串好肉後,要在肉身塗上以生抽、蒜蓉、麥芽糖、南乳、五香粉、酒等調成的叉燒醬,再加以燒炙。
- 一碟上佳的叉燒應飽滿、有光澤,看起來不乾身,肥瘦均勻。顏色應為「老色」,即較暗沉的紅色為上佳,不應過於鮮豔;最重要當然少不得一點焦香的「燶邊」。叉燒應散發香氣,入口鬆軟,同時不失肉質的咬口;juicy的肉汁與叉燒蜜汁在舌尖上混和,但醬汁不應蓋過肉味。叉燒通常切得厚身一點比較好,這樣咬下去才會「大啖肉」。
- 要燒出一條靚叉燒,首要條件是選用肥瘦均勻的脢頭肉。一塊好豬肉,除了肉和脂肪均勻之外,新鮮豬肉亦應有偏紅色澤,顏色不暗啞,摸上去不「𥹉手」。內地豬肉味較濃;西班牙豬肥瘦均勻,但欠缺肉味;匈牙利豬則味道不錯,但偏大塊、闊身,酒樓要把固定分量的叉燒上碟的話便需要裁剪。
- 預備好合適的肉,再下來就要醃肉,叉燒醃料,一般有蒜蓉、五香粉,但每個燒味師傅在這些基礎上,還有自己的獨門秘方,還會加入玫瑰露酒、海鮮醬、磨豉醬、麻醬、食用色素、各式調味料和雞蛋等。叉燒不應醃過夜,因為會令肉質變嚡,一般醃4至5小時便已足夠。
- 穿叉燒時,為免肉塊在燒炙過程中掉下來,我們要在肉邊起碼預留1吋位置才好穿入去。而最重要的步驟是,串好叉燒後要放入大半個人那麼高的燒烤爐,以猛火燒約15分鐘。這種火力,家用電器的火力的確不及。
- 燒好叉燒後,燒味師傅從爐中拿出肉來,再在叉燒澆上濃濃麥芽糖漿,這個步驟叫「掛糖」,蜜汁包裹叉燒,令它外皮呈現光澤和散發濃郁香甜氣味。此時的叉燒已變成偏橙紅色,掛糖後,師傅要將叉燒再次入爐燒,入爐燒第二次,是整個製作過程最重要的步驟,亦是傳統老師傅流傳下來的做法。坊間不少燒臘舖為求節省時間、成本只燒一次,顏色偏橙紅,卻欠缺「燶邊」(即帶焦香的外皮);但燒兩次的話才可燒出漂亮的暗紅叉燒和帶「燶邊」的效果。第二次入爐大約燒45分鐘,之後再在熱辣辣剛燒好的叉燒上,「掛」上最後一次麥芽糖,一條色澤光亮、蜜味十足的叉燒便大功告成。此時,便可「打叉燒」,此乃行內切叉燒的術語,把叉燒大大件直切下去,取走多餘部分用來作其他配料,如叉燒包、叉燒撈麵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