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Cataract
- 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方法,白內障手術一般需時15分鐘,簡單風險低。
- 白內障有無年輕化趨勢?未看到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整體患病數字維持正常增長。不過,接受白內障手術患者就有年輕化,病人不會等到70歲才做手術,因為現時手術成熟,而市民健康意識亦提高,傾向較早接受晶體置換手術。
- 現時很多人每日對着電腦和手提電話,對視力要求較高;當發現視力模糊不清,便會尋求醫治,所以確診白內障的年齡較以往年輕。
- 白內障是指眼球內晶體開始渾濁,初時未必有病徵,但當病情惡化,病人會逐漸感到影像模糊、變黃變暗;其他徵狀還有近視度突然加深、光暈、重影等。雖然白內障大都發生在長者身上,但嬰孩亦可能患病,估計與遺傳有關。另外,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眼部曾經受傷、長期服用類固醇、長期吸煙,都有較高風險患上白內障。
- 白內障手術是否「早做早享受」?推遲手術有沒有風險?坊間有所謂「早做早享受」,不過雖然白內障手術安全、可回復視力,但始終是手術,這說法過於輕率。事實上,手術時機因人而異,最基本條件是病情開始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醫生才建議做晶體置換手術。另一方面,以往很多人以為白內障只會影響病眼視力,當另一隻眼看得清楚,便選擇遲一點才接受手術。不過,晶體會隨時間變硬,如晶體「過熟」,可能堵塞眼前房去水位,淚水排出受阻,有可能引致急性青光眼;晶體過熟也可能爆開,流出物質可引發急性虹膜炎,兩者都有可能導致視力全失。幸好現時相關健康教育做得不錯,而白內障手術只需時約15分鐘,及早診斷及適時治療,很少發生上述情况。
- 白內障手術後,視力百分百回復?晶體置換手術包括兩部分,先清走渾濁晶體(白內障),再植入人工晶體。手術後,可改善因晶體老化所引致的視力模糊,其他效果就要視乎所選擇的晶體而定。
- 人工晶體最基本有兩個要求,首先是可防紫外光,其次是可永久使用。市面上有不同種類人工晶體,如單焦距晶體提供單一焦點,可選擇看遠或看近,如經常閱讀的人,可以選擇看近的晶體。不過由於焦距單一,看遠時就要戴近視眼鏡。
- 多焦距人工晶體則可同時兼顧遠近視力需求,晶體上有不同焦距環應付不同視力需要,毋須額外戴近視或老花鏡;但這一類晶體的缺點是,患者需學習適應,影像不及單焦距晶體清晰,夜間會見到重影或光暈等。
- 另外,有一些人工晶體可過濾藍光,理論上可減少電子屏幕對黃斑點的傷害,但影像會變得微黃,如工作涉及調色便不太適合。選擇哪一款人工晶體,視乎患者生活習慣或工作需要,醫生在手術前必須與患者溝通清楚。
- 白內障手術後,為何不能恢復視力?是否復發?患者若有其他慢性病或眼疾,手術後的視力回復程度可能與預期有落差,如患有糖尿病、黃斑病變,術後便未必可回復百分之百視力;或患者曾接受激光矯視(LASIK),眼角膜弧度改變,增加計算人工晶體度數的難度,術後有可能出現50至100度偏差。
- 白內障不會復發,但有部分人手術後兩年開始覺得視力模糊,是由於支撐人工晶體的「窗框」——囊袋後方,因新陳代謝出現細胞增生,令視力變得模糊,屬於常見現象,愈年輕愈容易出現。由於植入的人工晶體與囊袋在兩年後已變得穩固,所以只要接受數分鐘激光手術,移走有細胞增生的囊袋部分,便可回復正常。
知多啲:手術「調校」雙眼度數 分工看遠近
接受白內障手術,不少人都希望能重拾良好視力,令近視、老花不出現。惟如果選擇單焦距人工晶體,手術後或還需要佩戴近視鏡或老花鏡;而選擇多焦距人工晶體,晚間則可能出現光環或眩光問題,應該怎樣選擇?
需要先評估患者的適應能力及需要,再作判斷。手術植入多焦距人工晶體基本可以解決近視、老花的問題,惟大約每1000人接受手術,會有數人到最後無法適應,甚至要求醫生取出晶體。因晚間會有眩光問題,非常影響晚上需要駕車的人,部分患者亦可能不習慣眼睛有一圈圈光環而要求取出晶體,就好像學游泳一樣,有些人很快學懂,但有些人怎樣也無法掌握,因人而異,有快有慢。
如果多焦距人工晶體不適合,可選擇單視覺矯視法(monovision),即俗稱「鴛鴦眼手術」,手術「調校」眼睛的度數,令一邊眼可負責看近物,另一邊眼看遠景。不過,這個方法要左右眼協調,適應需時,一般需1至3個月。
視力適應力低 不宜做「鴛鴦眼」
但始終這是手術,要盡量避免患者有不適應的問題,需要靠一些客觀條件,評估患者的適應能力。當患者佩戴眼鏡的度數與本身視力相差100度,仍可應付日常生活或工作,代表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可應付單視覺;相反如患者一年內多次驗配眼鏡,仍指視力不清,就未必可以應付單視覺矯視法。
另外,如果患者眼鏡有花痕,或鏡片度數未夠精準,而病人仍不覺視力受阻,他的調節能力相對較高,較容易適應單視覺矯視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